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534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安徽省合肥学年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中汇学校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是()

A.地理环境B.生活方式

C.政治特点D.民族性格

3.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

“(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

”钱穆所说的这一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行省制

C.科举制D.内阁制

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6.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习惯法的出现使得贵族不能随意损害平民的利益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D.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

7.“英格兰民族的聪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现为英国的宪政。

……它既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

”下列体现“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的是(  )

①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②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就要下台

③英王是国家元首,可以任免内阁成员

④议会居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弹劾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国旗的图案已修改过二十多次。

下图是美国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国旗,其中的变化反映了(  )

A.十三个州开始联合进行北美独立战争

B.北美反抗英国要求独立的斗争更加激烈

C.美国确立了不同于英国的新型民主共和制

D.美国人民的斗争目的发生根本改变

9.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0.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1.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②从重农抑商到“海禁”

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某中学进行“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堂探究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一:

原告,罗马共和国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人身伤害

B.场景二:

原告,一个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个外邦人。

案由:

追讨欠款

C.场景三:

原告,一个奴隶;被告,一个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

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D.场景四:

原告,罗马帝国的自由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

商业纠纷

13.如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商品经济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14.俾斯麦在统一德意志后,因与皇帝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被罢免。

皇帝的做法

A.符合宪法B.不符合宪法 C.须经联邦议会批准D.说不清

15.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

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

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16.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

A.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B.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

C.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D.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

17.图是湖南省博物馆“凤舞九天”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B.宗法制的盛行

C.宗教思想的蔓延D.冶炼技术的提高

18.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

“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

”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

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

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对,丙丁错

19.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天的英国等国的国家元首就是女王;可是,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在皇位问题上基本遵循着父系传承的原则。

造成这种中西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方王权强弱不同B.东西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欧洲社会一直为女权至上D.中国宗法制传统的影响

20.古罗马政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君主制——共和制——帝制B、君主制——元首制——共和制

C、共和制——元首制——帝制D、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22.奥巴马和奥朗德是当今美国和法国总统。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23.清代某机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该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

C.理藩院D.尚书省

24.“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古代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

”能够得出符合材料并与材料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古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C.中国古代科举制D.《权利法案》

25.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①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②士可杀不可辱

③士志于道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其中26题16分,27题34分,共50分)

26.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问题:

(16分)

(1)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请按示例完成表格。

(4分)

(2)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分)

(3)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各朝统治者对地方管理也各有创新。

请分别列举西汉、元、清三代在地方管理中的创新之处。

(6分)

(4)请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作出简要评价。

(4分)

 

27.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

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诸方面。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材料五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三项制度。

(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在古罗马的历史地位(2分)及进步意义。

(2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历史文献?

什么时候颁布?

颁布后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这个政体的核心是什么?

(8分)

(4)材料四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

体现这一原则的美国宪法是什么?

这一原则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6分)

(5)材料五来自什么文献?

(2分)材料三与材料五确立的政体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4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注重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注意抓住题干中“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秦始皇名嬴政),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可见是因为犯了秦始皇的名讳。

这里体现了古代皇权至上,所以D正确。

A项中央集权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没体现,所以A错误;B中材料没涉及历法问题;C中没涉及君权神授问题。

考点:

文化常识

点评:

在古代,皇帝制基本特征有三: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

避讳和此有关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对雅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地理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3.B

【解析】

试题分析: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反映的是天子—诸侯—士各个等级之间在用鼎方面的数量规定,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等级森严

4.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从“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

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故选C。

A、B、D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含义。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5.C

【解析】

试题分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

分封制下诸侯和周天子形成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诸侯有勤王的义务,周天子有权要求诸侯的帮助。

周幽王无道,为宠幸褒姒滥用此权利,最后导致亡国;从材料也可看出,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根据以上分析,ABD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材料中诸侯勤王是出自义务,和实力强大与否无关。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注意结合材料,准确理解材料。

题干中介绍的是整个罗马法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故A错误;罗马法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不符合史实,它是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故C项错误;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的混乱与实际不符,因此D项错误,故选B项。

考点:

本题考查罗马法

点评:

本知识点从学习误区上看,影响罗马法发展演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是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这是根本的因素;二是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平民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进行斗争;三是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太,自由民大量涌现。

考生易忽视第一点和第三点。

7.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议会居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弹劾政府;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时政府就要下台;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没有实权,“统而不治”,故③是错误的。

利用排除法,只要有③的都不选,所以答案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8.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第一面国旗到第二面国旗的最大的变化是英国国旗图案从美国国旗中撤掉了,换成了象征团结的圆形图案,这说明北美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斗争更加激烈,追求独立。

关系B。

A项错误,第一面国旗颁布前已经进行了反英国的殖民斗争;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反抗英国的殖民斗争目标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北美独立战争。

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根据所学知识,统治法国的家族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力量,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则堵塞了法国君主派的复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共和制。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郡县制之所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就在于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有中央任命的,可以随时调整,并且不能世袭。

故选D。

ABC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

郡县制的影响

点评:

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首先要理解清楚“社会流动”这个独特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显然,本题中只有“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以及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都有利于社会流动。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12.C

【解析】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是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处理外邦人之间及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但奴隶不是自由人,不属于罗马公民,所以没有政治权利。

故C项错误。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男尊女卑思想形成从经济上来说,在小农经济中男子是家庭生产的主体,在家庭中地位高,②正确。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形成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①正确。

“夫为妻纲”体现了三纲五常,④正确。

“男主外、女主内”体现的是社会习俗的影响,故⑤正确。

男尊女卑思想形成与商品经济无关,故③不正确。

考点:

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的要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关系

14.A

【解析】

试题分析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宪法规定:

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

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故皇帝威廉二世罢免宰相,符合宪法。

选A

考点: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

对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局限: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

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

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在云贵地区和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进行管辖,自此两广和云贵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版图,②西藏地区在元代正式进入中央版图,④东北地区在清代初期正式划入中央版图,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6.C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兴办太学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AB是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的影响。

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选C。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由已学知识可知鼎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族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材料中的“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体现了鼎是用于维系宗法关系的重要礼器,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8.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错误,因为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非秦朝创立。

丁错误,因为安内阁出现于明成祖时期,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才标志着内阁产生。

因此B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表现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注重以父系血缘为主的宗族关系,用以维护统治,排斥女性。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较为简单。

根据岳麓版必修一教材的内容,可以得出,即:

古罗马建城之初实行君主制度;到公元6世纪末,罗马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贵族共和制度;为了扩张领土,在公元前后开始向帝制转变。

所以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从共和到帝国(课标外)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掉的是家族观念,是宗法制的体现。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法国的总统和美国的总统都拥有实权,包括行政权、军队的统帅权,也是国家的元首。

因此ABC都是他们的相同点;D项是他们的不同点,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美国则是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对议会负责而是对选民负责。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1875年宪法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清代某机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抓住这两个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判断出,这个机构就是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对,民主是为了保障契约的有效运行,而不是契约精神本身;C不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冲击贵族血缘政治;D不对,反映的是近代欧洲代议制的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选B,古罗马的法律原则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超出了一般社会成员的人格品质,他们思考政治人生的角度超越了个人的的利益,所以②项士可杀不可辱表明的是士个人的人格不可侮辱,与材料内容的主旨不相符合。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26.

(1)方国联盟(或内外朝制);封邦建国体制(或分封制)。

(2)从松散的联盟关系到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的从属关系。

(3)西汉:

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

元:

创置行省制度、宣政院、巡检司。

清:

设驻藏大臣、台湾府等。

(4)利:

有利于加强统治,防止分裂,发展经济,维护统一。

弊:

中央对地方管得过多过细,不利于地方自主权的发挥。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商王朝是以商部落方国为中心统治周围的小方国,建立了一个方国联盟(即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就是商内部区域的管理制度,外服就是其他方国的管理制度;周朝修改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制度,又称封邦建国,就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配到各地,广建子国。

(2)根据所学知识,商朝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实行内服和外服制度。

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地方有很强的独立性。

商朝和周朝最高统治集团都没有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3)结合相关史实回答,西汉汉武帝时期创设刺史制度,监察诸侯国和地方高官;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

元朝创置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设巡检司管理台湾。

清朝设驻藏大臣、台湾府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注意从不同视角,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作出简要评价。

利: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制度的基础;有利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弊:

过度集权于中央,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 。

27.

【答案】

(1)皇帝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军机处等(凡符合题目要求,答出三项即可得分)(6分)

(2)第一部成文法。

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3分)

(3)《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各2分)

(4)分权制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