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698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docx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模型、图片和实物观察心脏的结构及瓣膜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心脏的工作过程和图片展示掌握心脏的功能。

(3)通过血液循环过程视频和学生活动,掌握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颜色的变化。

(4)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

(5)课外实验为家人测量血压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型、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视频学习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2)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和学生活动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

(3)通过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掌握巩固探究实验方法和时间测量血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

(2)利用所学血压测量技能帮助家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渗透关心长辈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

师生互问互答完成课堂问题、动手实践、实物和模型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课外实践、动手设计循环途径、科学家故事引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心脏结构模型及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有关心脏的疾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跳绳结束时,萌萌感到心脏狂跳不止,呼吸也非常急促。

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其意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运动员平时心跳比较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知识。

二、复习讲解

(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外形和结构

【心跳的体验】

教师讲述:

(1)将你的手按住胸腔的左侧,你能够摸到心脏的搏动。

(2)体验:

原地跳跃20下,感受心脏的跳动。

学生回答自己有哪些感受。

教师讲述:

我们都能体会到心脏在跳动,你知道心脏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吗大小如何

学生参考教材和自己所知的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似桃子,拳头大小。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与思考】观察人的心脏模型

拿出模型,教会学生心脏模型的位置摆放。

(上下端的判断:

心尖一端为下端,血管一端为上端。

左右面的判断:

心尖偏向一侧为左侧,心尖偏离一侧为右侧)。

由于猪或者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者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同时请同学们阅读P60~61观察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心脏的结构》,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

因此,与心室及心房各自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

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左右心室与它们所承担的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3)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

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

(4)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想一想】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

学生讨论回答:

心脏的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房室瓣只能开向心室,动脉瓣只能开向动脉,这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出现倒流。

2、心脏的功能

教师讲述: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真的从来不休息吗

提出思考问题:

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

《心脏的工作过程》

展示心脏工作示意图

总结:

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

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

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科学家故事】哈维和血液循环

哈维,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

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离体心脏的实验研究,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并不能清楚地了解血液是怎样由动脉流到静脉的。

他只是根据他的观察和实验作出了正确的推断,即血液是由心脏经过动脉到静脉再回到心脏这样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

在他逝世后,显微镜才得到改进。

意大利的解剖学家马尔比基(1628-1694)在1661年发现了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善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彻底否定了盖仑的错误学说。

哈维的工作开创了把实验方法引入生理学的先河,为近代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述:

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

【观察与思考】血液循环示意图

展示图片。

血液循环分为两条路线:

体循环和肺循环。

教师讲述: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静脉血。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动脉血。

观察回答下面的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2)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结论:

(1)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

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右心房。

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的过程是体循环。

这一过程能将营养物质与氧运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肺循环,通过这一过程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到肺部再经肺部排出,同时能将肺泡中丰富的氧运到心脏。

【学生活动】说说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观察视频:

《体循环及血液成分变化》,由学生总结回答什么是体循环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观察视频:

《肺循环及血液成分变化》,由学生总结回答什么是肺循环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

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总结:

由此可知,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想一想】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不对。

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是指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一般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般是静脉血,但在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学生活动】哪组设计的最好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完成血液循环路线图的设计,然后展示各小组完成的结果。

【知识拓展】人体血液循环一周多长时间

每天人体心脏跳动产生的能量,足以把9千克重的物体升高1米。

科学家推算,人从出生到50岁的时候,心脏跳动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把100颗重量级的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而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需要多少时间呢心脏送出来的血液,经过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然后又经过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再返回心脏。

血液按这个顺序旅行,速度非常快,在体内循环一圈只需要20秒钟,依此速度算,血液在一小时内可循环180圈,一年是1576,800圈,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血液会在体内循环1,2614,400圈。

三、总结收获

由同学们来总结,看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同时可以利用课件辅助总结。

四、课堂检验

1.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的结构,心脏壁最厚的部位应该出现在(C)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2.心脏的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的流动方向是(D)

A.心室→心房→动脉B.心室→心房→动脉

C.心房→心室→静脉D.心房→心室→动脉

3.血液经过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D)

A.养料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

B.废物增多,颜色由暗红变成鲜红

C.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下列是某同学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B)

A.心脏有四个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血液循环时,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板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外形和结构

心脏的外形:

形似桃子,拳头大小

心壁:

主要由心肌组成

左心房——肺静脉

心脏的结构四个腔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瓣膜:

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2.心脏的功能: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静脉血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动脉血

3.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心肌毛细血管网→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静脉血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