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593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docx

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为推动成华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速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战略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7-2020》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成华区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限分为近、中和远期,近期为2008-2011年,中期为2012-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成华区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成华区尚未进入服务经济阶段,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关键期,也正处在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的关键时期。

历史原因导致的发展阶段滞后是成华服务业发展落后的根源。

规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是基于成华区发展阶段的传统工业区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区转型过程中的服务业如何跨越式发展问题。

专栏1 2007年五城区相关指标对比

 

城区

服务业占GDP比重(%)

服务业贡献率(%)

第二产业贡献率(%)

锦江

63.67%

67.10%

33.08%

青羊

71.36%

69.67%

30.27%

金牛

61.60%

58.53%

39.42%

武侯

63.90%

62.03%

38.19%

成华

51.50%

42.4%

58.4%

 

注:

服务经济标准——服务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60%,或者服务业中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应该明显超过一、二产业。

 

  

(二)成华区确立“1413”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提出,“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明确了全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任务,也指出了现代服务业将是成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必然要求要尽快细化成华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促使服务业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以推动总体战略的实现。

  (三)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

  《成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对全市服务业发展进行了总体定位和部署,提出了包括成华区在内的中心城区将是成都市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地域,是服务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这对成华区实施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同时,成都市鼓励各城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也对成华区服务业发展定位提出了要求,为成华区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全球服务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亟须削减成本,将会加速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和高端服务业以及其他优质产业资源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成都是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与科技创新实力,在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中处于有利位置,现代服务业完全有可能在整个世界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下实现增长,实现服务业发展历史性飞跃。

 

  二、发展基础

  

(一)现状分析

  1、总体规模

  1990-2007年期间,成华区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128.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体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比199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51.47%。

专栏2 1990-2007年成华区服务业增加值以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产业贡献

  从服务业对GDP贡献率看,1991-2007年期间,总体处于围绕50%数值上下波动徘徊的状态,2007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为42.4%。

从二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比较看,1991-2007年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在大部分年份里都低于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从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看,2007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数达到15.26万人,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2.7%,服务业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专栏3 1991-2007年成华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

 

  3、行业结构

  从各行业增加值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发展较好。

从各行业区位熵看,在五城区范围内,成华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

 

 

专栏4 2007年服务业内部分行业增加值

专栏5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内部行业区位熵计算表

行业

成华区

锦江区

青羊区

武侯区

金牛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9

0.23

0.60

0.84

1.5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51

0.84

0.83

1.1

0.99

批发和零售业

0.72

1.26

1.17

0.88

0.87

住宿和餐饮业

1.01

1.01

0.86

1.04

1.05

金融业

0.75

1.32

1.48

0.71

0.63

房地产业

0.6

1.53

0.70

1.22

0.8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63

1.29

1.15

1.1

0.71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0.92

0.18

0.84

1.08

1.8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33

0.33

1.89

0.33

0.5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49

0.77

0.77

0.96

1.21

教育

1.31

0.43

0.75

1.53

1.1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0.92

0.75

1.50

1.13

0.7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

2.03

0.63

0.55

0.8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42

0.97

1.63

1.16

0.63

注: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通过计算某一区域行业的区位熵,可以找出该区域在高层次区域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行业。

其计算公式为:

Q=S/P,式中,S为成华区某行业增加值占成华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P为五城区某行业增加值占五城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其数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越强。

 

  4、空间格局

  成华区服务业在空间上呈现新旧更迭、分散发展的格局。

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使成华区目前散布了大量为工贸配套的服务业,包括二仙桥片区以铁路物流为主的仓储物流业,三环路青龙辖区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等。

新兴的服务业区域不断涌现,以建设路商圈为主的二环路沿线集聚了众多大型商业项目,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餐饮娱乐业发展较快,成为成华区目前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区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及北湖景区依托突出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龙潭总部经济城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已成为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发展条件

  1、丰富的土地存量

  与其它中心城区相比,成华具有独一无二的空间资源优势,全区各类建设用地总面积达35平方公里、50000余亩。

目前已整理出的存量土地就达9000余亩,未来二至三年整理出的土地面积将达到2.7万亩,这为成华区未来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富集的生态及旅游资源

  成华区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被称为城市“绿肺”的北湖风景区、以及被称作“中国西部第一高塔”的四川广播电视塔等重要旅游资源。

这些独特的生态及旅游资源在中心城区中具有不可复制性,是成华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都市旅游业的重要法宝。

 

专栏6 成华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3、便利的区位交通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城市东北面,是成渝、成绵、成南三条高速公路和川陕公路的起始点,成都东客站等城际交通重要枢纽布局其间,是成都辐射川渝经济腹地的门户,在省、市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的战略实施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规划中的成都地铁1号线出口和2、3、4、5、6、7号线均穿梭其间,将带来巨大的轨道经济效应,带动沿线的经营环境和土地等资源急剧升值,推动沿线区域房地产业、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发展。

 

专栏7 成华区区位及交通路网示意图

 

  4、厚重的工业文明

  曾经辉煌的工业文明为成华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科技、人才资源以及浓厚的工业氛围,将是为省内乃至西部地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的重要动因,也为成华在“6+1”的产业链竞争中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8“6+1”的产业链

 

  5、庞大的市场需求

  成华正处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时期,大量的新建住宅项目将带来更多人口入驻,新兴的服务业项目将聚集众多的投资者、管理者以及中高级人才,人口的置换将促进区域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带来服务业升级转型的契机。

同时,成都东客站城际铁路的开通,使成华的服务腹地进一步扩大,直接吸引范围将扩大到覆盖成都经济区的一小时经济圈,直接服务人口将达到3600万人。

专栏9 成都经济区1小时经济圈辐射城市

 

成都

绵阳

乐山

遂宁

德阳

眉山

资阳

合计

2007年末总人口(万人)

1112.3

537.9

352.5

383.7

385.3

344.5

493.2

3609.4

 

  6、突出的人才资源

  成华区区域内分布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及电子十一设计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为服务业尤其是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问题与挑战

  1、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与成都其余四个中心城区相比,成华区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增长速度缓慢,2007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28.6亿元,增速为15.3%,总量和增速在五城区中均排位最后。

专栏10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

专栏11 2007年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2、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薄弱,尤其是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2007年,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为77.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5%,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50.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9.5%,低于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均水平(41.6%)。

专栏12 2007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结构比较

注:

现代服务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六大行业,其余为传统服务业范畴。

 

  3、优势行业尚未形成

  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弱。

商务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缺乏相应载体,2007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6%,在五城区中排名最后。

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与成华具备的科技和信息优势并不相称,与武侯、金牛等城区差距较大。

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和效益尚未真正形成,还处于起步阶段。

专栏13 2007年五城区部分行业增加值比较

 

  商贸业、旅游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

商贸业在中心城区中发展明显滞后,零售业以中小百货店、超市居多,档次低、规模小,专业市场发展较为混乱,规模较小的仓储运输业态大量存在,2007年,成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2亿元,仅相当于青羊区的39.8%、锦江区的36.5%。

旅游资源与旅游效益呈现巨大反差,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不足,旅游产品普遍档次低,旅游经济效益偏低,2007年成华区接待境外游客1.95万人次,外汇收入527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锦江区的7.6%和4.1%。

  4、支撑载体明显缺乏

  目前,成华区还没有甲级或乙级写字楼,且星级酒店数量极少,规模档次不高,仅有1家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以及二星级和一星级宾馆各1家。

与其他中心城区的差距巨大,严重缺乏服务业发展载体。

 

专栏14 2007年成都市高品质写字楼分布情况

城区

甲级写字楼

乙级写字楼

座数

建筑面积(m2)

座数

建筑面积(m2)

锦江区

4

264917

6

531251

青羊区

2

135000

14

544176

武侯区

2

108459

3

192601

金牛区

-

-

-

-

成华区

-

-

-

-

高新区

-

-

3

207495

成都市

8

508376

26

1475523

 

  5、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从硬件环境上看,成华区过去是老工业基地,在道路建设、管网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社会公共服务和设施不完善,城市形象较差,难以满足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从软环境上看,政府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还应增大,仍有少数部门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企业和项目投资服务的意识不够,这对于成华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主线,以服务业的均衡化、现代化、集群化、知识化为路径,推动服务业成为成华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打造西部一流的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建成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专栏15 指导思想解读

“四化”:

均衡化、现代化、集群化、知识化。

——均衡化: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涉及民生福祉的生活性服务业要体现均衡化布局的原则,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改善人居环境。

——现代化:

一是推动服务业业态的现代化。

增强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对传统服务产业的创新支撑作用,推动传统服务业业态的现代化;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特色,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高起点发展总部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

二是实现城市形象的现代化。

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及房地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城市形象的现代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成华”。

——集群化: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以产业集聚区的形式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强调产业链的关联与协作,最终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并在能级上向更大区域范围辐射,提升产业竞争力,助推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知识化:

即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生产过程中,提高服务产品的知识含量、科技含量,从而提高服务产品的竞争力。

依托大学、科研单位等智力资源,为迎合成都乃至西部企业对咨询、法律、会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的需求以及居民对投资、家庭理财、新兴旅游等知识含量较高的知识型消费的需求,创新发展创意、教育培训、咨询、研发与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价值链向高端、高效方向延伸,从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两大转型”:

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城市形态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

“三区”:

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

——人居休闲典范区:

以城区中独有的空间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支撑,以房地产业为引擎,联动现代商贸业、都市旅游业和社区服务业,改善区域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使成华区成为最适宜居住和休闲娱乐的人居休闲典范区。

——知识科技创新区:

大力推动科技资源、智力资源等向产业资源的转变,以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依托,提升成华服务业水平,使成华成为创业环境好、服务产品创新、人才高度聚集的知识科技创新区。

——流量经济活跃区: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工业文明优势,立足成都,面向西部,以商务服务、现代商贸、科技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为依托,以总部经济为战略方向,促进和带动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在区域内有效聚集和辐射,促进成华流量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促进流量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升成华综合竞争力。

“一中心”:

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既强调成华作为成都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具备的聚集各种要素的功能;又强调成华独特的门户地位使其具备的强大的辐射功能,尤其是面向成都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增强。

 

专栏16 成华区服务业发展路径与定位

 

  

(二)发展目标

  1、近期:

2008-2011年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为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供载体,引导和培育都市旅游业、科技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社区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现代化城区经济形态初步显现。

  2008-2011年,服务业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1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4%,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到54%以上。

  2、中期:

2012-2015年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做大做强商务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等支撑产业,提升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科技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社区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日臻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增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服务业成为成华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2012-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61.5%,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提高到8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6%以上,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8%以上。

  3、远期:

2016-2020年

  到2020年,建立起具有强大的聚合辐射能力、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框架,力争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建成西部一流的人居休闲典范区、知识科技创新区、流量经济活跃区,以及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专栏17 成华区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

立足成都、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指标

2011年

2015年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215

400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4

18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

54

61.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

41

46

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

50

68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

54

80

人居休闲典范区

行业

指标

2015年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8

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8.5

房地产内部功能性地产比例(%)

19

税收收入过五千万元商务楼宇数(栋)

3-6

都市旅游业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年均增速(%)

17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万人次)

1900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

21

旅游总收入(亿元)

100

社区服务业

省级示范社区(个)

12

国家级示范社区(个)

7

知识科技创新区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

比GDP高2%

占服务业比重达到(%)

5

教育培训业

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2

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2

科技信息服务业

科技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10

流量经济活跃区

科技信息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4.5

现代商贸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80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年均增速(%)

21

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总额(亿元)

300

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速(%)

18

餐饮业零售总额(亿元)

60

零售额过30亿元零售企业(户)

3-6

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

25

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5

 

 

 

 

 

 

 

  四、空间布局

  依据“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考虑现有和未来的生产力发展格局、人口分布格局,全力营造“136”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即构建“1条服务业发展轴”、形成“3个服务业功能区”、打造“6大服务板块”。

  

(一)第一层次:

一轴三区

  依据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发展潜力以及未来在全区服务业发展中承担的功能,确定1条服务业发展轴和3个服务业功能区。

专栏18 “一轴三区”示意图

 

  ——服务业发展轴。

包括二环路沿线的带状区域,长约5公里。

串联了建设路商圈、华润·万象城、成都东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是引领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优化产业品质和城市形态、汇聚和辐射城市服务功能的轴中心。

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沿轴线块状开发,打造“高层次的商贸区”、“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区”、“高品质的文化创意区”、“高档次的居住区”。

  ——服务业优化发展区。

包括猛追湾、府青路、桃蹊路、建设路、新鸿路、双桥子和跳蹬河城市街区。

该片区是目前全区服务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是带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实现全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区域。

该片区要重 点推进RBD建设以及建设路传统商圈改造,打造以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文化创意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区。

  ——服务业拓展发展区。

包括保和、万年场、双水碾以及青龙城市街区的大部分区域。

该片区是目前全区服务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是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潜力所在,是推动全区服务业迅速腾飞的关键区域。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地铁商业、科技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突出门户经济和流量经济。

  ——服务业特色发展区。

包括二仙桥、圣灯、龙潭以及青龙城市街区部分区域。

该片区是全区资源最为独特、品牌最为响亮、分工最为明晰的区域,是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区域,也是推动全区服务业实现协调互动的重点区域。

依托成都唯一的“成都市工业总部经济试验区”以及“大熊猫”“北湖”等的独特招牌,突出发展机电工业总部经济、以熊猫都市家园为主题的都市旅游、健康休闲、文化创意、会展商务等。

  

(二)第二层次:

六板块

  依据主体产业发展方向,在三大功能区中进一步明确产业特色鲜明的六大服务板块;综合考虑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在各大服务板块下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区。

专栏19 “六板块”示意图

 

  1、休闲商务服务板块。

以猛追湾RBD为核心,包括猛追湾街道办范围,规划面积约2.84KM2。

地铁3号线将经过该片区。

要充分整合四川电视塔以及猛追湾片区其他各类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娱乐、都市观光、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都会客厅”,构筑成都休闲之都地标。

  ——猛追湾休闲商务区。

主要包括锦江猛追湾段以东、一环路东二段以西、建设北路一段以南、双林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约2.16KM2。

重点发展以楼宇型总部经济为重心的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高端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