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616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docx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

主要内容及要求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的存储体系;

了解计算机逻辑地址、物理地址及其相互转换;

了解计算机常用外设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软件的概念与软件系统的类型。

1.1微型系统构成

微型计算机是由若干系统部件构成的,这些系统部件在一起工作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如图2-1所示)应由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计算机配有音箱和话筒、游戏操纵杆等。

除此之外,计算机还可以外接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这些部分通过系统总线完成指令所传达的操作,当计算机在接受指令后,由控制器指挥,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送到存储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将需要参加运算的数据传送到运算器,由运算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

图21微型计算机系统

一台计算机要真正能够为人们所用,仅有硬件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完成各项操作的程序及运行这些程序的平台,这就是所谓的软件系统。

因此,一个实际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必须要具有如图2-2所示的概念结构。

图22微机系统概念结构

1.2主机系统

计算机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主机系统,由CPU、主板和主存组成。

CPU、主存等主要部件位于主机箱之中。

图2-3显示了常见台式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软盘驱动器

 

微处理器位于风扇下

硬盘驱动器

 

扩展卡

系统板

图23常见台式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1.2.1

中央处理器CPU

一般用户都知道CPU好坏影响机器的性能和价格。

大多数计算机说明书都是从微处理器的型号和速度开始进行说明。

消费者一般认为计算机速度越快越好,但消费者是否为他们不需要的速度支付了多余的钱呢?

本部分将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怎样影响计算机的性能和价格。

1.微处理器基础知识

图24计算机芯片

“计算机芯片”是“集成电路’’的技术术语。

如图2-4所示,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是由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极薄的薄片,它上面有诸如晶体管、电容器、电线、逻辑门和电阻等微型电路元件。

计算机芯片可以分为微处理器、内存模块和支持电路。

这些芯片被封装在外壳内。

芯片的外壳根据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

比如双列直插式封装(DualIn-linePackage,DIP)是小巧的矩形芯片;狭长的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Dualln-lineMemoryModules,DIMM);引脚网格阵列(Pin-GridArray,PGA)和单边插接卡盒(SingleEdgeContactCartridges,SEC)。

图2-5可帮你辨认这些元件。

图24从左到右分是DIP、DIMM、PGA、SEC芯片

被称为系统板(也称“母板”或“主板”)的计算机主电路板中包含所有必要的芯片,并为这些芯片提供了连接电路。

仔细观察主板,会发现一些芯片被永久焊接在适当的位置,还有一些芯片被插进专门的插座或插槽中以便维修和升级时更换。

实现一种功能可能用到多种芯片,例如,当计算机需要产生立体声时,多种芯片要协同工作,它们都可以安装在一个独立的小型电路板上,这个电路板再搬插上一个特制的像槽一样的插件上。

图2-6提供了一个指南,它可帮助辨认计算机主板上的元件。

如图2-7所示,微处理器(有时简称处理器)是用来处理指令的集成电路,是由数以百万计的晶体管组成的集成电路硅片,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

图2-7 CPU的正面与反面

观察计算机内部,能够容易地辨认出微处理器,因为它是主板上最大的芯片。

当今大多数微处理器都位于如图2-7所示的PGA芯片包中。

在芯片外壳的内部,微处理器包含多达3亿个微电子元件。

微处理器中的微电路组成了完成特定功能的重要区域,比如ALU和控制器。

 

扩展卡

计算机实时时钟供电电池

可以外接声卡、网卡等扩充卡的扩展槽

存储设备线缆插件

含有内存芯片的DIIMM模块

 

含有ROM芯生片的DIP

在元件之间转送数据的电路

电源插件

SEC式微处理器

 

图2-6系统板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Unit,ALU)可进行加减法等算术运算和比较两个数大小之类的逻辑运算。

ALU用寄存器存放将要处理的数据,微处理器的控制器可获取每一条指令;计算机把数据装进ALU的寄存器后,控制器指示ALU进行计算。

图2-8用例子说明了微处理器的控制器和ALU准备计算“2+3”时的状态。

图2-8进行“2+3”时的状态

微处理器可以执行的一组指令被称作指令集。

这些指令被固化在处理器的电路里,用于完成诸如读取数据、清空寄存器之类的基本算术和逻辑运算。

通过执行一系列指令,计算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2.微处理性能要素

很多因素影响微处理器性能,比如时钟频率、字长、高速缓存容量、指令集。

MHz与GHz这些时钟频率怎样影响计算机性能?

一般来说速率就是指微处理器时钟速率。

大多数计算机用MHz和GHz来度量微处理器的速率。

兆赫兹(Megahertz,MHz)相当于1秒内有1百万个周期,千兆赫兹(Gigahertz,MHz)相当于1秒内有10亿个周期。

CPU每次执行一条指令时,它都要采取一系列的步骤,如:

提取数据或命令、对命令进行解码、执行指令、存储结果,完整的一系列步骤称为一个机器周期,通常来说,执行完一次提取、解码、执行、存储,便完成一个机器周期。

微处理器执行每一个任务的速度都以时钟周期来度量,时钟周期是指关闭晶体管后再打开它所用的时间。

应该注意,时钟频率并不等于处理器在1秒内执行的指令数目,它和机器周期并不是一个概念。

在很多计算机中,一些指令就只有一个时钟周期,但是也有一些指令需要多个时钟周期才能完成。

有些微处理器甚至可在单一的时钟周期内执行几个指令。

例如,3.6GHz的意思是微处理器时钟在1秒内运行36亿个周期。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使用2.8GHz处理器的计算机要比使用1.5GHz或933MHz处理器的计算机快得多。

字长(wordsize)就是微处理器能同时处理的位数。

例如,字长为32位的微处理器,它的寄存器是32位的,可以同时处理32位的数据,因此被称为“32位处理器”。

字长较长的处理器在每个处理周期内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这也正是导致计算机性能增强的一个因素。

当今的个人计算机通常是32位或64位处理器。

所谓Cache,即高速缓冲存储器。

目前,CPU中都集成有Cache,主要用于存放CPU当前正在处理的指令和数据,通常分一级(L1)和二级(L2)两部分。

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RAM:

动态随机存储器)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Static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

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DRAM比较,SRAM的存取速度更快,但体积较大,价格高。

由于DRAM组成的主存储器的读写速度低于CPU的速度,而CPU每执行一条指令都要一次或多次访问主存,所以CPU总是要处于等待状态,严重地降低了系统的效率。

采用Cache之后,在Cache中保存着主存储器内容的部分副本,CPU在读写数据时,首先访问Cache。

由于Cache的速度与CPU相当,因此CPU就能在零等待状态下迅速地完成数据的读写。

只有当Cache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CPU才去访问主存。

通过各种测试,以评估微处理器的总速率,通常把这些测试的结果作为一种标准。

其他微处理器可以按这种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性能。

1.2.2主板

如果说CPU是电脑的大脑,那么主板就是电脑的心脏。

常见的主板(如图2-9所示)有整合和非整合、标准ATX和MICRO-ATX、BTX之分。

整合的主板通常集成了显卡、声卡、网卡等。

图2-9 主板

主板上的主要部件有:

CPU插座、内存插槽、主板芯片组、CMOS芯片、软硬盘插槽等。

CPU插座又叫引脚接口,现在常见的是IntelP4采用的Socket478、Socket775和AMD系列CPU采用的SocketA、Socket754、Socket939等几种。

内存插槽主要的DDR插槽和DDR2插槽两种。

主板芯片组分为“南桥”和“北桥”,北桥离CPU最近,主要负责与CPU的接口、控制Cache、内存及AGP接口数据的传输和转换,南桥是主板上的另一块芯片,主要负责I/O接口以及IDE设备的控制。

现在常见的Intel系列CPU芯片组包括Intel的915、945、VIA的P系列等,AMD系列CPU芯片组包括VIA的K8系列、nVidia的nForce系列等。

软盘驱动器连接插座FDD是34芯扁平电缆连接插座,现在的标准接口是3.5英寸、1.44M的软驱。

硬盘驱动器连接插座(E)IDE是40芯扁平电缆连接插座,用于连接硬盘和光驱。

CMOS芯片往往由两部分组成,存放系统基本配置信息的CMOS部分和存放系统基本输入/输出信息的BIOS。

微机在开机后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引导,然后才能让操作系统运行起来,负责这一任务的就是BIOS,它是高层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系统启动、系统自检诊断、基本外部设备输入输出驱动和系统配置分析等功能,一旦损坏。

电脑将不能工作。

BIOS通常存放在一块固化的芯片中,采用闪存(FlashMemory)作为物理载体,一般只能读不能写,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写入(ROM)。

CMOS集成芯片有两大功能:

一是实时时钟控制,二是由SRAM构成的系统配置信息存放单元。

采用电池和主板电源供电,如果两者都断电,CMOS中的配置信息就会消失。

电脑启动时按一下Del键就可以使用BIOS系统配置分析程序修改CMOS中的信息了。

主板上另外还有PCI、PCI-E、AGP插槽、ATX电源接口、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各种I/O接口、系统控制面板插针、电源和跳线等。

1.2.3系统总线(BUS)

图2-10 ISA总线系统结构

总线(BUS):

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路,能分时地发送与接收各部件的信息。

在微型计算机中,有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类。

内部总线是指CPU内部之间的连线,外部总线是指CPU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线(如图2-10所示),我们日常所说的总线一般指的是外部总线。

按其功能的不同,总线分为三种:

数据总线DB(DataBus)、地址总线AB(Address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Bus)。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其位数一般与微处理器字长相同,数据在总线上双向传输。

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单向传送。

用来把地址信息从CPU传送到存储器或I/O接口,指出相应的存储单元或I/O设备。

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CPU能直接寻址的最大存储空间,假如地址总线由16根线并行组成,则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为64KB(216B),存储地址编址范围为0000H~FFFFH。

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

来控制计算机按一定的节拍,并有规律地自动工作。

总线的主要参数:

1、总线的带宽(MB/s)——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即每秒传送多少MB字节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

2、总线的位宽(bit)——指的是总线一次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即常说的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

总线位宽越大传输率越大。

3、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时钟信号,统一控制各种功能部件正常、有序的工作。

控制总线的时钟信号称为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

总线带宽=总线位宽×总线工作频率÷8

总线带宽、总线位宽、总线工作时钟频率的关系,就像速公路上的车流量、公路车道数目、车辆行驶速度的关系。

常用总线的标准有:

ISA、EISA、VL、PCI、AGP、PCI-Express、IEEE1394、USB

1.2.4内存储器

1.随机访问存储器

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是临时存放数据、程序指令的元件。

在个人计算机中,RAM通常是指在计算机的系统单元内部插进主板上的几个芯片或小型电路板。

RAM类似火车站“候车室”,它临时存放了等待处理的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指令。

另外,RAM还临时存放了处理的结果,直到这些数据被磁盘或磁带长久存储。

不同序列充电电容表示字母B

两个充电电容的该序列表示字母A

因为RAM和硬盘都能存放数据,都在系统内部,都能以字节度量,人们在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往往将二者混淆。

要区分它们,你只需弄清RAM是把数据存放在与主板直接相连的线路中,而硬盘储存器是把数据存放在磁介质上。

此外,RAM存储器容量通常比硬盘存储器容量要小。

另外不同序列充电电容表示字母C

图2-11RAM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地址,并且使用8个电容来存放一个字节的8位数据

在RAM中,被称为电容的微型电子器件存放表示数据的电信号(位)。

充电的电容表示“1”位,放电的电容表示“0”位。

每组电容都存放8位即一个字节的数据。

它的内容可以通过改变电容的状态来改变。

需要的时候,每组电容的RAM地址可以帮助计算机查找要处理的数据(如图2-11所示)。

与磁盘存储器不同,大多数RAM都是需要通电才能存放数据。

如果计算机关机或掉电,保存在RAM中的所有数据就会立刻永久性的丢失。

RAM的容量使用MB或GB来表示。

现在的个人计算机通常都有128MB~2GB的RAM。

如果一个程序超过了分配给它的空间,计算机会使用硬盘的一部分来存储部分程序和数据文件。

所使用的硬盘空间被称做为虚拟内存。

通过有选择地交换RAM中的数据和虚拟内存中的数据,计算机可以有效地获取几乎是无限的内存容量。

但是,虚拟内存用量太大会对计算机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从硬盘驱动器等机械设备中获取数据要比从RAM等电子设备中获取数据慢。

随机存储器(RAM)一般分为动态内存DRAM(DynamicRAM)和静态内存SRAM(StaticRAM)两类。

动态内存DRAM(DynamicRAM):

需要周期性地给电容充电(刷新)。

这种存储器集成度较高、价格较低,但由于需要周期性地刷新,存取速度较慢。

一种叫做SDRAM的新型DRAM,由于采用与系统时钟同步的技术,所以比DRAM快的多。

当今,多数计算机用的都是SDRAM。

静态内存SRAM(StaticRAM):

静态RAM是利用双稳态的触发器来存储“1”和“0”的。

“静态”的意思是指它不需要像DRAM那样经常刷新。

所以,SRAM比任何形式的DRAM都快得多,也稳定得多。

但SRAM的价格比DRAM贵得多,所以只用在特殊场合(如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2.只读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是一种存放计算机启动程序的存储器电路。

这个集成电路是一片插在主板上像毛毛虫一样的DIP包。

ROM的指令被直接固化在电路里,永久性地成为电路的一部分,就算计算机掉电数据也不会消失。

最典型的是ROM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中部分内容适用于启动计算机的指令,内容固定但每次开机时都要执行。

存储在ROM中的指令叫微程序,把这样的ROM称为固件。

当你打开计算机时,RAM是空的。

此时计算机就必须调用并执行ROM中程序。

ROM中有一个称为RO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ROMBasicInput/OutputSystem,ROMBIOS)的小型指令集,这些指令能命令计算机访问硬盘、搜索操作系统并把它加载到RAM中。

当操作系统被加载后,计算机便能方便的输入信息、运行软件了。

3.CMOS存储器

要想正确运行,计算机就必须存储有关存储器、内存和显示器配置的基本信息,例如硬盘驱动器和CPU的类型;系统日期、时间以及其它启动计算机所需要的信息等。

他们不需要频繁变化,又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时(升级或更换设备)要适当变化,比如计算机更换硬件之后,可以通过执行CMOS(Compleme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memory,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内存)配置程序与机器交互,更改CMOS中的信息。

某些操作系统能识别出这些变化,并自动完成更新设置。

计算机关机后,依靠安装在其旁的钮扣电池供电维持其中存储的信息。

在打开计算机电源后,按DEL键进入BIOS参数设置界面,你也可以手动改变CMOS设置。

1.3外存储设备

当今的存储技术没有一项是完美的。

有的技术能使你快速存取数据,但它可能会清除你所有的数据。

另一种技术其存放的数据可能会更可靠,而它的缺点可能是存取数据比较慢。

计算机的用户了解每一种存储设备的优点和缺点,将会使这些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

1.3.1存储基础知识

数据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存储介质和存储设备。

存储介质是磁盘、磁带、CD、DVD、纸张或是其他包含数据的物质。

存储设备是在存储介质上记录和读取数据的机械装置。

存储设备包括软盘驱动器、Zip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CD驱动器以及DVD驱动器。

你可以把计算机的存储器想象成有直通RAM的管道,数据从管道通向RAM,然后在那里等待处理。

当数据被处理后,便临时存放在RAM中,但通常会把它们复制到存储介质以永远地保存。

在个人计算机中普遍使用三种存储技术:

磁存储、光存储和固态存储。

软盘、硬盘和磁带存储技术属于磁存储,它靠磁化磁盘或磁带表面的微粒来存储数据。

你也许能从科学实验中回想起来,一块磁铁可以用来制作另一块磁铁。

例如,拿一根铁棒,然后用磁铁朝着一个方向摩擦它,它就可以做成一块磁铁。

由于铁棒的铁分子朝着一个方向排列,所以这根铁棒本身就变成了磁铁。

这样,铁棒就有了极性;也就是说它的端部有了相反的磁极性。

磁存储设备使用类似的原理存储数据。

就像晶体管可以把二进制数据表示为“开”或“关”一样,磁场的南、北取向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磁铁优于晶体管的一个重要优点是:

它可以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表示“开”和“关”。

磁盘和磁带的表面覆盖着几百万微小的铁粒子,这样就可以把数据存储到它们上面。

每个铁粒子都可以充当磁铁,在受到电磁铁的影响时,它们将产生磁场。

磁盘或磁带驱动器的读/写磁头包含一块电磁铁,当磁头从磁盘或磁带上面通过时,电磁铁将在存储介质上的铁中产生磁场。

如图2-12所示,读/写磁头通过交替改变电磁铁中电流的方向记录1和0的数字串。

磁盘表面

读写头

磁化的微小铁粒

随机分散的微小铁粒子

图2-12 在数据存储前,磁盘表面的微粒是随机分散的。

磁头磁化微粒并确定它们是阳极(北)或阴极(南)的方向。

这些磁化的微粒表示0或1位

从磁表面读取数据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

在没有电流通过电磁铁时,读/写磁头从磁盘或磁带上面通过。

由于存储介质有磁场,而磁头没有,所以存储介质将给读/写磁头充电,磁场不同的极性,将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产生一个通过磁头的小电流。

当磁头通过存储介质时,磁盘或磁带驱动器将检测电流的方向,然后数据将从读/写磁头发送到内存中。

如何在磁盘上组织数据?

在计算机使用磁盘存储数据以前,必须对磁盘的表面进行磁映射,以便计算机可以在不搜索数据的情况下直接到达磁盘上的特定点。

映射磁盘的过程称为格式化或初始化(实际上,购买新软盘或高容量软盘时,它们应当已经格式化了)。

有时,你会发现重新格式化软盘很有帮助,因为这个过程将确保从磁盘上删除所有已有的数据。

在格式化过程中,可以确定磁盘表面上是否有故障点,并且可以把重要的系统文件复制到磁盘上。

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命令格式化软盘。

硬盘也必须格式化,以便计算机可以在它们上面定位数据。

当你购买计算机时,硬盘已经被正确地格式化,也许还包含一些程序和数据。

必要时,可以格式化你的硬盘,但是这个过程不同于格式化软盘。

1.3.2硬盘驱动器与硬盘存储器

图2-13 硬盘存储器

硬盘驱动器与硬盘存储器统一集成在统称为硬盘的设备里面。

硬磁盘是由涂有磁性材料的铝合金圆盘组成的,如图2-13所示。

目前常用的硬盘有3.5,2.5和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几种,现在台式机中常用的是3.5英寸的盘片。

这些硬盘通常采用温彻斯特技术,即把磁头、盘片及执行机构都密封在一个整体内,与外界隔绝,所以这种硬盘也称为温彻斯特盘(Winchester)。

1.硬盘的原理:

(如图2-14所示)

图2-14磁盘上的磁道、扇区与柱面

(1)磁头:

①电磁感应式磁头,传统的读写合一的磁头;②MR磁头:

即磁阻磁头。

采用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③GMR磁头:

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

(2)磁道: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就是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放512个字节的信息,磁盘驱动器在向磁盘读取和写入数据时,会以扇区为单位。

(4)柱面:

硬盘通常由重叠的一组盘片构成,每个盘面都被划分为数目相等的磁道,并从外缘的“0”开始编号,具有相同编号的磁道形成一个圆柱,称之为磁盘的柱面。

磁盘的柱面数与一个盘面上的磁道数是相等的。

由于每个盘面都有自己的磁头,因此,盘面数等于总的磁头数。

2.硬盘的结构:

(1)硬盘外部结构(图2-15)

接口:

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

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

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线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他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

控制电路板:

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高速缓存、

图2-15 硬盘的结构与接口

控制与接口电路、ROM芯片、缓存(Cache)等。

在电路板上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

读写电路的作用就是控制磁头进行读写操作。

磁头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寻道电机,使磁头定位。

主轴调速电路是控制主轴电机带动盘体以恒定速率转动的电路。

缓存(Cache)用来存放经常被调用的数据,加快读出数据的速度。

在读取零碎文件数据时,大缓存能够产生巨大的优势。

(2)硬盘内部结构(图2-16)

图2-16 硬盘的内部构造

●内部结构:

由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他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们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几部分。

●磁头驱动机构(图2-17):

硬盘的寻道是靠移动磁头来实现,而移动磁头则需要该机构驱动才能实现。

磁头驱动机构由电磁线圈电机、磁头驱动小车、防震动装置构成,高精度的轻型磁头驱动机构能够对磁头进行正确的驱动和定位,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系统指令指定的磁道上。

图2-17 磁头驱动组件

●盘片: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

硬盘的盘体由多个重叠在一起并由垫圈隔开的盘片组成,盘片是表面极为平整光滑且涂有磁性物质的金属圆片。

它们通过表面的磁性物质结合在一起。

这种特殊物质的金属磁盘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和更强的安全性能。

●主轴组件:

包括主轴部件如轴承和马达等。

硬盘在工作时,通过马达的转动将用户需要存取的资料所在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马达的转速越快,用户存取数据的时间也就越短。

3.硬盘参数

(1)容量 硬盘常以千兆字节(GB)为单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硬盘容量多为40GB~500GB之间。

通常有未格式化容量(最大容量)和格式化后容量(实际可用的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