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51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初中课题研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自从大面积推广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以来,由于绝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没有吃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干扰着新教材教学思想的贯彻。

一方面,教师觉得新教材语言材料太多,语法知识零散,课不好教,课时紧;另一方面,学生学得辛苦,跳不出“认知”的圈套,其语言运用能力差。

而且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和理论。

我国学者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课文整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避免课文被肢解,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

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构想旨在为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提供一套科学的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实验是把整个的初中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的,细化到每个单元。

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各单元之间及每个单元的各课之间的联系,科学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形成以听、说、读、写、演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综合训练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由概念上可知,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的是它的整体性;从研究方向上看,关注的是理论先行,实践探索为主旨;从研究内容上看,关注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探索性地多角度切入。

三、研究的理论,实施基础

(一)理论依据

1、整体原理认为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与部分功能之和,人们认识事物总是按照总-分-总的规律,这样对事物的评价才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2、八十年代的课文整体教学的成功实施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突破

单元整体教学既有与课文整体教学一脉相承的一面。

(强调整体功能大与部分功能之和),又有其不同之处:

课文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的每篇课文,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

这样要求是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方式。

初中英语新教材按单元安排教学内容,每一个单元设置一个交际项目(即话题),单元内的四课题围绕话题展开又独立成篇,构成一个有机的单元整体,整元整体教学将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1、把握单元内容,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单元间及单元内四课间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对比做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有些内容可适当调前或调后,有的内容该加,有的该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单元就象一出戏剧,不同课型如同不同场景,他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但每个单元只有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单元话题。

教师必须对单元教学过程做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研究本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研究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处理好课与课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既有单元总体安排又有课时计划。

3、优化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是相对固定的,但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信心,让学生乐学、好学,引导他们构建科学的学习方略。

四、研究假说及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采取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和自主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教学体,塑造一批具有综合英语素质的人才。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

1、构建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

2、构建以听、说、读、写、演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3、构建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单元整体教学基本理念的研究

单元整体教学综合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其基本理念的研究从两个要素展开:

单元、整体。

1、教材单元体系研究。

2、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研究。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自主预习课

初中英语新教材单词量大,如果每节课花费大量时间记单词,则达不到教学要求。

单词问题已成为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推敲的关键因素:

自主预习课,通过学生自主预习,采用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讨论质疑-互相释疑的思路。

对话交际课

新教材每个单元设置一个话题,单元中的所有都绕话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和教材的特点,重组教材内容,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功能性。

通过重组教材,突出知识结构,采取“知集技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对话交际课,以学生说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听、说、读、演,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有意义操练-交际性操练。

阅读课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信息输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为了多讲知识,多做题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旨在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以学生的读为主,采用泛读、精读、朗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听力、写作课

修订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每学期初中学生听力训练不少于40小时,同时,新教材从初一年级起就注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课堂教学中听力训练、写作训练量不足,听力写作课偏重对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落实教学大约要求。

发展课

发展课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构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平台,把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把情感态度融于其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要精心组织,做好准备工作。

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测查与评价,将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定量评价中关于成绩等的测查采用绝对评价法。

1、实验起始阶段,研究测查与评价时间及日程,确定组织领导及评价人员,制定评价时间及日程。

2、设计测查、评价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及评价工具方面的设计。

3、评价日程分为两次前测、若干次中测、若干次后测。

4、对前测、中测、后测的数据、资料等及时做定量与定性分析。

5、理论成果与模式结构都将以文字形式呈现,申请或激请专家进行评价。

七、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步骤

㈠集中识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整体学习作准备。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自主预习和整体了解单元,生词是必须首先突破的。

1、集中学音标

音标是学生认读单词的拐棍儿,在学生识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学习音标:

⑴利用字母名称音学习音素。

根据字母表顺序熟读字母,在熟读字母学字母歌的基础上,学习字母名称音的音标。

尤其是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在熟读的基础上,可把它们的音分解,并按长短音进行比较归类,学生掌握很快。

⑵利用歌谣学习音素。

和歌谣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还需突破中国学生发音的特点,既逆迁移的影响,“长音不长,短音不短,轻音不轻,浊音不浊”,我们编过如下的歌谣,“波菜绿,菠有黄,汉语BBB,英语[b][b][b]。

”“老婆婆上山坡,汉语ppp,英语[P][P][P],大佛如来佛,汉语FFF,英语[f][f][f]”。

(3)利用卡片熟记音素。

老师制作卡片教音标,按音的归类,让学生熟背音素,学生自制卡片,自由提问、竞读,利用小组活动,及时复习音素。

(4)利用迁移练习拼读音标。

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已积累了一些拼读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练习英语音标的拼读,尤其是辅音+元音式的音标,学生特别容易掌握。

(5)反复操练:

及时呈现,周期复习,由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讲汉语的环境,学生在生活中不易运用英语,发音易混,所以我们要不怕麻烦,反复操练,并到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及时性呈现信息供学生练习,在掌握好了的基础上,根据遗忘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就复习一次,防止学生掉队。

2、每学期初步预习生词:

开学初,利用一周的时间自主预习生词,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读生词,初步记忆单词,并根据词性对单词进行规类,并在课文中勾划出相应的生词,对于疑难点,教师给予讲解,对于记忆的重点,记忆的方法,记忆的策略,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可根据预习的实际设计一些配套的题目来检验预习的效果,并记下出错率较高的地方,以备以后的教学中,重点突破。

3、每周自主预习本单元生词,每周末教师可利用家庭作业的方式,预习下一单元的生词,并初读本单元对话及课文,可利用自习课,让他们初读,难点进行领读,先让学生会读,记忆时才会有效,周一可检查学生们读的情况,并用默写的方式来检查学生们的记忆情况,并可让他们利用课文内容进行造句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㈡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课堂基本操作模式。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操作中,教师应把教材作为“学材”,灵活运用教材,把它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依据,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优化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我们的课堂,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认知规律,抓住主干,每节课给学生设计好任务,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并且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作为基础的目标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五种课型,并把它付诸于实践,效果明显,既利于操作,学生学习也有规律,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主预习课

初中英语新教材单词量大,如果每节课花费大量时间记单词,则达不到教学要求。

单词问题已成为解决课堂教学结构推敲的关键因素。

自主预习课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对难点内容以讨论质疑、互相释疑的方式,合作突破。

教学的侧重点在学生熟练记忆,掌握本单元词汇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运用,在用的过程中在去理解记忆,该课型应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强化学生遣词造句,语用感悟上。

自主预习课,通过学生自主预习,采用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讨论质疑-互相释疑的思路。

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检查预习→造句练习→难点突破→创设情景总体感知。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Afreetalk:

尽可能地运用刚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内容可涉及到本课即将学习的有关内容。

2.检查预习:

a.学生读单词发现难点,集体突破。

b.听录音、正音,训练学生的发音。

c.学生自读,记忆单词,并运用联想、比较、归纳等方法,加深对单词的理解。

3.初步运用:

可让学生造句,翻译词组和做练习题,让学生初步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并在运用中,把对单词的学习从表层深化到内层。

4.难点突破:

利用翻译句子,勾划重点句型,适当训练等,集中突破本单元的生词,力求在课文中理解,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给以帮助。

5.总体感知:

教师事先备好课,借助课文或自编对话、文章等,里边尽量包含本单元所有生词,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单词。

6.课堂小结。

2、对话交际课

新教材每个单元设置一个话题,单元中的所有都绕话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和教材的特点,重组教材内容,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功能性。

通过重组教材,突出知识结构,采取“知集技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说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听、说、读、演,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有意义操练-交际性操练。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交际→导入话题(创设情景)→扣练(抓住话题主干,集中操练)→听力训练(听课文,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练习和表演(仿编对话表演)可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1、Afreetalk;

2、单元话题导入:

每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教师可以这个课题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学生讨论,并努力向单元对话内容靠拢,尽可能多地引出本单元的主干句子,为下一步作准备。

3、运用句型:

积极操练,在这一过程中,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交际操练→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主干句子,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开拓思维,结合教材,提高他们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听力理解:

在学生已对主题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听力,可降低难度,提高他们听力的信心,在听之前,教师可根据对话内容,设计二至三道理解题,让学生听并理解,然后再跳读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流、语速。

5、当堂书面练习,语言的学习,讲究是听说、读、写的全面结合,如果只读不写、不练,学生的学习还是不能深入,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本单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恰当的练习题,供学生训练。

6、创造性地对话表演: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和常用句型,并根据课文提供的词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编、仿编,对话并进行表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疑难解释: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恰当地解决难点,并就学生的个别困难给与解答。

8、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总结最好由学生完成,作业布置开放性作业较好,与客观作业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分类作业,不要求全面的统一。

对话讲练课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总之对话讲练课要以听导说,以析助说,读后仿说,创设语境多方练说,导入要新,分析要简,情景要真。

该课型的高潮应达到大部分学生能脱离教材,自主运用功能话题进行交流。

3、阅读课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信息输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为了多讲知识,多做题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旨在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课以学生的阅读为主,采用泛读、精读、朗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整个的教学思路如下:

1、激趣导入:

学生进行阅读前,先根据课文内容表述背景知识或其他一些情况。

用适当的话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对阅读的的内容有积极的心理准备,教师通过激趣体温方式自然导入。

2、快速阅读:

学生带着一至两个问题快速阅读全文,找出问题的答案。

问题的设置需要简单合理,最好能在原文找到答案的。

3、精读:

学生先阅读练习册中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全文,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词汇,了解各段的大意和全文的中心思想;最后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意图或主题思想,整体理解课文。

4、听读:

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读课文,程度高的同学也可不打开课本来听,让他们感受地道的语言语调,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增强听的能力。

5、谈论和复述课文:

教师可根据课文信息,设计适当的表格;学生可根据阅读的信息填表,然后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件简单复述,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组织,而不是读课文中的句子,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

6、疑难解释: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习语用法、固定句式以及语言点,同时回答学生阅读时碰到的疑问,帮助他们排除障碍,更好地理解全文。

4、听力、写作课

修订版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

每学期初中学生听力训练不少于40小时,同时,新教材从初一年级起就注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课堂教学中听力训练、写作训练量不足,听力写作课偏重对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落实教学大约要求。

听力写作课着重于加强学生的听力、写作能力的培养。

听力、写作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Afreetalk——听力训练(听单词、听句子对话、听力材料)——写作训练

1.Afreetalk:

先讲个笑话,表演对话或值日报告等,创设宽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放松学生的心情,渐入佳境。

2、听力训练,可采取由易到难,听写结合的方法,教师一定要事先设计题目配合听力训练,做到目的明确,有章可循,题目可以是回答问题,写单词,完成对话和句子,还可以足补全短文。

①先听单词,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生词是否能听、说、读、写,老师可事先对本单元的生词进行改编成题。

②听句子对话:

对本单元的重点对话进行改编,空出生词和句子,让学生填写,老师语言控制时间,数量控制难易。

③听文章:

本单元的听力材料,力度加大,检查学生综合听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或利用本单元的课文朗读磁带,挖空改写。

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不仅训练了学生听力,而且对课文是一次巩固,加深。

3、写作训练:

训练的内容不易太难,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内容,先具体易操作,后再增加难度,重要的是学生一定要写

,教师一定要改,然后再反馈。

4、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训练,把写作训练的内容向外拓展,既是课堂内容的延续,又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5、发展课

发展课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构建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平台,把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把情感态度融于其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要精心组织,做好准备工作。

可能是知识训练课,也可能是活动课,表演课等。

一切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宏观调控,让发展课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舞台。

如果是知识训练课,则应做到:

①不能孤立地教语法。

②不能抛开语法去培养听、说、读、写。

③对待讲解与练习,要做到精讲精练,讲不离练,练不离讲,练习难度要适中。

④要有学生个体学习的时间。

如果是活动课等:

①形式多样:

单词竞赛、一句话练习、演讲比赛、对话表演、问卷调查、话剧比赛、课本剧等。

②组织要严密,老师要备好课,设计好,形成要自然有序,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

③要收放自如,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参与人员,以及所要进行的内容,老师可宏观调控,具体实施由学生完成,老师不能包办。

④要有始有终,要让学生玩有所获,学有所乐,体会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任何的活动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活动课不在课堂内结束,课堂只是中间站。

八、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效

几年来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在本区内,多次举行单元整体教学研讨课活动,许多青年教师主动申请加入到研究队伍中。

2003年4月,CCTV-10希望英语杂志栏目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题报道。

几年来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坚持以单元整体为中心,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宗旨,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整体认识,从而在个人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英语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近乎痴迷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实践,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时不够”的现象没有了,学额过多、操练面不广的现象也克服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显著提高。

通过听说课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了,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比较顺利的进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并且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当前新教材的高效整合,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

比如演唱英语歌曲,课前演讲,看英语课外书,坚持英语周记,大胆主持英语广播等。

学生的课前演讲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听完演讲后,可就内容问答,一篇文章有时能提出20多个问题。

学习能力低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面对面辅导和校正。

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自学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他们还通过班会互相接受各自的学习方法,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学生自主识词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集中学习了音标,现在90%以上的同学能够自主识词,不需要模仿识词,熟练运用拼读规则归纳、总结单词识记的方法。

如:

比较记忆、联想记忆、语境记忆等。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摸索出许多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兴趣的好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各项活动,使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多:

如学生英语作业展览,英语歌曲演唱会、英语朗读比赛、英语语法集锦、英语广播站、英语演讲大赛、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听力测试等。

经过两年的实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英语自学能力均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稳步提高。

(附:

班级成绩优秀及格率三年对比表,其中加黑者为实验班级)

班级成绩优秀及格率三年对比表

04.7

05.1

05.7

06.1

06.6

班级

优率%

及率

%

名次

班级

优率%

及率

%

名次

班级

优率%

及率

%

名次

班级

优率%

及率

%

名次

班级

优率%

及率

%

名次

7

10.5

72.1

1

8

12.5

80.5

1

5

13.5

85.5

1

8

12.5

80.3

1

11

14.2

85.5

1

8

10

71.9

2

7

12.1

79..6

2

8

12.8

82.3

2

7

10.7

80.1

2

9

13.3

85

2

6

9.8

65.5

3

5

12

79.1

3

7

11.8

80.8

3

11

9.8

79.8

3

2

12.1

83

3

5

8.7

62.5

4

6

11.6

76.5

4

3

10.7

75.4

4

5

9.6

75.4

4

1

12

80

4

3

8.2

60.9

5

3

10.9

75.5

5

11

10.1

72.3

5

2

8.9

74

5

3

10.8

79

5

10

6.5

54.2

6

11

9.3

70.3

6

9

9.7

70.1

6

9

8.7

73.9

6

8

9.5

75

6

9

6.1

52

7

9

8.9

62.3

7

2

8.9

69.5

7

4

7.6

72.1

7

7

8.7

69

7

11

5.2

51.2

8

2

8.4

60.3

8

1

7.7

68.7

8

6

6.8

65.3

8

5

8.4

65

8

2

5.1

49.2

9

1

7.5

56.2

9

4

7.2

65.4

9

1

6.5

64

9

6

7.3

69

9

1

5.1

45.2

10

4

6.9

55.1

10

10

7.2

64.3

10

3

6.3

61

10

10

6.6

64

10

4

4.3

40.9

11

6

5.4

52.3

11

6

6.5

60.5

11

10

6.2

60

11

4

6.4

59

11

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在集中识音标中,注重了学生音素的强化,而忽视了整体音标的学习,和对拼读规则的积累,尤其是学生对元音在前、辅音在后、元音与元音相邻、辅音与辅音相邻以及多音节词的拼读掌握得不好,以后的初识音标中,需强化训练这几种形式。

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它,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集中拼读、分类拼读、比较拼读,让学生多动口,在实践中探索,然后再进行使用。

二、忽视了逆迁移对音标学习的影响。

比如采用直呼式学习音标,产生了汉语拼音、字母和音素相混的现象,应尽快摆脱引进音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训练,可先循序渐进,按顺序掌握→熟练→打乱顺序记忆→熟练→分类记忆→应用。

三、缺乏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有时与理论脱节,甚至走了弯路。

四、调查、研究不够。

信息输出的反馈回收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在教学中,要及时强化正确信息,避免错误信息的输入。

在检查中尽量少用选择题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