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12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docx

保卫黄河音乐教学案和教学设计精选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的内容。

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三个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坚定明快,充满了生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歌曲开始是齐唱,显示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接着转入二部轮唱,此起彼伏,使人联想到游击健儿在不断出击、奇袭;紧接又变成三部轮唱,并加进衬词“龙格龙格”,使气氛更加紧张热烈,表现了各路抗日英雄驰骋疆场、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强大气势。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吸收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创造,并通过欣赏、感受、朗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欣赏《保卫黄河》,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通过学习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以及音乐的时代表现力。

  2.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正确且形象地演唱二部轮唱;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音乐活动。

  3.通过听赏、对比等方式了解音乐表现的多种形式;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及内涵。

  4.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富有表情、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难点:

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跟随老师的指挥进行简单的二部轮唱。

  解决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对比、表现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欣赏导入;感受情绪

1.欣赏歌曲《保卫黄河》。

2.介绍冼星海,直奔主题。

3.完整地听赏《保卫黄河》。

边看边思考:

片段中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了解曲作家、作品背景及歌曲演唱形式。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积累,通过听觉、视觉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音乐片段中的场景和氛围,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1.课件出示歌谱。

2.跟琴哼唱旋律。

3.加入歌词演唱。

4.解决问题。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7.欣赏童声齐唱《保卫黄河》。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讨论分析,学唱歌曲。

找出旋律的规律。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唱歌教学中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准完整演唱歌曲。

运用学生自学自助、听辨比较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最终能熟练完整地演唱。

让学生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为进一步表现歌曲作铺垫。

三、再次欣赏、感受、表现。

1.欣赏二部轮唱。

2.练习二部轮唱。

3.听艺术家朗诵。

4.让学生尝试朗诵。

5.朗诵后接齐唱、轮唱。

聆听并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学唱两部轮唱。

加朗诵体验诗歌连唱这一演唱形式。

让学生感受轮唱的效果和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二部轮唱。

掌握轮唱的基本技能。

四、拓展、延伸

1.欣赏舞蹈《保卫黄河》。

2.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3.教师指挥学生再次演唱歌曲。

谈谈观后感受,体验不同形式的《保卫黄河》。

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特殊效果。

以此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五、总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也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于先烈的炎黄子孙!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

  3、在老师的指挥下初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2、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前4个乐句。

  教学重点:

  1、了解歌曲的来历,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2、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准备:

  CAI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

  师: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

黄河;保卫黄河;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母亲河……

  师: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千折百弯的黄河,象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

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

但在1937年,我们的母亲河也曾经受到过让千万代子孙铭记的屈辱。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

  师结: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

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

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

作曲家冼星海看到这部诗词,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

“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引入课题:

保卫黄河

  二、初听歌曲:

  师: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的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

  1、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师:

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非常壮观的流水;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教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师:

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

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2、复听第一部分:

师:

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播放课件《保卫黄河》

  (齐唱)

  师:

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师: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一乐句:

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

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句:

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

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

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

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

  (讲解这里为什么要用休止符)

  第七乐句:

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

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师:

音乐除了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

  (画的,跳的,朗诵…..)

  师:

那么现在咱们就利用我们身上的一个小道具来表现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取下你脖子上的红领巾,随着音乐的情绪抖动红领巾来表现歌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

在我们坚定有力的歌声中,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学生边唱,边用红领巾表现音乐情绪)

  四、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1、欣赏第二部分,

  师:

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有几个声部在演唱?

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

  (两个声部在演唱,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后唱)

  师: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

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

  (二部轮唱)

  2、师:

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师:

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

(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

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师结:

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五、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

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三步轮唱)

  2、师:

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

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师:

歌曲的第四部分又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又回到了齐唱)

  师: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

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

音调升高)

  师小结:

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把歌曲推向了新的高潮,歌声更加明快有力,更加激动人心。

表现了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

终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六、完整复听

  师:

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这首歌曲由一个声部的齐唱到两个声部、三个声部的轮唱,以及后面的移调齐唱使我们感受到了抗日力量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复听全曲,播放视频《保卫黄河》

  七、教学小结:

  师:

《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保卫黄河音乐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聆听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

聆听歌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极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材光盘。

  教学过程:

  上课:

师生问好。

  一、导入:

出示有关抗日的资料。

  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与缺乏人性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

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以及文艺宣传队也奔赴全同各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为抗日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是抗口战争时期最经典的作品,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最为人们所熟悉。

  ——引入课题: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

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

聆听……

  回答:

生①:

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

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

我的感觉是什么呢?

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

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

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播放课件

  同学们心中也许在想,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音乐作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

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根据地。

途中,光未然亲临险滩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

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

 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

在除夕之夜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很兴奋,决定把这首长诗改成歌词后谱曲。

后冼星海只用厂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与配器。

 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国。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播放课件作者简介;

  3.再听:

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有几种演唱形式?

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

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音乐。

  生:

聆听……

  师:

整个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

明快、跃动、生机勃勃,坚决而振奋。

  师:

表现了什么样的壮丽情景?

  生:

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师:

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

讨论回答:

齐唱;轮唱;合唱。

  师:

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

①激励人们前进;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

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

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

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④振奋人心。

  4.过渡:

师:

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

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保卫黄河》:

  1.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

聆听……

  2.师:

引导讨论:

  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①主要素材?

  生:

《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

补充:

《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

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

钢琴。

  3.师:

播放课件再赏协奏曲。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

视听……

  四.小结:

  同学们:

《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活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中国人民和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的。

因为正视和呵护历史的记忆就是维护我们的尊严和生命,只有记住黑暗和罪恶性的历史,才有可能远离黑暗和罪恶。

  置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

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抗日战争的音乐资料(曲谱、音像等),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