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4344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docx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区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是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哪一台显微镜下视野最亮(  )

A.5X,10XB.5X,40XC.10X,10XD.10X,40X

2.既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  )

A.唾液和肠液B.胃液和肠液C.胰液和胆汁D.胰液和肠液

3.捕蝇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能散发甜蜜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

苍蝇在甜味和紫外光的刺激下,就会靠近捕蝇草,而成为它的“美食”。

苍蝇的行为体现了生物哪种基本特征(  )

A.生物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进行呼吸与排泄D.生物能适应环境

4.如图为某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食物网中缺少了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

B.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C.该农田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水稻

D.若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施用DDT(一种农药),一段时间后,DDT在蛇体内浓度最高

5.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瓶子内装有正在萌发的大豆种子,24小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瓶中,发现蜡烛熄灭,这是因为(  )

A.种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C.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氧气

6.“红丝带”是全世界关心艾滋病患者行动的标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AIDS的主要危害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B.艾液病病毒HIV个体微小,是单细胞生物

C.与艾液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7.大猩猩是哺乳动物,雄性大猩猩的体细胞内有48条染色体,则其精子内常染色体数与性染色体是(  )

①46条+XY ②46条+XX  ③23条+X   ④23条+Y

A.④B.③C.①②D.③④

8.牧民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将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起来,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场的草生长正常,而实验区的草被虫子吃光了,出现这种不同的现象说明了(  )

A.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

B.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9.2021年2月起,我区警方牵头全面开展禁种铲毒专项整治工作,并向学生发放《赣榆区禁毒委禁种铲毒告知书》。

以下对毒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现亲朋好友种植器粟原植物的,应向其宣传毒品的危害及相关法律,并劝其立即铲除

B.青少年一定要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C.青少年因为好奇,尝试吸食一点毒品没有关系

D.吸食毒品会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降低人的免疫力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记录中显示的生物进化总趋势是:

个体小的→个体大的

B.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米勒实验证明: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

D.分析地层发现:

在越深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11.把萎焉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一段时间后,发现青菜变新鲜、变硬;用酱油凉拌黄瓜发现盘里汁液变多,而且黄瓜也变软。

对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菜变新鲜、变硬是因为青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小于周围清水的浓度,细胞失水

B.青菜变新鲜、变硬是因为青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大于周围清水的浓度,细胞吸水

C.黄瓜变软是因为黄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D.黄瓜变软是因为黄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12.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呼出气体

B.处于甲的状态时,②模拟的肺的体积缩小

C.乙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入气体

D.甲中的③模拟的是膈肌

13.控制有耳垂、无耳垂的基因A、a是一对基因,控制双眼皮、单眼皮的基因B、b也是一对基因,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中,苹果皮模拟皮肤,说明皮肤具有防御病菌侵害的作用。

下列对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一种抗体可以消灭多种抗原

C.人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属于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可以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15.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自然死亡

D.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

二、实验探究题

16.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用蒸馏水和食用白醋分别配置了pH值为3,5.7的三种不同浓度的“酸雨”(用试纸测定,蒸馏水PH值为7,值越小酸性越大),选择浸泡过的大小。

饱满程度相同的绿豆种子150粒,平均分配到3个培养皿中,分别标上序号1,2,3号,置于温暖通风处,每天定时定量在对应种子上分别喷洒值为3,5,7的“酸雨”,并每天定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1)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号培养皿。

(2)预测______号培养皿中的绿豆发芽率最高。

(3)对该探究实验进行预测,最可能的结论是:

______。

三、综合题

1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速盖起来(如图一),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取下叶片,酒精脱色(如图二),漂洗,滴加碘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和丙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

(2)______处和______处的对比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必不可少的条件。

(3)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甲装置,标号1代表的是水

B.选择甲装置,标号1代表的是酒精

C.选择乙装置,标号2(小烧杯内)代表的是水,标号3(大烧杯内)代表的是酒精

D.选择乙装置,标号2(小烧杯内)代表的是酒精,标号3(大烧杯内)代表的是水

18.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期,为有效防止学校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我区教育局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各学校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

(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是流感病毒,它属于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传染病具有______和流行性的特点。

(3)患有流行性感冒或水痘的同学,教师应该让其回家进行隔离治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______。

(4)学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______。

19.酗酒对人体健康以及社会都有极大危害,许多交通事故与酒及酒后驾车有关,交警依据血液中酒精含量来判断是否酒后驾驶,但测量驾驶人员有无酒后驾车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现场检测驾驶员呼气中的酒精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其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2)酒精进入血液后,一少部分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3)酗酒对肝脏的伤害最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______,能够分泌______。

其内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参与脂肪的消化。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余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10=5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40=20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10=1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40=400(倍);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50倍,所以视野最亮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5×、物镜10×,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视野越亮。

2.D

【解析】

【分析】

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如下:

【详解】

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肠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故C不符合题意;肠液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故D符合题意。

【点睛】

注意胆汁的作用,因它不含消化酶,只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进行物理消化。

3.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苍蝇在甜味和紫外光的刺激下,就会靠近捕蝇草,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是植物所特有的特征。

4.C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为分解者。

(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

【详解】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食物网中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A正确;图中食物链有:

水稻→田鼠→蛇、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昆虫→青蛙→蛇。

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正确;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稻固定的太阳能,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所积累的DDT污染物最多,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萌发的种子通过呼吸作用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了,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里,蜡烛会熄灭。

【详解】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吸收瓶内的氧气,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的瓶子里,蜡烛熄灭,其原因是该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气消耗尽了,C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

6.B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详解】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A正确;艾液病病毒HIV个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B错误;健康人与艾液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不会感染艾滋病,C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传染源的特点。

7.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所以,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且成单条存在的。

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也是成对存在的。

【详解】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在形成受精卵时,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又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如图所示:

因此大猩猩的体细胞内含有24对染色体,即其精子内常染色体数与性染色体是③23条+X或④23条+Y,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8.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牛和草,天然牧场的存在着食物链:

牧草→虫子→鸟。

用网罩起来,破坏了食物链,鸟飞进去,虫子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大量繁殖,数量剧增,导致牧草被被虫子吃光了。

这表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9.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毒品的认识,学生应明确常见的毒品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详解】

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

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

因此如果发现亲朋好友种植器粟原植物的,应向其宣传毒品的危害及相关法律,并劝其立即铲除,C错误。

【点睛】

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10.A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主要的证据。

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遗迹。

【详解】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A错误,D正确;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米勒设计了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

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

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

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因此,无机物可以形成构成蛋白质的简单有机物,C正确。

【点睛】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1.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会吸水,反之失水。

植物体水分充足时,才能硬挺、新鲜,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植物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原理:

当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反之,植物细胞则吸水。

把萎焉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一段时间后,发现青菜变新鲜、变硬,青菜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青菜细胞液的浓度,此时青菜细胞就会吸收周围的水分,使青菜新鲜;黄瓜变软是因为黄瓜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B正确。

【点睛】

对于此类题目应首先判断细胞是失水还是吸水,然后根据要求作出回答。

12.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详解】

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A正确;甲图表示呼气,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B正确;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膈肌收缩,肺扩张,表示吸气,C错误;由分析可知甲图中的③模拟的是膈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13.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

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位置相同。

选项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14.D

【解析】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

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B错误;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C错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如白细胞吞噬病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5.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市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正确;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C错误;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6.33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分析】

(1)此题为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

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3号用的是蒸馏水,其余组用的是pH值不同的醋酸溶液,其它量相同,故1号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2)预测实验现象:

3号培养皿中的绿豆种子发芽率最高。

(3)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对照实验的要求和环节,特别是唯一变量,其它量相同。

17.叶绿体乙丙D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2)由表可知:

白边甲(无叶绿体)部分,遇碘不变蓝,说明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叶片遮光部分乙,遇碘不变蓝,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丙,遇碘变蓝,说明有叶绿体,又有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详解】

(1)由表可知:

实验中,甲处和丙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说明了光合作用必须在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2)由表可知:

乙与丙对照,变量是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实验的主要步骤,即:

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18.病原体传染性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3)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患有流行性感冒或水痘的同学,教师应该让其回家进行隔离治疗,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有控制传染源。

(4)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因此,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为了保护学生即易感人群。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9.胃肺消化腺胆汁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1)酒精进入消化系统后,主要在人体的胃被吸收进入血液,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2)酒精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液,少部分通过呼吸系统离开人体,由于酒精分子在肺泡毛细血管中的浓度大于肺泡内的浓度,因此,酒精分子从肺泡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是被胃吸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在此处分解酒精,因此,长期饮酒对肝脏伤害最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的分泌物是胆汁,胆汁不含有消化酶,可脂肪颗粒转化成脂肪微粒,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