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5291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8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docx

最新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报告

FORi=1TON

C.工资的平均值D.工资的合计

caset=space

(1)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A.DROPTABLEB.DELETETABLE

D.REPLACEALL工资WITH工资+100

GROUPBY职员号WHERECOUNT(*)>3ANDAVG_金额>200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

(10分)

else

第3章数据库与表的基本操作

7.输入n的值,求1+1/2!

+1/3!

+1/4!

+….+1/n!

(阶乘n!

=1*2*3*4....*(n-1)*n)

A.虚拟的表B.真实的表

A.INSERTINTO选课VALUES(“02080111”,”103”,80)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

_D___

A.表B.视图C.图形D.报表

2.视图是在数据库表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虚拟表。

所谓虚拟表是指视图的数据是从已有的数据库表或其他视图中提取的,这些数据在________中并不实际存储,仅在数据词典中存储视图的定义。

5.VFP命令的续行符是________。

return

accept"请输入一串字符串:

"tow

D.删除S表的年龄列内部资料,仅供学习

 

镇海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研究

 

阅读讨论:

1、产业综合体内涵及其与产业集群差异;

2、产业综合体的经济绩效;

3、产业综合体在区域发展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意义和启示。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镇海区积极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流,依托优势,开拓创新,经济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实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持续发展,集聚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特别是以石化产业为主体的临港型工业,逐步形成了集港口、炼油、化工、市场和科研机构于一体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产业综合体,为镇海区建设创新型城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高成本时代的到来,镇海区逐步进入转型创新发展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要求与任务日益迫切,在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上参与国际和区域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不断凸现。

镇海炼化乙烯工程的建设,不仅对镇海区的城市功能地位、经济增长动力及石化产业的竞争力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而且为镇海区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丰富转型创新发展内涵提供了新的路径。

立足于镇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充分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港口优势,以“镇海石化产业综合体”为主体,以促进“转型创新发展”为指向,以“增量引导和存量优化”为主线,从加快产业引进、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大做强镇海石化产业综合体,并实施政府、企业、地方的联动发展策略,建立健全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动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促进大企业、大项目的地方带动效应得以充分释放,是镇海区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的起点上,扩大改革开放成果、深化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只有通过联动发展,分力才能形成合力;只有通过创新网络,合力才能转换为动力。

以“政府-领头羊企业互动牵引”为治理模式,以提高“明星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治理方向,以建设“信任走廊、信息走廊、战略耦合”为治理途径,建设具有镇海区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

一、石化产业综合体与联动发展理论

(一)产业综合体

1.产业综合体的概念和类型

产业综合体的概念是美国区域科学家艾萨德1959年提出来的。

他把波多黎各的工业布局规划作为案例,对石油化学工业综合体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产业综合体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许多有经济联系和生产协作关系的工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在这个综合体内有主导的工业部门或企业,以及许多相关的工业部门和企业,它们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石化产业综合体,即是以石化产业为主导。

根据产业综合体的主体内容来分,到目前为止有钢铁产业综合体、煤炭产业综合体、汽车产业综合体(日本丰田汽车城)和石化产业综合体等;而根据产业综合体覆盖的地域范围,可以分为区域性工业地域综合体和基层性工业地域综合体。

区域性工业地域综合体,范围可大到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经济区、20~30万平方公里的省区,偏重于在整个区域里经济上的联系。

基层性工业地域综合体,一般为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的工业地区和几十平方公里的城市工业区或工矿区。

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其内部各生产部门之间,在共同利用原料、半成品和能源以及公用设施方面,进行广泛的经济协作和生产技术联系。

)、日本鹿岛工业区(相关联的产业聚焦在一个工业区,充分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以及上海金山等地的石化工业区(其内部生产联系更加密切,企业布置在彼此相邻的地段上,在工艺上进行联合,在生产上和经济上进行协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按联合化和协作化影响大小,基层性工业地域综合体分为:

①联合企业占优势的综合体,如中国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区;②专业化企业占优势的综合体,如中国湖北省十堰汽车工业区;③联合企业和专业化企业结合的综合体,如中国山东淄博工业区和宁波化工区。

2.石化产业综合体的内涵界定

石化工业是指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制造燃料及润滑油以外的各类化学制品的工业,其制品称为石油化学品。

石化产业综合体是指广义的石化工业,包括上游的基本原料业(如乙烯、丙烯等)与中游的中间原料业(聚乙烯、聚丙烯等),以及下游的运用行业,如纺织、橡胶、塑料等制品行业。

石化产业综合体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

①具有核心产业和大企业统领性。

它是以“乙烯”为核心,延展出诸多产品链,并以大企业为中心。

②各产业间具有很强的物质技术联系。

③产业附加价值高、关联性大。

石化工业由基本原料衍生出各中游产业包括树脂、化学纤维、化学品等,再往下发展至各加工制品,应用于汽车、信息、电子、机械、特用化学品及各类民生用品工业。

④具有供应与需求相互推动特征。

石化上、中游原料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在初期上、中游原料工厂完工投产后,除替代进口原料外,尚可推动下游继续扩大加工规模,而加工规模扩大所造成原料需求增加,又再促使上、中游原料生产规模的扩充。

⑤石化产业综合体是一个由多产业、多主体构成的生产协作网络,网络性协作特征就非常明显。

根据内涵界定,本课题的镇海石化产业综合体是指,在镇海区地域内,以乙烯加工为龙头,包括其他许多有经济联系和生产协作关系的工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二)联动发展理论

1.联动发展及其内涵

联动发展是一个地区内部或跨地区之间,为了实现发展的共同目标或战略目的而采取的系列行动或政策导向,它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发展理念,蕴含了三层内涵:

一是联动发展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二是联动各方均具有自身比较优势;三是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比独自发展更加有优势,形成联动优势。

本课题从研究角度,给出如下定义:

联动发展是指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行动主体,包括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核心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中介组织等,通过贸易联系或非贸易联系,相互交换/获取创新所需的资源,实现多主体间的协同发展。

它是跨界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2.联动发展理论基础

从联动的内涵可以剖析出联动发展存在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产业关联理论和产业链理——构成经济系统内各个企业间贸易联系的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是构成经济系统内各个经济行动主体间通过非贸易联系或社会互动,来实现共同利益取向的理论基础;资源基础理论——是构成更大范围或区域内经济行动主体间资源交换,实现资源杠杆效应,最大化资源互补优势的理论基础。

(1)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这种产业之间的联系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投资联系等。

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决定了产业联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可以说,产业之间的产品、技术、价格和投资联系,为产业联动创造了可能,而产业联动又深化了产业之间的产品、技术、价格和投资联系,有利于关联产业的和谐发展。

(2)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关于企业界定和运作的经济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替代的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来配置资源,企业通过权威和权力来配置资源。

因此,交易费用理论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之间的,有关产品供应链、价值转化链关系及其费用的理论。

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之间的产业联动行为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依赖企业或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长期供销关系或企业内部产业链上的产业一体化,实现产业链上不同产业的协作,获得协同效应,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转换成本等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理论是研究产业联动制度安排和契约特征的理论基础。

(3)资源基础理论。

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来看,企业是由一组不同的资源所组成,因此“资源”是构成组织最基本的元素,企业所有的活动都是由资源的整合、重组、投入、输出而形成,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来自于战略资源的累积。

但是,在高速变动而竞争激烈的时代中,企业已经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对抗充满不确定的外在环境。

由于没有组织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为了取得足够的资源维持竞争优势,企业势必与外界建立连结关系。

组织间关系建立的过程就是组织间资源的交流。

双方有互补性的资源是战略联盟形成的要因,尤其在知识是核心竞争力时。

战略联盟可透过合伙厂商间独特互补性资源的结合来创造竞争优势,并认为持续性的合作优势来自于良好的组织间关系。

这种持续性的合作源于三个动机:

①增强性动机:

利用双方合作的关系,扩大彼此现有的资源。

②互补性动机:

利用双方合作的关系,交换彼此现有资源。

③依赖性动机:

利用双方合作的关系,仰赖对方现有的资源。

3.联动效应

联动发展能获得广泛的政策性运用,究其本质,乃源于联动发展会带来两个效应:

互补效应和耦合效应。

互补效应是指企业间、企业与地方资源要素禀赋间、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通过“互动”而产生的在资源要素上的互补,从而实现“资源杠杆”的作用。

耦合效应主要是指战略耦合效应,大企业(或主导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产业的永续发展,需要在彼此的战略意图上相互耦合,这样才能在各个独立主体的经济行动上达到协同、产生最有利的结果。

(三)地区经济发展与大乙烯项目的联动发展

1.地区经济发展

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包含了众多的经济行动主体,是由这些利益各不相同的主体构成的经济行动关系网络,如根植在本地的“实体经济”网络,现金流、信息流构成的“无边界经济”网络,以及以通信技术为基础设施的“数字经济”网络。

这些网络中行动主体的多样性和网络呈现的日益全球化、复杂性、流动性等特征,对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对这些交错复杂的主体利益关系进行有效治理,以保证地方经济发展运转顺畅;同时,又要不断创造条件,提高地方价值获取、创造、提升的能力,以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竞争优势,在全球化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重大项目的投资对一个地区来说,就是产生新规模报酬递增的新契机,并且也会因项目的规模和波及范围而带来地区相关制度的调整,以进一步释放生产创新活力。

对镇海而言,大工程、大项目的不断引进和推进,掀起了阶段性的投资高潮,拉动工业的高速增长,推动工业重型化发展,为促进镇海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一些大工程、大项目大多与本地的产业链配套、技术提升等很少有关联。

某些行业内只有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企业,这些项目往往局限于一个生产环节,精加工项目较弱甚至空白,因此由大工程、大项目建设而促成的产业链整体优势尚未充分显现,从而未能充分带动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大工程、大项目与镇海区的联动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2.大乙烯项目

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确立了乙烯工业“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基本属于基层性工业综合体模式的范畴。

自2006年,依托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全国在建的大乙烯工程有四个:

以合成材料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为主产品的四川乙烯工程,填补区域石化产业空白;以合成树脂和橡胶为主产品的抚顺乙烯工程;以合成树脂、化纤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为主产品的镇海乙烯工程;以国内短缺石化产品为主产品的天津乙烯工程,以及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和中国化工沈阳重油制烯烃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乙烯在建规模达到720万吨,相当于现有产能的73%。

可以看出,乙烯项目无论是对整个工业还是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3.大乙烯项目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一个大乙烯项目所起到的产业带动能级大、波及范围广。

能够给乙烯项目所在区位以及所波及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革新,最后体现在地区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上。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能够带来众多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地区的范围经济,乙烯对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是1:

6,也就是说将带动6倍的下游产业产值;②能够带来地区新的发展机遇,如促进原有产业链的分解或整合,深化分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乙烯超长的产业链,将渗透到纺织、服装、汽车、机械装备、建材、塑料、化工等地方传统行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需要地区具备弹性的制度结构或政策网络来治理,政府与大乙烯所属企业之间的互动绩效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所在区位利基获得的大小。

大乙烯项目与地区的联动发展,尽管在市场领域内是一个企业间自发的经济合作行为,但是它涉及到政府参与的并由多主体构成的经济利益网络,必须依赖地方政府顺势引导,突破常规,寻求有利于市场机制最大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新治理模式,以实现地区生产力的极大化。

(四)跨界治理及治理模式

跨界治理强调在资本全球流动的现实脉络下,地方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治理的机制,由原先的管理和规范发展、弥补市场失灵的守夜人,变成积极的推动者,实现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结合,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第一,要让各利益集团参与决策,建立伙伴型公私关系;第二,强调地方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协调和组织。

第三,走出单纯的优惠政策偏好,转而创造整体制度优势,通过和跨界的、不同的利益主体行动者互相协商,进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制度和规范。

就地方治理来看,联合国定义为:

“地方的公民与团体能够藉由一种机制、过程、关系与制度,用以明确地传达出他们的利益,履行他们的权力与义务,并对彼此的差异予以调和。

也就是说,政府要通过和跨界的、不同利益主体行动者互动协商,形成一组制度和规范,以利于跨界生产体系的运用。

联动发展是跨界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从一些成功的发展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其实现的发展模式:

①企业间自发的网络关系治理:

企业间关系由传统的直线型关系彻底改变为网络关系,如德国鲁尔钢铁产业综合体;②政府领航式的组织关系治理,如苏州IT产业综合体;③企业参与政府协同治理:

企业参与政府共同制定地方发展的制度性框架和治理机制,如昆山出口加工区;④政府规划-领头羊企业带动发展治理模式,如日本鹿岛临海工业地带。

表1:

跨界治理模式类型

地区

类型

治理模式

德国鲁尔地区

钢铁、化工产业综合体

大企业-中小企业间网络关系治理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

IT产业综合体

政府领航式治理模式

昆山出口加工区

笔记本电脑制造综合体

台商-政府互动治理模式(协力合作政府)

鹿岛临海工业地带

石化、钢铁产业综合体

领头羊企业带动模式

资料来源:

课题整理

二、镇海石化产业综合体与地区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一)镇海区经济发展现状

1.镇海区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镇海区是重要的重化工基地。

镇海区陆域面积为238平方公里,占全市2.5%,2007年镇海全区人口占全市比重为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6‰,地区生产总值为258亿元(全社会),是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一个重要的重化工基地。

2007年镇海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比重为16.77%,其中重工业产值占22.71%;石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19.98%,均居全市领先水平。

表2:

镇海与宁波的相关经济指标比较(2007年)

指标

单位

宁波

镇海比重

总人口

5645582

3.99%

人口自然增长率

2.33

0.26

陆域面积

平方公里

9816.23

2.51%

生产总值

亿元

3435

7.51%

工业增加值

亿元

1899

10.39%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

7613.79

16.77%

石化产业增加值

亿美元

521.22

19.98%

数据来源:

宁波市2008年统计年鉴和2007年镇海区统计公报,镇海区生产总值为全社会生产总值。

镇海有少量但特殊的企业群体。

镇海区全社会的企业经济主体分为两大部分,“非区属企业”,管辖权归属中央或浙江省,镇海区共4家,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7%,生产总值占全区40%,固定资产投资占31%。

另一部分是区属企业,占据镇海区企业总数的99.84%,而工业总产值仅占43.3%,GDP占60%。

这两类地位、角色不同的企业共同构成了镇海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企业主体。

表3:

镇海区全社会经济指标与区属经济指标对比(2007年)(单位:

亿元)

生产总值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产值

销售产值

固定资产投资

全部企业数

全社会

258

197.3

56.5

1322.48

1319.15

134.99

2524

区属

154

93.3

56.5

572.42

559.12

93.71

2520

非区属

104

104

0

750.06

760.03

41.28

4

#比重

40.3%

52.7%

0%

56.7%

57.6%

30.6%

0.2%

数据来源:

2008年镇海区统计年鉴

这群特殊的企业,对镇海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经济增长变动轨迹可以看出,镇海区属经济增长与宁波全市的经济增长越来越趋于正向收敛(如下图所示)。

图1:

镇海与宁波GDP增长率轨迹图2:

镇海区工业增长率变动轨迹

但是,镇海区全社会GDP增长率却呈现大幅度波动。

而且这种增长性波动主要是源于非区属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波动影响,从图中发现,区属工业增长率波动较为平缓,而非区属企业的工业增长率曲线轨迹与全社会工业增长率曲线轨迹保持一致,可以说明非区属企业对镇海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镇海区工业化阶段及特点

(1)根据对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各个指标计算,可以判断镇海区当前的工业化处于工业化后期、重工业化初级阶段。

表3:

镇海工业化阶段判断

指标

依据

工业化阶段

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镇海的人均GDP折算为7028美元

发达经济初级阶段

按产业结构比例

2005年镇海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3.5:

58.0:

38.5

工业化后期阶段

按产业就业比重

2005年镇海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0.026:

78.14:

21.83

工业化后期阶段

从工业内部结构看

轻重工业总产值比值为8.21:

91.79,在制造业内部,装备制造业仅仅为3.446%,原材料加工业高达65.83%。

重工业发展初级阶段

数据来源:

课题分析

2007年镇海人均GDP超过万元,达10809元,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为75.1%,第三产业比重为23.2%。

非区属工业总产值占据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72%。

在整个工业结构中,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工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7.45%,而且尚处在重工业化初级阶段,从附加值率指标可稍加判断。

从地区层面来看产业附加值率,镇海区整个产业的附加值率(0.10)低于宁波水平(0.17),但是拥有比较高的投入效率(0.73,高于宁波的0.66水平),显示出镇海区产业规模化生产的效率较高,这与其重化工所占比重较高有关。

附加价值投入效率定义为:

营业利益/(劳动报酬+折旧),主要讨论投入的人力和设备所产生的利润,由于石化产业的自动化生产程度高,其投入效率为1.5,远高于其他产业。

从企业规模和轻重工业角度看附加值率,2007年镇海区全部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所包含的产业附加值率为0.17高于重工业(0.12);小型企业的附加值率最高为0.16,中型企业居中为0.14,大型企业最低为0.11.

从镇海区内部产业构成来看,各产业的附加值率如图3所示。

各产业附加值率分为两大部分。

大部分产业的附加值率集中在12%-27%附近区域,小部分徘徊在6%-10%区域。

其中,石化工业的附加值率为12.22%,处于低水平区域,但因为石化原料业产量大,其附加价值最高,2007年附加价值达740.7亿元。

附加值率最高的产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附加值率为27%,附加值为28.7亿元。

而其他大部分石化关联产业除皮革、医药、纺织服装、橡胶和纺织外,其他的如塑料、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等产业附加值率均在20%以下。

图3:

镇海区各产业附加值率离散图(2007年)

(2)“批量工业生产-货物处理”是镇海主要的经济活动特征

新经济将提高具有高度信息与知识内涵的职业的重要性。

管理、专业与技术性的职业将会成长得比其他职业快,并构成新社会结构的核心。

从先进国家及城市的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出两种不同的后工业服务就业扩张路径: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国家模型——从制造业朝向先进服务业转移,同时维持传统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日本-德国模型——扩张先进服务业,同时维持制造业基础,但是将某些服务活动内化于工业部门之中。

镇海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比较适合走日本-德国模型。

但从经济活动特征看,目前存在两大障碍。

一是镇海区的服务业-工业就业比率(反映“服务经济”指标)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从2005年的0.3下降到2007年的0.27,表明服务业就业在微弱的下降,明显落后于全市和长三角周边其它先进城市。

二是镇海区的信息处理-货物处理就业比率(反映服务业高端化指标)同样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从2005年的0.2下降到2007年的0.18,表明服务业功能主要是为工业生产提供低端的货物处理服务,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全市和长三角周边其它先进城市。

表4:

镇海各产业就业与宁波和上海的比较(单位:

%)

指标

05镇海

07镇海

05宁波

07宁波

00上海

07上海

总就业人数(万人)

7.7

9.6

415.1

437.8

745.24

909.08

工业

68.68

71.83

45.34

46.16

42

38

服务业

21.18

19.21

30.23

32.32

46

56

货物处理

82.84

84.10

63.17

65.44

59

60

信息处理

16.48

15.36

17.92

18.80

73

34

服务业:

工业

0.31

0.27

0.67

0.70

1.10

1.50

信息处理:

货物处理

0.20

0.18

0.28

0.29

1.24

0.56

注释:

①服务业:

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

工业就业人数;信息:

货物=信息管理:

货物管理。

②工业=矿产、建筑与生产;服务业=其他项目;货物处理=矿业、建筑、生产、运输仓储及批发/零售贸易;信息处理=通信;财务、保险、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