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637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docx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一:

2015刘国钧中学公开课教案】

2015靖江刘国钧中学高三开放日“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

moduleoneunittworeading

homealone

执教者: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陈燕时间:

2015-12-01

teachingaims

1.helpstudentsknowhowtoreviewandwhattoreview.

2.improvetheirskillsonhowtoreviewwordsphrasesandsentences.

3.toimprovetheirabilityofapplyingthelanguagepointsinwriting.

4.toencourageeveryonetoparticipateinthegroupworkandlearntocooperate

witheachother

teachingimportantpoints

1.introducesomemethodenlargevocabulary

2.howtoguidestudentstomasterimportantsentencesstructures.

3.howtohelpstudentsapplyingthelanguagepointsintowriting.

teachingdifficultpoints

1.howtoguidestudentstopracticewhattheylearnedinexercises.

3.howtohelpstudentstofinishtheparagraphwritinginlimitedtime.

4.improvestudents’awarenesstousethelearnedlanguagepointsinawriting.

teachingmethods

task-basedteaching,groupwork

teachingaids

multi-mediaplayer,blackboard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

previsionandlead-in

checktheirworkinthepreviewsheetbeforeclassandenjoypicturestogether.

step2:

directthestudentstoreviewfromwhataspects.

tohelpthemawarethefourstepsofourfirstsoundrevision:

words,phrases,

sentencesandapplication.

step3:

wordsreview

1.wordsclassification

2.checkthehomewordsinthisunit

3.activity1:

wordsbrainstorm

couldyoushare/recallanyotherhome/rarewordsyouhavelearned?

4.wordsexpansion

meaningguessingbymeansofwordscontext

toolgatescissorsmission

enlargewordsthroughwordstransformation

synonyms(同义词)ofthewordsbelow

enlargewordsthroughwordsassociation

reflectionsonthethreerecommendedwaysofwordsrevision/expansion

practicehaveatry

step5:

phrases

activity2.groupcompetition

step6:

sentence

checkyouranswerandfinddifficultpoints

1.比预料得早/正如预料的....

据预计,itisexpectedthat...../sbisexpectedtodo......

2.thereisareasonwhy....(定语从句的使用)

3.followedbyadog,walkingveryslowly(非谓句式)

4.with结构

step7.passageoutline

step8.applicationskillbuilding

introductionofstructure

activity3.groupcooperationwriteacompositionbasedonthestructureabove.

aftercompleting,sharewithotherstoformacompleteonetopresent.

step8:

homework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教学案

预习单(unit2module1第一课时)

教学单

1.activity1:

wordsbrainstorm

couldyoushare/recallanyotherhome/rarewordsyouhavelearned?

2.meaningguessingbymeansofwordscontext

toolgatewhendrivingonhighway,westopatthetoolgatetopaymoney.

scissorsweneedapairofscissortocutthepaperintotwo.

missionjohnisqualifiedtoundertakethemissionasheisreliable.

3.enlargewordsthroughwordstransformation

1.frightened(adj.)-____(v.使惊吓)-___(adj.令人害怕的)

2.starve(v.)-______(n.饥饿)

3.tolerate(v.)-_____(n.宽容)-_____(adj.忍受的)

4.behavior(n.)------_______(v.)

5.defend(v.)-______(n.防御;保护)-______(adj.防御的;防守

6.explanation(n.)-------_______(v.解释)

4.enlargewordsthroughwordsassociation

synonyms(同义词)ofthewordsbelow

frightened

starvation

fault

upset

defend

5.practice

1.(综合练习)thepoliceareondutyaroundtheclockto_________thecityfromattack.

3.(2014苏锡常二模)------areyougoingtoinvitejacktoourparty?

-----no,buthe’swelcometocomealong,ifhe___himself

【篇二:

高二语文六国论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六国论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1.实词,如:

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

数(名)事(动)道(名)厥(代)速(动)等。

2.虚词,如:

率盖始然则向使至于等。

3.古今义容易弄混的词,如:

其实祖父故事至于等

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等。

[教学难点]

一.在阅读方面,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严密的逻辑性是要点。

二.在基础知识方面,对一些句子的翻译是难点。

如: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教学步骤]三课时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

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二、解题

1、六国:

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为了独占天下,国与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

《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它们都被秦国一个个地击破而消灭了。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六国论》既是谈谈六国灭亡的道理。

2、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

?

老苏?

?

,与儿子?

?

大苏?

?

(苏轼)、?

?

小苏?

?

(苏辙)并称“三苏?

”后人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3、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

?

?

?

?

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

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

六个举人备了

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

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

?

?

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

?

,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

秦琼长安卖马?

?

,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

?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了:

?

?

各位,该我行酒令了!

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

?

?

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

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三、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

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

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

国难当头,矛盾尖锐,苟洵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作此文,用于讽喻宋王

四、学生齐读课文并正音:

1、容易读错的字

2、多音字

四、把握文章论证结构

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弊在赂秦”,接着从正反两个不同的角度,即“赂者”和“不赂者”,均受赂秦之害进行论证。

“赂秦”的国家因“赂秦”而“力亏”;不赂秦的国家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不赂者以赂者丧”。

最后总结,重申论点,“弊在赂秦”。

2.第2段以“割城”为例,论证“赂秦”之弊。

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写韩、赵、魏三国把祖先艰难得到的土地轻易拱手送给秦国,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的论点。

3.第3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事实,进一步论证“弊在赂秦”。

紧承第2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文中写齐、赵、燕三国虽“义不赂秦”,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路秦”的中心论点。

4.第4段承上启下,提出“为国者”不要被敌国的“积威之所劫”的劝告。

5.第5段,借时讽世,借古喻今,讽谏北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

将六国的情况与北宋情况作对比,证明六国力量远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点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五、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段:

1、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2、落实重要词句: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互(交互,引申为相伴)丧,率(全,都,一概)赂秦也

盖(副词,表猜测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前222年灭齐:

前221年

3、问题

提问: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问:

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

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问: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4、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研习第二段:

1、小组朗读第二段。

2、重点词语

秦以(相当于“于”,在)攻取之外

较(比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这)/实(实际上)百倍

思厥(其)先祖(祖辈)/父(父辈)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至于(到了?

?

的结局)颠覆,理固(本来)宜(应该)然

此言得(符合)之(上面的道理)

3、问题

提问: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问:

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

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问:

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小结:

文章开篇直接点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所以追根结底:

弊在赂秦。

七、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三段。

a.重要词句:

迁灭:

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

迁灭即灭亡。

下文的“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

义(坚守正义,名作动词用)不赂秦

斯用兵之效(功效)也

至丹以荆卿(表示对人的尊称)为计

始速(招致,动词)祸焉

向(先前)使(假使)三国名爱其地

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道理)

当(应当)与秦相较(抗衡),或未易量(估量)

b.提问:

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提问:

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齐读本段。

2.研习第四段,齐读。

a.重要词句

并力西向(进军),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也。

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让自己)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

b.提问:

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

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提问:

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

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

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

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

提问:

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

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齐读、背诵。

3.研习第五段。

a.重要词句:

而犹(还)有可(可以)以(凭)不赂而胜之(秦国)之(的)势。

苟(假如)以天下之大,而从(追随)六国破亡之故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

b.提问:

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4.小结本文思路。

[板书]

大欲大患

固不在战强弱

胜负

赂秦力亏奉之弥繁不战韩魏楚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不赂秦者以赂者丧不能独完)侵之愈急以地事秦抱薪救火齐人与嬴不助五国燕谴刺客始速祸焉赵失良将用武不终已判终继迁灭势所不免齐燕赵智力孤危战败而亡(盖失强援

【篇三: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地点]高一4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

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

明确:

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

1、有两种人生道路:

a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b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上大学。

2、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

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

(重点指出辞去彭泽县令这件事)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是丰富的时期。

诗歌特征:

一种是平淡自然、萧散冲澹。

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类代表。

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

主要指那些咏诗拟古之作,用语豪迈刚烈,感情激越。

人们对此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便属这一类。

三、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2、背诵指导

(1)从“本性”说起

(2)以“羁鸟”“池鱼”起兴

(3)田园风光:

一个面——开荒南野际?

?

看——炊烟、村落

两条直线——方宅、草屋听——狗吠、鸡鸣

前后的点——榆柳、桃李

(4)归田心情

四、诗题解读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隐性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五、问题讨论

(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

(1)从何而归?

尘网

樊笼

官场生活—喻情—厌恶悔恨

追问: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分析: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

明确:

讨论: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作者说“误落尘网中”,岂是一“误”字所能解释?

提示: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明确: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3)归向何处?

明确:

归向园田

思考:

如何理解“守拙”?

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

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

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

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提问: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抓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