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现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351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二章光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光现象.docx

《第二章光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光现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光现象.docx

第二章光现象

第二章光现象

知识点一:

光的三种现象

1.(2010·宜宾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小女孩在灯照射下出现影子   B.放映电影时在银幕上得到放大的画面

C.小鸭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D.用相机拍下美丽的油菜花

答案:

C

2.(2009·威海中考)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解析:

选B。

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不管小孔是什么形状的,所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这是一个易错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2009·南充中考)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cd   B.acd  C.ab  D.cd

解析:

选A。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小孔到物体、光屏的距离有关。

像有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

像越大亮度越小,像越小亮度越大。

4.(2009·湛江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

选C。

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筷子变“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钢笔“错位”是光的折射现象。

5.(2009·温州中考)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笔“断”了B.水中倒影C.邮票放大D.手影

解析:

选B。

笔“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邮票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6.(2009·百色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解析:

选C。

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铅笔好像在水面被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水中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7.(2009·益阳中考)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解析:

选B。

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毕业合“影”是光的折射现象;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影”不离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2008·湘西中考)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阴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解析:

选A。

树阴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它是因为光在传播中被树叶挡住而形成的一块光线不能直射的区域。

9.(2007·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

解析:

选B。

凸透镜可以把光线汇聚到一点,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反射导致的;玻璃杯后的字变大,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钢笔“错位”了,也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10.(2007·重庆中考)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忧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

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风吹草低现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D.“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解析:

选D。

“湖光映彩霞”,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11.(2009·茂名中考)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

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属于光的色散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填代号)

答案:

CBA

12.(2009·山西中考)物理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例如:

用铅笔在灯光下写作业,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这是光的现象;吃饭时筷子放人盛水的碗中,看到筷子向上偏折了,这是光的现象.

答案:

直线传播折射

知识点二: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1.(2010·湖州中考)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看见硬币了(如图乙)。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

A

2.(2009·天津中考)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解析:

选C。

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鸟巢”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009·自贡中考)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如右图所示。

这是由于下列什么情况引起的()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答案:

A

4.(2009·惠安中考)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解析:

选B。

日偏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鱼叉叉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湖边夜景是光的反射现象;汽车观后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5.(2009·泰安中考)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

A

6.(2009·咸宁中考)“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

“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如图所示)。

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解析:

选B。

平静的井水表面相当于平面镜,井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所以

与天上月亮大小相等,到井水面的距离相等。

这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7.(2009·绵阳中考)《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

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

解析:

选A。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错觉,这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8.(2009·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b)(c)(d)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解析:

选C。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是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只要木板在表面在一条直线上,就说明木板是平整的。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而不是光的反射。

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是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9.(2008·攀枝花中考)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B.白塔的实像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解析:

选C。

“倒映的白塔”是白塔在水中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10.(2008·自贡中考)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沿直线传播

答案:

A

11.(2009·临沂中考)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

如果天气晴好,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

日食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光的_________道理解释。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能用肉眼或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

比较简易的做法是如图所示,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原理)

12.(2009·金华中考)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答案:

折射

13.(2009·贵阳中考)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

 

答案:

镜面

知识点三: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

1.(2009·娄底中考)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解析:

选A。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符合条件的只有A项。

2.(2008·吉林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

A.aB.bC.cD.d

解析:

选B。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法线后画出反射光线,则可判断出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b点。

3.(2008·天津中考)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答案:

C

4.(2007·自贡中考)下图中画出了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处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四幅光路图,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ABCD

解析:

选A。

B图中光进入水中沿直线传播,没有发生折射,所以错误;C图中把反射光线画到了分界面的两侧,所以错误,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错误。

5.(2010·烟台中考)自行车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自行车尾灯就包含了光学知识.它本身不发光,但在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尾灯的结构如图13所示,请在图13中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反射光线有什么特点.

答案:

入射光线平行射入,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相反.

6.(2009·成都中考)如图所示,一细光束射到平面镜MM'的O点处,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明反射角大小。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等于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因此可找到反射光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答案:

见图.

7.(2009·北京中考)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

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定律的知识,作图时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案:

如图所示。

8.(2009·江苏中考)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解析:

本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也就是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来画。

找出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即可。

答案:

如下图所示。

 

9.(2010·潍坊中考)如图(b)所示,请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光路图.

答案:

10.(2009·汕头中考)如图所示,A0表示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大致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从空气斜射玻璃中的折射,“三线共面、分居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因此画法做到一画法线,二画折射光线,且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

答案:

如下图所示。

 

11.(2009·达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解析:

画反射光线注意要画在分界面的同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画折射光线要注意画在分界面的两侧,画在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如下图所示。

12.(2009·仙桃中考)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所示,人眼在C点处看到筷子B点的像在位置B/点。

请画出B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C点的光路图。

 

解析:

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及其反向延长线且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B'C上的、光线上标箭头、箭头方向向上,光线不能画成虚线。

答案:

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四: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1.(2009·广州中考)下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解析:

选B。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所以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既能反光,能透光,是为了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

2.(2010·绵阳中考)一个同学站在竖起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

答案:

1.64

3.(2009·威海中考)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解析:

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只有大小相等,像和物才会重合。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答案:

大小虚

4.(2009·益阳中考)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立、等大的虚像。

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透镜矫正视力。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汇聚作用过于强,而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答案:

正凹

5.(2009·恩施中考)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_____________cm。

解析:

因为人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12.5cm

答案:

12.5

6.(2009·绵阳中考)下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___方向射出。

解析:

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仍然存在,但我们无法观察到,因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光具有可逆性,一束蓝光沿原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OE方向射出。

答案:

存在OE

7.(2009·潍坊中考)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①;

②。

答案: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8.(2009·安徽中考)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规律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操作技能。

人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光屏上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由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故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则F板和E板不在同一个平面,这样在F板上就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还是在同一个平面内。

答案:

漫不能在

9.(2008·泰州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

也能观察到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答案:

较黑暗B相同垂直相等B

10.(2007·大连中考)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

“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透过玻璃板看到像2有可能找不到像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结论不带有普遍性

知识点五:

物体的颜色

1.(2009·威海中考)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解析:

选B。

七色的太阳光照到黄色的花上,黄花吸收了其他色光,而反射了黄色光,所以我们看到花是黄色的。

2.(2009·株洲中考)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

据目击者说: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

“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解析:

选D。

“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说明“佛光”也是由于光的色散而形成的。

3.(2009·宜昌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解析:

选C。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水中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4.(2009·黄冈中考)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

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解析:

选D。

光盘会在阳光下呈现彩色的扇面,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5.(2008·三明中考)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解析:

选A。

水中的月亮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黑板“反光”也是光的反射现象;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6.(2007·自贡中考)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B.全身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解析:

红光照到白色的上衣上,因为白色的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上衣呈现红色。

红光照到蓝色的裙子上,因为蓝色物体能吸收红色光,所以裙子呈现黑色。

7.(2010·烟台中考)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不同颜色的光.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就出现.

答案:

红、橙、黄、绿、蓝、靛、紫红色

8.(2008·徐州中考)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色光。

答案:

色散相同紫

9.(2008·安徽中考)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    (“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答案:

折射

10.(2008·怀化中考)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________色光.

解析:

七色光通过蓝色的玻璃,其他色光都会被吸收,只有蓝色光透过照到白屏上,所以白屏呈现蓝色。

答案:

色散蓝

11.(2008·襄樊中考)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

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解析:

绿色的字不能反射红色光,它吸收了红色的光后呈现黑色。

答案:

12.(2007·宜昌中考)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

解析:

白色和黑色是两种特殊的颜色,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答案:

白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