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436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开国大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6开国大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6开国大典.docx

《26开国大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开国大典.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6开国大典.docx

26开国大典

26开国大典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1、学会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案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

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

开,创建;典:

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

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⑵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⑶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⑴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⑵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⑵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

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⑶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为什么不用“走向”)

⑷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⑸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⑷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

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群众

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

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

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

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大典盛况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

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

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

”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

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

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情操的感染。

引导学生发现“隆重”、“热烈”、“庄严”与题目中的“大”的联系,学生有了顿悟感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下一步直奔重点作好了铺垫。

三、“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大”?

”──整合问题,串联一篇。

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问题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切入点。

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抵许多问的主问题。

当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题。

但是学生设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琐碎肤浅,这就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多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能够推进阅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覆盖了全文,可以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又可读,又可想,可说,可辩。

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不仅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有言曰: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

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结构的优化,关键是我们老师能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长文短教,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长文短教,教师“教”的时间压缩了,相应地,学生“学”的时间就增加了──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赏,进而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教案二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

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

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

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

阅兵式盛况。

第4段:

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

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1、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

在哪里举行的?

有哪些人参加?

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

(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为什么?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

举,往上托。

宣读:

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第二件: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哪三种?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  

四、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五、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的情况。

毛主席宣读公告

阅兵式盛况。

天安门广场

大典结束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堂课中,我结合预设的学习目标,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课后,我意识到:

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七自然段时),必须要充分地学生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离不开教师的指朗读指导。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一篇文章只要朗读得有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思想感情,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极有帮助,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