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610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docx

初中语文组课例报告

 

课堂观察之语文课例评析案例

——基于学生学力提升视角的课堂观察研究

 

方埠中心学校初中语文组

课堂观察之语文课例评析案例

——课堂教学“以学定教”原则探索

一、课前安排

为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教师课堂行为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尝试了一次课堂观察,即观察者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2014年3月16日上午,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听了青年教师沈海波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素芭》。

2014年3月14日下午,我们集中在办公室里,大家一起确定课堂观察的视角、做法以及分组。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只选定了五个视角。

视角一:

教学目标的设置。

即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符合学科指导意见,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是否符合本校学生的学情。

视角二:

教师主干性提问。

即基于教学设计的主干性问题的设计和提问呈现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

视角三:

教师对学生的回应。

即课堂生成性的行为,如情景性提问、追问、梳理、铺垫、点拨、诱导、评价、总结和归纳等行为质量如何。

视角四:

学生对教师的回应。

即学生接到教师的任务后的回应(如回答)的数量和质量。

视角五:

教学整体设计,即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流畅、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

我们每组大约二至四人,选择一个视角,对沈海波老师的课做了全程记录。

课后,各组进行了整理,最后分项反馈。

二、课后反思

今天的课堂观察,可以说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们确立的五个课堂观察点在今天的观察活动中得到了初步试验,十三位老师分成五个组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各小组得出的初步观察结论,有很多新的发现,使我们受益匪浅。

1、从课例研究的视角来看,五个独立观察点获得的数据相互印证,形成了一个较为综合的结论。

以往的听课评课,因为没有细部观察与分析,对直接的课堂教学影响力是有限的。

我们今天采取的课堂观察方法实际上是语文课例研究的一个部分,我们是把课堂观察作为改进一节课教学的研究方式,是整个课例研究循环圈中的一环,所以我们的课堂观相对时比较综合的,五个观察点虽然是分开来操作的,但最后的观察结果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综合的意见。

所以观察结果受益最大的是沈海波老师,十三位教师从五个观察点(视角)合作观察这节课,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任课教师与几十位学生身上,使任课教师看到了许多自身看不到的东西。

接下来,如果能够进入下一循环,即进一步修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然后再上一节课,合作小组再一次观察,这样,就会有力地推进这个课例的发展,并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合作观察的教师都是的受益者。

2、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我们这次课堂观察,从质的描述角度出发居多,大部分教师采用课堂“描述”的方法,把自己观察到的师生活动通过自己的分析作出推论。

这里的方法论基础是质的研究法。

另外,我们也用了一张量化的记录表,今天我们试用了一张《教师对学生的回应记录表》,虽然这里面记录的学生回答情况,有些不好作出非常明晰的判断,但反映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容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挑战性不够,教师在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上也不够。

3、从这节课的整个观察过程来看,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即我们的观察结论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问题。

我们还需要采取访谈、问卷等方式,去问问任课教师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的看法,以对我们的结论加以验证,完善我们的观察结论。

三、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原则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生活经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原先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对学习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

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横向的角度说,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经验,使学生有自主确定至少有参与确定具体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权利。

从纵向的角度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中来,使学生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对学习效果作出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以学定教的原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

概括地说,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出效果,其教学效果将会比一般的按部就班的课堂效果要好的多。

因此,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而每一堂课就构成了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

这也体现了以学定教原则下的新课堂是一种有悬念难预见的课堂,

只有这样的课堂也才会充满活力和魅力。

方埠中心学校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解你的语文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编制了这份问卷调查,请你按自己的情况认真、如实地填写。

你的回答对改进学校语文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问卷是不记名的,对你本人无产生任何影响。

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填表人基本情况:

年级填写时间:

1、请问你从几年级起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

A五年级B六年级C初一年级D初二年级E仍需要老师和家长监督

2、你觉得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没必要因为

B有必要因为

3、你课前预习都做了些什么?

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4、你觉得你在预习中有什么收获?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请你对自己的预习做出

A、没有收获B、收获很小C、收获不少D、收获很大E、时好时坏

6、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做大的问题是什么?

7、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你有何想法和建议?

 

《素芭》课前预习题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有一位文化“巨匠”。

这位巨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素芭》是他相当重要的一篇小说。

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小说,然后完成下面的预习题。

1、小说各部分写了素芭的哪些方面?

试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你认为作者刻画的素芭这一形象,最吸引你的亮点在哪里?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世界的映像,是命运的缩影,请在原文中找出描写素芭眼睛的词语、句子或语段,体会这些描写与人物心灵和命运的关系。

4、素芭的世界主要有哪些东西构成?

苏芭与他们的联系又没有差别?

请寻找一些词语表达这种差别。

 

5、结合文本,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话题“贴着人物写”含义的。

《素芭》教学设计

方埠中心学校王贤军

教学目标:

通过外貌描写(画眼睛)欣赏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上帝降生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政治“圣雄”甘地,一位是文化“巨匠”泰戈尔。

这位巨匠既是诗人、作家,又是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素芭》是他相当重要的一篇小说。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叫大家做个填空题,小说写了素芭的哪些方面?

试用两个字概括。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并提起注意生疏词语。

(素芭的一、父母、外貌、眼睛,二、村庄、河流、语言、自然,三、朋友,四、初恋,五、婚姻,六、命运。

浑身解数沮丧不堪诅咒疵点蜷缩静谧毗邻犄角休憩海市蜃楼情愫窥望牝鹿撵踌躇满志

二、熟悉情节

能否用一两句话,分别说一下这些内容?

学生讲述,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

提起注意生疏词语。

三、重点研读

如果要在这些词语中找一个最能够概括素芭形象的关键词,你会找那个?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

眼睛、语言、婚姻、命运

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要求学生找出眼神描写的词语、句子或语段。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与人物心灵的关系。

1、美丽、聪颖(点评)

2、心灵的映照流露、情感丰富细腻、性情庄严、静谧孤寂、心灵丰富深沉(品读)

3、与万籁相通(点评)

4、与动物为友(点评)

5、丰富的心灵、微妙的心理、想象的世界(点评)

6、情愫的觉醒(点评)

7、恐惧和无奈(点评)

8、受伤和绝望的心灵(点评)

9、离别的痛苦(点评)

10、不能主宰的痛苦(体验)

11、无法言说的孤单和凄凉

(二)总结:

我们从素芭的眼睛里看到了怎样的心灵世界?

清澈的眼睛、善良的人性、清纯的人格、丰富的情感、敏感的心灵、痛苦的人生、孤独的心灵、静美的气质(教师择要板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五、眼睛是世界的映像

(一)我们通过眼睛进入素芭的心灵,素芭通过什么沟通世界?

是眼睛还是语言?

(眼睛语汇)

(二)素芭的世界主要有哪些东西构成?

苏芭与他们的联系又没有差别?

请寻找一些词语表达这种差别。

1、与自然契合(朗读)

2、与动物沟通(关键词筛选)

3、与伙伴熟悉(举例)

4、与家人交往(关键词举例)

5、与丈夫隔膜(关键词举例)

(三)总结:

眼睛也是素芭的语言—观察世界、倾听世界、感受世界、表达世界。

素芭眼睛的阴晴也是世界的映像(板书)

六、眼睛是命运的缩影

(一)这些亲疏远近的差别,在素芭的眼睛里是怎样显示的?

契合:

自然的响声、语言和运动,就是姑娘的语言

沟通:

爱抚的目光注视,不定时的探看

熟悉:

凝视和设想,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

交往:

盯着父亲哭泣,在母亲前大把眼泪

隔膜:

观察四周,没有获得语言

(二)这些亲疏远近的差别,说明素芭的命运如何?

你能总结素芭悲苦命运的几个特点吗?

仿下面句子概括。

1、上帝赋予她美目,却剥夺她的善言

2、上帝给与她整个自然,却断送了仅有的友情

3、上帝给了她略有悲悯的父亲,却给了她不通人情的母亲

4、上帝给了她心灵相契的自然,又把她抛弃在遥远的异乡

5、上帝给了她临时的丈夫,又给了她永远的孤独

6、上帝给了她美丽的心灵,却给了她苦难的命运

(三)总结:

最美丽的心灵最凄苦的命运,全部映现在素芭的眼睛中。

所以说素芭的眼睛也是命运的投影。

(板书眼睛是命运的缩影)

七、眼睛是人物的亮点

1、我们通过眼睛,感动于素芭的心灵,感受到素芭的世界,感喟于素芭的命运。

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素芭的眼睛?

(素芭是美丽的哑女,只好写她的眼睛)

2、速读“贴着人物写”,理解其含义:

根据人物的生活逻辑。

素芭是哑女,所以侧重眼睛。

眼睛是沟通世界的通道,所以侧重心理描写。

鲁迅的名言:

要用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征,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达·芬奇也说:

“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

3、引申:

通过这篇课文的欣赏,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个概念“贴着人物读”:

根据人物的特点,根据作家的写法,欣赏人物的形象,——通过外貌描写理解小说人物。

4、再读:

素芭的眼睛描写;

5、仿写:

结合悲剧性的结局,用“画眼睛”的手法描写素芭在一个“月圆之夜”对故乡的遥望。

板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世界的映像

眼睛是命运的投影

眼睛是人物的亮点

 

视角一:

教学目标的设置

(观察员:

王建英王丽琴)

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确定的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

沈海波老师的教学目标分为:

1、了解作者泰戈尔;

2、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概括素芭人物形象,理解素芭的悲惨命运。

《语文课程标准》把学生在每个学段中要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并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描述。

这些目标要求的描述,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而设计出来的。

那么,我们在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就要注意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必须首先突出的一个方面。

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比较,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是最能凸显学科特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没有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也就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了。

“了解作者泰戈尔”属于知识目标,在沈老师的课上得到很好解决。

“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沈老师也能从人物的眼睛描写及周围的环境描写对学生进行引导,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关注点。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制订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我们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适合学生的特点。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

如果不针对学生的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关于“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这一目标,沈老师既让学生对已掌握的刻画人物的具体手法进行回顾和梳理,又能从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了解人物,比较注重对学生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三、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人文要素。

  教学要“以人为中心”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显著特点。

语文课程的资源几乎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

实施新课程后,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够自觉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出现了需要纠正的现象:

泛化。

所谓泛化,就是设计教学目标过分强调人文性。

如有人这样设计《西地平线上》一文的教学目标:

“⑴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审美元素,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⑵体验和认同悲剧式美丽和英雄情感;⑶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学会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能做到恰当地安排线索与结构;⑷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鉴赏评价能力;⑸体验文本中历史典故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在审美中思考自然,思考历史,并能诉诸文字。

”该教学目标的设计,除语言表述要好好推敲外,项目也要作调整。

五项之中,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竟有三项。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要落实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但更要落实涉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

落实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共同任务,当然语文学科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更多更好地完成这方面的目标任务,而落实涉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本分。

沈老师能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基础上,再让学生概括素芭这一人物形象,并且让学生能在具体解读中,同情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进而了解印度女性低下的地位和遭遇,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应该说是循序渐进、合情合理的。

最后,附上我们个人关于《素芭》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泰戈尔其人其作;2、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概括素芭人物形象,体会这个妇女形象的悲剧意义。

2、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印度妇女地位的低下及命运的悲惨。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视角二:

课堂主干性提问

(观察员:

李军李枝剑杨玲燕)

一、课堂主干性提问的设置

根据课堂教学看,主要呈现了下面几个主干性问题:

问题1、第一部分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的美丽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素芭?

问题2、对于这样一位哑巴,周围的人又是怎样对待她的?

问题3、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问题4、这个村落非常宁静美丽,这与素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关系?

问题5、人物描写手法分析。

从上述主干性问题可以看出,沈老师预设的问题都扣住了单元教学话题——人物描写的手法,从直接描写(素芭的眼睛、素芭与朋友和动物的关系)、间接描写(周围人对素芭的言行)、环境烘托等方面刻画了一个美丽的、感情丰富的、善良的、命运悲惨的哑巴姑娘形象。

应该说,这样的课堂主干性问题的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向性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重、难点的把握也十分到位。

(重点是问题1、2、3,难点是问题4)而且问题的预设很有梯度,前四个问题从易到难、从直接到间接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形成对小说中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二、课堂主干性提问的呈现

1、课堂主干性提问的课堂对应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主干性提问的怎样呈现?

教师有无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堂的生成有所变化?

变化原因何在?

下面通过课堂观察表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

课堂对应呈现

问题①

1.哪些修辞方法?

2.素芭是怎样的人?

3.素芭给你怎样的直观感受?

问题②

分解为四个小问题:

父母、村人、丈夫和唯一的朋友分别对她是怎样的?

问题③

1.素芭要获得心理安慰只能找谁?

2.她与动物之间关系在怎样?

3.他们之间相互理解吗?

问题④

1.为什么要在第二部分写这么优美的环境?

2.村庄美吗?

3.美到什么程度?

问题⑤

1.作者具体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

2.这一单元的话题是什么?

从这份对照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沈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照预设中的课堂主干性提问进行的,但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时,都有增设的分解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体现了教学的梯度,对解决主干性问题起了桥梁的作用,也使提问设计指向更明确:

一是缩小提问的范围、对象,二是提问指向具体的语段,紧紧与文本的解读相结合,使问题有具体的依托,避免了为问而问、架空文本的提问和讨论。

但也有随意增设问题的现象。

比如在主干性问题四的后两个增设的问题,显得顺序不清,或毫无必要。

2、课堂主干性提问的呈现状况

课堂主干性提问在课堂中的呈现,肯定会通过时间分配、停顿、态势语言、语调、多媒体等的辅助加以强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课堂主干性提问引起重视,启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体发现沈老师的课堂主干性提问的呈现状况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合理,教学的重点问题2、3用时达20分钟。

其次教师在课堂主干性提问的呈现状况不很强势,比较有亲和力,所以课堂上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课堂气氛很融洽。

在问题④的抛出时用了2分钟的等待,给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的气场很流畅。

总而言之,沈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课堂呈现的主干性问题是相对集中的。

抓住单元话题,仅仅结合文本,既充分感知、欣赏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又能归结到知识点的教学,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视角三:

教师对学生的回应

(观察员:

田秀娟陈红琴)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应有很多方面,如对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在学生回答时的必要引导,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知识遗漏或错误时的必要纠正,对学生回答的梳理和总结等。

我们小组根据沈老师的上课制定了以下观察表,根据观察表,我们所记录的课堂如下:

记录点

评价性回应

概况性回应

引导性回应

感想与评价

时间(序号)

学生

肯定

否定

纠正

内容概况

内容梳理

方法概况

方法梳理

追问

提示

1

2.2

2

3.2

3

全体

4

1.3

5

2.4

6

4.4

7

4.3

8

3.2

9

3.3

10

3.1

11

全体

12

5.4

13

1.5

14

2.6

15

4.2

16

5.3

17

全体

18

5.6

19

3.2

20

3.3

21

2.2

22

自由

23

4.3

24

3.3

25

2.4

26

很多

27

全体

28

5个

29

4个

我们根据上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在这节课上,总共有29位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

对这29次回答中,授课教师的回应主要运用的是评价性回应,而且是评价性回应中的肯定回应,运用第二多的是引导性回应。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采用的是随意的方式(学生的编号为组号加座位号)。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没什么大的错误,教师也都给予了肯定性的回应。

结合课题中的情景观察,教师在课题上的点头、微笑的频率极高,基本上整节课都保持着温和的微笑,这种肢体语言的肯定,超过了观察记录中的言语回应。

通过这一情况的分析,我们判定,教师对29个学生的提问内容难度适中,有层次感,教师的回应也多样化。

2、教师的引导性回应在本节课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比重,在学生的29次回答中,教师共有9次追问,8次提示性的引导回应。

如教师提出素巴的同伴是不是对素巴真的好时。

学生有回答好。

这是教师就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段然后提示得出,那是因为帕勒达帕内心的寂寞、孤独,不是对素巴真正的友谊和关爱。

在分析村庄的环境描写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美”进一步追问“美到什么程度?

”以此深入课文。

又如教师提问父母对素巴好不好时,教师对学生的不完整回答进行了追问“是她自己嫁出去的吗?

”这种引导性的回应解决了很多学生不完整的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父母对素巴也是不好的,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有些时候教师的学生的回答也缺少反应。

如教师问素巴的朋友对素巴是真的爱吗,有学生答爱时教师没有回应,而是根据自己原有设想的问题接着提问,我们发现这个学生有点失望,这样的回应至少有三次,当然教师在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