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486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竞赛化学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68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3、已知下面三个数据:

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三种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NaCN+HNO2==HCN+NaNO2

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F的电离常数是①                              B.HNO2的电离常数是①

C.HCN的电离常数是②                              D.HNO2的电离常数是③

4、最近美国科学家实施了一项“天空绿色计划”,通过电解二氧化碳得到碳材料(部分原理如图所示),并利用得到的碳材料生成锂离子电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一种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32--4e-=2CO2↑+O2↑

C.若反应中转移1mole-,则理论上消耗CO32-0.5mol

D.当生成12g碳材料时,可收集到22.4LO2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其中正确的是(  )

A.pH=3的强酸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mL后,溶液pH降低2个单位

B.1L 0.50mol·L-1NH4Cl 溶液与2L 0.25mol·L-1NH4Cl 溶液含NH4+物质的量后者大

C.pH=8.3的NaHCO3溶液:

c(Na+)>c(HCO3-)>c(CO32-)>c(H2CO3)

D.pH=4、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CH3COOH)=2×(10-4-10-10) mol·L-1

6、广义的水解观认为:

水解的物质和水分别离解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结合成新的物质,不出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物质水解后的产物错误的是(  )

A.BaO2的水解产物是Ba(OH)2和H2O2                              B.PCl3水解的产物是HClO和PH3

C.CaC2水解的产物是Ca(OH)2和C2H2                              D.Al2S3水解的产物是Al(OH)3和H2S

7、常温下,将足量的AgCl固体分别放入下列液体中,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20mL蒸馏水

②30mL0.03mol/LHCl溶液

③40mL0.05mol/LAgNO3溶液

④50mL0.02mol/LCaCl2溶液

A.②>④>③>①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8、已知:

常温下,甲酸、乙酸电离常数:

Ka(HCOOH)=1.77x10﹣4、Ka(CH3COOH)=1.75×10﹣5。

现有甲、乙、丙三种溶液:

1000mL0.1mol·L-1HCOONa溶液

1000mL0.1mol·L-1CH3COONa溶液

1000mL含HCOONa、CH3COONa各0.05mol的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c(Na+):

甲=乙>丙   B.溶液中酸分子数:

甲<丙<乙

C.溶液pH:

甲<丙<乙   D.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

甲>丙>乙

9、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NH4+)=c(SO42﹣)                              B.c(NH4+)=2c(SO42﹣)

C.2c(NH4+)=c(SO42﹣)                              D.c(OH﹣)+c(SO42﹣)=c(H+)+c(NH4+)

10、下列过程通电后才能进行的是(  )

①电离 ②电解 ③电镀 ④电化学腐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全部          

11、能说明溶液呈中性的可靠依据是(  )

A.pH=7          B.c(H+)=c(OH﹣)          C.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D.强酸强碱盐的溶液          

12、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ΔH<0。

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

B.b点,υ正(CO2)=υ逆(H2O)

C.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

D.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13、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浓硫化钠溶液有臭鸡蛋味                              D.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14、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C.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5、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A和B,发生反应aA(g)+bB(g)

cC(g)。

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和C的体积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H2O

HCOO﹣+H3O+                              B.CO2+H2O

HCO3﹣+H+

C.HS﹣+H2O

S2﹣+H3O+                              D.CO32﹣+H2O

HCO3﹣+OH﹣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变大

B.0.1mol·L-1的醋酸加水稀释,c(CH3COOH)/c(CH3COO-)减小

C.体积、pH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完全溶解等量的镁粉(少量)后者用时少

D.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宫二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C.用二氧化硫漂白后的食品显得白亮,二氧化硫可作食品漂白剂

D.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9、如右图所示,U形管内盛有100mL的溶液,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K2,合并K1,若所盛溶液为CuSO4溶液:

则A为     极,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若所盛溶液为KCl溶液:

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K+移向   极(填A、B)

(2)打开K1,合并K2,若所盛溶液为滴有酚酞的NaCl溶液,则:

①A电极附近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K2,若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和气体的溶解,B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11.2mL,将溶液充分混合,溶液的pH约为         。

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原状态,需向U形管内加入或通入一定量的           。

(3)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打开K1,合并K2,电解液选用CuSO4溶液,则A电极的材料应换成是       ,电极反应式是                    ,反应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      (填“增大”、“减小”、“不变”)。

2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kJ·mol-1、497kJ·mol-1,N2(g)+O2(g)=2NO(g)   ΔH=+180.0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破坏1molNO中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kJ。

(2)25℃时,pH=5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____kJ·mol-1;若加入少量NaOH固体,则溶液中

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25℃下,向某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其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分数(φ)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为________。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的CO32-+H2O

HCO3-+OH-的平衡常数Kh=______。

2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①KW(T1℃)_____KW(T2℃)(填“>”、“<”或“=”)。

T2℃时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mol·L-1。

②M区域任意一点均表示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③25℃时,向纯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是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

(2)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

已知:

25℃时,Ka(HClO)=K=4.6×10﹣9、Ka(CH3COOH)=1.8×10﹣5、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

①25℃时,有等浓度的a.NaClO溶液  b.CH3COONa溶液 c.Na2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②25℃时,等浓度的CH3COOH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Na+)____c(CH3COO﹣)(填“>”、“<”或“=”)。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题型注释)

22、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工业上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过氧化氢开展了调查研究与实验,请你参与其中一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________。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当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O2时,转移电子为________mol。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H2O2为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弱。

请写出H2O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用0.1000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某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反应原理为2MnO4-+5H2O2+6H+===2Mn2++8H2O+5O2↑。

①在该反应中,H2O2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②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移液管吸取25.00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体积(mL)

17.10

18.10

17.00

16.90

 

则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④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5)同学们发现向滴加了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H2O2后,溶液中红色消失。

关于褪色原因:

甲同学认为H2O2是二元弱酸,消耗了OH-使红色消失;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O2(g)

2NO2(g)。

⑴某温度时,按物质的量比2∶1充入NO和O2开始反应,n(NO)随时间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7

0.006

0.006

0.006

 

0~4s内以O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1~5s内以NO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选填“小于”、“大于”、“等于”)。

⑵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υ逆(NO)=2υ正(O2)                 D.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⑶已知:

K300℃>K400℃。

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Ar使压强增大    C.充入O2使压强增大  D.选择高效催化剂

⑷将amolNO和bmolO2发生反应,要使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B

7、B

8、A

9、B

10、C

11、B

12、C

13、D

14、C

15、C

16、D

17、B

18、A

19、

(1)  负 极,  Zn-2e-=Zn2+  。

  O2+2H2O+4e-=" "4OH-  ,  B 

 

(2)①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红色      。

②   2Cl--2e-=Cl2     , 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   。

③  12    ,  HCl     。

(3)   精铜 ,  Cu2++2e-="Cu"   

,   减少

20、 631.5 10-9 不变 不能 HCO3- c(Na+)>c(Cl-)>c(HCO3-)>c(H+)=c(OH-) 10-4

21、 < 1×10-13 碱性 促进 c>a>b >

22、 

  2H2O2

2H2O+O2↑ 0.1 H2O2

H++HO2-、HO2-

H++O22- 氧化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秒内不褪色 0.1700 偏高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若变红,甲正确;若不变红,乙正确

23、 大于 

  ABC C 1<

<3

【解析】

1、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2、试题分析:

A.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增大反应速率,故A正确;B.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铜盐,故B正确;C.用铁作阳极是则阳极放电的是金属铁,电极被损耗,不符合生产实际故C不正确;D.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所以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故D正确;

考点:

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3、相同温度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则酸性越强,较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这三种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由此得出酸的强弱顺序是HF>HNO2>HCN,所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小顺序是HF>HNO2>HCN,则HF的电离常数是①、HNO2的电离常数是②、HCN的电离平衡常数是③,答案选A。

4、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不只有一种,有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故A错误;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32--4e-=2CO2↑+O2↑,故B正确;C.根据B的方程式,电池的总反应为CO2

C+O2,CO32-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D.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判断体积是否为22.4L,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原理,掌握电解的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是C,要注意根据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不能根据某一极的电极方程式判断。

5、A.酸加水稀释,pH升高,故A错误;B.NH4Cl浓度越小,NH4+水解程度越大,铵根的物质的量相同,0.25mol•L-1NH4Cl溶液中铵根水解程度大,故B错误;C.NaHCO3溶液显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其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H2CO3)>c(CO32-),故C错误;D.常温下,混合液pH=4,c(H+)=1.0×10-4mol/L,则由Kw可知,c(OH-)=1.0×10-10mol/L,由电荷守恒可知,Ⅰc(CH3COO-)-c(Na+)=c(H+)-c(OH-),据物料守恒:

Ⅱ2c(Na+)=c(CH3COOH)+c(CH3COO-),Ⅰ×2+Ⅱ可得:

c(CH3COO-)-c(CH3COOH)=2(c(H+)-c(OH-))=2×(10-4-10-10)mol/L,故D正确;故选D。

6、水解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该反应相当于复分解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A.BaO2的水解产物是Ba(OH)2和H2O2,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符合水解原理,故A不选;B.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有电子转移,不符合水解原理,故B选;C、CaC2水解的产物是Ca(OH)2和C2H2,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符合水解原理,故C不选;D、Al2S3水解的产物是Al(OH)3和H2S,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符合水解原理,故D不选;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水解原理,正确理解题干信息是解本题关键。

根据题意,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是将物质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部分,阳离子和氢氧根结合即为产物,阴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即为产物。

7、根据c(Ag+)或c(Cl-)大小比较,c(Ag+)或c(Cl-)越小,AgCl的溶解度越大,①c(Ag+)或c(Cl-)为0;②c(Cl-)=0.03mol/L,③c(Ag+)=0.05mol/L,④c(Cl-)=0.04mol/L,AgCl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B正确。

8、A、三个溶液中c(Na+)=0.1mol/L,所以溶液中c(Na+):

甲=乙=丙,故A错误;B、酸越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大,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数目和分子数目越多,所以溶液中酸分子总数:

甲<丙<乙,故B正确;C、水解程度越大pH越大,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最大,两者的混合物次之,最弱的是甲酸根离子,所以溶液pH:

甲<丙<乙,故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得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是阳离子总数的2倍,而钠离子的数目相同,水解程度越大氢离子的数目越小,水解程度越小,氢离子的数目越多,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

甲>丙>乙,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注意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能够利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本题中由甲酸的电离常数>乙酸的电离常数,所以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所以甲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小于乙酸根离子。

9、25℃时,溶液pH=7,则有c(OH-)=c(H+),溶液呈电中性,则有c(OH-)+2c(SO42-)=c(NH4+)+c(H+),所以有:

2c(SO42-)=c(NH4+),故选B。

10、①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不需要通电,故①错误;②电解池是外加电源强迫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加外加电源,故②正确;③电镀池实质是一个电解池,必须加外加电源,故③正确;④电化学腐蚀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不含电源,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故④错误;故选C。

11、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故B正确;C.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可能显弱酸性或溶解性,故C错误;D.强酸强碱盐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故选B。

12、A、因为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温度越低,K越大,所以Ka>Kb,故A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