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205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 新闻评论 媒体的观点 讲义 第5章 12 含答案.docx

学年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讲义第5章12含答案

12 社论两篇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寰宇(huán)  恢弘(hónɡ)  巍然(wēi)

棘手(jí)华裔(yì)夙愿(sù)

(2)多音字

 刹

 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申明 声明

辨析

申明:

郑重说明,如:

申明理由。

声明:

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如:

郑重声明;②声明的文告,如:

发表联合声明。

例句

①锦湖轮胎中国区总裁李汉燮3月21日通过微博公开申明道歉并宣布召回。

②印度最大私营航空运营商捷达航空公司28日在社交网站主页发布长篇声明,就一名乘客的宠物猫死亡事件致歉。

(2)庄重 郑重

辨析

庄重:

指庄严、端正、持重、不随便、不轻浮,形容神态、情调,常与“言行、举止、神情”等词搭配。

郑重:

指严肃、正式的,形容言行的态度和方式,常与“声明、宣布、提出、发表、介绍、态度”等词搭配。

例句

面对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干警们神情庄重,高举右手,郑重承诺:

“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检察事业奋斗终生。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在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全国普天同庆,人们用各种喜庆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

(√)

请说明理由:

“普天同庆”,指全天下的人都在庆祝。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连续两天上《新闻联播》,这对于国足来说还是首次。

但这次与以往不同,国足给国人带来了希望,这也让国足扬眉吐气了一把。

(√)

请说明理由:

“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3)在这场夺宝大战中,丹麦还只能算是小角色,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大秀武力甚至兵戎相见,瑞典、芬兰和冰岛也跃跃欲试。

(√)

请说明理由:

“兵戎相见”是战争的委婉说法。

注意和“短兵相接”区别开。

“短兵相接”指作战时近距离厮杀,比喻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开心航海》中的海盗年纪稍长,因而经验丰富、高瞻远瞩。

(×)

请说明理由:

“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属于褒义词,只适用于正面人物中的领导层面,不能用于海盗。

(5)中央政府的决心很明确,就是要用时间换空间——给保障房建设一定的时间,给产业结构调整一定的时间,给摆脱土地财政依赖一定的时间,时间到了,房价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

请说明理由:

“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符合语境。

要注意和“茅塞顿开”区别开。

“茅塞顿开”是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相关·知识]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广东省珠江口东侧,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

因地产沉香,又称香江、香海。

面积1069平方公里,人口560万。

旧属广东新安县。

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侵占香港岛。

1860年英侵占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方,1898年又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岛屿。

为收复香港,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多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宣布了对香港的基本政策五十年不变。

其中包括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国管理外,享有高度自治权。

《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

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在此后的400年里,葡萄牙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逐步占领了澳门。

收回澳门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有权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葡萄牙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葡萄牙方面已经宣布承认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承认中国对澳门拥有主权,中葡两国政府对澳门问题已经达成了谅解,双方都同意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澳门问题。

此后两国政府经过反复磋商,1987年4月13日,中国总理和葡萄牙总理分别代表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回归祖国。

[文本·探究]

一、阅读《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在欢庆香港回归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忘记”到文章最后,回答问题。

1.所选文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宏观上,段落间存在总分关系,即后三段都在说中国人民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而且三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微观上,这三段分别就古代、当代、未来三个方面共同阐释这条不平凡的道路,构成并列。

2.中国人民走过怎样的不平凡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封建社会,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进行斗争,但终因国家贫弱而失败。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步步实现了香港的回归。

(3)虽然取得了成就,但我们仍必须靠努力进一步实现澳门和台湾的回归。

3.“这就是一百多年来历史写下的庄重结论”,“这”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祖国的日益强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香港回归”。

这句话说明了香港回归的基础与原因,也说明了香港回归是时代的必然。

4.香港回归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国两制”构想能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②“一国两制”为有争端的国家与地区提供了新的思路。

③能保持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

二、阅读《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第1~16段,回答问题。

5.文章开头两句中“历史的轴线”和“时代的轴线”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历史的轴线”指400年前葡萄牙开始统治澳门的历史,用“历史”既包含着对澳门屈辱过去的深切感慨,同时也暗示着这样的统治将成为过去。

(2)“时代的轴线”既有时间层面的新千年新时代,更是指澳门结束殖民统治以后所开启的新的生活新的发展时代;同时结合全文,这里的“时代”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预示着整个亚洲结束西方统治的新纪元、新时代的开始。

6.文中为什么说“‘一国两制’已不仅仅属于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财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

②“一国两制”为国与国之间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创造了范例。

③阿根廷、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都希望参照这一模式解决各自的问题。

7.澳门的回归应归功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政策成功。

(2)综合国力的提升。

[写法·借鉴]

恰当的论述角度

香港回归,确实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举世瞩目。

面对这么重大的选题,社论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论述角度——香港回归走过的风雨历程。

以香港回归这一天为一个点,围绕这个点展开思考。

欢庆,又不只是欢庆,在激动喜悦的同时有回顾、有赞颂、有承诺、有展望,这构成了文章的结构线索。

回顾中华儿女这一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斗争、挫折、探索、坚持;赞颂邓小平“一

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性、前瞻性、必要性,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铺平了道路;以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给香港“港人治港”的承诺,同时也是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承诺,将“一国两制”的具体实施落实到法制高度;最后,展望未来,坚信必将走向“中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全文气势恢宏,一气呵成,用不多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爱国热情。

阅读下面一篇社论,回答问题。

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社论)

——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7月1日,从伟大祖国的西部传来喜讯,两列钢铁巨龙满载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分别从格尔木和拉萨车站缓缓驶出,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了!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

一条青藏线,穿越历史和未来;一条通天路,寄托梦想与期待。

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全面阐述了青藏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充分肯定了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创举和建设奇迹,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青藏铁路精神的实质,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共创伟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1800多个日日夜夜,5度炎夏寒冬,十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

青藏铁路建设者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拼搏奋斗,开拓创新,攀登不止,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也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青藏铁路精神,是广大青藏铁路建设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扬。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世界屋脊上广大铁路建设者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谱写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青藏铁路精神,它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创造,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

“上了青藏线,就是做奉献”。

从走入高原的第一天起,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就是在这样的口号激励下,以国家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长期奋战在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展现了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豪情,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非凡业绩。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青藏铁路施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世界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

施工难度之大,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高史无前例。

历经千难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青藏铁路大军不畏艰险永远向前,决不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让步。

正是这种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鼓舞着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国内外没有成熟经验可直接应用的情况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青藏铁路冻土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运营管理及旅客卫生保障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只要坚持不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就能不断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饱含着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青藏两地干部群众、设计施工各部门、各单位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争挑重担,共担责任,形成了一切为铁路、全力保成功、齐心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这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团结协作,服从大局,同心协力,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所在。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

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

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

这种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历史给了当代中国人一个机遇。

我们创造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大力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我们必将谱写出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这篇社论是针对什么展开的议论?

有人认为社论是指导性的论文,应该严肃,不必追求生动。

你认为呢?

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社论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问题表明媒体的立场。

拥护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旗帜鲜明,这样,社论才不仅能从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能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因此,社论要求在政治上明确,主题思想要尖锐。

另外,在语言表达上,社论写作要善于进行抽象、概括描写,简洁有力地抓住问题的症结和关键所在,但是社论不完全是呆板的,也要生动,从而吸引读者,才能引导舆论,影响群众。

【答案】 这篇社论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以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展开的议论。

社论应当尽量写得生动一些。

其实,严肃和生动不是对立的,社论可以而且应该写得生动,引人入胜,让读者愿意看,喜欢看。

如文章运用比喻,“两列钢铁巨龙满载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希望”就很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兴趣,还运用“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等长短结合的语句,使行文铿锵有力而又不失灵巧。

同时能够感染读者,使群众受到青藏铁路建设者精神的鼓舞。

由于社论说理时平易近人,文章又富有文采,所以结尾的政治号召自然而然,容易让人接受。

1990年《人民日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社论,原来拟定的标题是《依靠人民群众,实现稳定团结》,社论主要讲述了应该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关心国家大事,把企业办好,把生产搞好。

经编辑部讨论修改后,送中央领导同志审阅前,先送社长高狄审阅。

高狄指出这篇社论的标题需要修改。

请联系社论的标题和社论的大概内容,看一下这篇社论的标题有什么毛病,为什么?

怎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社论的毛病就是太散了,社论中心观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又是“依靠”,又是“稳定”,与“五一”劳动节扣得不紧,离工人不是很近。

应该把主题放到依靠工人阶级上,标题换成《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这样,社论的重点就突出了,主题也就鲜明引人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从望文生义的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A项,让枣推梨: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B项,焚膏继晷:

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C项,患得患失: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

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D项,登高自卑:

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解析】 B项,结构混乱,“而是”改为“而且”。

C项,“几千元”与“上万元”“几元”与“十几元”应分别颠倒顺序。

D项,“几乎”与“全部”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答案】 A

3.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位作家写到,她曾带几个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不要误了他们喜欢的一个电视节目。

①心里惦记着的是及时赶回家去

②在这样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绝的生活模式中成长

③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

④因而也很难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正兴趣

⑤压根儿没有过同大自然亲近的经验和对土地的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①⑤③②④D.③④②①⑤

【解析】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处应该选填②④⑤,第二处根据文中的“去看月亮和海”应该选填①③。

再从第一处的几句关系来看,第④句是由②⑤推断出的结果,故而第一处顺序应该为②⑤④。

而第二处中的①则与后面内容紧密相连,所以顺序为③①,故选B项。

【答案】 B

4.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

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言外之意:

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应对示例一)(希望留下):

单纯也是一种美德。

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应对示例二)(巧化尴尬):

感谢你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

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

5.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为其拟写一个简明的标题。

《人民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今日在京举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政银企三方携手打造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

根据合作协议,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将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流通网络为载体,整合三方优势资源,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

据悉,三方合作后将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配备硬件终端设备,安装管理软件,开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农村商品流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流通效率,提高农村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抓关键词:

政银企、建设、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然后连成简洁的一句话。

【答案】 政银企联手建设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

6.提取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大气科学”做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②这些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各种影响。

③大气科学还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④大气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确定长单句的主干,根据题目要求,对“大气科学”进行解说,结合①可知,“大气科学是……一门学科”,以此作为长单句的主干;然后将各短句中的陈述说明部分变为“一门学科”的修饰成分,将变换后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到句子主干中即可。

注意必须是单句形式。

【答案】 大气科学是以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一)阅读下面一篇社论,完成7~10题。

外来词使用当规范

施 方

外来词涌入势不可挡

随着人们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和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必然会引起各民族语言的接触,外来词便是这种语言接触的历史见证。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觉悟”“刹那”等词是从梵文中翻译过来的,“幽默”“苦力”等词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场合”“关照”是从日文引进的。

科技领域引进的词更多,如“引擎”“软件”等。

它们大多经过长期使用而为大家所接受并丰富了我们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