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1952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9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河流湖泊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2014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纽约州水牛城一带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④南岸、东岸位于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于北岸、西岸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B.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C.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D.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

A.t1B.t2之前C.t1之前D.t2

4.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原创)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河流上的水文站。

两河流流域的地形地势状况相似。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5.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有结冰期

B.该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

C.图示大陆沿岸常受台风登陆影响

D.甲、乙两水文站附近自然植被类型相同

6.乙水文站的流量显著大于甲水文站,最可能的原因是

A.乙河流域年降水量大于甲河B.乙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C.乙水文站以上河流支流数量更多D.乙水文站上游有水库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的风向;左图为甲区域的放大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

米),虚线为地层界线,X、Y、Z为不同地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m、n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n河下游西南岸冲刷严重

②m河的水能比n河更丰富

③与m河相比,n河的航运条件更好

④与n河相比,m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下列能反映甲地地层剖面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晨昏线、风向、等值线的组合,完成1—2题

9.关于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地位于北半球   ②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③该地正吹东南风   ④图中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有关图中河流和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河段可能有凌汛现象  ②该河段无凌汛现象  ③晨昏线为晨线   ④晨昏线为昏线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河道呈“Ω”字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岩性C.地形D.流速

11.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

A.冬季的西北风B.夏季的东南风C.冬季的东北风D.夏季的西南风

12.从2000年到2015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原因是

A.径流量减少B.气候暖干化C.植被定植D.地表起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0分)

13.读伊犁河谷示意图回答24题。

(12分)

伊犁河谷中年降水量达到400ram以上的地区占相当大的比重,个别地方甚至达800mm,这与其周边(100mm/年左右)降水相比成为‘‘西域湿岛”,试简要分析其成为湿岛的原因。

(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压带风带、水汽来源:

降水类型分析)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该湖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湖泊东部的奥里诺科河水能蕴藏量大,流域面积8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25万,人烟稀少。

(1)分析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

4分

(2)说明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分

(3)有人认为奥里诺科河是不应该大力发展水电,请帮助说明理由。

3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

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

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

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

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16.下图是南亚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南亚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与斯里兰卡岛水系图

材料:

班加罗尔海拔700多米,气候四季宜人、干净整洁,是印度有名的“科学城”。

印度有400余所大专院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在中学推出“计算机学习计划”,印度每年可培养约7万名软件技术人员。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班加罗尔才吸引了国际软件公司的注意,经过30年的发展,微软、惠普、3M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研发基地。

判断图中所示季节,并说明图中丙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6分)

(2)根据材料,指出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8分)

(3)根据斯里兰卡岛水系图和所学知识,描述该岛的河流水系特征。

(6分)

(4)根据斯里兰卡岛水系图和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两地夏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和降总量差异。

(6分)

17.读四川盆地城市密度与重庆CBD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二山皆为重庆附近山脉,其海拔高度与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但甲山山谷常年多水,而乙山山谷常年少水,试从左图中分析其差异的形成原因。

(8分)

(2)简述左图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4分)

(3)分析重庆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

(6分)

(4)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      点,说明判断依据。

(8分)

18.(32分)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汾河流域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农业开发强度大。

能源与金属矿产丰富,工矿业规模大。

环境问题突出。

(1)汾河谷地地质构造是                  ;影响该河段流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            。

(4分)

(2)汾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3分)

(3)A市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

(1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巢湖上游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经巢湖由裕溪河注入长江。

巢湖上游较大支流

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等。

材料二 巢湖流域水系局部图

材料三 巢湖1、4、7、10月份白天、夜晚风向频率(单位:

%)

时间

风向

1月

4月

7月

10月

夜间

偏西风

39

23

23

7

白天

偏西风

58

47

68

33

夜间

偏东风

61

63

74

87

白天

偏东风

39

47

26

67

(1)阐释裕溪河和杭埠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2)说出甲地白天和夜晚风向的变化规律,并探究7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

20.

21.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读“我国某区域及其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3分)

(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

(2分)

(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分)

(4)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

22.(28分)阅读世界上西经度范围的东半球部分区域。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自然带是            ,由P点向北至N山一线沿途土壤类型的空间变化体现了          规律,该规律的形成主导因素是             。

(6分)

(2)图中N山脉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成。

(4分)

(3)描述右下图所代表海域海底地貌典型特征。

(4分)

材料一下表为上图中河流各河段汛期和枯水期季节分配表。

地点

汛期

枯水期

上游

6月

12月

中游

7—10月 12月

5-6月

下游

5-6月  1月

 

 

(4)图中河流M以上的上游地区汛期开始于6月份,O点以下的中游却是7-10月份为汛期。

请分析其原因。

(6分)

(5)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分别位于大不列颠岛的东西两岸,但气候特征相似度非常高,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大湖效应降雪的水汽不是冷锋过境造成的,①错。

湖面不结冰,水汽充足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②错。

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③对。

南岸、东岸位于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于北岸、西岸,④对。

所以D对。

【小题2】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A正确。

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此时是冬季,圣劳伦斯河有结冰期,不利于通航,B不正确,选B。

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C正确。

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D正确。

考点:

大湖效应发生的条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只要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库的水位应上涨。

在t2时,进水量与出水量相等,此时水位不在上涨,达到最大值,D对。

t1时进水量最大,但t1后进水量仍大于出水量,水位仍在上涨,没有达到最大值。

A、B、C错。

【小题2】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下降慢,气温比陆地高,气流呈上升运动,A错。

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与蓄水无关,B错。

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所以降水较少,C对。

蓄水后,夏季温度低了,水汽蒸发量变小,D错。

考点:

水库水位的影响因素,人类活动以环境的影响。

5.【答案】

【小题1】D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小题2】B

【解析】【小题1】图中河流位于40°附近,因两条河流没有季节变化,所以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气温在0°C以上,甲河没有结冰期;该地区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其风向为西南风;因纬度较高,沿岸地区不受台风影响;而两水文站附近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选D。

【小题2】甲河位于北侧,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所以降水量较多;水文站所测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以上河段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支流数量及水库关系不大。

故选B。

考点:

气候、河流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7.【答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小题1】根据P处风向可以判断,该地地转偏向力为向左,所以应为南半球。

河流左岸冲刷严重,n河由东南流向西北,西南岸为左岸,①正确。

此地在南半球的大陆西岸,中间为40度纬线,m地为地中海气候区,n地为温带海洋气候区,所以与两河相比,n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更小,④错误。

两河河谷处等高线密集程度相似,落差相差不大,②错误。

综合径流季节变化与河流落差,n河航运条件更好一些,③正确。

所以,选择C.

【小题2】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起,为山谷地形,②④正确。

图中①③是山脊地形。

考点:

风向判定。

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河流水文特征。

9.【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风从高压流向低压,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左偏,从风向与垂直于等压线的线比较右偏,为北半球,①对;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从图中等高线图可知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②错;从河流流向可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④错;没有经纬网、没有指向标,一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从风向为东南风,③对;C对,A、B、D错。

​故选C。

图中为1月,为北半球冬季,根据图中等高线得出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即从高纬流向低纬无凌汛(凌汛形成有二个条件:

河流结冰和从低纬流向高纬),①错、②对;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晨昏线为晨线,③对、④错;D对,A、B、C错。

故选D。

 

11.【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河岸沙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该地主要位于42°N,130°E附近,受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发生改变,河道呈“Ω”字形,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区域的风向。

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冬季的西北风,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会影响河床沙源量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面积变化,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伊犁河谷深居内陆,但它处在西风带的纬度位置,该谷地向西敞开,地势西低东高,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的少量水汽在这里收到地势的抬升,水汽因温度下雨形成条件故它凸显为“西域湿岛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地理位置分析,伊犁河谷深居内陆,处在40°-60°纬度;从气压带风带分析,此纬度全年盛行西风;从地形分析,该谷地向西敞开,且地势西低东高,处在西风的迎风坡;从水汽来源分析,因距太平洋遥远,且受山脉的阻挡,所以水汽来源大西洋;从降水类型分析,该地多地形雨。

考点:

气候

15.【答案】

(1)湿:

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热:

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2)甲地全年高温多雨;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全年多雨。

乙地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形成原因是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干季时沿海山地阻挡了水汽进入。

(本题各项答案中,气温和降水各占1分)

(3)观点一:

应该大力发展水电。

奥里诺科河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观点二:

不应该大力发展水电。

奥里诺科河流域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破坏河流生态.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提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而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所以湿;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气温高,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扩散,所以热。

(2)甲地处低纬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乙地处低纬,全年高温,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沿海山地阻挡了水汽进入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3)此问为开发性试题,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可以得到两个不同的观点,根据各自的观点分析其相应的理由。

奥里诺科河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则应该大力发展水电;奥里诺科河流域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破坏河流生态,则不应该大力发展水电。

考点:

该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6.【答案】

(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约且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湖泊水位特征。

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本题考查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

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

(3)本题考查湖泊补给类型。

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冬季雨水补给较多,约且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4)本题考查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

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

17.【答案】

(1)(6分)夏季(2分)气温升高(2分)气流上升(2分)

(2)(8分)气候宜人(2分)环境优美(2分)高校多(科研力量强,科技发达)(2分)劳动力素质高(2分)

(3)(6分)流程短(2分)呈放射状(2分)流域小(2分)河网密度大(2分)

(4)(6分)夏季甲多于乙(2分)冬季乙多于甲(2分)总量甲多于乙(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丙地中心气压为低气压,形成于夏季。

陆地气温升高,气候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班加罗尔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多高等院校,科技势力强;劳动力素质高等。

根据图可知,该岛屿河流流程比较短小,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间流向四周;河流流域面积小较小,河网密度比较大。

该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西北风,所以,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多于乙地;冬季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多于甲地;西南风势力大于东北风势力,总降水量甲地多于乙地。

考点:

该题考查南亚地区。

18.【答案】

(1)甲山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盆边山地);云贵高原表面的部分地区可成为其大面积的山顶汇水区,水源极为丰富,故多常年瀑布。

而乙山为一条带状山脉,山顶汇水面积有限,故少常年瀑布发育。

(2)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3)地处山地丘陵区,河流交汇处,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态。

(4)A:

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甲山位于南部,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盆地边缘山地。

云贵高原表面的部分地区可成为其大面积的山顶汇水区,水源极为丰富,故多常年瀑布。

而乙山在长江以北,为一条带状山脉,山顶汇水面积有限,故少常年瀑布发育。

(2)读图,根据图例中的城市符号分析,图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3)重庆市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地处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和河流的阻隔,城市沿河谷方向发展,形成组团状的城市形态。

(4)读右图分析,A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

符合中心商务区的布局条件。

所以可能位于A。

考点: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及成因,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等级,城市形态的成因,中心商务区。

19.【答案】

(1)地堑地形

(2)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换与年际变化大,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土壤肥力降低,土地塌陷;气候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温差增大,大气污染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频率多发。

(3)温带季风气候(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