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233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docx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

部编教材语文中考模拟卷(十七)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三大题,18题,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学校、姓名、班级和考号。

一、积累(13分)

班级开展“家国天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这首爱国诗歌.

⑴根据拼音正确书写词语。

(3分)

致国歌

在所有的颂歌中

惟有这支歌让你无法轻松

就像你看到母亲忧郁的眼睛

就像你听到母亲焦灼的呐喊和shēnyín①的悸痛

在所有的歌曲中

惟有这支歌叫你回忆 叫你憧憬

这支歌以闪电作节奏以pīlì②作激情

唱出了一路沧桑一路铿锵铮铮

这支歌是黄河的páoxiào③

可是窑洞门前纺车的歌声

雄壮如巍峨山峦直刺苍穹

深沉似质朴的土地写满灵性

悠悠岁月

风也峥嵘雨也峥嵘

当我们走向岁月的深处

又怎能忘却

黄土地下覆盖着的历史的沉重

 

⑵下列词组中最适合描述这首诗感情基调的是()(2分)

A.欢快、明丽B.缠绵、忧伤C.低沉、激昂D.凄凉、悲壮

2.在本次活动中,文文负责整理教材中“爱国”主题的古诗文,邀请你与他一起探讨。

(6分)

文文:

我发现很多诗人喜欢借用典故抒发爱国之情。

李白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⑴,忽复乘舟梦日边。

”;杜牧借用典故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只知沉迷享乐:

“商女不知亡国恨,⑵。

”;文天祥借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

“⑶,。

我:

这样的例子还有:

“⑷,。

”(写出连续的两句诗句)

3.文文准备参加“爱国”书法作品大赛,他书写的上联如下图,但不确定下联是哪一句,请你帮助他选择。

(2分)

二、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10分)

4.以下是名家对名著的点评,请你选择一则,结合对该名著的阅读体验谈谈对它的理解。

①《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的书。

——休梅克(美国学者)

②这个大科学家(法布尔)像哲学者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书写。

——埃德蒙▪罗斯丹(法国剧作家)

③惟全书(《儒林外史》)无主干,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鲁迅

④刘慈欣的《三体》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杰作。

他花了好些年时间,用大量的细节和独特的创意构筑了这个宇宙,讨论了生命和一切的爱、艺术与道德问题。

——韩松(中国当代“四大科幻天王”之一)

5.阅读以下三首诗歌,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歌,并根据你对艾青诗歌风格的了解,从语言特点、典型意象、主题情感等角度阐述理由。

(5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甲】枯叶蝴蝶

徐迟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

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

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

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一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

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

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

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我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和真理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阖上它们。

做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选自《徐迟散文选集》,1979年)

【乙】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

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

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

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

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哪里去呢?

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丛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选自《贾平凹小说新作集•序》,1981年)

6.【整体感知】阅读两文,感知“物”的特点与“我”对“物”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2分)

选文

物的特点

“我”对“物”的态度

【甲】

美丽却善于伪装

【乙】

怜惜、赞美、期盼

 

7.【细读结尾】两文分别是怎样将“枯叶蝶”和“真理”,“溪流”和“文字”联系起来的?

(4分)

8.【关注细节】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回答。

(4分)

①结合甲文的创作时间和对历史背景的了解,谈谈你对甲文的时代意义的理解。

②结合乙文内容和对作者贾平凹的其他文章,谈谈你对贾平凹文章风格的认识。

9.【分类整合】请从以下课文中选择一篇与【甲】【乙】两篇选文进行组合,并简述这样组合的理由。

(5分)(可从内容主题、结构特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运用等角度考虑)

A.《白杨礼赞》(茅盾)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C.《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D.《一棵小桃树》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7分)

青春偶像崇拜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正方:

青春偶像崇拜,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

反方:

青春偶像崇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武汉大学(中国)

主持人:

欢迎六位。

马上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一轮辩论环节——开门见山。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让我来段数来宝。

偶像崇拜第一好,疏解压力没烦恼。

偶像崇拜第二好,孩子自主选择妙。

父母凡事要管教,孩子快要窒息了。

摆脱依赖不能少,偶像认同是解药。

父母师长别烦恼,谁无轻狂的年少。

孩子学会去拥抱,尺度拿捏待调教。

请您论证哪不好,哪不好?

【反方一辩】让我们来看看现实好不好呢?

今天,第一个关键词是“青春偶像”,青春偶像靠什么吸引孩子呢?

浙大潘云鹤教授的调查显示,51.5%的孩子认为偶像首要具备的条件是外形个性,仅11%的孩子认为对社会的贡献才最重要,而娱乐新闻中,最多最显眼的永远是绯闻八卦,也正好彰显了粉丝的兴趣点。

可见,孩子对青春偶像的崇拜容易肤浅,流于表面,难以吸取成长的养分。

【正方二辩】你说偶像靠包装,想想也没怎么样。

美女上街要化妆,辩手上台要衣装。

因此,偶像靠包装,其实也没怎么样。

我方不是多卖嘴,偶像也有做回馈。

力宏行善积恩惠,四川赈灾演唱会,艺人号召显光辉。

孩子响应去追随,乐善好施哪不对?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今天从头到尾一嘴的俏皮话,却试图忽略第二个关键词,叫做“崇拜”。

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的团体中,他们不反对喜爱,不反对欣赏,偏偏反对对个人的崇拜呢?

在座的各位让我们回归常识,想一想当“崇拜”这两个字,特别是“个人崇拜”这四个字,进入大家脑海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狂热?

是不是不理性?

所以今天崇拜本身这样的定义,对方辩友怎么不给大家一个解释呢?

再来看今天第二个主体叫什么呢?

叫做孩子。

孩子是怎么样的人?

是一群理性尚未成熟,理性正要成长的人,如果他们陷入到崇拜的狂热之中,那我想在一阵快乐的喧嚣之后,剩下的也只是理性成长的荒芜吧!

【正方三辩】你说崇拜很盲目,对方加盐又加醋。

中山大学却指出,孩子会拿捏尺度,偶尔送送小礼物,学学偶像的好处,疯狂粉丝在少数,以偏概全靠不住。

如果崇拜是盲目,我方可以总结出,没人值得你倾慕,父母师长你别仰慕,伟人传记更是不能读。

正面榜样都被剥夺,对方的论调太突兀,我方觉得你定义错误。

【反方三辩】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倾慕、榜样和偶像崇拜这些概念真的是一个意思吗?

对方辩友刚才说得很漂亮,但是对一个辩题深入的探讨,前提是对每一个群体,是对每一个物体的本质有清晰地划定。

青春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对孩子而言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从感性、本能逐步走向理性,理性精神最终确立的过程。

青春偶像崇拜的本质是什么?

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迷恋和追随,这种迷恋背后带来的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沦丧,带来的是自我判断能力的下降,两件事情的本质都是背道而驰,怎么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第二环节——角色争锋”略)

主持人:

现在,我们的辩论已经进行到了一个高潮的阶段。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那就让我们马上进入下一轮——针锋相对。

【正方二辩】谢谢主持人。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字典》以及《现代汉语规范辞典》,“崇拜”指的是尊敬和钦佩,我方根据现实依据,提出了“崇拜”的概念中没有痴狂两个字,您方的行为在哪里?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看了十几篇的博士论文,而且香港学者岳小东学者明确地提出,今天偶像与榜样的六边形的差异,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呢?

其次我想问您的是,今天潘云鹤教授指出,有78.5%的孩子他们会不顾一切去搜集偶像的资料,您又如何看呢?

【正方三辩】是,所以定义上有区别,我们来看一下现实的例子好吗?

在现实当中,有88%的孩子在追求偶像的过程中,其实都表现出来是理智的,你又怎么能解释这个现实呢?

【反方一辩】可是,今天我搜“郭敬明粉丝”这五个字的时候,网上出现的不是“郭敬明来汉签售,千万粉丝由于太过狂热导致现场失控”,就是“所有的粉丝在风中苦苦等待5个小时,仍然直言幸福”,您告诉我今天理性何在呢?

【正方三辩】好吧好吧,如果崇拜真的是不理性的话,我们来讨论一下,那是否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我们崇拜呢?

(A)

【反方三辩】对于孩子而言,因为一旦把你作为青春偶像来崇拜的时候,孩子的本身尚未成熟的理性极其容易让他陷入到一种疯狂的境地,你对这样的现实为什么置之不理呢?

(B)

【正方二辩】崇拜本身是理性的,您方只是专挑个案,请问您了,您方的逻辑是孩子是非理性的,请问你,如果孩子是非理性的,孩子是否什么事儿都不能做?

【反方三辩】我刚才说得很清楚,孩子的理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

当年古惑仔特别流行,郑伊健就是当时的青春偶像,结果孩子怎么做呢?

长发飘飘,出门带刀,请正面解释,有没有利于孩子成长?

【正方二辩】所以您方一直在提,歌迷当中,有一个做错事儿,就认为所有歌迷都是非理性的,就认为偶像崇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您方是要我方也如此去论证今天的立场吗?

(节选自《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

10.揣摩“开门见山”环节画横线处的句子,分析在辩论中,反方说这句话的巧妙之处。

(4分)

11.在“开门见山”环节中,举一个运用“归谬法”的例子,并阐述其用意。

(3分)

 

12.你在“针锋相对”环节画波浪线处,任选一位辩手的辩词进行反驳,写一段50字左右的辩词。

(4分)

13.在这部分辩论中,你认为哪方的表现更为精彩?

为什么?

(5分)

(四)古诗文阅读(15分)

 

【甲】九和

[宋]刘克庄①

群儿孰敢比肩随,翻水成文出愈奇。

人欲关弓②戕后羿,天宁飞箭中王罴③。

爱材不忍淹丛棘④,去恶真如斩乱丝。

珍重阿蒙宜努力,此生不可负君师⑤。

【注释】①刘克庄:

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文学才华出众。

宁宗嘉定二年补将仕郎,因咏《落梅》诗而获罪,后又被起用。

②关弓:

指拉满弓。

③王罴(pí):

南北朝时期名将,坚守荆州时,每出战,常不披甲胄,大呼告天曰:

“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

”屡经战阵,亦不被伤。

④丛棘:

囚禁犯人的地方。

⑤君师:

这里指皇帝。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

14.【甲】诗中诗人借用王罴和阿蒙的典故,其用意是一样的吗?

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3分)

15.文文结合【乙】【丙】两文相关内容改编了课本剧,请你帮助他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内容,并就舞台说明的设计阐述理由。

(6分)

时间 建安十五年

地点 军营

人物 鲁肃、吕蒙

鲁肃与吕蒙推杯换盏,喝得满面酡红。

吕蒙 大哥接受重任,和关羽相邻,准备了哪些计策来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呢?

鲁肃 (⑴)临时想办法就是了。

吕蒙 (皱着眉头)⑵。

鲁肃 这……

吕蒙 愚弟倒有五个计策可为大哥分忧。

吕蒙拿出地图与鲁肃论议。

鲁肃 (⑶)贤弟呀,多日不见,你变化竟如此之大!

我都快不认识你了。

吕蒙 大哥,俗话说,士别三日应刮目相看。

我早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我了。

16.文文在阅读【乙】【丙】后,与同学小红交流了看法,根据语境和对两文的理解,补全对话。

(1+2+3=6分)

文文:

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提到了鲁肃与吕蒙论议,但又不完全一样。

小红:

我也注意到了,二者的详略安排不一样:

文文:

情节详略的安排与文章主旨息息相关。

我想这两篇文章如此安排详略是因为⑵

小红:

我有个困惑,鲁肃赞赏吕蒙的语句,意思差不多,但表述不一样。

它们的位置可以互换吗?

文文:

三、写作(50分)

17.相逢犹如昨日,离别又在眼前。

临近毕业,你最想对哪位同学倾诉你离别的不舍?

请从以下事物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意象,写一首现代诗送给TA,表达离别之情。

要求:

不少于8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备选意象:

叶子书跑道

18.近年来,衢州推出了各色旅游推介活动。

2019年,为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衢州市旅游委员会向广大市民征集游记作品,作品将刊登于“衢州旅游网”的“旅游推荐”栏目中。

请你选择家乡一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游记。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40分)

以下图片中的景点你游览过吗?

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处,也可以选择家乡的其他景点,完成这篇游记作品。

 

 

 

江郎山       烂柯山       水亭门     天脊龙门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13分)

1.(3分)⑴呻吟霹雳咆哮(2分)⑵C

2.(6分)⑴闲来垂钓碧溪上 ⑵隔江犹唱后庭花 ⑶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⑷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评分标准:

6分,每空1分,如出现漏字、添字或错别字,该空不给分,⑷其他诗人、诗句合理亦可。

3.(2分)D

二、阅读(57分)

4.(5分)

(1)略。

评分标准:

5分,结合内容,围绕话题阐述阅读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5.(5分)我选B。

因为诗中频繁出现的“土地”一词是诗人艾青笔下的典型意象,充满“土地的忧郁”;所表达的对土地的热爱符合艾青诗作的抒情特点,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其朴素的语言与艾青诗作的特点也相吻合。

相比而言,A诗强调的孤独者形象与艾青的心境不符,而C诗以爱情为主题,与艾青一贯以来的情感表达不匹配,因此B诗是艾青的作品。

评分标准:

4分,判断1分,理由阐述3分,可以单点深入阐述理由,也可以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6.(2分)⑴怜悯其不幸,又感慨其聪明却被聪明误⑵柔、细、流动、不安宁等

评分标准:

每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7.(4分)甲文由枯叶蝶为了保护自己,隐藏了美丽,伪装成枯叶的模样,结果却因别样的美丽被贪婪的人类捕杀,以至灭绝的故事,由感而发,抒发了既然结局都是被抓,还不如展现真实地自我的感慨,表达了对真理和真相的呼唤和追求。

乙文开头写道“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

”溪流的流向,隐喻着自己的创作道路。

溪流给了我精神力量,也给了我创作灵感。

我将这些创作灵感书写出来,辑录成了这本小说集。

8.

(1)示例:

本文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先要解放思想,要去除一切不合理的落后的虚假的思想的束缚,徐迟的这篇文章,借枯叶蝶的故事,发出对真理、真相的呼唤,给当时的人们以警醒,激励人们尽快从文革的僵化思想中解放出来,勇敢地展示自我,追求真理,创造美好的生活。

⑵示例:

语言简朴,淡雅自然;取材自由,关注日常生活;蕴含哲理,善用隐喻。

9.(5分)从内容主题、结构特点、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运用等角度进行组合均可,要结合所选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评分标准如下:

单点结构(1—2分):

只组合了文章,说明了可组合的点,没有进行阐述。

多点结构(3—4分):

组合了文章,并分篇说明了文章的特点,没有联系各篇的相似点。

多点关联性结构(5—6分):

组合了文章,就各篇的联系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多点关联性结构答案参考示例:

示例一:

我选A。

选文与课文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选文一篇借枯叶蝶说理,一篇借溪流抒情,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而《白杨礼赞》也是借写白杨不屈不挠的坚韧、内在朴实的美质,由树及人,赞美与白杨一样的人民以及点明自己的追求。

故将其与两文组合。

示例二:

我选B。

选文与课文在物的描写方面有相似处。

《枯叶蝴蝶》不惜笔墨描写了美丽而善于隐蔽的枯叶蝴蝶的特点,《溪流》更是对溪流成长过程极尽渲染描绘,而《秋天的怀念》中则对北海菊花进行了具体描摹。

描写细腻生动。

枯叶蝴蝶隐藏美丽,溪流的坚定执着,北海菊花的生命姿态,在这些物上都附着了作者的深意,故将其与两文组合。

示例三:

我选C。

选文与课文都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

前一篇将枯叶蝶与正常飞翔的蝴蝶对比,坚定表明自己要追求真理的态度;后一篇则将溪流与“天上的雨”对比,更鲜明表现其执着追求自我的品质。

而《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一间小屋”就运用两组对比排比句,点明“爱”的重要。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可将其与两文组合。

10.(4分)正方采用“数来宝”的形式,语言的感染力强,易赢得观众的好感。

反方适时说这是“俏皮话”,指出正方辩词动听却没有讲明道理,有哗众取宠之嫌,降低了对方辩词的可性度。

11.(3分)本场辩论赛中,正方三辩多次用到“归谬法”。

如:

“如果崇拜是盲目,我方可以总结出,没人值得你倾慕,父母师长你别仰慕,伟人传记更是不能读。

”就是承认对方所说的“崇拜是盲目的”是正确的,从而推出“父母师长,伟人都不能仰慕”的错误结论,进而证明己方“偶像崇拜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观点。

12.(4分)示例一:

我反驳A处。

对方辩友,请不要偷换概念。

我方说的是孩子在追求青春偶像时会狂热而失去理性,我方所说的“青春偶像”和您说的“所有人”并不是一回事!

示例二:

我反驳B处。

对方辩友一直强调孩子崇拜偶像会陷入到一种疯狂的境地,请问您,您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呢?

您见过多少孩子疯狂了呢?

评分标准:

有针对性和逻辑性2分;语言流畅、有感染力2分。

13.(5分)可从论证的严密性、抓住对方漏洞有力回击、与论题的紧密度、富有感染力等角度去阐述。

14.(3分)不同。

借王罴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遭遇不幸的悲愤。

吕蒙在其君主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最后学有所成,深有谋略,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和对君王的感激之情。

15.(6分)⑴轻笑(随意)。

理由:

这样设计意在表现鲁肃应对的随便,和吕蒙对待问题的认真形成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学有所成和深有谋略。

⑵现在东吴和西蜀虽然是联盟,但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么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

⑶瞪大眼睛(张大嘴巴)。

理由:

这样设计意在表现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神态惊奇,突显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评分标准:

每小题2分,共6分。

舞台说明的补充以及理由的阐述符合文意即可,填写的台词抄录原文不得分。

16.(1分)⑴乙文中一笔带过,丙文中详写了吕蒙与鲁肃论议的内容,以及鲁肃对吕蒙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

(2分)⑵乙文要表现的是吕蒙学习进步巨大,从而突显孙权劝学的成功。

丙文详写吕蒙对战争的看法,突显的是主角吕蒙的才智谋略过人。

(3分)⑶不能。

乙文中对吕蒙的赞叹,是与以前的阿蒙相比较,强调的进步巨大。

丙文中对吕蒙的赞叹,强调的是其见识之广,思虑之深。

三、写作(50分)

17.(10分)评分标准:

分行,表达对同学的不舍之情4分;运用意象表达情感2分;语言凝练、简洁、有节奏感3分;无错别字、病句1分。

18.(40分)评分标准:

分类

得分

评分条例

一类

40—37分

○选择衢州的一处景点,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经过,条理清晰。

○描写游览过程中所见景物,描写细致精彩,有感染力;记叙游览过程中的特别经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在描写中穿插议论抒情,文章富有知识性,有文化气息。

○写作目的明确,能起到推介效果。

○能根据需要巧妙地运用写作技巧,如表达方式灵活,叙述顺序恰当,细节描写具体,详略得当,结构合理等。

○表达准确,语言流畅生动,富有个性化。

○分段合理。

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基本无病句和错别字。

二类

36—32分

○选择衢州的一处景点,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经过,条理较清晰。

○描写游览过程中所见景物,记叙游览过程中的经历,并抒发自己的真切感受。

○写作目的较明确,能起到推介效果。

○能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技巧,如表达方式恰当,叙述顺序合理,有细节描写,详略有别,条理较清晰等。

○表达准确,语言较为流畅生动,较有个性。

○分段合理。

文面整洁,汉字书写规范,正确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有个别病句、错别字,不影响文意。

三类

31—28分

○选择衢州的一处景点,以游踪为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