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373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讲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docx

第3讲地球的运动二公转

第3讲 地球的运动

(二)——公转

一、选择题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本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7月13日在里约热内卢市(约23°S)争夺本届世界杯赛冠军,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 北移 较快

B.南半球 北移 较快

C.北半球 南移 较慢

D.南半球 南移 较慢

解析:

1.B 2.C 第1题,6月12日至7月13日,地球位于夏至日(远日点)附近,为图中②附近。

第2题,7月1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2015年9月28日,浙江省春晖中学迎来第一次月考,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4.从3月21日到9月23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慢→快→慢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

小→大→小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

短→长→短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大→小→大

解析:

3.C 4.B 第3题,9月28日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刚过,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且向南移,最接近③位置。

第4题,从3月21日到9月23日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远日点,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返回赤道,所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快→慢→快,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小→大→小,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长→短→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小→大→小。

  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

B.地球上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增大

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

解析:

5.B 6.C 第5题,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约是23.5°。

第6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回归线与极圈度数的和总是等于90°,因此当黄赤交角变为24°后,地球上太阳光线直射的范围变大,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温带的范围随之变小。

地球上极昼和极夜的天数与地球公转速度有关,与黄赤交角无关。

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7~

8题:

7.图中A点所代表的节气为(  )

A.夏至

B.秋分

C.冬至

D.春分

8.此地所处的纬度为(  )

A.23.5°NB.0°C.66.5°ND.90°N

解析:

7.D 8.C 第7题,A地昼长为12小时,此时昼夜平分,过后白昼变长,故太阳此时直射赤道并向北移,为春分日。

第8题,此地分别有一日出现极昼和极夜,故在北极圈上。

  如图所示,2015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的为(  )

10.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  )

A.4月12日B.7月13日

C.8月28日D.10月14日

解析:

9.D 10.D 第9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太阳位于西南方,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选项D正确。

第10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015年2月28日距离春分日的时间与10月14日距离秋分日的时间相同,因而这两日的昼夜长短相同,看到的情景相同。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杭州市(120.2°E,30.3°N)进行实地考察。

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5°。

下图为该小组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

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整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2.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

A.调整方向

B.不用调整

C.角度大约上调15°

D.角度大约下调15°

解析:

11.C 12.D 第11题,当太阳位于正南方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而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5.3°N,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也可能向南移动。

第12题,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6°左右,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集热板应与地面夹角为54°左右,据此得出结论。

二、非选择题

13.读图,回答问题:

(1)如图2所示的日期为    前后,北半球的节气为    。

 

(2)如图2所示的状态处于图1地球公转轨道中    点的位置。

此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    。

 

(3)如图2中a、b、c三处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次序是    。

此刻,c点的地方时为     时。

 

(4)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图1中的    时段。

(用字母表示) 

(5)当地球公转至图1中的B点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解析:

(1)、

(2)题,据图可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第(3)题,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第(4)题,当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第(5)题,当地球公转至图1中的B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1)12月22日 冬至

(2)D 23.5°S

(3)c>b>a 12

(4)D→A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4.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    小时,    

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    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    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    ,乙地的纬度数为   。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日期),为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序为   。

 

解析:

(1)题,根据图示可以直接读出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

(2)、(3)题,根据图示,甲地到90°N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24小时,可以判断甲地为北极圈,因而一年中甲地昼长的最大值为24小时;乙地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0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第(4)题,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纬度每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1°;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为66.5°-23.5°,因而6月22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5°-23.5°)=47°。

第(5)题,根据前面判断,乙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赤道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乙>丁>丙>甲;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丁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序为甲<丙<乙<丁。

答案:

(1)24 0

(2)24 12

(3)66.5°N纬线(或北极圈) 0°(填赤道不可)

(4)6月22日(填夏至日不可) 47°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乙>丁>丙>甲 甲<丙<乙<丁

15.下图为晨昏线和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图,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一个节气?

请写出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

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图中A地在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

 

(3)图中A、B、O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如何?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如果此后图中极昼范围继续扩大,地球的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解析:

(1)题,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则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为20°S。

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2)题,赤道昼夜平分,可知图中每格经度范围是30°;日期分界线有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两条,则图示A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0时所在经线为120°W,太阳直射经线为60°E;正午太阳高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为: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即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第(3)题,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此后图中极昼范围继续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

地球公转轨道靠近近日点,速度变快。

答案:

(1)冬至。

 南纬70°及其以南。

 昼渐短,夜渐长。

(2)(20°S,60°E) 20°S最大,由20°S向南向北递减。

 47°

(3)B>A>O。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高纬度递减。

 变快。

16.下面是大连(约39°N)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朝向一般是   ,主要原因是 。

 

(2)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最小的一天是   ,此时地球公转处于    (填“加速”或“减速”)期,早上观察发现太阳从

       方向升起。

 

(3)大连从    (填日期)开始,日照时间逐渐增长。

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上午日照条件较好的是    。

 

(4)如果请你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根据你的推销理由,客户选择的商品房是哪一套?

理由1:

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

选择:

    套商品房。

 

理由2:

夏季通风更好,凉爽舒适。

选择:

    套商品房。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基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题,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窗户朝南,采光条件好。

(2)题,夏至日,北半球的太阳光进入到室内的光照面积最小,此时日出东北。

第(3)题,冬至日后,大连昼变长。

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乙套商品房日照条件较好。

第(4)题,商品房的选择一般考虑通风、采光。

该建筑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东南风吹打乙房东面墙体,乙房东、南、北面均有窗户,通风条件好,但受降水影响较大。

答案:

(1)朝南 采光条件好

(2)6月22日(夏至日) 减速 东北

(3)12月22日(冬至日) 乙

(4)甲 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