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132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孔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子.docx

《孔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孔子.docx

孔子

孔子

人物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2]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

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原姓子),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检法司最高长官);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于酒色中这样卑鄙的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

于是孔子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

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曾修《诗经》、《尚书》,定《礼记》、《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人物生平出生孔子的父亲(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廿七,一说生于公元前552年夏历八月廿一(公历10月9日)。

出生于鲁国。

其先世有宋国公室及殷商王室,15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微仲。

6代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9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

叔梁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为得子,叔梁纥曾在尼丘山求拜,故取名丘,字仲尼。

仪容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约191.136厘米),被称为“长人”。

孔子之名“丘”来源于此的说法。

唐朝司马贞认为:

“圩言乌。

顶音鼎。

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

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

”史学家钱穆在《孔子传略》中也持此说。

早年教育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辛苦,他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意思是:

小的时候很穷,所以很多粗活都能做。

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

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

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

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

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路(颜回之父)、曾点(曾参之父)、冉耕等。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

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

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

第二年,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飨士)。

孔子前往,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

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

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

郯子博学多才,20岁的孔子慕名拜见。

韩愈《师说》有语:

“孔子师郯子。

”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

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适齐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

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说: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

“政在节财。

”景公想封孔子为尼谿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

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初事鲁国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

[13]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鲁定公十四年摄行相事,并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诛杀少正卯。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锄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

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桓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

周游列国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

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

留卫期间孔子孔子到了卫国,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回举策指著郭外缺口说:

“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

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

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卫灵公提供孔子在鲁国时的相同待遇。

居住一段时间后,遭人诬谄而离开。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

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时,孔子朝着北面,低头俯地,不正视;夫人南子亦于帷幕中再拜孔子。

子路得知后,为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里明白,孔子便对着子路向天发誓说:

“我如果不对的话,就让老天厌弃我吧!

”(《史记》孔子矢之曰:

“予所不者,天厌之!

天厌之!

”)。

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

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

“我从未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道德的人啊!

”(《史记》孔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过宋之危孔子到了宋国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

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相失于郑:

丧家之犬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

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

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

然哉!

”苛政猛于虎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

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

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害。

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受困陈蔡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

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

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

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晚年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

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

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

孔子有所感慨:

“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79年,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历史记载祖籍孔子的祖先是商朝的宗室,到周朝时被封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故他可以说是殷商(华夏族)的贵族后裔。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孔子的先祖)即位。

  移居鲁国说法一: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但是却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万般无奈下逃至鲁国。

说法二:

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与宋国当政大臣华氏不和,只好离开宋国,移居于鲁国。

姓氏沿革来源孔姓,出自他姓,以人名或祖名为姓。

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孔子姓氏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

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孔子,宋微子之后。

宋闵公长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为孔氏。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

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子孔丘。

子孙后代孔氏谱系完善,被尊为“天下第一家”、“儒家第一姓”,历代孔家都有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殊遇。

自古有“天下孔姓一家人”之称。

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家族最初分为“五位”,后又分为“二十派”,到明清两代,增为60户。

嘉庆十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列举了60户的名称。

乾隆十年(1745年)修《孔子世家谱》时,在谱人数约二万人。

姓氏迁徙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

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

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

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

《孔子世家谱》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

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

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

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1792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韩国孔氏繁衍至今,已延续到86代。

他们的取名与中国国内的规矩不同,另外有一套行辈用字。

在韩国还有专门的同宗茹人组织,叫作“曲阜孔氏韩国大宗会”,以表示不忘源出于中国的曲阜,在20世纪80年代曾组团专程赴曲阜祭祖,并在仰圣门(即曲阜城北门)外立碑纪念。

另据1987年人口普查统计,韩国的孔姓族人为17207户,72382人。

孔子东南亚各国,在清代末期也有孔氏族人移居过去。

至于日本及欧美等地的移居,则是在民国期间开始的。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家世家谱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

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亓官氏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今济宁市汶上县一带),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

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世袭爵,地位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孔武十二代孔延年十三代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孔房,褒成侯十六代孔均,褒成侯十七代孔志,褒成侯十八代孔损,褒亭侯十九代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乾(南宗)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灝、孔繁豪(南宗)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孔姓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

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

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

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奉祀官世袭-第77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

-第78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维益,早逝,未袭封。

-第79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应享特任官待遇。

南宗奉祀官世袭人物年表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依《史记孔子世家说》说。

2岁:

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

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

孔母颜徵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

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

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

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

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

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9岁:

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

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

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

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

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岁:

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3岁:

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

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

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

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颜征在卒。

是年。

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之女为妻。

20岁:

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

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

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孔子说: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

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

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

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

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

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

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

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

《史记孔子世家》云:

“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

”孔子在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