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193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docx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题有解析烃的衍生物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6届高三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有解析):

烃的衍生物

1.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基本营养物质,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油脂皂化是取代反应,硬化也是取代反应

C.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都具有两性D.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答案】C

2.我们学习化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

B.用淀粉和水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真皮衣料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检验真皮衣料,故A正确;B、食盐中加碘酸钾,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淀粉和水不能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故B错误;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促进油污的水解,则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故C正确;D、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可与醋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用食醋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故D正确;故选B。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别、盐类水解的应用、乙酸的化学性质、淀粉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

3.关于乙醇结构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

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羟基不同于OH-,是中性基团,所以乙醇溶解于水,不会电离出OH-,错误;B、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不代表乙醇显酸性,错误;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是因为乙醇发生微弱的电离,但是乙醇不显酸性,错误;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水与钠反应非常剧烈,所以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对乙醇的结构、性质的判断

4.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A.1-氯丁烷B.氯乙烷

C.2-氯丁烷D.2-甲基-2-溴丙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原理为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再相邻的碳上的氢消去,关键看有没有邻位碳及几种不同的邻位碳;选项.A只有一个相邻的C;选项B只有一个相邻的C;选项C有二种相邻的C,但是不对称,消去产物有二种;选项D有二个相邻的C,但为对称结构,只有一种消去产物。

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

卤代烃消去反应原理及消去产物的判断

5.有机物A、B、C、D、E都是常见的有机物,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A的分子式为C10H20O2,则符合此转化关系的A的可能结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A为酯类化合物,C为羧酸,B为能氧化成C的醇,BC碳原子数相同。

所以B的结构有几种,A的结构就有几种。

5个碳原子的饱和醇中能被氧化成羧酸的应具备-CH2OH的结构,所以符合条件的B的结构有4种,答案选C。

考点:

酯的水解产物的判断,醇的氧化,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与氢氧根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电子式

B.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醇是含—OH的化合物

C.常温下,1mol乙醇可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1.2LH2

D.已知乙醇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则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的化学键为②③

【答案】B

【解析】羟基的化学式是—OH,电子式是

,氢氧根的化学式是OH-,电子式是

,所以A选项错误;1mol乙醇与足量的Na反应可以生成0.5molH2,但在常温下不是11.2L,C选项错误;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的化学键为①③,D选项错误。

7.维生素C可用于防治坏血病,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可作食品添加剂

B.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

C.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

D.维生素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显碱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

考点:

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8.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A.2—甲基—1—丁醇B.2,2—二甲基—1—丁醇

C.2—甲基—2—丁醇D.2,3—二甲基—2—丁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

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2个以上氢原子时醇才能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则为A.2—甲基—1—丁醇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成醛,A正确;B.2,2—二甲基—1—丁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C.2—甲基—2—丁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C错误;D.2,3—二甲基—2—丁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醇的性质

9.结合乙烯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加成反应B.氧化反应

C.与Na反应D.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CH2═CH-CH2OH中含有C=C和-OH官能团,其中C=C可发生加成、氧化、加聚反应,-OH可发生氧化、酯化、取代反应,故选D。

考点: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10.将6.00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生成的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8.8g。

该有机物不可能为

A.葡萄糖B.乙酸C.乙醇D.甲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浓硫酸增重3.6g,说明生成的水是3.6g,水的物质的量是0.2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

碱石灰增重8.8g,说明生成的CO2是8.8g,物质的量是0.2mol,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因此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

2,所以根据有机物的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是1:

3,其余都是可能的,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有机物燃烧的有关计算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质量守恒定律和原子守恒等。

11.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总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水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A、B是

①同分异构体;②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③乳酸与聚乳酸;④含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⑤苯乙烯和聚苯乙烯⑥葡萄糖与淀粉⑦甲苯与甘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④⑤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两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水的量均相等,则说明两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①符合;②最简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②符合;③乳酸与聚乳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不同,③不符合;④有机物满足含氢的质量分数相同,④符合;⑤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最简式相同,两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⑤符合;⑥葡萄糖与淀粉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不同,⑥不符合;⑦甲苯与甘油分子中H原子数目均为为8,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两种有机物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⑦符合,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有机物推断

12.分子式为C6H12O2的有机物A,有香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甲醇。

则A可能的结构有

A.1种B.3种C.4种D.多于4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式为C6H12O2的有机物A,有香味,A为酯;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分子中没有羧基;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甲醇。

说明A的结构为RCOOCH3,其中R是含有4个碳原子的烃基(—C4H9),R的结构有C—C—C—C—,

,共四种,故选C。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

的命名为2,3,3,5,5五甲基4,4二乙基己烷

B.已知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甲苯分子中最多有13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用溴水可以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D.菜籽油、牛油、甘油等都属于酯,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皂化反应

【答案】B

【解析】有机物的正确名称为2,2,4,4,5五甲基3,3二乙基己烷,A项错误;因C—C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可将甲基上的一个氢旋转至苯的平面上,B项正确;生成的2,4,6三溴苯酚溶于苯中无法分离,C项错误;甘油是醇,不属于酯,D项错误。

14.香兰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宜人的芳香气味,是制作巧克力的辅助原料,下列关于香兰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8H8O3

B.可与银氨溶液反应

C.可与NaOH溶液反应

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选项A正确;分子中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分子中还含有酚羟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正确;分子中含有甲基,所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结合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5.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实质是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例如:

CH3Br+OH—(或NaOH)→CH3OH+Br—(或NaBr)。

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

不正确的是

A.CH3CH2Br+CH3COONa→CH3COOCH2CH3+NaBr

B.CH3I+CH3ONa→CH3OCH3+NaI

C.CH3CH2Cl+CH3ONa→CH3Cl+CH3CH2ONa

D.CH3CH2Cl+CH3CH2ONa→(CH3CH2)2O+Na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提示可知,A、B、D正确,由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实质是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C答案应该是CH3CH2Cl+CH3ONa→NaCl+CH3CH2OCH3,故此题选C。

考点:

考查学生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16.某芳香族化合物A,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六组峰,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甲基,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_。

(填序号)

①水解反应②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成反应⑤加聚反应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F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符合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①含有二取代苯环结构

②与A有相同的官能团

③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

(1)醛基、羧基

(2)

(3)C11H14O3      ①②③④

(4)

 

(5)

(6)6  

【解析】由题知,A能与乙醇反应生成C,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4,与A相比增加了28,所以A分子结构含一个-COOH;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D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说明A生成发了消去反应,根据A中的碳原子数,加上A能催化氧化生成含有醛基的E,故A中含有-CH2-CH2OH结构。

又由于A分子结构的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2种,因此A的结构简式是,

,B为

,E为

,C为

与A含有羟基、羧基且苯环上有-OH,所以其同分异构体是

17.

异构化可得到三元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

由A(C5H6)和B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

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反应是

完成下列填空:

(1)Diels-Alder反应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

A的结构简式为。

(2)写出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一溴代物只有两种的芳香烃的名称:

写出生成这两种一溴代物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3)B与Cl2的1,2—加成产物消去HCl得到2—氯代二烯烃,该二烯烃和丙烯酸(CH2=CHCOOH)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可改进氯丁橡胶的耐寒性和加工性能,写出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4)写出实验室由

的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同系物制备

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目标产物)

【答案】

(1)加成,

(2)1,3,5-三甲苯,生成

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纯溴、光照。

生成

所需要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纯溴、铁作催化剂。

(3)

(4)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反应产物可知该反应是加成反应,A见答案,B是1,3-丁二烯。

的分子式为C9H12,则符合题意的该同分异构体为均三甲苯或1,3,5-三甲苯,发生溴代反应时,如果是苯环上的H被取代,则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反应,如果是侧链上的H被取代,则类似烷烃的卤代反应,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与溴反应,2—氯代二烯烃与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产物为

,根据

的结构可知,它可由甲苯发生氯代反应,再水解生成醇,醇氧化而得。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结构、转化、同分异构、反应类型、合成路线的设计等,考查推理能力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18.某学生为了验证苯酚、醋酸、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中的实验现象:

(2)仪器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设计不严密,请改正。

【答案】

(1)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2)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3)在A、B之间连接洗气装置,洗气液为饱和NaHCO3溶液,吸收挥发的醋酸;(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

试题分析:

(1)醋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CO2,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

因此CO2通入到苯酚钠溶液中会生成苯酚,所以仪器B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澄清变浑浊。

(2)由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而苯酚的酸性又强于碳酸氢纳的,所以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纳,则仪器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3)因为醋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有醋酸,醋酸也能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因此实验设计不严密。

要改正只需要在A、B之间连接洗气装置,洗气液为饱和NaHCO3溶液,吸收挥发的醋酸即可。

考点:

考查弱酸酸性比较、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9.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实验一:

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实验二:

设法检验实验一收集到的气体。

实验三:

向试管中加入3mL水,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

实验四:

向试管中加入3mL乙醚(CH3CH2OCH2CH3),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发现无任何现象发生。

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实验二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及作出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目的是欲证明__________;实验四的目的是欲证明____________;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则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而水分子中含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

(3)羟基氢可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乙基上的氢不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解析】

(1)可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若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即可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2)水分子中含羟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而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羟基,故实验中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

(3)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证明羟基氢可和钠发生置换反应;通过钠与乙醚不能反应证明乙基上的氢不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

20.(11分)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CH2=CH2,CH2=CH2+Br2

BrCH2CH2Br。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l,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装置c中应加入(选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①水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判断d管中制备二溴乙烷反应已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3)将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水的(填“上”或“下”)层。

(4)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填正确选项前的序号)洗涤除去。

①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碘化钠溶液④乙醇

(5)反应过程中需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但不用冰水进行过度冷却,原因是:

(6)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有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

1,2—二溴乙烷通过(①)反应制得(②),②通过(③)反应制得氯乙烯,由氯乙烯制得聚氯乙烯。

①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填该物质的电子式)

③_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写出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

(1)③;

(2)溴的颜色完全褪去;(3)下;(4)②;

(5)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6)①消去反应;②

;③加成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整个流程可知,装置a用来制取乙烯,产生乙烯气体的同时可能还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也能与溴水反应,所以乙烯通入溴水之前应先除去二氧化硫,则在装置c中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就是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SO2,答案选③。

(2)溴呈红棕色,所以判断d管中制备二溴乙烷反应已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3)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二溴乙烷难溶于水且比水重,所以产物应在水的下层;

(4)二溴乙烷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Br2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NaOH溶液洗涤除去。

(5)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所以反应过程中需用冷水冷却;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所以不用冰水进行过度冷却。

(6)以1,2—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其步骤为1,2—二溴乙烷通过消去反应制得乙炔,乙炔通过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再由氯乙烯经过加聚反应制得聚氯乙烯,所以①为消去反应,②乙炔的电子式为

,③为加成反应;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

考查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原理、基本操作与步骤,化学反应等知识。

21.(6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2.3gA与2.8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g,碱石灰增重2.2g。

回答下列问题:

(1)2.3g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若该物质能和钠反应产生氢气,试写出该物质的结构简式。

【答案】

(1)2.3g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和0.1mol。

(2)C2H6O

(3)CH3CH2OH

【解析】

(1)解:

n(O2)=

=0.125molm(O2)=0.125mol×32g·mol-1=4g

n(H2O)=

=0.15moln(CO2)=

=0.05mol

m(CO)=4g+2.3g-2.7g-2.2g=1.4gn(CO)=

=0.05mol

n(H)=2n(H2O)=0.15mol×2=0.3mol

n(C)=n(CO2)+n(CO)=0.05mol+0.05mol=0.1mol

答:

2.3g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和0.1mol。

(2)解:

2.3gA中所含氧原子:

n(O)=(0.05mol×2+0.05mol+0.15mol)—0.125mol×2=0.05mol

n(C)∶n(H)∶n(O)=0.1mol∶0.3mol∶0.05mol=2∶6∶1

则A的最简式为C2H6O

根据价键规则A的分子式为C2H6O。

答:

A的分子式为C2H6O。

(3)因为能与钠反应,所以为乙醇,其结构式为CH3CH2OH

22.PTT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热塑性聚酯材料,具有优异性能,能作为工程塑料、纺织纤维和地毯等材料而得到广泛应用。

其合成路线可设计为:

其中A、B、C均为链状化合物,A能发生银镜反应,B中不含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2)C中是否含有手性碳原子。

(填“含有”或“不含有”)

(3)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式为C4H6O②含有1个-CH3

(4)1molC可与足量钠反应生成LH2(标准状况)。

(5)由物质C与D反应生成PTT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答案】

(1)CH2=CHCHOHOCH2CH2CHO

(2)不含有

(3)

(4)22.4

(5)

缩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