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33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docx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国内外进展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门多,受时刻和篇幅所限,现仅就已被社会公认进展较为成功的2个标杆园区和6个典型园区逐一研究分析,以期给北部地区进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一、标杆园区与典型园区进展体会借鉴

〔一〕标杆园区

硅谷是世界上公认进展最为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世界的硅谷——美国硅谷和亚洲的硅谷——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可谓是2个标杆园区。

1.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标杆

〔1〕园区概况

194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弗里曼〔FrederickFerman〕提出了建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的设想,并于1951年在校内划出了约250公顷的土地兴建起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厂房,形成了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ResearchPark〕。

在政府支持及各方配合下,依靠其雄厚的智力资源,以及逐步形成的政府、大学和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紧密合作这一先进的运行机制,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就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技术设计和制造中心——〝硅谷〞。

〔2〕要紧措施

——优质的运作环境

在硅谷集合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世界闻名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以及美国的高级军事技术研究机构等,他们不断研制和推出的高新技术成果构成了硅谷的技术基础,那个地点具有全球最新的科技发明专利、世界最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代表者,这些都为硅谷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环境。

据统计,目前美国的创业投资机构为2000多家,每年投资规模为600多亿美元,且大部分集中在硅谷。

这些资本多来自于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大、追求高额回报的民间机构和个人,并由具备大量专业技术和丰富投资体会的创业投资经理进行治理和运作,从而形成了硅谷运作成功的资本环境。

在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业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在不断进行着相互选择,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企业产生,大量的创业资本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科研成果的高转化率造就了许多与微软、英特尔、惠普一样优秀的高科技企业。

良好的产业化环境,不但促进了当地科研力量的增强,还提高了创业资本的收益率,最终促进了硅谷的成功。

——专门的运作机制

硅谷成功的全然确实是其运作机制的完全市场化。

依照投资机构的经营业绩来进行投融资,依据市场规那么把技术专家和创业资本商联系起来,将最优资本和最新技术等资源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在投资技术、投资时期、投资区域上全面运用组合投资方式实现投资风险的市场化规避,依靠创业板、产权交易市场和兼并收购的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本的退出。

从群体的组织性来看,硅谷集合着众多的技术创新企业和大量的创业投资商,他们之间通过相互选择、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良性化运作组织,充分发挥多个创业资本对多个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性〝孵化器〞作用。

组织内部必定存在的竞争、协作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资本的优化组合,从而加快了高科技产业的进展。

集中在硅谷的创业资本通常采纳股权性投资机制,一样占受资企业总股本的15%~20%,但并不占有控股权,也不作任何担保和抵押的用途;由于创新企业都有一个培养和成长的过程,而那个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资本的投资周期不固定,创业投资商还选派专人参与受资企业的经营治理,提供增值服务,辅助受资企业的进展,为其提供上市融资协助。

硅谷里的技术创新企业的鼓舞机制要紧是股票期权鼓舞制度及职工持股打算(ESOP)等,在全球排名的前500家风险企业中,至少有89%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经营制度。

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集中到高科技企业中来,硅谷的企业在企业经营治理方式和股票期权设计方面都有专门多创新,从而使技术人才安居乐业。

创业投资具有专门高的风险性,据资料显示,所有投资中只有10%左右的项目盈利,40%左右的是不盈也不亏,其余的那么是部分缺失甚至血本无归。

创业失败的缘故要紧在于企业间的猛烈竞争和创业投资家本身两方面,因此,硅谷的进展,承诺失败,同意失败,将少数成功建立在众多失败的基础之上,而其投资收益预期必须是在补偿缺失以后能带来巨额利润回报。

——合力运作的簇群

在信息资源系统优越的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在那个地点聚拢和发散,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演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快速的信息传递和高度的信息共享的共同支持,实现创新企业和创业资本更好地相互选择和结合,继而促进了硅谷的运作成功。

尽管硅谷的进展是自发的,但仍带有政府间接支持的痕迹。

第一美国政府对教育和R&D的重视就为硅谷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完善知识产权爱护制度、对某些行业给予相应爱护、将一些高新军事技术转向一般民用技术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硅谷的进展,另外还在法律、税收、政府采购方面进行了有利于高科技和创业投资进展的相应调整。

硅谷里的企业鼓舞不断竞争和选择,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多家企业里同时进行研制和开发,一个工程师能够在多家企业之间进行选择、一家创业投资机构能够在多家创新企业之间进行选择和投资,创新式的企业文化、流淌的选择机制、开放的办公环境、进取的工作态度、忘我的敬业精神共同表达出技术、人才、资本在硅谷的企业文化中的完美结合。

硅谷里面汇聚着全美乃至全球的知名创新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他们讨论着技术的创新和改进、资本的吸纳和投放、技术和资本的相互结合等问题,不断进行着思想火花的撞击和思维方式的嬗变,此地宽松自由环境既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又加强了信息的沟通,最终推动了硅谷的进展。

〔3〕体会

——在运作环境方面,加大在教育和科研上的投入,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创业资本与高科技成果结合;

——在运作机制方面,尽量减少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创业资本运作的行政性干预;建设组织式群体〝孵化器〞;建立并运作创业投资基金;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尝试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在运作支持上,增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鼓舞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流淌;建设开放畅通的社区环境,增强知识服务水平。

2.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亚洲〝硅谷〞

〔1〕园区概况

1980年,中国台湾设立了第一个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位于台北市西南约80公里的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宝山乡,已开发新竹园区约632公顷与竹南园区约141公顷。

成立至今约有10万人在竹科工作,将近400家高科技厂商进驻,涵盖高科技公司及国家实验室,是台湾地区高科技产业的示范窗口。

集成电路、运算机及周边、通讯、光电、周密机械及生物技术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重点科技产业,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是全球产业集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目前,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蜚声岛内外,有台湾〝硅谷〞之称,成为世界高科技园区群体中一颗辉煌的新星。

〔2〕要紧措施

——恰当的区址选择

据对世界各国科学工业园区的统计分析,地址的选择直截了当关系到园区的兴衰成败。

中国台湾选择在新竹设立科学工业园区是与其专门的地缘、人缘优势分不开的。

新竹具有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术氛围浓厚、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基础较好等优势,同时园区邻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电子、电机、玻璃、纺织、机械及石化等工业。

这些优越条件使新竹成为设置科学工业园区的理想之地。

——科学的进展规划

进展规划的合时合理制定,是关系到科学工业园区建设成败的一项先行性、政策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不仅办区方针明确,而且园区的进展规划科学。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就确定了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并在近三十年的进展中不断对进展规划进行完善。

表1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不同时期的进展规划

时刻

规划

目的

1980年

«园区十年三期进展规划»

〔1980-1990年〕

成为带动岛内高科技工业进展的〝火车头〞

1987年

«园区十年营运打算»

〔1987-1996年〕

促进科学园的正常进展

1993年

«新竹科学城进展打算»

〔1993-2020年〕

将新竹县市所辖的12个乡镇,建成国际高科技重镇

1994年

«科学园区以后十年进展远景规划方案»

〔1994-2003〕

将新竹科学园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

由此可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快速进展是与缜密、科学的规划分不开的。

——政策扶持得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厂商进入园区投资经营高科技产业,台湾当局制定和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条例»等一些法规和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鼓舞和刺激投资的优待政策,要紧包括税收优待、土地厂房优待、金融奖励政策等,在优待政策上与保税区无异。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的租税优待条件比日本、新加坡都多,与韩国大致相等。

可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吸引国际资本和高新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

——投资环境良好

新竹科学园区的建设,既借鉴了国外创办科技型经济特区的体会,又吸取了台湾在进展工业区、加工出口区方面的教训。

建立了集中高效的行政治理体系,使治理事权集中和手续简化;按国际惯例提供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并按社区化要求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确立了〝厂商服务,区内完成〞的准那么,园区治理局为园区厂商提供全面服务。

——法规保证完备

台湾当局专门重视科学园的法制建设,适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依法治园,实行〝选址未定,法规先修〞。

表2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各项法规

时刻

事件

1977年

〝国科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及律师成立园区法规工作小组,并确立以优待、便利来增加岛内外人士来园区投资吸引力的立法原那么。

1979年

正式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治理条例»,对园区的行政治理、厂商的权益义务、优待待遇等作了法律上的规定。

在此基础上,相继制订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事业派员出〝国〞方法»、«科学工业园区外汇治理方法»、«科学工业园区贸易治理方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1986年

修订或订立了11个法规,如«科学工业园区保税业务治理规划»、«科学工业园区创新技术研究进展打算奖助实施要点»、«科学工业园区厂商投资打算完成评估实施要点»、«科学工业园区研究进展、人才培训、建教合作奖励及辅导方法»等。

——人才素养较高

进展高科技,人才是关键。

人才的优劣直截了当关系到科学园区的成败。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十分注重。

积极的人才政策:

承诺科技人员以高达25%的比例,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

重视园区人才的培养:

规定企业内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比例,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治理人才;举办企业治理训练班及各种研讨会,以提高园区职员的技术素养及高层主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主动促进园区企业与当地大专院校、学术机构挂钩,共同从事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重视人力资源的治理:

成立科学治理学会、企业经理协进会、同业公会、人力资源治理协会等组织,通过会员整合分工的力量,提高各会员厂商在人力资源治理上的水平,以和谐和满足高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而在整体上增强高科技企业在迈向大型化、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3〕体会

——创办科学工业园区是经济进展升级的重要形式:

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进展,在促进区域产品更新换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起先导作用;

——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

如何建立既符合本地区情形又不失国际水准的科学园区,从选址、规划到建设,既充分考虑了本岛的专门情形,又始终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做法;

——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如何建立和健全高级别权威性的治理机构和机制,使政府在扶持、引导、和谐、监督园区进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人才是经济进展的制高点:

兴办高新区的首要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能促进人才辈出、开释人才能量的软硬环境,能否鼓舞和吸引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技人才来园区创业,是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起点与核心。

〔二〕典型园区

随着我国高新区的快速成长,国内也有许多进展较好的高新区能够借鉴,典型的有苏州高新区、广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武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6座园区。

1.苏州高新区——成功从开发治理开始

〔1〕园区概况

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环境治理体系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原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

辖区面积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下辖7个镇〔街道〕,下设通安分区、东渚分区、浒墅关分区和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

自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坚持集合新产业、建设新城区和建立新体制的进展思路,大力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构建精简、高效、规范的治理和服务体制,区域经济社会取得了健康、快速进展。

〔2〕要紧措施

——结合自身条件和入区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

苏州高新区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的可用劳动力以及较好的供给链基础条件,同时政府服务意识强,提供了税收和土地优待。

然而待建基础设施较多,高新区无财力进行较大规模投入。

在此情形下,苏州高新区采取了分时期规划、渐进式开发的模式,在开发初期缺乏资金投入和开发体会不足的条件下,在假设干时期进行逐步规划和开发,积存资源和能力进入开发的良性循环,推动开发区经济快速进展,同时逐步提高园区的开发标准,使园区逐步走向知识型、生态型、适宜居住型的新城区。

逐步形成了建设外向型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重点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吸引发达国家外资入区。

——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先行

苏州高新区在开发过程中,始终将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重要措施。

基础设施方面,差不多形成了〝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建成自来水厂、管道液化气厂、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引入电信服务供给商进驻;物流方面,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公司进驻,并建设公共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税收和土地政策方面,管委会从成立起就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和工商治理权;社会服务体系方面,要紧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国际教育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创建和谐社区,实施〝富民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为美化生活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住宅小区、动迁户安置小区,吸引大型购物超市、连锁店相继进区,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娱乐设施苏州乐园、开放式都市公园以及公共绿地,配套商业特色街。

——高效的政府治理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组织的要紧特点是成立具有投融资职能的公司——苏州高新集团,发挥了重要的土地开发资金筹措功能,并承担了大量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苏州高新区开发组织经历了三个时期,1990~1996年,高新区和行政区治理上各自为政,管委会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工商治理权,管委会与高新集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6~2002年,1996年苏州高新上市,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1999年管委会与高新集团实行分治,高新集团成为积极的投资主体,土地批租向土地经营转型;2002年以来,开发区和行政区职能合并,成立〝高新区、虎丘区〞,小政府、大社会初见成效。

开发组织各层级功能定位清晰,如苏州市政府目标是成为精简高效的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定位是开发建设为主的服务型政府,苏州高新集团的定位是高新区综合开发商(房地产、基础设施、物流、环保、旅行、高科技等),上市公司苏州高新股份公司的定位是都市化综合服务商。

凭借如此的开发组织形式,遵循亲商服务理念,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原那么,苏州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政府的高效治理为开发区有效运作提供了保证。

——应对外界变化实施开发模式转型

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升级加快以及知识产权爱护措施加强,为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建立更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制造国际化之后的研发国际化和技术转让扩大化。

此外,原先的以吸引跨国公司入区建立生产基地的模式在新形势下也显现集约化程度不足、外向程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等问题。

2002年,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定位调整为〝科技、生态、文化、高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旅行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建设成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都市〞,实现了〝一区多园〞的布局。

为满足新的需求并逐步转型,苏州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引进研发机构,专门是知名公司研发机构;建基础研究机构;建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财政投入建立科技进展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提升生态人文环境,集花园、休闲、旅行、宜居为一体等。

〔3〕体会

——开发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高效的政府治理是开发区成功的要害;

——重视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阻碍并采取相应计策措施。

2.广州高新区——集聚效应带来的飞跃

〔1〕园区概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实行〝一区多园〞的治理体制,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

2005年6月经国务院重新审核,广州高新区面积被确定为37.34平方公里,其中广州科学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园12.4平方公里、黄花岗科技园1.5平方公里、民营科技园0.7平方公里、南沙资讯园2.5平方公里。

此外,广州国际生物岛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由广州市政府托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治理。

广州高新区打算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畴之内。

通过十六年的建设和进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十一五〞规划明确的〝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进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连续快速进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重要基地。

〔2〕要紧措施

——〝一区多园〞体制优化进展格局

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按照〝一区多园〞规划,广州高新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总面积达到37.34平方公里。

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进展的空间布局形状,最终与广州市政府托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治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进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进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进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进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进展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集聚效应驱动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园区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广州高新区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出现出各类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快速进展的势头。

不仅吸引到了微软、IBM、英特尔、索尼、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蓬勃进展,四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及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也应运而生。

同时,产生了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行业领头企业,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等企业在快速成长,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也不断进展壮大。

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为广州高新区增加了更多的活力,使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近2000项,逐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打算产业基地等称号,成为了引领整个珠三角高新产业进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端产业带来高速进展

企业和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带来的是广州高新区的快速进展。

2020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亿元的产出,制造了珠三角高新区进展的奇迹。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州高新区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起一条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区域的自主创新步伐。

此外,广州高新区还将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宜居都市示范区、统筹城乡进展试验区〝三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连续进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在2021年前,广州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和培养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打算对科技园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创业人才进展基金等。

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争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00亿元。

〔3〕体会

——高技术产业的集聚进展有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性的网络体系;

——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的要紧动因在于,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利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

——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小企业,使其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上获利。

3.西安高新区——资金问题不再是瓶颈

〔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进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19年的进展,西安高新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进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进展迅猛。

以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创新型服务业日益活跃。

随着西安高新区〝515〞龙头企业扶持打算〔即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培养打算的实施,西安高新区将对区域经济的进展发挥更大的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要紧措施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

内部市场化战略,强调的是培养型创新,即通过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面向市场配置资源,创办企业,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取得融资和进展。

外部资本化战略,强调的是结合型创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视野,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大规模地走出去,向世界举荐和营销都市、资源和项目,从而引进全球的资本和人才,使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西安高新区依照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调整的现实,灵活地进行了招商体制的改革,分设了针对性强的多个招商部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