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976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docx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

(一)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j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

(1)牛陇[lǒng]上,窃

(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3)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4)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hé](5)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tián](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注释】

(1)牧:

放牧牲畜。

(2)窃:

偷偷地,暗中。

(3)辄:

总是(常常)、就。

(4)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

通“何”,为什么。

(6)潜:

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

拿着书。

(8)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

恬:

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私下的意思)②辄默记(总是(常常)、就)

③儿痴如此(入迷)④恬若不见(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听已,辄默记。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4.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答:

其根本原因是:

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二)张无垢[ɡòu]勤学

  张无垢[ɡòu]谪[zhé]

(1)横浦,寓

(2)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3)辄[zhé]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4)十四年。

洎[jì](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之迹隐然(6),至今犹存。

(《鹤林玉露》)

  【注释】

(1)谪:

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这里指被贬官。

(2)寓:

居住。

(3)昧爽:

天将亮。

昧,昏暗。

爽:

明朗,清亮。

(4)如是者:

象这样。

(5)洎:

等到。

(6)双趺之迹隐然:

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

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

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还存在。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降职远调贬官)③就明而读。

(光,光亮)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总是)④如是者十四年。

(这)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

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双脚踏出的痕迹到现在还隐约可见。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A)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如:

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

东汉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悬梁刺股”等

(三)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

(1)写《千字文》,日

(2)以十本为率[lǜ](3),书(4)遂(5)大进。

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zhá](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

(《书林纪事》)

  【注释】

(1)临:

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

每天。

(3)率:

标准。

(4)书:

书法。

(5)遂:

于是,就。

(6)于:

对,对于。

(7)尝:

曾经。

(8)苟且:

敷衍了事,马虎。

(9)或:

有时。

(10)简札:

信件,书信。

(11)少:

稍微。

(12)易:

改换,更换。

(13)厌:

嫌麻烦而讨厌。

(14)故:

所以。

(15)愈益:

愈加,更加。

  【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书法、于是,就)

②平生于书。

(对于、对、写字)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临摹、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④或答人简札。

(有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稍微有一点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②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ōu]

(1)于

(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1)讴:

唱歌;

(2)于:

向;(3)穷:

尽,完;(4)遂辞归:

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

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

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

打着拍节:

(8)遏:

阻止;(9)谢:

道歉;(10)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不,没有)②响遏行云。

(阻止)

2.翻译:

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答:

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

(1),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

(2)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ài](3),辄[zhé]以水沃面(4);食不给[jǐ],啖[dàn](5)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chán]受贬(6),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

  【译文】

(1)孤:

幼年丧父;

(2)每:

常常;(3)或夜昏怠:

有时晚上昏睡懈怠;或:

有时;(4)辄以水沃面:

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沃:

洗。

(6)乃至被谗受贬: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谗:

说别人坏话;(7)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

①啖粥而读。

(吃)②辄以水沃面。

(往往,总是)

  ③食不给。

(供应)④乃至被谗受贬。

(说别人坏话)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④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经常朗诵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

  答:

《岳阳楼记》;点明中心,揭示主题。

(六)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

(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

(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wéi]绝编,迨[dài](5)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7)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

”(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患:

担心,害怕;

(2)群居讲习: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

已经;(4)游息:

游玩休息;(5)迨:

等到;(6)用力多者收功远:

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

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

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

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②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

  ③迨能倍诵乃止。

(才)④咏其文。

(吟咏)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韦编三绝)

【小升初】(七)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

(1)画地,教以书

(2)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摘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

(1)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茎可以编席箔。

(2)书:

书写。

(3)及其稍长:

等到他年龄大些了。

(4)或:

有时。

(5)惟读书是务:

只是致力读书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等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等文字,下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D)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照着进行抄写。

③惟读书是务。

只是致力读书。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答:

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小升初】(八)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

(1)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

(2)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5)乎?

  平公曰:

“善哉!

”(刘向《世说新语》)

  【注释】

(1)炳烛:

把蜡烛点燃。

(2)盲臣:

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瞎子所以这么说。

(3)阳:

这里指阳光。

(4)孰与:

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

(5)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晋平公向盲乐师师旷请教说:

“我现在七十岁了,准备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晋平公说:

“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

“盲臣怎么敢跟国君开玩笑呢?

我听说:

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

”晋平公说:

“说得好啊!

  【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

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暮(晚)戏(戏弄,开玩笑)闻(听说)善(好)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

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小升初】(九)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

(1),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

(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

吴王曰:

“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务欲]一心想要。

(9)[前利]眼前的利益。

  【译文】吴王阖闾[hélǘ]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

“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

“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

”那年轻的侍从官说:

“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

“对啊!

”于是停止了用兵。

【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攻打、进攻)旦(早晨)子(你)延(伸长)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

字:

(乃)句:

(乃罢其兵)。

(2)如是者三旦。

字:

(此)句: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螳螂、蝉和黄雀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5、翻译下列句子。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知了、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小升初】(十)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diéxiè]⑨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

给。

②清角之操:

高雅的曲子。

③伏:

趴着。

④故:

从前。

⑤耳:

耳朵听。

⑥鸣:

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

摇摆。

⑧奋:

竖直。

⑨蹀躞(diéxiè):

小步走。

  【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

(给)②如故:

(像先前一样)③鸣:

(叫声)④奋:

(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小升初】(十一)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道乎?

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

【注释】①田:

同“畋”,打猎。

②虞人:

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

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

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

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十二)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

次非谓舟人曰⑥: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rǎng]臂祛衣⑧,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xī]爱焉⑨!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

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

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

同“返”,回,归。

④中流:

江中心。

⑤蛟:

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

·10·

一种凶猛动物。

⑥舟人:

驾船人,水手。

跟下面的“船人”同义。

⑦尝:

曾经。

⑧攘(rǎng)臂祛(qū)衣:

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爱焉:

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

“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

”摇船人回答:

“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

“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于:

(在)②反:

(同“返”,回,归)③全:

(保全)④复:

(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

答:

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小升初】(十三)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

“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①室家:

房屋,房舍。

②匠:

古代专指木工。

③生:

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④涂:

泥。

⑤挠(náo):

弯曲。

⑥败:

毁坏。

⑦缘子之言:

按照您的话。

缘,顺着,按照。

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

更加,越发。

⑨枯:

干。

⑩劲:

坚固有力。

⑾任:

担负。

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

“不行啊!

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