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665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暨《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二)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是古代文学史的分类细化课程,学生必须在修完《中国古代文学》或《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之后,方可修习。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以从上古到五四运动为止的古、近代小说、戏曲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其起源,及其各个不同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从而概括出其间的演进规律。

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以下原则:

立足于代表作。

比较系统地介绍古代小说、戏曲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对其作者、版本、内容、艺术性及其影响作简洁精当的介绍,并论述其在小说、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

着眼于发展史。

重点探讨小说、戏曲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各自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

本课程课内学时90,共5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的相关课程主要有: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论等。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带有一定研究性质的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

(一)本课程是中国文学史的深化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古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对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毕业时间较长的中文专业专科学生,要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复习;对专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补修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古代小说、戏曲的发展演变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关于这些内容的观点都是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作品的阅读因而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督促学生阅读作品,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三)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深入理解教材中的观点,而不是机械接受教材内容。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本课程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鼓励学生写作学术文章或搬演作品。

(五)本课程运用了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尤其是要重视文字教材。

同时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及时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寻求学习辅导资料,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学习要求及层次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掌握、重点掌握。

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小说史、戏曲史上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综合的分析。

与学习要求相对应,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分为三个层次:

(一)对于要求学生做了解的内容,教学中只需做简要的介绍,部分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自学;

(二)对于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中需对教材作较为系统的讲授,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三)对于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学中除了详细讲授教材内容外,还可作适当的补充,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

(注: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学习要求见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90,建议如下分配:

序号

章次

学时数

1

绪论

1

2

第一章小说的起源

1

3

第二章汉魏六朝小说

3

4

第三章唐宋文言小说

4

5

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

4

6

第五章明代历史演义小说

6

7

第六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6

8

第七章明代神魔小说

5

9

第八章明代世情小说

2

10

第九章清代文言小说

6

第十章清代讽刺小说

6

11

第十一章清代世情小说

8

12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

1

13

第二章古代戏曲的特征

2

第三章宋元南戏

2

第四章关汉卿

4

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

5

第六章其他元杂剧作家作品

3

第七章汤显祖

5

第八章明代杂剧

2

14

第九章《长生殿》

5

第十章《桃花扇》

5

第十一章李笠翁曲话

2

第十二章清代其他戏曲

2

(附:

以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调整。

二、多种教学媒体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并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有录像课程、网络课程、IP课网上辅导等。

选择媒体形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从电大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电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辅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也为那些有志参加本科学习的同学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帮助。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古代小说戏曲》(暂定名,中央电大出版社)和《古代小说戏曲作品导读》(暂定名,中央电大出版社)为基本文字教材。

前者主要探讨古代小说戏曲的起源,及其各个不同时期各流派代表作品的内容、形式特点,从而概括出其间的演进规律;后者选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经典作品,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使学生加深对前者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自身的文学素养。

文字教材是编制其它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录像教材

本课程的录像教材暂定20讲,每讲50分钟,由主讲教师比较全面系统地讲授教材,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和经典作品。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代表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2.利用BBS讨论板组织学生和地方电大的老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网上讨论;并进行网上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3.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附:

教学媒体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时间安排

文字教材

介绍古代小说戏曲的起源发展、解析代表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选注经典作品,提供参考资料

帮助学生建立文学史的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18周

录像教材

系统讲授教材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20讲

IP课

重点掌握内容及需要通过视频形式展示的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对代表作家作品的理解

20讲

网上辅导

教学文本、讨论答疑

提供辅导,解答疑难

灵活安排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自学、面授辅导、电视录像课、形成性考核、社会实践、终结性考试几个方面。

(一)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形式,自学对于学生自律性有一定要求,学生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自学的主要方式包括阅读文字教材、网上学习、完成作业与练习等,自学的主要依据是文字教材、网上文本和视频资源,自学可以采取个人和小组学习等方式进行。

(二)面授辅导

本课要求各个教学点的辅导教师进行不少于15学时的面授辅导,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分析、作业讲评等方式,提示学习思路与方法、讲解重难点问题、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指导社会实践等,对学生的需求给予具体的帮助,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收看电视录像课

电视教学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课程电视录像课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提示学习方法等,要求学生注意认真收看。

(四)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巩固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本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四次书面的形成性考核任务,学生除完成规定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外,对教材和网上提供的大量练习题,学生可在当地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部分题目进行练习。

(五)实践性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性特点突出,每一章均涉及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作家作品艺术风格、文学史演进规律等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际锻炼,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巩固所学知识,体会知识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知识的积累,往往可以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重要的资源。

(六)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本课程的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考核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终结性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第一节古代小说、戏曲的相同命运

第二节古代小说、戏曲的比较

教学要求:

了解:

古代小说、戏曲的相同命运;古代小说、戏曲的概念比较、起源比较、作者比较、体

制比较、题材比较、创作手法比较、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比较、语言特征比较、审美特征比较、文化内涵比较、版本比较、传播方法比较、鉴赏比较;小说、戏曲的不同命运

掌握:

古代小说、戏曲的题材比较、创作手法比较、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比较、语言特征比较、审美特征比较、文化内涵比较

上编古代小说

第一章小说的起源

第一节小说的概念

第二节小说的起源

教学要求:

了解:

小说的起源;小说与神话、寓言、史传文学的关系

掌握:

小说的概念

第二章汉魏六朝小说

第一节汉代小说

第二节魏晋六朝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汉代小说;魏晋六朝志人小说中的历史琐记、笑话解颐;魏晋六朝小说中的民间讲故事。

掌握:

人物轶事小说《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志怪小说;魏晋六朝小说的特点

第三章唐宋文言小说

第一节唐代传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唐代传奇的内容

第三节唐代传奇的特点

第四节唐代轶事琐闻

第五节唐代“转变”与“说话”

第六节宋代传奇志怪和历史琐闻

教学要求:

了解:

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唐代传奇的发展历程;唐代轶事琐闻;唐代“转变”与“说话”;宋代传奇志怪和历史琐闻

掌握:

唐传奇的概念;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

重点掌握:

唐代传奇的特点

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

第一节说话艺术和话本

第二节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

第三节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

话本、拟话本保存情况

掌握:

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宋元话本的三个门类;

重点掌握: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第五章明代历史演义小说

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三国演义》的内容

第三节《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第四节《三国演义》的艺术性

第五节明代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和版本;明代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掌握:

《三国演义》思想倾向的转变;《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重点掌握:

《三国演义》的内容、《三国演义》的艺术性

第六章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百回本《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性

第四节关于《水浒传》主题和宋江的评价及其争论

第五节明代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关于《水浒传》和宋江的评价的争论;明代其他英雄传奇小说;

重点掌握:

百回本《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艺术性;百回本宋江形象及对其评价

第七章明代神魔小说

第一节《西游记》的作者、成书和版本

第二节《西游记》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三节《西游记》的艺术性

第四节关于《西游记》作者与主题的争议

第五节明代其他神魔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西游记》的作者、成书和版本;关于《西游记》作者与主题的争议;明代其他神魔小说

掌握:

《西游记》的内容

重点掌握:

孙悟空形象、《西游记》的艺术性

第八章明代世情小说

第一节《金瓶梅》的时代、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金瓶梅》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三节《金瓶梅》的艺术性

第四节明代其他世情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金瓶梅》的时代、作者和版本;《金瓶梅》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明代其他世情小说

掌握:

《金瓶梅》的艺术性

第九章清代文言小说

第一节《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内容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性

第四节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清代其他文言小说

掌握:

《聊斋志异》的内容

重点掌握:

《聊斋志异》的艺术性

第十章清代讽刺小说

第一节《儒林外史》的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内容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性

第四节清代其他讽刺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儒林外史》的作者和版本;清代其他讽刺小说

掌握:

《儒林外史》的内容——歌颂真儒,表现理想;

重点掌握:

《儒林外史》的内容——批判假儒,暴露黑暗;《儒林外史》的艺术性

第十一章清代世情小说

第一节《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

第二节《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红楼梦》艺术性

第四节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第五节《红楼梦》的研究史

第六节清代其他世情小说

教学要求:

了解:

《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的研究史;清代其他世情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和炫才小说

掌握:

《红楼梦》的版本;

重点掌握: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红楼梦》艺术性;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下编古代戏曲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

第一节起源与来源

第二节两大流派

教学要求:

了解:

起源与来源;两大流派

第二章古代戏曲的特征

第一节戏与曲

第二节俗与雅

第三节元曲概说

第四节元杂剧体制

教学要求:

了解:

戏与曲;俗与雅;元曲概说

掌握:

元杂剧体制

第三章宋元南戏

第一节南戏概说

第二节“荆、刘、拜、杀”

第三节《琵琶记》

教学要求:

了解:

南戏的渊源;关于《琵琶记》的学术争论

掌握: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关汉卿

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思想

第二节《窦娥冤》

教学要求:

了解: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汉卿的爱情戏和历史戏

重点掌握:

《窦娥冤》的人物形象;《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王实甫《西厢记》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和故事演变

第二节《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性

教学要求:

了解:

《西厢记》的作者;《西厢记》故事题材的演变

重点掌握: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西厢记》的艺术性

第六章其他元杂剧作家

第一节白朴

第二节马致远《汉宫秋》

第三节郑光祖《倩女离魂》

第四节其他作家作品

教学要求:

了解:

白朴的水平和创作;《梧桐雨》的思想内容;《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元帝昭君的形象;马致远的水平和创作;郑光祖的生平;其他作家作品

掌握:

《墙头马上》的李千金形象;《梧桐雨》的艺术成就;《汉宫秋》的艺术成就;《倩女离魂》的倩女形象及其艺术成就

第七章汤显祖

第一节汤显祖生平

第二节《牡丹亭》

第三节汤沈之争

教学要求:

了解:

传奇繁盛的原因;汤显祖生平;汤沈之争;明代其他传奇作品

掌握:

传奇的概念;“临川四梦“;

重点掌握: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杜丽娘形象;《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明代杂剧

第一节明前期杂剧

第二节明后期杂剧

第三节徐渭和《四声猿》

教学要求:

了解:

明前期杂剧;明后期杂剧;徐渭的生平;《歌代啸》;徐渭的影响

掌握:

《四声猿》的思想内容

第九章《长生殿》

第一节洪升生平

第二节内容、人物

第三节艺术性

第四节建国以后关于《长生殿》主题的争议

教学要求:

了解:

洪升生平和创作;建国以后关于《长生殿》主题的争议

掌握:

《长生殿》的人物形象;

重点掌握: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第十章《桃花扇》

第一节孔尚任生平

第二节《桃花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第三节《桃花扇》的艺术性

第四节关于《桃花扇》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教学要求:

了解:

孔尚任生平;侯方域、柳敬亭形象;关于《桃花扇》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重点掌握: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李香君形象;《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第十一章李笠翁曲话

第一节戏曲创作论

第二节戏曲导演论

第五节李渔的戏曲观及其地位影响

教学要求:

了解:

李渔生平和创作;李渔的戏曲导演论

掌握:

李渔的戏曲创作论;李渔的戏曲观

第十二章清代其他戏曲

第一节李玉与苏州派作家

第二节清初三大曲家及其他

第三节《雷峰塔》

第四节地方戏的勃兴

第五节花雅之争

教学要求:

了解:

清初三家及其他;李玉的“一人永占”;苏州派的其他作家;吴伟业,尤侗,其他清代曲家;地方戏的勃兴

掌握:

《清忠谱》;李渔的《十种曲》;《雷峰塔》传奇;花雅之争

 

附:

参考书目

《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三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二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水浒全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西游记》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

《金瓶梅》齐鲁书社1987

《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戏曲出版社1984

沈新林《同源而异派——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比较研究》凤凰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