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551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docx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教材

股骨颈骨折亲历者谈股骨颈骨折

——冷月芦乡

 

每当我在网上看到那些询问“股骨颈骨折怎么办”的帖子,就不禁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段日子。

相同的境遇,相同的痛苦,拉近了我和这些提问者的距离。

基于同病相怜的情感,我总是主动地解答这些问题,尽我所能地为患者缓解焦虑和痛苦。

后来,当我发现五花八门的答复中,居然混杂着一些广告帖,某些广告商、药商为了一己之利,在回复中误导提问者,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愿望,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

我虽然不是医学院科班出身,更不是股骨颈骨折的权威,但是我有股骨颈骨折的切身经历,而且,我在养伤期间查阅过大量资料,对于一些关键问题还刨根问底、穷索其源,所以,如果下面这些文字能为伤友们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足以聊慰吾心了。

网上关于股骨颈骨折的介绍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难以摆脱专业色彩浓厚的框框,读起来佶屈聱牙,一头雾水,所以,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来叙述。

至于文中引用的数据,并非偏听偏信一家之言,而是通过反复比较后,才最终采信了可能性比较大的一种。

文中不妥之处,敬请诸位方家斧正。

一、首先,普及一下什么是股骨颈,股骨颈在什么位置

我不否认有很多病友比我还清楚,但也不排除有一些病友对自己的伤情茫然无知,所以,有必要先做一点普及。

观看骨骼解剖图就会发现,人的大腿骨最上端,有一块短短的斜着伸向骨盆的骨头,它的一端死死地顶在骨盆上,另一端连着修长的腿骨。

而顶在骨盆的这一端,形状恰似一只拳头,这就是股骨头,它是被包裹在股骨头囊腔中的。

在股骨头下方,比股骨头细得多的这一截短骨,就是股骨颈,形状就像拳头下面的手腕。

当我们双足并拢站立时,从正面看,大腿最宽阔的部位(骨盆稍下),俗称“大粗窿”。

当大粗窿着地,与地面发生猛烈撞击时,就会受到来自地面的作用力,根据杠杆原理,股骨颈会受到一个明显向内的力,而此时坚硬结实的骨盆也毫不示弱,给它一个相反的力,结果就导致细脆的股骨颈被双方的角力“格”断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摔倒在地,是不容易摔断股骨颈的,尤其是年轻人,身体比较灵活,更不易摔到这个部位,所以我们更常见的是那些摔断了大腿骨、胫骨、腓骨、胳膊、手腕的伤号。

但是,我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这个意思:

如果你不幸摔断了股骨颈,也不要自惭形秽,更不要理会旁人的嘲讽。

通过上面的分析就明白了,当你摔倒的姿势非常凑巧,即大粗窿着地的时候,才容易摔断股骨颈。

肯定有读者不服气地说:

你说的不对,我见过某某某就是一屁股“墩”在地上,把股骨颈给摔断了。

对此我不否认,也不跟您抬杠,我只是提醒你,在上文中我并没有武断地说这是唯一的原因概莫能外。

我见过一个小伙子在滑旱冰时摔了个前趴,也把股骨颈摔断了。

如果伤员是一位老年人,随着体内钙质的不断流失,骨头的脆性越来越大,即使从下蹲到猛然扭身站起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扭断股骨颈。

我只是强调一个观点,大粗窿着地,最容易伤及股骨颈。

俗话说就叫做“摔寸了”。

因此,摔倒时,尽量不要侧面着地,宁可“墩”在地上摔裂尾椎骨,也不要摔断股骨颈。

不过,有些事并非自己所能控制得了的。

所以说,如果你也是一位年轻人,当你摔断了股骨颈,你不妨把它看作是天意弄人,是老天爷为了让你停下匆匆奔波的脚步,好好地休息一下呢。

二、股骨颈骨折的恢复期有多长

在人体206块大小骨骼中,虽然任何一块都可能发生骨折,但是,唯有股骨颈骨折是恢复时间最长的一种(这是我的体会,欢迎拍砖)。

我之所以持这个观点,一方面是我的养伤经历,另一方面,来源于这样一项国家标准: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GA/T521-2004)》。

这个准则是公安部制定和发布的。

它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们经常耳闻目睹发生在身边的事例:

在人身损害案件中,受伤人员向伤害方索赔误工损失时,双方各持一词,受害方说,我住院养伤80天了,还没完全长好,什么营养费、陪护费至少得按80天计算,伤害方就辩解道,我看你50天就长好了,早就没事了。

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吵,为了早日定案,公安部在采纳了医疗界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出台了这样一项强制性标准。

我仔细阅读了这个准则,惊讶地发现,在它所列出的人体所有骨折中,唯有股骨颈骨折的误工损失日规定得最长,为“270-365日”,而在我们看来对人体更重要的脊柱发生骨折,也不过才120日,骨盆不稳定骨折,也才180日而已。

也许有读者又会反驳,这是指的误工损失日,不是骨折的康复时长。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请你想一想,公安部这样确定误工损失日,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呀,绝不是信口雌黄瞎编乱造的,譬如说,无数病例证明脊柱骨折需要120天才能愈合,那么他们能在准则中硬性规定60天就视为康复吗?

反之,仍以脊柱骨折为例,他们也不会在准则中规定180天才算愈合,那样岂不增加了赔付方的负担吗?

这是妨害社会公平正义的。

所以说,无论缩短或延长,都是与医疗科学相悖的,都是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

所以,不幸摔断了股骨颈骨折的伤友们,一定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三、股骨颈骨折的危害

上面我讲了股骨颈骨折是恢复疗程最长的一种骨折,其实,不仅如此,股骨颈骨折还是愈后最麻烦的一种骨折。

据我查阅了解的数据,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25-33%的会发生股骨头坏死!

(注:

在不同的医疗资料中,这个数据可能有所出入,但是“至少四分之一”是普遍共识)。

想想看,平均每三、四个股骨颈骨折的伤员中,就有一位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这是多么可怕啊!

(一)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前面讲了股骨头,它位于修长的腿骨的最上端,它的存在,就像一个连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枢纽,一方面,在最前沿阵地上支撑着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其次才是大腿骨、小腿骨、踝骨……),另一方面,它使得我们的大腿小腿能灵活地做出各种动作(最基本的动作就是迈步了,呵呵)。

股骨头平时是包裹在关节囊腔中的,喜欢啃鸡腿的朋友一定有印象。

如果股骨头坏死了,它就像干瘪的丝瓜瓤一样,关节囊腔里面就会塌陷,就成了空心的了,那么,腿骨再也无法支撑起上半身的重量,只能跛行或借助轮椅、拐杖的帮助。

所以,民间把股骨头坏死也称作“不死的癌症”。

虽然这个称号不止是指的股骨头坏死一种病,但是想一想,如果一个风华正茂的俊男靓女,一个平素里风风火火的健康人,却因为股骨头坏死而无法正常站立,拖着一条病腿跛行,甚至一辈子也离不开轮椅了,那是多么痛苦啊?

(二)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导致股骨头坏死

正因为股骨头位于腿骨的最上端,周围末梢血运少,换句俗话说就是供血来源少,那么一旦股骨颈发生断裂,势必就掐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股骨头就很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也就是俗称的股骨头坏死。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机率很大(25-33%),但在导致股骨头坏死的诸多因素中,股骨颈骨折却不是唯一的和最主要的因素!

排在第一位的是使用激素,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素,很容易导致发生股骨头坏死。

排在第二位的是酗酒,这也许令人匪夷所思,但是我的身边已经出现了十多例,由于长年大量饮酒导致股骨头坏死。

如果你有长期喝大酒的经历,如果你在某次喝酒后感觉站起来很费劲,双侧髋部酸痛,或膝盖酸痛,那么就要警醒了,还是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希望上面这些话,能够让嗜好杯中之物的朋友们三思!

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外伤,而最主要的外伤形式就是股骨颈骨折。

(三)什么样的股骨颈骨折更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

既然明白了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供血关系,那么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总结如下:

1.股骨颈骨折按照断裂部位不同,又分为几种类型:

头下型、基底型和中间型。

断裂部位距离股骨头越近,血管被挫断的就越严重,则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也就越大。

2.摔断后做手术越晚,拖延时间越长,股骨头缺血的局面就越严重,则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也就越大。

我听医生介绍说,在摔断后48小时内做手术,问题就不是很大。

看来48小时是个临界点。

3.同上条道理,股骨颈摔断后如果不注意保持固定姿势不动,而是继续行走或活动(虽然是忍痛),那么股骨颈外表的那一层毛细血管被挫断的就越多,则股骨头缺血的局面就越严重……

我们不是黄继光邱少云,我们只是和平年代的一个不幸的股骨颈骨折伤者,所以,股骨颈骨折后,一定不要充当英雄好汉,一定要坐在或平躺在地上不要动,耐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那么怎样判断可能发生的是股骨颈骨折?

如果你是上面所说的这个姿势着地的,当你强忍着疼痛站起来,却发现伤腿迈不开步(断了嘛),而且摔伤部位的肌肉不红不肿(这是股骨颈骨折的特点,不淤血),只是感觉到腿内部钻心的疼,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

4.如果你的股骨颈不仅摔断了,而且发生了错位或扦插,这也是造成股骨头坏死机率增大的一个因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第3条中提醒伤者不要挣扎着活动的原因——摔断时没错位,摔断后却错位了,岂不更悲剧?

5.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越长,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大。

道理显而易见,骨头长得越慢,股骨颈外面包裹的那层血管就不会很快恢复发达,向股骨头恢复供血的时限就越长。

6.下地时间越早,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大。

没等断骨完全长好,你就耐不住寂寞下地活动了,那可是让伤处承受着整个上半身的体重啊!

尚处于脆弱状态的血管,怎受得了如此摧残,于是乎又断了,不给股骨头输血了。

7.与年龄、体质有关

(1)先说年龄。

一般而言,岁数大的人发生了股骨颈骨折,由于血液循环不如年轻人旺盛,体内钙质流失较多,所以愈合时间长,股骨头恢复供血就相对困难一些……

那么是不是就说年轻人股骨颈骨折了就大可放心呢?

恰恰相反。

为什么?

因为大粗窿这个部位本来是非常结实的,一般是很不容易摔断的,尤其是年轻人钙质丰富,骨头粗壮,更不容易摔断股骨颈了。

但是,你偏偏把它摔断了,这就意味着这个部位肯定受过更强大的外力,所以就给股骨颈部位的血管造成了更强力的挫伤。

如此一来,岂不令人绝望?

不!

凡事要从两方面看,正因为你年轻,血液循环旺盛,机体修复能力强,你的断骨愈合的就更快。

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

(2)再说体质。

长期酗酒、嗜烟的人,血液粘稠度高,循环得慢;长期缺乏运动,缺乏日晒的人,对骨骼发育有不利影响。

以上这些因素,肯定会导致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大于常人。

四、股骨颈骨折的恢复需要注意的事项(暨我的经历和体会)

(一)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毅力!

既然股骨颈骨折是全身骨折中恢复时间最长的一种,那么,如果你不幸发生了股骨颈骨折,首先就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我是2009年初冬下雪时摔断了左股骨颈的。

从次日做了手术后,最初的90天是这样度过的——严格遵照医嘱,平躺在床上,每天保持一个姿势:

仰面朝天,不翻身,不侧卧。

每晚睡觉前给左脚穿上丁字鞋(防止伤腿外旋)。

只有在吃饭、会客或者解大手时,才倚着被褥和床头以半躺的姿势坐一会儿,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给股骨头关节囊腔施加较大的压力。

这种睡觉姿势是非常考验意志的。

一些前来看望我的女同事们纷纷感慨道:

我们总以为当初坐月子辛苦,谁承想你比我们更苦,我们坐月子好歹还能下地活动一会儿,你这可好,一动不让动。

的确,这个滋味真不好受。

我经常半夜被疼痛唤醒,并不是伤处的疼,而是由于长时间平躺导致的背部酸痛。

每当这时候,我就试着用右腿和手肘支撑着半坐起来,把被褥拽过来放在床头上,自己倚着靠一会儿,但因为是在深更半夜,为了不惊动家人,我就捧着一本书看,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看着看着,就这么坐着睡着了。

在这90天里,只有中间被家人抬上轮椅推到医院拍了一次片子,其它时间一直囿在床上。

医生看片后说,骨折线已经部分模糊,说明骨骼正在愈合。

于是,根据医嘱,可以下地放放风了。

我试着拄起双拐下地,却发现站起来非常费劲。

因为三个月的卧床,健腿的肌肉也发生了萎缩,不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了。

所幸这时同事们给买了一个助行器(俗称“步行架”),我挪到床边,用健腿踩地,借助上肢的力量,就像上双杠一样,终于站起来了,挪到了阔别的客厅里,看到了熟悉的电视,那一刻的欣喜之情,没有切身经历的人很难体会到。

从此,我结束了三个月的卧床生活,开始了长达六个月的“单腿蹦”。

岂不知,这后面的六个月更是难熬。

如果说前三个月是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躺在床上,那么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了,所以心就野了,此时就很容易出现焦虑、烦燥等情绪波动。

怎么办?

我的体会是,仍然要靠自身调节,依靠坚强的意志来化解这种焦虑。

在这六个月里,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和烦闷,我给自己找事干:

先是每天坐在书桌前练毛笔字两小时。

练毛笔字本身就是磨性子的一种好方法,在这时练毛笔字,意义更是非同寻常。

后来,我又试着写小说,每天坐在电脑前敲出至少五个章节。

那时候穿越题材非常流行,我也尝试着写了一部32万字的穿越小说,借以打发寂寞的时光,诸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新浪读书频道上搜到(《那年我们来过》),欢迎拍砖。

当然,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始终没忘记读书。

书籍是解脱痛苦、给予力量的良药。

养伤期间,我阅读了66本书(杂志不计),写了十多篇读后感。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注:

这不是思想政治论文集,而是一部伦理学巨著,推荐值得一读)。

后来,每当回忆起那段读书生活,我就感慨万千:

自从工作以后,哪里还有空看书啊,要不是“圈”在家里,怎么能看这么多书呢,也许这就是“塞翁失马”吧。

感谢这些堪称良师益友的书籍,伴随我度过了那些难熬的时光。

也许有的伤友不喜欢看书,那也不要紧,如今资讯发达,条件优越,可以上网聊天、看电视都行啊。

人一旦忙起来,有了事干,就会忘掉痛苦,忘掉不快。

但是,一定不要着急下地!

(二)上面所说的“下地”,指的是伤腿踩地,也就是伤腿开始负重。

这就是我所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即恢复多长时间为宜?

按照前面引用的康复准则(270-365天),那么我算是恰好在它的下限。

也就是说,至少要270天才能踩地,270天可以作为权威的参照标准吧。

在养伤期间,我通过网络认识了天南地北的不少股骨颈骨折伤友。

他们对于何时能够下地的认识不一,而他们遇到的主治大夫的说法也不一致。

但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晚下地比早下地要好。

原因?

当然是降低股骨头坏死的机率。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坚持九个月后才开始负重,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合理的。

愈后情况也证明了,晚下地确实比早下地好,最起码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我的伤处从未感觉到异常。

而我周围的一些骨折朋友,由于着急活动,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有的腿不能完全伸直,有的走路略有点脚,有的胳膊不能高抬过肩,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几乎都当上了称职的“气象局长”。

(三)何时可以翻身睡觉

这个问题,我没有查到权威的数据。

反正我是在摔伤后第五个半月,才试着向健侧翻身睡觉的,而且两腿之间还要夹上枕头,以防双腿并拢。

那么,为什么一开始不让翻身,只能平卧呢?

因为股骨颈的特殊形状,翻身尤其向伤侧翻身,就容易给断茬施加压力,影响它的愈合,严重了会导致重新挫伤。

所以,在最初的那几个月,不仅不让翻身,而且睡觉时要穿丁字鞋,以防睡梦中伤腿内旋把股骨颈“格”断,并且严禁做两腿并拢的动作,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头三个月里,我除了去医院拍片时,做了蛙位和内旋两个危险动作,其余时间都是规规矩矩地保持伤腿挺直不动。

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位大夫说,一个月以后就可以翻身睡觉了。

这个问题嘛,既然没有权威结论,所以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也许我是有些过于谨慎了,但是俗话说,小心无大错。

(四)辅助的康复手段有哪些

在养伤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嘱,相信科学,不可自己任性胡来。

以下的做法,都是我的主治大夫教我这样做的:

在最初三个月平卧的日子里,根据自己的承受程度,每天坚持练几下屈腿,有助于延缓关节粘连。

后来,随着骨折愈合越来越好,逐渐地练习空蹬自行车的动作,在保持大腿不外旋的基础上练习转动脚踝的动作,等等。

都是为了延缓关节粘连。

我有一位教运动生理学的教师朋友说,关节有一个星期不活动就开始发生粘连。

长期卧床,粘连是肯定的了,而做上面这些动作,就是尽量把关节活动开,有利于下地后的行走和恢复。

还有就是,这一时期不要做盘腿的动作!

另外,我那贤慧的老婆每天坚持给我按摩伤腿,往手心里倒上红花油,或者大红月季花泡的高度白酒,在伤口周围反复地搓,让酒充分地渗进去,然后顺着从大腿到小腿的方向,一遍遍地“胡啦”,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血运(血液循环)。

有几位伤友问我,当时吃过什么口服药吗?

吃了,但是不多。

术后,大夫给开了一种名叫“接骨续筋片”的中药,山西出的,具体厂名忘了,恕我不查了,以免有做广告之嫌。

后来出院回到家里,就又从药店买了三盒,期间还买过一盒别的省份药厂出的,前后一共吃了五盒共500片,感觉还是有效果的。

除了接骨续筋片,医生还让我口服“复方丹参片”,这本来是治心脑血管病的,我心脏没毛病,大夫说,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

那就吃呗,前后断断续续地吃了五瓶。

其它的药物没吃过。

在最初的三个月平卧的日子里,一定要把床褥弄得软和一些,而且隔一周就要把压瓷实了的褥子倒倒个儿。

尽管这样,我的尾椎骨那个部位还是磨出了又硬又厚的茧子。

万幸的是在冬天摔伤的,这要搁在盛夏卧床仨月,很可能就起褥疮了。

在饮食方面,增加营养是必须的啦,多喝点牛奶、酸奶什么的。

但是民间流传的喝骨头汤,啃大棒骨,吃啥补啥,有的说法更神,说煮骨头汤时不能放盐,这样最补,以上这些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

道理明摆着嘛,卧床期间,本来活动量就微乎其微,胃口大减,再喝一碗无盐无味的油腻腻的骨汤,不吐了才怪。

何况,食品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骨汤中除了丰富的油脂,并没有什么促进骨骼生长的好材料。

所以,吃什么补什么纯粹是一厢情愿。

既然胃口大减,不妨吃一点辣椒。

有人说吃辣椒会刺激伤口,这就有些过于担心了,少吃一点无妨,可以增进食欲。

卧床一周后,随着活动量的趋于静止,肠蠕动也变慢,病人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困难,进而导致心情烦燥。

这时候,打一支开塞露、多喝些乳酸菌奶,还是有必要的。

下地后“单腿蹦”时,使用的辅助器械,以我的体会,首推步行架!

这个东西毕竟是四条腿儿着地,比双拐稳当多了,而且站起时可以仅凭上肢的力量就能实现,就像我们在田径场上玩双杠一样,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肌无力。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下楼,不能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

这一点确实不如双拐了。

(五)单腿蹦之后怎么办

坚持了六个月的单腿蹦,其实到了五个半月后,也试着偶尔踩踩地什么的,感觉没什么痛感,就在步行架的辅助下练习双腿走路了,不过每天只练一小会,循序渐进吧。

在这六个月里又去拍了几次片子,最后一次拍片子是在六个月快结束时(距手术快九个月了),主治大夫看了片子非常高兴,说骨折线完全模糊了,骨小梁已经通过了,可以下地了(即伤腿可以负重了,全文同)!

但毕竟是伤腿,骨折愈合处的血管还比较脆弱,不宜骤然承受全身力量,所以大夫建议拄手杖三个月。

于是又谨遵医嘱,让妻买了一根手杖回来。

终于摆脱了步行架,在手杖的帮助下,开始练走路了。

关于拄手杖的学问可大着呢。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健侧的手拄手杖。

可能有读者想不通,起初我也想不通。

后来终于明白了,手杖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分担伤腿的负重嘛。

想想看,如果用伤侧拄杖,当健腿迈出去时,对侧的手杖同时摆动前出,在两者未落地之前,全身的重量就落在了后面的一条伤腿上,岂不是增加了伤腿的负重吗?

也许有人不服气地说,我难道不会伤腿和手杖同时前出吗?

呵呵,那叫顺撇,人如果顺撇着走路,身体会难以掌握平衡,当伤腿迈出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伤腿一侧倾斜,反而加重了伤腿的负担。

所以,一定要用健侧拄杖!

第二点,医疗器械店里卖的手杖大部分都能调节长度,那么手杖以多长为宜?

当我们站立时,手臂自然下垂,手杖的柄恰好与手腕平齐,这是最合适的长度。

过高了遇到平滑的地面不宜施力,过低了身体就向这一侧倾斜。

第三点,一定要拄三个月吗?

这个因人而宜。

反正我只拄了一个月零几天,感觉到伤腿的肌肉不那么酸了,有劲了,就把手杖撂下了。

当然,那会儿又到了冬天,遇到下雪我还是重新拄上它的,毕竟心有余悸啊。

(六)脱杖后应注意什么

拄一段时间的手杖后,脱了杖是不是就意味着彻底解放了呢?

还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刑期”还远远没有结束。

正如前面所说的,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坏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即使骨头长好了,仍不能排除会发生股骨头坏死。

因为那个25-33%的统计数据,绝非仅仅调查了那些没有做手术的患者,或者是骨茬没有长好的患者,而是基于所有发生过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为此,我也搜寻过一番有关数据,也听过主治大夫的介绍,我感觉比较可信的说法是:

在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83%的坏死发生在术后三年内,98%的坏死发生在术后五年内。

能看懂上面这段话吗?

打个比方,假如您是那不幸的四人中的一个(四分之一概率),发生了股骨头坏死,那么坏死出现的可能性,在术后三年内就很有可能显现,在术后五年内最有可能。

如果五年内不发生坏死,那就意味着今后基本不会发生坏死了。

当然,话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因为我身边就有一位股骨颈骨折11年后发生了股骨头坏死的,不过这个应当属于个例了,导致坏死的原因不一定完全与11年前的骨折有关。

所以说,我们的基本刑期是术后五年才算解放。

从下地算起,一般还剩四年,那么在四年内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四年没必要在惊恐中度日如年,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但是,我为什么不劝您“该喝就喝”呢?

因为在喝上是比较有讲究的,首先不要喝大酒。

关于喝酒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前面已经叙述过了,不再重复。

其次,不要喝碳酸饮料,第三,不宜喝浓茶,这些都容易造成钙质流失。

至于全面营养,多晒太阳,此处就不赘述了,大家都懂的。

在运动方面,尽量不要跑跳。

因为跑步时,当伤腿一侧的脚落地的那一瞬间,承受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0倍,会原封不动地传导给还很脆弱的股骨颈。

跳也是同样道理。

另外,解大便时尽量使用马桶而不是蹲便器,因为人从下蹲到站起的那一刻,包裹股骨头的关节囊腔,以及股骨头本身,都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

还有,不宜长时间站立和远距离行走,更不宜用伤腿做出金鸡独立的花样。

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给股骨头施加太多的压力。

当然,上述注意事项并非是要持久地保持到四年期满。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逐渐恢复,你自己的感觉会越来越好,一些注意事项也就忘了,而另一些需要注意的动作可能偶尔做一做也感觉能承受得了,那不妨就放开一点嘛。

譬如我当初刚脱杖时,只能行走一百米,腿就酸疼的不行,现在我能一连气不歇走三公里了,穿鞋时偶尔也会单腿站立。

这个尺度全凭自己掌握,总之以活动后伤腿不酸不累为宜,循序渐进吧。

不过,我认为,四年内尽量避免跑和跳,这两个对股骨头冲击非常大的动作,还是有必要的。

五、股骨颈骨折的部位长不长骨痂

在网上诸多的答复中,不乏有某些大夫信誓旦旦地说,等断茬长出骨痂就算好了。

真是误人不浅啊!

这也是我要写此文的目的之一。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证明,股骨颈骨折愈合后,骨折部位绝对不会长骨痂!

股骨颈骨折愈合的标志就是,骨折线完全模糊直至消失,骨小梁通过。

我的主治大夫也讲过:

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说是骨折愈合后,会在断茬部位长出骨痂,就像树瘤似的一个大疙瘩,骨头比断前更结实了,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其它部位骨折可能会长骨痂,但是股骨颈骨折愈合后不会长骨痂。

之所以费此笔墨,就是为了提醒伤友们,不要把长骨痂作为股骨颈骨折愈合的标志,不要一看片子怎么还没长骨痂啊,就以为骨折还没长好。

另外,如果在网上看到大谈这个部位应该长骨痂的大夫,就值得怀疑他是不是专业看股骨颈骨折的。

六、为什么要做手术

(一)股骨颈骨折发生后,医院对此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如果伤者还年轻,一般就会施行股骨颈内固定手术,切开大粗窿位置的皮肉,露出骨头来,用电钻将三根带螺纹的钛合金空心钉向斜上方打入股骨颈,这样就把断开的两段重新“铆”在了一起,让它自己生长愈合吧。

手术过程中,由于对伤者施行了腰部麻醉,所以一点也不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意识清醒,还能听到电钻的声音,在我看来,骨科与木匠颇有许多相通之处,用的器械如钳子、锤子、电钻都差不多,呵呵。

不过为了减轻伤者的恐惧感,一般都会在术前给你注射催眠药剂,让你在睡梦中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