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46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docx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

HSK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

一、考试内容

(一)  听力:

35分钟50道题(15道句子,20道对话,15道短文)

(二)  语法:

20分钟30道题(10道位置,20道语法)40s/题

(三)  阅读:

60分钟50道题(20道词汇,30道短文)70s/题

(四)  综合:

30分钟40道题(24道选择填空,16道汉字填空)45s/题

二、考试重点

听力①    基本大意②    重要信息③    推理判断④    目的态度

语法①    量词、方位词、能愿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②    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的重叠

③    比较句

④    提问方式

⑤    习用语(习惯用语)

⑥    复句

阅读①词汇:

多义词的引申义、活用义;成语、俗语、习用语;一个词的同义词和近义词

②    阅读:

快读、确立重点;注意的观点和态度;抓住关键句

综合①    词义辨析和语言表达

②    连刺、介词、代词、语气词、复句和插入语

③    甲级800个、乙级804个和丙级词601个的书写

HSK考试技巧听力:

(1)第一部分

①    听以前速读选项,预测内容和问题

②    注意:

a.    顺序词

b.    人名、定语、人在做什么

c.    数字和简单的计算(数字题必考,但每次考试不超过两个)

d.    关联词(如连词、介词等)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e.    日常习惯用语(注意听上下文、了解题意;了解常用语;了解口语格式)

f.    理解句子(注意语言语调和感情词,升调:

表示肯定和赞同;降调:

表示否定和怀疑)

(2)第二部分

①    内容:

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特别要注意社交用语和人际关系(一个人的情况、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话题)一般地,问题的重点在第二个人说的话里

②    听以前速读选项,预测内容和问题

③    注意听关键词和说话人的语气

④    问题的种类:

a.    地点与方向

b.    职业、身份及人物关系(正确答案一般不会直接出现。

要注意抓住动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学习职业、身份和谈话可能发生的地方的名字)

c. 计划和行动(选项多为动词和动词性词组,这些动词和动词性词组可能会在对话中出现)

d.    推理和判断(正确答案一般不会直接出现,选项乱而且不整齐,而且谈话内容和正确答案不完全相同)

e.    反问句(要了解反问句的特点,注意上下文和说话的语气,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反问句的格式和用法)

f.      否定式提问(如:

“下列那一项在文中没有被提到?

”)(正确答案不会出现在选项中。

选项较短,字数都差不多,词性也相似;选项的顺序是被打乱的)

(3)    第三部分

①    长段对话:

要注意听对话的开头。

在长段对话里,第一方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然后双方围绕这个话题讨论。

这是长段对话的一个特点,也是做题的关键。

②    新闻:

a.    要特别注意:

时间、地点、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六个问题,另外,也要记住数字和数字有关系的事件

b.    新闻的大体结构:

开头——补充说明——结果,注意开头部分

c.    跳过听不懂的汉字和句子,快速记住文章中的要点

③    故事:

a.    通过选项预测故事内容和问题

b.    抓住细节,边听边想象

c.    注意开头和结尾

d. 注意像:

“有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第二天醒来”等对故事情节有提示作用的词语

④    社会问题和个人观点(一般地,主题句在文章的前面,文章的后面是具体内容。

不过,也有一些文章里,结构和上面说的相反,或是主题句藏在文章中。

要注意那些能表明个人想法和态度的词。

HSK语法结构应该准备及技巧

测试重点为:

1.常见的量词、方位词、能愿动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的用法。

2.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重叠。

3.几种主要补语、状语和定语的用法。

4.语序。

5.比较的方式。

6.提问的方式。

7.常用词组和习惯用语。

8.常用复句。

第一部分(10题)

这一部分试题,每一题都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句子下面都有一个指定的词语,句中有四个供选择的位置,请你找出最合适的一个。

这类试题是汉语水平考试中比较独特的题型,与汉语“没有词的标志”的特点紧密相关。

这一部分的测试重点在:

1.副词2.助词3.介词4.复句这部分的内容较少涉及到实词,只偶尔出现。

应试准备与技巧

1.学会判断词性。

虽然汉语词性的划分常常并不清晰,但虚词和实词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

当你判断出所给词的词性以后,就可以用排除法进行选择了。

比如,“马上”、“必须”、“就”、“还”等副词通常是不会放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之前的,这点和介词有很大的区别。

2.了解一些用法较复杂的词的用法。

比如,概数词“多”就是个非常麻烦的词,当数字是“十”、“百”、“干”、“万”时,“多”要放在量词的前边;而数字不大于10时,则要放在量词的后边。

3.“了”、“着”、“过”的用法,必须了然于心。

特别是“了”,可以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也可以表示变化;“着”可以表示持续,也可以表示方式。

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4.注意离合词,它们常是陷阱。

比如,你只能说“睡了一觉”,不能说“睡觉了一下”;只能说“见过面”,不能说“见面过”。

5.注意各类特殊句型的否定形式。

如“把”字句、“被”字句的否定式,其否定词都在这两个词的前边。

6.注意弄清楚句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选择。

考点与难点

(一)副词、介词和连词的位置 

    虚词丰富和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中副词、介词和连词在汉语组成句子时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是HSK语法结构第一部分测试的重点。

常见错误:

1.平时学习时没有注意副词、介词和连词的位置。

2.只知道词语大概的意思,不知道具体的词性和用法,这样就会出错。

比如觉得“可是”和“却”的意思、“而且”和“还”的意思差不多,就以为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也一样,不知道他们的词性和用法都不相同。

3.在比较复杂的句子里,搞不清副词、介词和连词之间的相对位置。

应试策略与技巧:

1.    牢记规则。

规则一:

一般不要把副词放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前

      汉语中的大部分副词常常出现在谓词性结果(常常是动词结构)前,所以名词性成分前面的位置常常事陷阱。

[例]A我B也不敢开C汽车D那玩意儿了。

          再

注意例外:

  表示范围的副词,如:

“一共”、“光”、“仅”等可以放在名词性成分前。

规则二:

连词用来连接第二个分词有主语时,连词通常放在主语前面,没有主语有副词是,连词要放在副词的前面。

2.    记清词性,举一反三

常测试的副词:

不  没有  别  正  刚  常常  已经  总是  才  就  太  很  又  曾经  还  临  倒  从来  始终  再三  准  却  都  往往  相当  竟然  果然  尽量  纷纷  毕竟  偶尔  简直  不时未必  一定

常测试的连词:

可是  所以  因此  但是  而且  而  总之  然而  不然否则  此外  

常测试的介词:

除  凭  由  由于  按照  根据  趁  替    将    向  

以  把  被  叫    让    使    令  向

考点与难点  

(二)结构助动词“的”、“地”、“得”的位置

汉语中的结构动词有三个,它们是“的”、“地”“得”,它们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变成一个复杂的句子,使用频率非常高,所以也是HSK语法结构测试的重点,其中“的”尤其重要。

常见错误:

1.    因为"的"、"地"、"得"三个词发音相同,所以没有注意他们用法的差别。

2.    有“的”、“地”、“得”的句子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句子,考生在没有搞清句子结构以前,就草率的选择,造成错误。

3.    三个词中,“的”是难点,因为它的用法比较多,考生不能全面掌握,另外在有比较长的定语时,考生常常不知道什么地方必须用“的”,什么地方不用。

应试策略与技巧:

1.    了解差异。

在汉语中,“的”、“地”、“得”的作用都是让句子复杂化,可他们分工不同,应该搞清住。

的    名(形、动)+“的”+名组成定语,让主语和宾语变得复杂起来    

学生领到了书。

→刚来的学生领到了新出变得书。

地    形(名)+“地”+动(形)组成状语,让谓语变得复杂起来    

他说“好”。

→他慢吞吞地说“好”。

得    动(形)+“得”+表示结果或状语的词语组成补语,让谓语变得复杂起来    

她哭  →她哭得说不出话来。

[例]趴在床A沿B上C她握着他的手,不敢高声D哭,也不敢喊。

                的

[例]见孩子们这么A不理解自己,妈妈难过的B说C不D出话来。

2.    掌握“的”最基本的用法。

在三个结构助词中,“的”的用法比较多,是测试的重点,因此要掌握它最基本的三种用法。

1组成定语    名(形、动)+“的”+名

用来说明后面的名词的情况    昨天的电影崭新的自行车

2.“的”字结构    名(形、动)+“的”

用来代替省略的名词。

    我的(衣服)比他的(衣服)大。

他的(话)不对。

3.把句子变成词组    名+“的”+形

名+“的”+动

名+动+“的”+名

这种词组相当于一个名词性结构,可以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

    

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

他出来→他的出来

我炒菜→我炒得菜

[例]我们要使八十年代后A五年,成为团结C奋斗D五年。

              的

[例]会修A录音机B就他C一个人D。

[例]那部A爱国B电影在孩子们C中间产生D影响很大。

              的

    定语中不需要“的”的情形    定语中需要“的”的情形

1    代词作定语修饰表示亲属的词语

如:

我妈妈、他哥哥    定语不是代词,后面不是亲属词语。

如:

小芳的妈妈、他的汽车

2    前面是复数代词,后面是属于集体名词(人或单位)。

如:

我们老师、他们工厂    前面不是复数代词,或后面不是属于集体的名词(人或单位)。

如:

她的老师、他们的书

3    一个词的形容词和名词之间

如:

新房子、红衣服    不是一个字的形容词和名词之间。

很新的房子、大红的衣服

4    说明质料或性质的定语后面。

如:

木头椅子、中国地图    说明用途的复杂定语后边。

如:

装衣服的带子、学英语用的录音机

5    说明职业的定语后边

中文老师、网络工程师    

6    连词和名词之间。

如:

一个学生、这种事情    

[例]那位A穿蓝B布C裙D女E老师是他F姐姐。

                的

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

“的”、“地”、“得”都可以让句子复杂化,当考题比较长时,一定要先搞清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再根据三个词不同的用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另外,因为“的”可以把一个句子变成一个句子的成分,所以当指定词语是“的”的时候,更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

HSK语法结构考点与难点(三)

结构助词“了”、“着”、“过”的位置

汉语有三个动态助词,他们是“了”、“着”、“过”,他们的作用有一部分相当于别的语言里的形态变化,也是汉语中高频率词和HSK语法结构试点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错误:

1.    有两个以上动词的句子中,搞不清“了”、“着”、“过”应该跟那一个动词。

2.    在有复杂宾语时,不能准确判断“了”、“着”、“过”

2.    注意动词是离合词的情况。

汉语中有一类词(常常是两个词的),看起来是一个动词,其实事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一个名词性语素组成的,这是后面的名词性语素事实上是前面一个动词性语素的宾语,所以“了”、“着”、“过”和数量词要放在名词性语素的前面。

[例]

我A让孩子们洗B澡C就D休息。

               了

HSK语法结构考点与难点(四)

“一点儿”、“有点儿”多等词语的位置。

  

汉语中有些词语的位置比较难以掌握,像“一点儿”、“有点儿”和“多”等,它们也是HSK语法结构测试经常涉及的考点。

常见错误:

这类词语的位置常常不固定,考生常常将几个不同的用法混淆。

应试策略与技巧:

1.列表记忆

      格  式        说  明    例      子

有点儿    有点儿+形    形容词常有消极意义    有点儿累

一点儿    形+一点儿    形容词常有比较意义    太贵了,便宜一点儿吧

[例]我的女朋友A半个月B没有来信了,我暗暗C着急D。

            有点儿

[例]请你A说的B慢C,大家听不懂D你的话。

            一点儿

2.    要记住典型例子。

  列表的方法虽然很清楚,可是有的时候,即具体的例子要比记规则容易。

“多”的用法

和“多”一起的数        格    式        例    子

1~10              数+量+多(名)      一个多小时一多年

十、百、千、万    数+多+量+名    二十多个小时三百多个学生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和不同数词的使用规则,可是要记住这些规则并不容易,这时只要记住“一个多小时”、“一年多”、“二十多小时”和“三百多学生”

这几词组,就可以在考试中举一反三,做出正确选择。

[例]一年A来,他为B战士们递送家书八万C四千六百封D。

              多

第二部分(20题)

这一部分试题,先给你一个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空格的句子,然后给你四个选项,请你判断哪一个是最恰当的。

应试准备与技巧

1.搞清最常见的几组比较容易混淆的介词的用法。

如“把”、“被”、“由”、“将”、“使”、“给”组,“为”、“给”、“对”组,“往”、“由”、“从”、“到”组等。

2.熟悉一些特定的复句和连词的用法。

3.一些容易混淆的词应格外注意。

如“忽然”和“突然”,前者只能作副词,后者则还可以作形容词。

再如“有点”和“一点”的区别,“有点”后边通常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

如:

有点累,有点贵,有点冷等。

而“一点”则可以放在动词的后边,代替所省略的名词。

如:

吃一点(菜)吧。

另外,“一点”可以放在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的后边,表示建议。

如:

太贵了,便宜一点吧。

在比字句中,只能用“形容词+一点”的格式。

这时,表示消极意义时,“一点”的前边可以有“了”。

如:

这双鞋我穿大了一点。

总之,要记住:

“有点”用在形容词之前,“一点”用在形容词之后。

4.注意汉语的语序,包括重叠和定语语序。

我们在练习题中有大量这方面的题目。

5.量词。

熟悉最基本的量词即可。

6.方位词和趋向动词也是考试的重点。

7.熟悉一些在丙级以内的成语。

HSK语法结构答题要点

第一部分主要是语法词和句子成分的位置摆放。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副词的位置

副词在句中一般的顺序是紧跟在动词之前,如果是“把”字句、“被”字句、否定句时,在“把”、“被”和否定词之前。

其次要注意几个特殊副词的用法,如“也”、“更”、“再”、“还”、“仍”、“又”等。

2虚词的位置

这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的位置。

3.定语、状语、补语的位置等。

第二部分侧重于词类用法和多项定语、状语以及补语的摆放,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已在基础汉语教材中全部学到过,这旦只是讲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特殊的趋向动词

  在趋向动词中,一般的都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如“回去、进来”等。

但有几个不表示具体词汇意义,而表示虚化的语法意义,在解题中要特别小心

(1)起来表示“开始”的含义。

如:

例[12]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13]天气一天天热起来。

(2)下去表示“继续”的含义。

·

例[14]你还是不要放弃,干下去吧。

(3)下来表示“坚持”、“持续”的意思。

例[15]一天跑下来,腰酸背痛的。

2,概数词表达

概数词指大概的数。

其中有一种是在基数词后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表达方法如下:

例[16]一百多人、百把人、十多个人、二十来斤、一万左右

3.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一般的多层定语次序是:

所属(名词、代词等)——指示代词(量词短语)—主谓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短语——性质名词。

例[17]他的——一件——订做的—新的一一羊皮——大衣

4.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一般按谓语的逻辑关系和表意需要。

大致的次序是:

条件——时间——处所——语气一一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例[18](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烈地——同他—交谈。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1、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和细节。

这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理解的三个层次,阅读能力越强,从文章中了解的细节越多。

考生对文章理解二至三成一般能够把握其中心思想,四到六成能够找出其主要内容,七成以上才能或多或少地把握一些细节。

因此,在设计考题时,5个题中最多只有1个题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2—3个题考查主要内容,1—2个题考查细节。

对于细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词汇、语法和文体知识的熟练程度。

2、备个上下文把握词义的能力;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能否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出某些生词的基本意义是衡量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阅读试题常常包括词义方面的题目。

这一考核项目的主要依据是文中很多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顺理成章”地推测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种推测词义的方法,就可以减少查词典的次数,把精力集中在理解原文的整体含义上,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当然,如果一个考生掌握的词汇量过少,通篇都是生词,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推测出其中一个词的词义。

  出题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指出哪一个选项正确表达了文中某个词的意义,另一种是通过考查某个细节检查考生是否理解某个词语。

这两种出题方式一般都涉及大纲中比较难记的词和“超纲词”。

当然,如果考生掌握的词汇量大,这样的题目相对就容易一些。

如果遇到多义词,则需要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和逻辑关系的推理来确定该词在文中是哪一个词义。

3、能够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文章中的看法和意图并不都是用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许多地方隐含了的真正意图。

举个例子,张三打破了花瓶,李四说“你干的好事!

”李四并不是在称赞张三干得好,而是表达一种埋怨或责备。

这种理解是和语言使用的场景和语境分不开的。

没有对文章的整体的理解,是很难做出判断和推论的。

因此,多数考生感觉这种题目难度很大。

4、能够对文章的结构和的态度做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这类题目是叫宏观的判断和推论,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考生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叙事顺序、论点和论据的排列关系。

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分析和判断的整体态度、观点和意图。

HSK阅读理解考试技巧

1、看到题目不能马上做,先看问题,有的题目是细节题,这样的题目是考察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要带着问题去文章里找。

2、有的题目是问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样的题目是考察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需要特别注意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因为这里往往隐藏了的观点。

有时会问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编辑,收到一篇稿子,给它取什么题目才能更吸引读者。

3、有的题目是问的态度,这样的问题是考察学生推测和判断的能力,这样的问题要多想想。

5先看问题,并确定该问题属于“全局问题”还是“局部问题”;

6.在脑海中略想一下文章的大致内容;

7.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一遍;

8.做题选择(全局问题解题方法:

A-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选择;B-精读文章首、尾句。

局部问题解题方法:

确定问题中的关键词,之后在文中找到关键词的位置,该位置反复精度)

(一)第一部分要点解答

(1)题目用常用词,备选答案用低频率词。

这种考题是了解学生的词汇量。

例[19]你再说我跟你急。

A急躁B急忙C翻脸D焦急

在这一例里,题干用的是常用词”急”四个被选答案用的是低频词,应选C

(2)题目中用的是低频词,被选答案用的是常用词.

这种考题是用来考察正确选择义项机跟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例[2]这么多美味的食品,真让人眼馋.

A好吃B美丽C满意D方便

这一例中,题干的”美味”一词使用较少,备选的四个答案是常用词,应选A。

2.题目内容

(1)近义词辨析

在考题中,分辨近义词占了一定的比例。

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应注意汉语的近义词学习,并区分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21]我们要爱惜公物。

A.珍爱B.爱护C,珍惜D.保护

在这一例中,四个备选答案语义接近,但联系前后意思,用B可以替换划线部分。

(2)多义词的义项分辨

  汉语中的多义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解释,对这类词,只有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才能确定在言语中的某一项具体意思。

解这类题时,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通过上下文或语境来确定答案。

例[22]张大妈耳朵有点背,你得跟她大声说。

·

A.背后B.背诵C听不清D.后背

这一例中的“背”是多义词,在这句话中,指c“听不清”。

(3)反义词加否定词的解释

  在考题中,还有一类是在备选答案中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表达相近意义的。

这一类解题时一方面注意反义词的义项选择,另一方面要注意在上下文中选择最合适的词。

例[23]这架相机这么便宜,肯定质量有问题。

A.不贵重B.不值钱C.不宝贵D,不公道

这一例的“便宜”与“值钱”有反义词关系,“值钱”加“不”后在这句话中可以替换“便宜”。

(4)同音词辨别。

在汉语里有许多音同意义不一样的同音词,遇到这类词要仔细辨别。

例[24]他一下午白干了。

A.没有效果B.免费C.明白D.白晰

这几个备选答案都是对“白”这一词的解释,但在这句话里,只有A的意思与“白”相近。

再如:

例[25]别了,亲爱的老师!

(表示“分别”、“永别”之意)

[26]别上卡子!

(“把东西卡上”的意思)[27]别去了。

(“不要”)[28]别有风味(“另外”)

(5)字面意思与语境意义的区别

  有些词的表层意义与在句中的深层意义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容易造成对词义的误解,遇到这种情况时要特别体会词在语境中反映出的意义,不要被文字表面的意思所迷惑。

这种词汇有些是习惯用语,有些是成语,有些是一般词的委婉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