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5843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docx

轨道交通测量监理细则

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2107标土建工程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B1.8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专业工程特点

□编制依据

□测量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测量内容监控及技术指标要求

□结构施工变形测量及沉降观测监控

□竣工测量监控

□测量监理工作制度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测量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为机场站,终点站为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28.35km,机场站至孔浦站采用地下线,长约22.227km;孔浦站后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约0.343km;环城北路、宁镇公路采用高架线敷设方式,长约5.780km。

全线共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车站18座,高架车站4座,平均站间距1.331km;设黄隘车辆段1座和东外环停车场1座,设夏禹、东外环2座主变电所(分别位于丽园南路站和双桥站附近),设控制中心1处(与1号线合建、共享)。

本标段合同工程范围为:

桃渡路站~通途路站区间、通途路站、通途路站~环城北路站区间、环城北路站、环城北路站~汽车市场站区间。

本标段上(下)行线设计起终点里程为SK16+282.617(XK16+281.154)~SK19+206.489(XK19+206.489),标段上(下)行线长度为2923.872m(2924.335m)。

二、专业工程特点

1、地铁工程建于城市环境中,隧道贯通,精度要求高,地面、地下控制测量难度大。

测量人员应有足够的认识,做到精心施测,确保优质的测量成果。

2、地铁工程建设分标段,在不同时间,由不同施工单位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每标段不但要完成本标段的测量任务,保证隧道贯通,还要考虑与邻接标段工程的衔接。

3、地铁工程有严格的限界规定,所以对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施工时应尽量减小结构轮廓的放样误差,以满足设计要求和节约成本。

4、地铁施工易造成工程上方及邻近地表、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或位移变形,因此在施工的同时还须及时进行地上、地下的沉降变形监控测量。

三、编制依据

1、《宁波市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办法(试行)》

2、《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7、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四、测量监理工作流程

五、测量监理工作的监控要点及目标值

1、测量监理工作的监控要点

⑴测量监理工程师务必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资料进行施工测量全过程监理工作。

⑵审核承包商申报的《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书》。

并及时上报监控测量单位。

⑶审核承包商使用测量仪器设备并建议承包商根据需要尽量使用先进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应按规范要求,由国家计量局授权的测量仪器鉴定单位定期鉴定合格并出具鉴定报告,鉴定合格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才能用于施工测量工作,使用过程中也要经常自检,以确保地铁施工测量的精度。

承包商主持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资质及使用的仪器设备。

在开工之前均必须报监理部及业主审核。

⑷参与业主组织的向承包商交接桩。

监督承包商对所接桩点进行检测和对桩点进行保护措施,并签订桩点保护协议书。

承包商接桩点后15天以内上报复测报告,交监理部审核无误后报送监控测量单位审定。

⑸复测报告经测量监控单位审定后,承包商应在地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根据施工需要,完成施工加密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定向测量,地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工作。

并将完成的每项测量成果上报监理部。

监理部对其成果审核无误后报测量监控单位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承包商方可根据检测情况安排施工放样工作。

⑹监督、检查和验收承包商的施工放样测量工作。

当发现错误时要求承包商及时复测审核。

主要放样工作监理部应旁站监督或复测检查。

⑺监督承包商对交接桩点及施工加密控制桩点安要求定期进行复测检查。

对联系测量的坐标和方位的传递,高程传递,地下控制测量按要求进行独立重复测量,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

2、监理工作的目标值

⑴确保建成后的路线平面,纵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地下结构,建筑群体位置准确的高质量,高标准的线路。

⑵测量精度达到表一限差技术指标。

表一测量控制网及贯通中误差

地面控制测量

联系测量

地下控制测量

贯通测量

横向中误差

≤±25mm

≤±15mm

≤±30mm

≤±50mm

竖向中误差

≤±15mm

≤±9mm

≤±15mm

≤±25mm

六、测量内容监控及技术指标要求

1、地面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⑴为满足施工的需要。

需在业主交付的控制桩点上采用导线法或边角三角形法加密施工控制点,控制点的选点埋设应符合测量规范技术要求。

⑵加密导线测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二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

边长

(m)

导线总长度

(km)

每边测距中误差

(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

站仪

Ⅱ级全

站仪

350

3~5

±4

1/60000

±2.5

4

6

1/35000

±8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加密导线应采用严密平差。

其近井点点位中误差应<10MM。

施工其间,对业主交付给承包商的原始平面,高程控制桩点,为施工需要加密的控制点,监理部应督促承包商进行检查,一般应不多于二个月检测一次,确保其完整性、正确性。

2、联系测量:

⑴趋近测量:

从地面控制点向近井点引测坐标和方位的趋近测量可采用边角三角形和趋近导线。

通过竖井、洞口或不少于二个以上钻孔将地面控制点的坐标、方向,高程传递到地下来实现联系测量。

趋近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同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严密平差。

⑵从高处向下引测,俯仰角不宜大于20度,趋近导线折角个数不多于3个,附合、闭合或往返总长不大于350m。

最短边长不小于30m,相对点位中误差≤±10mm。

⑶竖井定向:

a、竖井投点,应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1:

200000的光学垂准仪,独立进行三次投点,三点互差≤±2mm,取中为投点点位,或按0°、90°、180°、270°四个方向投四点,取其重心为投点点位。

投点中误差≤±1mm(井深小于20m)。

b、陀螺经纬仪定向:

井上陀螺定向边为精密导线边或更高级边,井下定向边为靠近竖井边长>30m的导线边,应采用精度稳定的仪器施测,同时,避免高压电磁场影响,每条定向边在两端点上独立定向各一次为一测回,半测回连续跟踪5个逆转点读数。

井上、井下定向边观测不少于三测回,两条定向边陀螺方位角之差的差值与全站仪实测角度之差应小于10",每次独立三测回测定的陀螺方位角平均值较差应小于12",独立三次定向陀螺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小于8"。

每条边的陀螺方位角采用各测回的平均值。

c、暗挖区间,当竖井较浅时也可采用联系三角法作竖井定向测量,一般须独立定向三次,一次定向的方位角中误差应≤±8",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结果。

d、暗挖区间当正线洞内掘进约50m时,作第一次竖井定向,开挖到100-150米处时作第二次竖井定向,距贯通面150-200米时作第三次竖井定向,各次定向互差≤±10",可取平均值指导隧道掘进施工。

e、通过洞口、竖井直接测量向下传递坐标和方向(斜视法),必须构成有检核的几何图形,且俯仰角不宜超过30°,从地面传到正线洞内的基线端点相对点位中误差≤±12mm,横向≤±7mm。

f、地下导线的起始基线边两端点,在矿山法施工时,应埋设有铜心标志,桩角设有球状螺帽(作高程点)的钢板桩。

盾构法开挖时宜埋设稳固的标石,基线长度应大于50m。

若条件允许最好大于100m。

g、经竖井联系测量后的地下导线起始基线边,还应与车站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联测检查,方位误差≤±12",横向误差≤±10mm时,方可用作起始数据指导施工。

⑷高程传递:

a、向地下传递高程,先作地面趋近水准,再经竖井作高程传递或直接从洞口向下传递高程,传递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

b、经竖井传递高程采用悬吊经检定过的钢尺,井上井下各一台水准仪同时观测读数,每次错动钢尺3-5cm或变动仪器高,共测量三次,高差较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使用,并加入温度和尺长改正,当井深超过20m时三次互差控制在±5mm以内。

c、地面趋近水准测量按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施测,限差不大于±8√Lmm,明挖段经斜坡通道亦按Ⅱ等水准作业直接引测至坑底水准点上。

3、地下导线测量

⑴地下导线是保证地下隧道正确掘进贯通的控制网。

当暗挖段大于1000m时,导线可分两级布设。

即施工导线(平均边长30m)和控制导线(平均边长150m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短于100m),当直线隧道掘进大于200m,曲线隧道掘进到直缓点时,应选择稳固,标志完好的施工道线点组成施工控制导线。

当开挖段小于1000m时,可布设成一种地下导线,直线段边长120m,曲线段边长60m。

利用掘进延伸的施工导线点,标定线路中线方向。

遇到左、右线横通道应设左右线联测点,曲线点,变坡点均应设点。

⑵在矿山法暗挖区间的正线上应埋设砼标石,先制作200mm×100mm×10mm的钢板块,中点钻一直径为2mm,深为5mm小洞,内镶铜丝作为点位标志,然后用砼作成方形标石。

在盾构区间的导线点可设在侧面管片上,安上置放仪器的支架,导线点采用螺帽钻孔镶铜丝,可与高程点共用。

⑶地下导线测量宜采用Ⅱ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两测回,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测各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

每次延伸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3个点进行检测。

⑷要求对地下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测量时间与竖井定向同步,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坐标值较差应小于10mm,应采用逐次加权的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当地下施工控制导线长度超过1000m时,可采用在贯通距离约1/2处通过钻孔投测坐标点或加测陀螺方位角等方法提高测量精度,以保障平面贯通精度。

4、地下高程控制测量

⑴地下水准点可与导线点同一处设置,亦可在隧道的边墙上单独设置,施工水准点约50m设置一个,施工控制水准点宜约200m设置一个。

曲线段可视情况而定。

⑵地下水准测量:

施工水准测量可采用DS3水准仪和3m木制板尺进行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应≤±20√Lmm(L以千米计),控制水准测量按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施测。

不符直,闭合差限应达到≤±10√Lmm(L以千米计)的精度。

⑶隧道开挖至全长1/3和2/3处时,对地下控制水准按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进行复测,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量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应采用逐次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

控制水准复测的不符值,闭合差限差应满足±10√Lmm的精度,以保障高程贯通精度。

5、隧道贯通误差测量:

⑴平面贯通测量:

在隧道贯通面处(相向开挖时贯通一般在中间,盾构掘进时是从车站始发点到另一车站进洞点)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点的坐标差,并计算到预留洞门的断面和中线上,求得横向贯通误差和纵向贯通误差进行贯通测量精度评定,评定标准限差见表一。

⑵高程贯通测量:

用水准仪从贯通面两端测定贯通点的高程,其互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评定标准限差见表一。

⑶贯通测量应在掘进贯通时施测一次,二衬后贯通测量应使用经平差后的控制导线点坐标值和高程值计算贯通误差评定精度。

6、地下控制网平差及中线调整测量:

⑴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由支导线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接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路线,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应进行平差计算。

⑵导线平差后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⑶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段夹角不符值应≤8",曲线段上的折角在中线间距短于60m时也应<15"。

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⑷以调整后的线路中线点为依据,直线段每6m,曲线段每5m应测设一个结构横断面,并编制净空断面测量成果表,断面点位即为限界控制点位。

⑸测定断面点的里程允许误差应在±50mm内,断面测量精度允许误差为±10mm,矩形断面高程误差应小于20mm,圆形断面高程偏差应小于10mm。

7、施工放样测量

⑴基坑围护施工测量:

a、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基坑时,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验收连续墙中心线,其测量技术标准要求如下:

(a)地下连续墙的地面中心线应依据线路中心控制点进行放样,放样误差在±5mm以内。

(b)内外导墙线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心线,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mm。

(c)连续墙槽施工后应测量其深度、宽度和垂直度。

(d)连续墙竣工后其实际中心位置和设计中心线的偏差值应小于30mm。

b、采用钻孔桩围护基坑时施工放样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a)桩位放样依据线路中心控制点进行,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在0—+50mm之内。

桩位中心坐标放样误差不应大于±20mm。

(b)桩施工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及其垂直度,其垂直度不应大于1%。

(c)围护桩峻工后应测定其位置与轴线偏差,其横向允许误差值0—+50mm内。

c、采用放坡的基坑,其边坡线的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坡脚距车站、隧道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⑵明挖车站、工作井结构的施工放样测量:

a、明挖车站、工作井基坑开挖至坑底后,监理工程师应对坑底高程进行检测,高程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垫层。

b、坑底垫层浇筑完成后,施工承包商应及时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用作结构施工放样的依据,结构施工放样应采用已调整后的线路中线点和水准点,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方可使用,施工放样的技术标准如下:

(a)基坑的线路中心线纵向误差应小于±10mm,横向误差应小于±5mm。

(b)基坑底高程传递:

经基坑顶沿采用经过检定的钢尺悬吊至基坑底,吊锤的重量应与钢尺检定时重量相同,基坑上下两台水准仪同时观测,传递高程10m以上时,三测回的高差较差小于3mm时,取用加入钢尺尺长,温度改正后的平均值。

(c)车站、工作井的梁、柱放样测量允许误差为±3mm,站台沿边线模板测设应以线路中线为依据,其间距误差为正号,最大不大于5mm,站台模板高程测设误差宜低于设计高程,最大不小于-5mm。

⑶明挖区间隧道结构的施工放样测量:

a、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在垫层上标定出钢筋摆放位置,放样允许误差为±10mm。

b、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验。

c、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点测设边墙内侧和中墙中心线,允许误差为±10mm。

d、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应在+10-0mm之内。

⑷暗挖隧道:

a、暗挖隧道施工放样测量:

暗挖隧道施工放样采用地下施工控制导线和施工控制水准点逐次重复测量成果,加权平均值作为起算数据,确保隧道按正确的方向掘进,满足贯通允许误差的要求。

b、盾构法掘进施工测量,利用地下控制导线基线点测设出盾构井(室)中的线路中线点和盾构安装时所需要的测量控制点,测设值与设计较差应小于3mm。

c、安装盾构导轨时,测设同一位置的导轨方向,坡度和高程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2mm。

d、盾构机安装竣工后,应进行盾构机纵向轴线和径向轴线测量,其主要测量内容包括:

刀口、机头与盾尾连接点中心,与盾尾之间的长度测量,盾构外壳长度测量,盾构刀口、盾尾和支承环的直径测量。

e、盾构机掘进实时姿态测量应包括其与线路中线的平面偏离,高程偏离,纵向坡度、横向旋转和刀口里程的测量,各项测量误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三盾构机姿态测量计算数据取位精度要求

测量内容

取位精度

平面偏差

1mm

高程偏差

1mm

俯仰角

1’

方位角

1’

滚转角

1’

切口里程

0.01m

测定盾构机实时姿态时,最少应测一个特征点和一个特征轴,一般应选择其切口中心为特征点,纵轴为特征轴。

f、利用隧道施工控制导线测定盾构纵向轴线的方位角,该方位角与盾构本身陀螺方位角的较差应为陀螺方位角的改正值,并以此修正盾构掘进方向或调整盾构机纵轴与盾构纵向轴线方向偏离值来修正盾构掘进方向。

g、衬砌环片测量应包括测量衬砌环的环中心偏差,环的椭圆度和环的姿态,衬砌环片必须不少于3-5环测量一次,测量时每环都应测量,并应测定待测环的前端面,相邻衬砌环测量时应重合测定2-3环环片。

环片平面和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5mm。

h、盾构测量资料整理后应及时编制测量成果报表报送盾构操作人员及监理。

i、矿山法隧道开挖施工放样;直挖段施工应安装激光指向仪或使用经纬仪指导隧道掘进,在施工中应经常对激光指向仪进行检查效正。

曲线段隧道施工放样,应视曲线半径大小和曲线长度及施工方法,可选择切线支距法,测设线路中心点指导隧道掘进施工。

以线路中线为依据放样指导安装超前导管、管棚、钢拱架和边墙格栅,以及控制喷涂混凝土支护的厚度,其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

以调整后的地下路线中线点为依据放样隧道衬砌等构筑物。

j、隧道贯通后应进行贯通误差测量,贯通误差测量精度限差应满足表一的要求。

七、结构施工变形测量及沉降观测监控

1、本标段变形测量包括如下内容:

⑴施工阶段支护、结构工程的变形测量及沉降观测。

⑵施工阶段沿线环境的变形测量。

监理工程师应配合业主对专业监测单位资质审查。

且对监测单位的监测方案会同业主、有关专家、施工单位进行评审。

对监测日报进行检查分析,特别是报警值的数据要认真分析,及时报告业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变形测量应执行相关的规范技术标准,其主要技术标准和要求如下:

⑴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见表四

表四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mm)

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测量

适用范围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

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

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

±0.3

±0.1

±1.5

线路沿线变形特别敏感的超高层、高耸建筑物、精密工程设施、重要古建筑和地下管线等

±0.5

±0.3

±3.0

线路沿线高层、高大建筑物,地铁施工中的支护、结构、管线,隧道拱下沉、结构收剑和运营中结构、线路变形

±1.0

±0.5

±6.0

线路沿线多层建筑物、地表沉降及施工和运营中的次要结构

注: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是对最近变形监测控制点而言。

⑵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见表五、表六

表五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主要作业方法和观测要求

±1.5

150

±1.0

≤1/120000

宜按国家二等三角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3.0

150

±1.8

≤1/70000

宜按国家三等三角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6.0

150

±2.5

≤1/40000

宜按国家四等三角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表六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测站高差中误差(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

±0.3

±0.07

±0.15√n

0.2√n

±0.5

±0.15

±0.30√n

0.4√n

±1.0

±0.30

±0.60√n

0.8√n

注:

n为测站数

⑶变形观测点施测精度:

水平位移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见表五,垂直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和主要测量方法见表七。

表七垂直沉降监测主要技术要求和监测方法(mm)

等级

高程中误差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主要测量方法

±0.3

±0.1

0.15√n

水准测量

±0.5

±0.3

0.30√n

水准测量

±1.0

±0.5

0.60√n

水准测量

注:

n为测站数

⑷变形观测控制点应选择在变形区外,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变形观测点应选择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出变形特征的部位,埋设牢固并易于识别,易遭毁坏部位的点应加设保护装置。

⑸地下、地上应同步进行变形测量和施工监控测量,对每单元变形体进行变形测量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应固定观测人员。

⑹首次观测应进行二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3、围护、结构施工变形测量监控:

⑴监理工程师对围护结构施工变形测量实行全过程监控,其包括下列内容:

①围护桩、墙位移和倾斜测量,结构净空水平收敛。

②结构拱顶、支护桩、墙等沉降变形测量。

⑵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前方交绘法,边角交绘法,导线测量法,极坐标法,经纬仪设点法,视准线法等。

垂直位移观测可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⑶变形测量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测量前应对施工场工程岩土变化和支护工程的状况进行察看并作简明记录。

②分步施工时,每步应有完整的连续观测数据。

③雨后,冻融,地震等对变形体产生显著影响时应增加观测频率。

④变形体趋于稳定期间可延长观测频率,急剧变动期间应缩短观测频率。

⑷隧道内观测点应在围岩工程施工时埋设,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观测点应设置在同一断面上。

地表沉降观测点与拱顶下沉点设在隧道中线竖直面上,断面间距宜为10-50m。

初始观测值应在开挖后12h内采集。

⑸隧道内各项变形测量项目的测量频率,应根据变形速度和变形量的大小以及施工状况按下表的要求进行选择。

测量频率

变形速度W(mm/d)

施工状况

测量频率(次/d)

W>10

距工作面1倍洞径

2/1

5

距工作面1~2倍洞径

1/1

1

距工作面2~5倍洞径

1/2

W≤1

距工作面>5倍洞径

1/7~14

注:

d为天数

⑹变形测量工作应从施工前开始,至结构稳定为止。

4、沉降观测监控:

⑴沉降点的布设: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布设的沉降观测点应验收,沉降点应布在上、下行线路中心底板上,每隔10米1点。

埋设点应先钻14、深53mm孔,插入钢筋头外露5mm,用环氧树脂拌和水泥填好。

沉降点布设时间应在底板浇筑后2天内。

⑵沉降点布设后首次观测应进行二次,取二次平均值为初始值,每增加一次荷载后即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当本次沉降量大于3mm时则每二天观测1次,当沉降量小于1mm且趋于稳定时一月一次,一直到竣工验收。

⑶施工单位在每阶段沉降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资料:

①沉降观测成果表;

②沉降观测点位置图;

③变形体变形、应变、应力等物理量随时间、荷载变化的时态曲线图;

4降观测技术总结。

八、竣工测量监控

本标段竣工测量包括线路中心线测量、结构测量、横断面测量,对施工单位的竣工成果应进行复核。

竣工测量一般规定如下:

⑴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图式等与原施工测量相同。

⑵竣工测量时对于施工中无变动的项目应采用调查和检测的方法,对于变更施工设计的项目应按实际位置进行竣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