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382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的中心思想。

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

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

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

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的段落,勾画出*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拓展练习:

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2

  学习目标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

(用时:

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

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发明意义。

(用时:

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自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的伟大意义。

5.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用时:

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

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

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

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片段

  ◆自主探究,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点)?

  师: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2~4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生1: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

  生2:

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册书,很笨重。

  生3:

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生4: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

  生5: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

  师:

同学们学得认真,总结得较好,我们一起读读蔡伦造纸的过程,说说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呢?

  (生齐读)

  生1:

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

  生2:

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师: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

  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

(用时:

5分钟)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

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

是怎样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回答:

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

15分钟)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jìlù

  ()()

  bǎocúnōuzhōu

  ()()

  jīnɡyànshèhuì

  ()()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

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2.按课文顺序列举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龟甲和兽骨→()→()→()

  四、总结巩固。

(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

  2.布置课堂作业。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书写生字、词语。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4

  《纸的发明》是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_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5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纸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

在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对课本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造,运用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

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拓展交流,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