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241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docx

宏观初级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一章导论

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解答】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

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

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

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3、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

(a)一银矿公司支付了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为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生活中赚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答】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统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4、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

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1998

1999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美元

110

10美元

面包

200

1美元

200

1.5美元

菜豆

500

0.5美元

450

1美元

 

(1)1998年名义GDP;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与我们用那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

”这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答】

(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

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当小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投资存货必然为零。

假设消费函数C=α+βyd,税收函数T=T0+ty,

如图13-1所示。

在图13-1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求线,

,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13-1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

除E点投资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是大于零而小于1?

【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

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

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消费丝毫不增加(即

),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即

),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

,因此

,所以

,只要

不等于1或0,就有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

例如,在图13-2中,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

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

 

3、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太说,我攒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了天堂;另一位老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

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太,你认为哪位老太聪明些?

为什么?

【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

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

 

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答】

(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单位:

10亿美元,下同)

c=100+0.8×750=700……………………………………消费

s=y–c=750–700=50……………………………………储蓄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

s=-a+(1–b)y=-100+0.2×750=50

(2)800–750=50………………………………………………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4)y=(100+50)/(1–0.9)=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

s=-a+(1–b)y=-100+(1–0.9)×1500=50…………………储蓄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1500增加500

(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

0.9)=10]。

 

5、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

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①增加政府购买;②减少税收;

③以同一数额增加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1)方程组

c=100+0.8yd

yd=y–t+t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8(y–250+62.5)+50+200=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数:

投资乘数ki=1/(1-b)=1/(1–0.8)=5

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b(1-b)=-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或5+(-4)=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

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y=200

亿美元。

(a)增加政府购买

(亿美元)

(b)减少税收

(亿美元)

(c)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

,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6、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第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第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那个项目值得投资?

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

(假定价格稳定)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20/(1.03×1.03)=113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值得投资;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30/(1.03×1.03×1.03)=114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30/(1.03×1.03×1.03×1.03)=115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如果预期利率是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

120/(1.05×1.05)=108.84万美元,125/(1.05×1.05×1.05)=107.98万美元,130/(1.05×1.05×1.05×1.05)=106.95万美元。

因此,也值得投资。

 

7、假定每年通胀率为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得投资吗?

【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则120万美元,125万美元,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为120/(1.04

×1.04)=110.9万美元,125/(1.04×1.04×1.04)=111.1万美元和130/(1.04×1.04×1.04×1.04)=111.1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

110.9(1.03×1.03)=104.5万美元,111.1/(1.03×1.03×1.03)=101.7万美元,111.1/(1.03×1.03×1.03×1.03)=98.7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是4%,利率是3%时,第一、第二项目仍可投资,而第三项目不值得投资。

同样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

由于年通胀率是4%实际利率是3%,因此名义利率约为7%,这样,三个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

120/(1.07×1.07)=104.8万美元,125/(1.07×1.07×1.07)=102万美元,130/(1.07×1.07×1.07×1.07)=99.2万美元。

 

 

第四章IS-LM模型

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而部门经济中。

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是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

 

2、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亿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但图(a)IS为y=1250亿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亿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答】

(1)LM曲线为y=750亿美元+20r,当IS曲线为y=1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750+20r=1250–30r,解得r=10,y=950;当IS曲线为1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得到:

750+20r=1100–15r,解得r=10,y=950。

图(a)和图(b)分别如下所示

(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4r,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4r=170,即LM曲线为y=850+20r。

当IS曲线为y=1250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20r=1250–30r,解得r=8,y=1010。

当IS曲线为y=1100亿美元–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20r=1100–15r得到,解得r=7.1,y=992.9所得的曲线如图所示。

(3)图(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

这是因为(a)和(b)两图中的IS曲线的斜率不同,(a)图的IS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斜率的变动小一些。

相反,(b)图中的IS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

 

3、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0.8y,投资i=15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由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解答】

(1)IS方程,根据s=i,得–100+0.2y=150,解得IS方程为:

y=1250。

再求LM方程,根据m=L,得200=0.20y–4r,即y=1000+20r。

I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如图15-6。

(2)根据IS和LM方程,可解得均衡收入y=1250亿美元,均衡利率r=12.5,消费c=1100,投资i=150。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则LM方程为:

220=0.20y–4r即y=1100+20r,表现在图形上LM曲线向右移动100亿美元。

此时,均衡收入y不变,依然为1250,均衡利率r=7.5,投资i不变,依然为150,消费c也不变,c=1100。

(4)由于投资i始终等于150亿美元,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IS曲线垂直于横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依然为1250,而利率下降(从12.5下降到7.5)

 

 

第五章总需求和总供给

  

1、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

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为了保持已达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可采用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

前者可使LM向右移动,导致利率r下降,以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了抵消国民收入增加查过潜在国民收入的状况,政府应配合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因为当增加税收

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的国民收入为限,如图15-7。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

总需求曲线?

【解答】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部。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3、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情况?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

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

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

因而他们的平均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