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558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docx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

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

(一)A型题

1、不属于肝脏功能的是:

A:

贮存糖原和维生素

B:

合成血清白蛋白

C:

进行生物转化

D:

合成尿素

E:

储存脂肪

2、肝脏在脂类代谢中所特有的作用是:

A:

合成磷脂

B:

合成胆固醇

C:

生成酮体

D:

将糖转变为脂肪

E:

改变脂肪酸的长度和饱和度

3、正常人在肝合成血浆蛋白质,量最多的是:

A:

脂蛋白

B:

球蛋白

C:

清蛋白

D:

凝血酶原

E:

纤维蛋白原

4、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

A:

脂肪

B:

尿素

C:

ATP

D:

糖原

E:

蛋白质

5、人体合成胆固醇量最多的器官是:

A:

脾脏

B:

肝脏

C:

肾脏

D:

内质网

E:

肾上腺

6、关于血浆胆固醇酯含量下降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胆固醇分解增多

B:

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增多

C:

转变成脂蛋白增多

D:

胆固醇由胆道排出增多

E:

肝细胞合成LCAT减少

7、肝中不储存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B2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A

8、下列关于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转化是解毒作用

B:

物质经生物转化可增加水溶性

C:

肝脏是人体内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

D:

有些物质经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即可排出体外

E:

有些物质必须与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

9、不属于肝脏生物转化反应的是: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脱羧反应

E:

结合反应

10、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第一相反应中最重要的酶是微粒体中的:

A:

加单氧酶

B:

加双氧酶

C:

胺氧化酶

D:

水解酶

E:

还原酶

11、下列哪种不是生物转化中结合物的供体?

A:

UDPG

B:

PAPS

C:

SAM

D:

乙酰CoA

E:

葡萄糖酸

12、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中最主要的是: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脱羧反应

E:

结合反应

13、所有非营养物质经生物转化后:

A:

水溶性增强

B:

水溶性降低

C:

脂溶性增强

D:

毒性增强

E:

毒性降低

14、以下哪种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

A:

糖原合成

B:

脂蛋白合成

C:

生物转化作用

D:

血浆球蛋白合成

E:

以上都不对

15、胆汁酸生成过程的限速步骤是:

A:

侧链的断裂

B:

固醇核的还原

C:

7α-羟化作用

D:

12α-羟化作用

E:

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反应

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

A:

胆酸

B:

脱氧胆酸

C:

鹅脱氧胆酸

D:

牛磺胆酸

E:

甘氨胆酸

17、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的区别是后者无:

A:

C-3羟基

B:

C-7羟基

C:

C-12羟基

D:

C-16羟基

E:

C-21羟基

18、属于初级结合型胆汁酸的是:

A:

胆酸

B:

石胆酸

C:

甘氨鹅脱氧胆酸

D:

牛磺脱氧胆酸

E:

鹅脱氧胆酸

19、属次级游离胆汁酸的是:

A:

胆酸

B:

甘氨胆酸

C:

牛磺鹅脱氧胆酸

D:

鹅脱氧胆酸

E:

脱氧胆酸

20、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

A:

在肝脏由胆固醇合成

B:

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

C:

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D:

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

E:

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21、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具有亲脂疏水的特性

B:

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

C:

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D:

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是主要的结合产物

E:

胆红素由肝内排出是一个较复杂的耗能过程

22、血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

胆红素-清蛋白

B:

胆红素-Y蛋白

C:

胆红素-Z蛋白

D:

胆红素-球蛋白

E:

胆红素-氨基酸

23、参与胆红素代谢中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

A:

甲基

B:

甘氨酸

C:

葡萄糖醛酸

D:

乙酰基

E:

谷胱甘肽

24、肝中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胆红素-清蛋白

B:

胆红素-Y蛋白

C:

胆红素-Z蛋白

D:

游离胆红素

E:

胆红素-丙氨酸

25、胆红素在小肠中被肠菌还原为:

A:

血红素

B:

胆绿素

C:

尿胆素

D:

粪胆素

E:

胆素原

26、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

A:

大量红细胞破坏

B:

肝内外胆道阻塞

C:

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D:

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

E:

以上都不是

27、正常人粪便中的主要色素是:

A:

血红素

B:

胆素原

C:

胆红素

D:

粪胆素

E:

胆绿素

28、可用于判断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指标是:

A:

尿三胆

B:

A/G比值

C:

血清ALT活性

D:

P/O比值

E:

Km

29、正常人血清范登白试验结果应是:

A:

直接反应阳性

B:

双相反应阳性

C:

间接反应强阳性

D:

间接反应弱阳性或阴性

E:

以上都不是

30、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乳房发育的原因主要是:

A:

雄激素分泌过多

B:

雄激素分泌过少

C:

雌激素灭活不好

D:

雌激素分泌过多

B:

雌激素分泌过少

(二)填空题

1、肝脏具有和双重血液供应,并且有和两条输出通路。

2、肝脏通过、与调节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保证脑细胞的供应。

3、除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

4、氨基酸代谢中,肝脏通过循环,将有毒的转变成无毒的,随尿排出体外。

5、肝功能障碍时,激素作用减弱,血中相应的激素水平就会,导致某些临床症状。

6、CM、VLDL、LDL和HDL的合成部位分别为、、和。

7、肝脏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当肝功能严重衰竭时,合成障碍,血氨,引起肝性昏迷。

8、肝几乎不储存维生素D,但具有将维生素D转化为和合成的能力。

9、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特点是性和性,同时具有

与的双重性。

10、生物转化作用分为两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和,第二相反应为。

11、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常见的结合物活性供体有、、和等。

12、初级胆汁酸是在肝脏内以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如和,它们都属型初级胆汁酸。

13、游离型胆汁酸侧链羧基常与或结合,成为型胆汁酸。

14、次级胆汁酸在内生成,包括和,胆汁酸通过循环可被反复利用。

15、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作为脂肪的,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结石的形成;对代谢具调控作用。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转化作用

2、初级胆汁酸

3、次级胆汁酸

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5、胆汁

(四)简答题

1、简述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2、简述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五)论述题

1、试述生物转化作用的要点及生理意义。

2、叙述胆色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3、试解释严重肝病患者出现黄疸症状的生化原因。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E2.B3.C4.B5.B6.E7.A8.A9.D10.A11.E12.A13.A14.C15.C16.B17.B18.C19.E20.D21.D22.A23.C24.B25.E26.B27.D28.B29.D30.C

(二)填空题

1、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胆道

2、肝糖原的合成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能量

3、γ-球蛋白

4、鸟氨酸氨尿素

5、灭活升高

6、小肠粘膜肝脏血中肝脏

7、尿素升高

8、25-OH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

9、多样连续解毒致毒

10、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11、UDPGAPAPSSAMGSH(乙酰辅酶A甘氨酸)

12、胆固醇胆酸鹅脱氧胆酸游离

13、甘氨酸牛磺酸结合

14、肠道脱氧胆酸石胆酸肠肝

15、乳化剂胆固醇胆固醇

(三)名词解释

1、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各种代谢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被排出,这种体内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2、由肝细胞合成的胆汁酸,包括游离型的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3、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受细菌作用生成的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及其在肝中生成的结合产物。

4、在肝脏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转变为次级胆汁酸。

肠道中95%的胆汁酸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5、是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分为肝胆汁和胆囊胆汁,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另外还含有多种酶类。

(四)简答题

1、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是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供应。

(2)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3)肝脏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并在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中也起重要作用。

(4)肝脏在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5)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

(每一方面可适当举例说明)

2、

(1)作为较强的乳化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2)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3)维持胆汁的液态

(五)论述题

1、

(1)生物转化作用是指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这种体内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2)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分为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

(3)生物转化反应具有连续性、类型多样性、解毒和致毒双重性的特点,并且受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亦受到药物或毒物的诱导。

(4)生物转化作用的生理意义在于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生理解毒或灭活,同时增强其溶解度有利于排出,保护机体。

同时机体对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有时反而出现致毒或致癌等作用,因此不能笼统地视其为“解毒作用”。

2、

(1)衰老的红细胞被网状内皮系统破坏后释出的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生成胆绿素,再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脂溶性的胆红素。

(2)胆红素入血与清蛋白结合为血胆红素而被运输。

(3)胆红素被运送到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被运到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生成肝胆红素。

(4)肝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菌作用下生成无色的胆素原,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被空气氧化成黄色的粪胆素;小部分经门静脉被肝重吸收,后大部分又再分泌入肠道,进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5)重吸收的胆素原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由尿排出,尿胆素原被空气氧化成黄色的尿胆素。

3、

严重肝病患者肝细胞坏死,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发生障碍;另外由于纤维增生,肝组织结构改变,毛细胆管等发生阻塞,由于压力过高造成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逆流回血,因此造成血总胆高,范登白试验双向阳性,尿中出现胆红素等异常,并出现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