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176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docx

地理同步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问题和对策

第二课时 问题和对策

『自主学习』

 问题与对策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

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

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

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特别是

酸雨的危害。

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

生存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自我探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迅速,对农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城市人口增长快,对乳畜产品、蔬菜、花卉等的需求增长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

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相互分工与

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自我探究] 针对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提示 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开发新区和卫星城镇,加强城市绿化等。

『自我反馈』

1.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经济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答案 A

解析 受南岭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答案 D

解析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不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中的问题。

3.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对症下药,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当是(  )

①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③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④改造并逐步淘汰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针对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而不是农业,排除②。

『活动点拨』

[教材P76思考]

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1992~1993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之后到1999年间变化比较平稳;1999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态势。

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1998年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2001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由于受地形(南岭)的阻隔而导致经济腹地范围小,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因而导致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均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教材P78~79活动]

1.填表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是单核模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以广州、深圳为区域中心,是双核模式。

2.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要接受国外及港澳地区转移出来的仍具有先进性的生产技术、设备、资金;把本地区的一些较低档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简单的生产技能转移到中西部地区,既能促进它们的发展,又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探究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些地区在城市过程中,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城市化率,过分强调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忽略了环境保护和以人为本。

下图为江苏省三个都市圈和五条城镇聚合轴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这些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为促进该地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导致城市化片面表现为城镇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质量不高。

(2)调整行政区划,撤并乡镇;“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4.调整和治理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分工不清,结构趋同;②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的企业,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

(1)~

(2)题。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一直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④D.②③④

[思维流程] 

[答案] 

(1)D 

(2)A

[方法指导]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工业内部结构失衡,低水平过剩与高技术层次产品短缺并存,主导产业作用不明显,这是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中小企业发展困难。

(2)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

加强建设知识产权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探究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2题。

1.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A.能源资源丰富B.第三产业基础好

C.水陆交通便利D.产业技术领先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人口密集,能源需求量大;铁路线密集,有长江穿过,水运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图示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技术相对其他城市群较落后。

2.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

B.依托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海外国际市场

C.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

D.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答案 D

解析 该区域应该大力发展依靠资金和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故A项错误;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而非海外市场,故B项错误;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本身的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如果各城市都发展相同的工业,这样必然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竞争能力不足,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

木材工业→蘑菇养殖业→采石业。

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④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推知,该地区曾为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该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并且环境破坏逐渐严重。

4.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

①迁出居民,减少环境人口容量 ②发展多元化产业 ③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居民收入 ④保护和培育森林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一方面是产业结构多元化,另一方面要保护植被。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问题

1、2、3、5、8、13

(1)(4)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治理

4、6、7、9、10、11、12、13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2题。

 

1.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答案 C

解析 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答案 B

解析 B地企业数量过多,由于缺乏分工协作,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C地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经济腹地小。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读图回答3~4题。

3.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工业结构单一

C.能源的开采量未达最大值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答案 B

解析 陕北地区主要依靠煤炭资源发展工业,工业结构单一,城镇化水平发展受限制,所以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B项正确。

最近几年煤炭等能源价格低,但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能源的开采量未达最大值和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不是主要原因,C、D两项错误。

4.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 C

解析 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项错误;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特别高,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不符合当地情况,B项错误;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可以增加收入,完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C项正确;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条件,D项错误。

“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万~30万平方千米,包含约50座城市。

据此回答5~6题。

5.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有(  )

①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素质低 ④缺少优惠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西三角经济圈”位于内陆地区,交通不如“长三角经济圈”便利,①正确。

“西三角经济圈”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②错误。

“西三角经济圈”劳动力素质低,③正确。

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条件,④错误。

6.“西三角经济圈”建立和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

①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吸引经济重心向西部转移 ③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④便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西三角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故①③正确。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据此完成7~9题。

7.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重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分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答案 D

解析 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使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使新兴产业的比重增加;先进制造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对环境的影响要小于传统制造业,会使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制造业升级,利润增加,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地位会明显上升。

8.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答案 A

解析 我国目前承接的来自国外的产业转移,已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故发达国家淘汰的传统制造业并不会被大量引进我国,对我国而言,制造业升级的进程可能延缓。

9.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答案 B

解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利润也较低,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我国也应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 B

解析 从Ⅲ走廊的位置可以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

11.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 C

解析 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

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而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材料一 规划建设的“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至天水经济带,将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 2010年春节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开始外出打工,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人数有所减少。

东南沿海地区企业招工困难,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工荒”。

材料三 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连续发布了七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全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

(1)结合材料,分析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面对“民工荒”现象,东南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4分)

(2)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规划建设中的西三角经济区有哪些有利条件?

(12分)

答案 

(1)原因:

国家政策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或第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地就业机会增多;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中西部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效明显,使部分农民工外出就业动机减弱等。

应对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农民工收入,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等。

(2)西三角经济区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

解析 第

(1)题,影响招工的因素主要有政策、工资待遇、就业机会等。

应对措施可从产业升级与转型、改善农民工待遇等方面分析。

(2)题,西三角经济区的优势要结合其位置、资源、市场、劳动力、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0分)

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电子工业的生产、销售、出口效益等各项指标已占全省的80%以上,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城市群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起来。

目前,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以深圳、惠州、东莞三城市为核心的新工业地域及其周围地区。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附近区域城市分布图。

(1)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的许多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

(2)珠江三角洲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

(8分)

(3)分析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条件。

(8分)

(4)电子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

有人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薄弱,不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而应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阐述理由。

(6分)

答案 

(1)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价格上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加快技术革新,大力开发自主品牌,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经济腹地;发展物流、会展等服务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邻近港澳台、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了立体交通运输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基础较好;良好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优势;雄厚的资本积累等。

(4)赞同。

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费用高,投入风险大,需强大的科研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可促进就业;加工制造业进入门槛不高。

或不赞同。

加工制造业多属于原料导向型或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大力发展会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压力过大;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会使当地环境污染加重、土地紧张、交通拥堵;不利于当地产业升级;加工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力发展不利于国际竞争。

解析 第

(1)题,原有优势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势,主要是劳动力、土地、政策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污染加剧。

(2)题,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主要从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角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考虑。

第(3)题,从分布图可知,东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从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且市场、资金、政策等优势明显。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