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3815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中中学净月校区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者字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砥厉lì商榷què媛女yuán责无旁代dài

B.潭柘寺tuò一椽yuán猗郁yī害人听闻hài

C.颓俗tū弭谤mǐ贻误dài浅尝折止zhé

D.翁郁wěng訾詈zī肆业yì义愤填鹰yī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李可染是中国近代画坛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取中西绘画之长,融入水墨画创作之中,尤擅山水。

②他不但是位作家,而且善于绘画、书法、朗诵,对京戏也有很深的造诣,赢得了大家的口碑,大家称赞他。

③李今庸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攻读《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著作,并,日记千言,常过目成诵。

A.博闻强识   博古通今   博学多才  B.博古通今   博学多才   博闻强识

C.博古通今   博闻强识   博学多才 D.博学多才   博闻强识   博古通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B.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是一种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增进居室健康舒适的仪器。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惨剧的历史。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真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①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②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和组合

③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④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⑤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B.③⑥②④①⑤

C.⑥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题(32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16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悟言一室之内悟:

领悟B.感慨系之矣系:

附着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兴:

产生、发生D.不能喻之于怀喻:

明白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B.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所以兴怀D.悟言一室之内/其致一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16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

蒙曰:

“贫贱难久居,倘若有功,富贵可致。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何能为?

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辱之。

蒙大怒,引刀刺吏,出走。

逃邑子郑长家。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蒙固辞金钱,权不许。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

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

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夜不能寐。

年四十二,卒于殿内。

权哀痛甚,为之降乐减膳。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库,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权闻之,益以悲感。

(选自《文史英华▪纪传卷》,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讨山越责备

B.富贵可致兴致

C.策召见奇之奇怪

D.权闻之,益以悲感。

更加

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吕蒙出身贫寒,曾依附姐夫邓当,少年吕蒙表现出勇敢、有主见的个性品质,但行事又有些鲁莽。

B.当时邓当部下一个官吏因为吕蒙年纪小而轻视他,有一次用以肉喂虎的言语侮辱,吕蒙立刻拔出刀刺向那个小吏,逃到郑长家里。

C.吕蒙成为南郡太守后坚决推辞金钱,他的做法表现出不贪图金钱、清廉奉公的品质。

D.吕蒙病发,孙权对他非常关心。

看到他稍微能进食,就感到高兴;看见吕蒙情况不好,就叹息不止。

10.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

(5分)

(2)封爵未下,会蒙疾发。

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题(11分)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②矰缴:

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11.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

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6分)

1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诗经·氓》

14.《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屈原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15.,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16.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比喻形象的写出寄生天地之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

17.,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曹操《短歌行》)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悼齐如山先生

梁实秋

抗战期间,国立编译馆有一组人员从事平剧修订工作,我那时适在北碚,遂兼主其事,在剧本里时遇到许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

同人都是爱好戏剧的朋友,其中有票友,也有戏剧学校毕业的,但是没有真正科班出身的,因此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术颇感认识不足,常常谈到齐如山先生,如果能有机会向他请益,该有多好。

胜利后我到北平,因陈纪滢、王向辰两位先生之介得以拜识齐先生。

齐先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除了演剧的事情之外,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以知齐先生是一个真知道生活艺术的人。

齐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等。

抗日军兴,他为保护这一批文献颇费了一番苦心,装了几百只大木箱存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胜利之后才取出来。

这时节“中国国剧学会”恢复,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个展览的地方。

我记得是在东城皇城根一所宫殿式的房子,有三间大殿作为展览室。

院里有汉白玉的平台和台阶,平台有十来块圆形的大石头,中间有个窟窿,据说是插灯笼用的,我看有一块妨碍行路,便想把它搬开,岂知分量甚重,我摇撼一下便不再尝试。

齐老先生走过来就给搬开了,脸不红气不喘,使我甚为惭愧。

还有一次在齐先生书斋里,齐先生表演“打飞脚”,一个转身,一声拍脚声,干净利落,我们不由得喝彩,那时在座的有老伶工尚和玉先生,不觉技痒,起身打个飞脚,按说这是他的当行出色的拿手,不料拖泥带水倚里歪斜的几乎跌倒,有人上前把他扶住。

那时候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而尚健康如此。

中国国剧学会以齐先生为理事长,陈纪滢、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还延请了若干老伶工参加。

因为这个关系,我得有机会追随齐老先生之后遍访诸位伶工,听他们谈起内廷供奉,以及当年的三庆四喜,梨园往事,真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由于我们的建议,后来在青年会开了一次国剧晚会,请老伶工十余位分别登台随意讲说他们的演剧的艺术,在当时盛况空前。

我们为国剧学会提出了许多工作计划,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还经常看到他的写作,年事已高而笔墨不辍,真是惭愧后生,最近先生所著《国剧艺术汇考》出版,承赐一册,并在电话中嘱我批评,我不敢有负长辈厚意,写读后一文交《中国一周》,不数日而先生遽归道山!

先生对于国剧之贡献已无须多赘。

我觉得先生治学为人最足令人心折之处有二:

一是专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闲的艺术生活。

我们无论研究哪一门学问,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即有可观,这点道理虽是简单,实行却很困难。

齐先生之于国剧是使用了他的毕生的精力,看他从年轻的时候热心戏剧起一直到倒在剧院里,真是始终如一地生死以之。

他搜求的资料是第一手的,是从来没经人系统地整理过的,此中艰辛真是不足为外人道,而求学之乐亦正在于此。

齐先生的这种专精的精神,是可以做我们的楷模的。

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所以他风神潇洒,望之如闲云野鹤。

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

他有闲情逸致去研讨“三百六十行”,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

有一次他请我们几个人吃“豆腐脑”,在北平崇文门外有一家专卖豆腐脑的店铺,我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这等的一个地方,果然吃得很满意。

他的儿媳黄瑗珊女士精于烹调,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齐先生的指点。

齐先生生活丰富,至老也不寂寞。

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不钦佩他的风度。

老成凋谢,哲人其萎,怀想风范,不禁唏嘘!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齐如山与梅兰芳谊兼师友,早在民国初年,他就为刚刚崭露头角的梅兰芳编写了大量新戏,并进行排演。

在舞蹈动作、服饰化妆、剧本文学性各方面皆卓有创造,开一代新风,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②1933年,因种种原因,梅兰芳举家南迁上海,齐如山则留在了北平。

齐如山对这次分手十分无奈和惋惜,此时写给在上海梅兰芳的信,让后人读出了凄楚伤感和他的骄傲倔强:

“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您写信,至今已20年了。

……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

……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

③齐如山在剧本创作中有着充分的观众意识,在《编剧回忆》中,他特别提出了“编剧需迎合观众”的看法。

他认为剧作家应运用一切办法抓住观众……考虑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1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与同人都不是真正科班出身,自感对平剧的传统的规矩与艺术认识不足,所以希望能有机会向齐如山先生请教。

B.文中写到作者摇撼不动妨碍行路的大石和伶工尚和玉“打飞脚”倚里歪斜几乎跌倒两件事,是为了衬托齐如山先生戏剧功底深厚。

C.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能够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但他并不是去享受耳目声色的娱乐,而是去欣赏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D.齐先生对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有着浓厚的兴趣,常与贩夫走卒交往,喜欢各样各种的地方小吃,他的儿媳精于烹调可能就与齐先生的指点有关。

E.本文从齐如山先生的兴趣爱好、治学、工作、生活等方面着笔,塑造了一个国剧界的老前辈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齐先生由衷的钦佩之情。

19.齐如山先生对于国剧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20.除热爱国剧外,齐如山先生的形象还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21.齐如山先生悠闲的艺术生活对于研究国剧有哪些帮助?

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8分)

六、作文(60分)

我们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寻找,寻找知音,寻找对手,寻找真理,寻找精神家园……寻找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进取,是为了渴望而探索;是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一种坚守,一种珍藏。

请以“寻找”为话题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不少于800字。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8

9

选项

选择题(24分,每个3分)

文言文翻译题(20分,每个5分)

7.

(1)

(2)

10.

(1)

(2)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1.(6分)

12.(5分)

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

14.

15.

16.

17.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8.(5分)

19.(6分)

20.(6分)

21.(8分)

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答案

1.D详解:

A、砥厉写作砥砺媛音为yuàn代写作贷B、柘zhè椽chuán害写作骇C、颓tuí贻yí折写作辄D、翁写作蓊訾zǐ肆写作肄鹰写作膺

2.B(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博学多才,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闻强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3.C(A介词缺失,继续后加介词“就”;B搭配不当,“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是一种……方法”;D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

4.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③既是总起句,又是连接上一句的过渡句,⑥是说明颜真卿楷书总的特点,②是详细解说颜体字风形成的原因,④引起下一个内容,①⑤说明颜体字出现的原因。

5.A悟:

通“晤”,面对面。

6.A【解析】A主谓之间,不翻译B对于/在C因/和“所”字连用,表示”…原因”D数词/相同

7.

(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一”“齐”各一分,句意2分。

(2)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虽”“所以”“致”各一分,句意2分。

8.D(A项,数:

多次。

B项,致:

招引、引来。

C项,奇:

认为奇特。

9.B(并非当时就杀了那个官吏)

10.

(1)吕蒙十五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回头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回来后将这件事告诉了吕蒙的母亲,他的母亲很生气,想惩罚吕蒙。

(采分点:

窃、顾、“归以告蒙母”省略句、恚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封爵令还没有下达,适逢吕蒙的病发作了,孙权当时在公安,就把吕蒙接过来,安置在自己所住的内殿,用来给他治病的方法很多。

(采分点:

会、置、所以、万方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诗词鉴赏【答案】11.旅雁的形象:

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

(3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南渡的画面:

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

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

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

(3分)

12.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名句名篇默写答案: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15.羁鸟恋旧林鸡鸣桑树颠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7.慨当以慷唯有杜康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18.A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

B.据第三段相关内容可知,两件事主要是为了衬托齐如山先生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C.据第七段“他并不是穷奢极侈地去享受耳目声色之娱,他是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之形形色色”可知,原文并未否定享受耳目声色之娱,而是否定“穷奢极侈地去享受”,并且是“随遇而安地欣赏”形形色色的社会人生。

D.据第七段“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他肯尝试各样各种的地方的小吃”可知,选项中的“常”“喜欢”与原文不符。

19.答案 ①收藏并保护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一批文献,通过展览,宣传国剧;(2分)②领导国剧学会组织多种活动,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艺术;(2分)③写出国剧方面的著作;(2分)④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基础。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可筛选出第三段“齐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剧本、道具、乐器、图书、行头等等。

抗日军兴,他为保护这一批文献颇费了一番苦心……胜利之后才取出来……先生的收藏便得到了一个展览的地方”,第四段“我得有机会追随齐老先生之后遍访诸位伶工”“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第五段“经常看到他的写作”及“相关链接”①②的相关语句,结合题意分条概述。

20.答案 ①兴趣广博:

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

②有生活情趣:

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

③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国剧学会为弘扬国剧艺术做了许多工作。

④骄傲倔强:

认为梅兰芳离开自己后艺术没有进步。

⑤身体健康:

年纪七十多仍搬石、“打飞脚”。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根据题意,可结合第二段“他的兴趣旁及于小说及一切民间艺术,民间生活习惯以及风俗沿革掌故均能谈来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第三段“齐老先生走过来就给搬开了,脸不红气不喘”“齐先生表演‘打飞脚’……干净利落……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而尚健康如此”,第四段“中国国剧学会以齐先生为理事长……我们为国剧学会提出了许多工作计划,在齐先生领导下,我们不时地研讨如何整理、研究、保藏、传授国剧的艺术”,第七段“齐先生心胸开朗,了无执着,所以他能享受生活……他不吝与贩夫走卒为伍”及“相关链接”①②的相关语句,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21.答案 帮助:

①有助于他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认识,写出大量的研究著作;②有助于丰富和创新表演艺术,为梅兰芳创建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打下了基础;③有助于了解观众心理,使国剧艺术能抓住观众。

(每点2分)

启发:

广博的见识有助于专业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涉猎。

(2分)

解析 第一问可结合第五段及“相关链接”①③的相关语句,筛选出有效信息加以概括;第二问可从广博的见识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