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420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docx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防车辆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地铁五号线二标包括三站三区间,即秀月街站、桃源站、青云街站、秀月街~桃源站区间、桃源站~青云街站区间、青云街站~石葵路站区间,标段总长2432.223m。

暂定合同价为7.4亿元,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12月30日,计划竣工日期2020年2月29日,合同工期1156天。

本工程包括三站三区间,秀月街站设计围在K3+965.493~K4+163.195里程围,车站中心里程为YK4+035.393,本站为地下两层11m岛式车站,车站外包总长198.2m,标准段宽19.7m,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D出入口预留),2组风亭,总建筑面积10852.89㎡,其中主体8209.28㎡,附属2643.61㎡,中心里程轨面标高为-10.79,埋深为15.35m,覆土3.50m。

秀月街站~桃源站区间总长683.75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350m,区间自秀月街站向桃源站为单向上坡,坡度为7.3‰,区间覆土约7.0~10.5m,设置一座区间联络通道。

桃源站设计围在K4+846.946~K5+032.946里程围,车站中心里程为YK4+916.836,车站外包总长186m。

本站为地下两层11m岛式车站,标准段宽19.7m,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总建筑面积10513.47㎡,其中主体7579.5㎡,附属2933.97㎡,中心里程轨面埋深为15.44m,覆土3.59m,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桃源站~青云街站区间总长525.650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800m,区间自桃源站向桃源站为单向上坡,除停车线段采用2‰坡度外,其他段坡度均为28‰,区间覆土约3.0~10.5m,区间无附属设施。

青云街站设计围在K5+558.599~K5+791.399里程围,车站中心里程为YK5+721.499,车站外包总长232.8m。

车站形式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总长232.8m,总宽19.7m,总建筑面积12715.4㎡,底板埋深为18.673m(线路中心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施工。

青云街站~石葵路站区间总长606.323m,平面最小曲线半径700m,区间自青云街站向石葵路站为单向上坡,坡度为28‰,区间覆土约9.2~12.9m设置一座区间联络通道。

图1-1线路总平面图

1.2自然条件

1、气象水文

地区地处北温带,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但具有海洋特性,夏季温暖无酷暑,冬随冷但少严寒,春季不冷不热气温适中,空气湿润,降雨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8月最热平均气温24℃。

全年无霜期180~200天。

全年降水的60%~70%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

秀月街站、桃源站、青云街站沿线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00~29.70m,水位标高0.01~43.00m

沿线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00~29.70m,水位标高0.01~43.00m。

桃源站至青云街站区间地下水位埋深2.0~2.3m,水位标高7.7~20.6m。

青云街站至石葵路站区间地下水位埋深2.0m左右,水位标高20.2~38.1m。

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幅度在1.0~3.0m。

2、地形地貌

本区间为丘间谷地、剥蚀低丘陵地貌,地形略有起伏,本标段秀月街站、桃源站青云街站地质为中软土、岩石,秀月街站至桃源站区间、桃源站至青云街站地质为岩石、软质岩石、中硬土、中软土、局部为软弱土组成,覆盖层较厚(d>3m),场地类别为Ⅱ类,青云街站至石葵站区间地质多为弱土、岩石。

3、工程地质

根据初勘阶段勘察结果,结合区域工程地质资料,本标段所处地段钻探揭露地层可分为第四系全新统(Q4)、青白口系桥头组(Qbq)基岩。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素填土(1-1):

灰褐色、黄褐色,稍密-中密,主要由碎石、角砾土、粘性土组成,硬杂质含量60%以上。

揭露层厚0.30—24.60米,层底标高-8.85—58.8米。

杂填土(1-2):

灰褐色,松散-稍密,主要由建筑垃圾、碎石组成,硬杂质含量75%以上,露层厚0.30—7.70米,层底标高-8.45—50.95米。

淤泥质粉质粘土(2-21):

灰褐色、灰黑色,软塑-可塑,含粉土及砂土薄层,富含有机质,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

揭露层厚0.70—8.60米,层底标高-12.80—7.00米。

卵石(2-31):

灰褐色,黄褐色,石英岩卵石,稍密-中密状态,稍湿-饱和,卵石粒径20-60mm,磨圆度较好,个别大于80mm,卵石石含量50%以上,余为砂土、圆砾及粘性土。

揭露层厚0.90—7.60米,层底标高-14.80—-2.61米。

青白口系桥头组(Qbq)

全风化板岩(12-11):

黄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仅外观保留岩石特征,岩芯呈土状,手可掰碎,遇水易崩解,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揭露层厚2.20米,层底标高11.30米。

强风化板岩(12-12):

灰白色、灰黄色、灰褐色、灰色,变晶、变余结构,中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石英岩。

岩芯呈碎块状,属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一般块径20-40mm,揭露层厚0.80—15.20米,层底标高-17.76—4.87米。

中风化板岩(12-13):

灰白色、灰褐色,变晶、变余结构,中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石英岩。

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层顶标高-21.28—41.77米。

全风化石英岩(12-21):

灰黄,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仅外观保留岩石特征,岩芯呈砂土状、碎屑状,遇水软化。

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揭露层厚1.4米,层底标高-9.3米。

强风化石英岩(12-22)灰黄、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局部见板岩夹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一般块径20-40mm。

属较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揭露层厚0.50--25.30米,层底标高-26.98—30.90米。

中风化石英岩(12-23):

灰褐、青灰、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

局部见板岩夹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一般柱长50-100mm。

属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Ⅱ~Ⅲ级。

层顶标高-26.98—45.99米。

地基土层:

基底部分位于中风化石英岩(12-23),承载力高,工程性质较好,可直接作为建筑物持力层。

4、水文地质

地铁5号线沿线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水。

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赋存与分布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填土、粉砂、卵石、碎石层中,里程K1+000-K1+500、K1+800-K5+000(虎滩新区--青云街段)、K6+800-K9+941(胜利路桥--梭鱼湾南岸),以及K12+253-K14+350(梭鱼湾北岸-工兴路)、K17+900-K18+650(中华路-泉水河)上层第四系土层较厚,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该土层中,水量较小,单井涌水量小于100t/d。

碳酸盐岩岩溶水:

主要赋存于震旦系白云岩、石灰岩中,灰岩节理裂隙及溶蚀裂隙发育,部分地段溶洞发育,地下水较丰富,渗透系数5~30m/d,中等-强透水性,单井涌水量约1000t/d,中等富水。

主要分布于梭鱼湾海域以北(K12+253--终点)碳酸盐岩类地区。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震旦系、青白口系石英岩、板岩中,主要分布于梭鱼湾海域以南沿线地段(起点-K9+941)。

老虎滩湾海域(起点-K3+450)、梭鱼湾海域及附近段(K8+725-K15+850)以及泉水河附近(K17+850-K21+500)地下水受海水侵入为咸水-半咸水。

补给与排泄

松散岩类孔隙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靠近海域段接受海水补给。

排泄主要为大气蒸发及向低洼排泄。

碳酸盐岩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上覆土层孔隙水的入渗补给及在灰岩出露地表段的大气降水补给,靠近海域段主要通过海水侵入补给。

排泄方式主要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海域及其支流排泄以及人工抽取。

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覆岩土层孔隙水补给,靠近海域段主要通过海水侵入补给。

在沟谷切割、断层切割或岩性变化较大的部位形成泉水排泄。

地下水位

根据本次水文勘察,水位受地形和降水影响很大,沿线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00~29.70m,水位标高0.01~43.00m

抗浮水位

经地勘分析,车站未发现地表水,车站抗浮水位: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地铁5号线秀月街站的抗浮水位取至3.5m处,桃源站抗浮水位建议值为地表面以下1.5m,青云街站的抗浮水位为地表下1m。

地下水的腐蚀性

根据地下水取样分析结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GB1/T50476-2008),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见下表,具体指标详见地勘报告附件《水质分析结果报告》:

表1-1地下水腐蚀性情况判定成果表

里程

项目

类别

腐蚀等级

执行规

K3+652-K4+533、

K5+293-K5+650、K14+450-K15+800、

K16+200-K17+880、

K21+210-K24+480、

K24+800

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

环境类型(Ⅱ)

《岩土工程勘察规》

地层渗透性(A、B)

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干湿交替

长期浸水

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

一般环境

Ⅰ-B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

5、抗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GB50909-2014)有关规定: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

6、技术标准

设计使用年限:

主体结构及部结构100年;

防水等级:

地下车站及人行通道均按一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

结构重要性系数:

地下结构的主体结构构件和附属结构构件安全等级为一级,其重要性系数取γ0=1.1,其他构件(临时构件)取γ0=1.0;

抗震设防等级:

7度。

二、编制说明

2.1编制目的

项目在各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人员上路作业行为,场地各种行走机械及车辆进出活动,盾构施工使用电瓶车牵引的轨道运输车辆的情况,溜车对人员的威胁很大,因此根据政府等相关方面要求,结合实际编制了本预案。

2.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车辆伤害事故是人身伤亡多发的一个事故类型,车辆伤害事故根据其等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车辆被毁,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

特别是电瓶车运输安全事故是有轨运输的惯性事故,极易造成施工人员伤亡。

2.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4、市下发的相关文件

5、上级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

2.4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现场车辆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

2.5编制原则

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安全、保施工正常进行、保机械正常运作”的原则制定。

2.6应对车辆伤害事故的总体原则

1、迅速记录并尽量确保车辆伤害事故发生现场原样。

必须第一时间记录事故现场,收集见证人员,以保证调查事故的原因分析准确,责任划分清楚。

2、妥善措施救助伤者。

车辆多造成人员碾压、碰撞、剐蹭伤害,如出现脑震荡、脏破损出血、骨折、组织挫伤等症,不宜随意搬动。

3、分清外部机构管理权限,准确信息上报。

道路上发生的事故应迅速上报交警,施工场地外来车辆易由交警部门,自由车辆伤害属于安全事故由安全监督部门处置。

4、注意避免二次事故。

施救的人员必须保证避免被来往车辆和施救机械伤害。

2.7车辆伤害危险性分析

1、场地外来车辆活动

为满足生产需要,总承包管理部及各工区办公驻地和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场所,外来的各种车辆进出频繁,这些车辆主要是:

出渣运输车和装载机、沙石料水泥运输车、钢材运输车和汽车起重机、二三项料供应货车、废钢材收购车、分包工区各种车辆、生活用车、各级工区工程指挥车。

车辆发生对人员伤害的主要威胁为:

车辆倒车碰撞碾压,车辆爆胎飞石,车辆拐弯倾覆或陷入倾覆,车辆制动失效冲入临建板房或基坑。

进场场车辆对现场人员威胁最大的车辆主要是:

电瓶车、出渣运输车和装载机、钢材运输车和汽车起重机、钻机等特种作业车辆。

车辆伤害集中发生的时间段非常可能是在晚上的22:

00~次日凌晨04:

00左右。

表2-1车辆伤害危险性分析表

序号

危险的状况

车辆种类

可能的场所

危及的人员

严重程度

可能性

1

倒车碰撞碾压

装载机

出渣仓口

井面作业人员

单人/一般骨折以上

可能

2

爆胎飞石

出渣车、沙石料车

大门口

看门人等

单人/面部伤害,较轻

可能

3

倾覆、落物

散装水泥车等

下坡弯道处

临近的人员

单人

很小

4

陷入倾覆

各种重车

场地井圈、未硬化区域

临近的人员

单人/挤压伤害,严重

很小

5

冲入临建板房或基坑

各种重车

区间竖井等狭窄场所

房或基坑作业人员

多人/挤压伤害,严重

可能

6

溜车

电瓶车

有轨运输区域

隧道所有作业人员

多人,严重、死亡

很小

2、生产现场自身车辆伤害

施工现场地面自身车辆伤害主要集中在施工现场泥头车和场移动设备上,低下主要集中在盾构施工电瓶车牵引轨道机车。

地面泥头车一直是市施工管理的难题,各工区在选择出渣运输协作方时,必须对其多方面必选,严格管理,所有泥头车必须办理三证,沿指定路线行驶,出土车辆必须覆盖,避免扬尘。

离开施工现场必须清洗。

车辆定期维护,保持车况良好,严禁带病上路。

进入施工场地必须听从现场施工人员指挥。

盾构施工轨道运输电瓶车车速快,载重多,刹车距离长,如果轨道质量差或操作失误,极易造成重大事故。

要求设置专门的班组对轨道进行维护,电瓶车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调车员经过培训,上班时间精神集中,认真负责。

小型挖掘机械在施工现场被经常运用,现场从事大规模进行土方开挖,洞初支结构破除等作业,现场作业环境复杂,挖机设备自身受机械臂等影响易导致视觉不良,易发生碰触临电线路和附近的作业人员。

受作业场地限制,总承包管理部各项目加工场所不太可能在每个竖井生产区域分部,因此必须通过运输车辆从加工场向各个作业竖井场地倒运,车辆进出场地碰撞作业人员。

表2-2生产现场自身车辆伤害分析表

序号

车辆种类

出现危险的状况

可能危及到的人员

伤害类型

可能性

1

泥头车

倒车人员未及时避让

未避让的人员

挤压伤害

可能

拐弯时发生侧翻

驾驶员

挤压伤害

可能

井口处直接接料

车上辅助作业的人员

跌落、坠落

可能

无三证驾驶

行人

碰撞伤害

可能

超速驾驶

行人

碰撞伤害

可能

2

电瓶车

调车员调车员指挥失误

未避让的人员

挤压伤害

可能

车辆刹车不及时碰撞

未避让的人员

碰撞伤害

可能

超速驾驶刹车不及时

未避让人员、设备

碰撞伤害

可能

轨道损坏造成跳道、侧翻

驾驶员

挤压伤害

可能

3

出渣车

倒车人员未及时避让

未避让的人员

挤压伤害

可能

拐弯时发生侧翻

驾驶员

挤压伤害

可能

井口处直接接料

车上辅助作业的人员

跌落、坠落

可能

手摇启动、刹车失灵、无证驾驶等

驾驶员、未避让的人员

碰撞伤害

可能

2

小型挖掘机械

挖断临电线路等

驾驶员

触电/严重

很小

人员附近移动回转过程

回转半径人员

剐蹭和挤压

可能

三、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图3-1组织机构图

抢险办公室下设在综合办公室:

由德有负责联络协调,:

3.2分工及职责

1、总承包管理部经理:

耿贤军

第一时间掌握险情动态,根据险情总体指挥救援工作。

2、常务副经理:

福生

根据险情及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下达的命令果断制定具体救援措施下达给下级部门,组织各部门协调联动,处理各部门部长上报情况及现场救援员上报的特殊险情,并及时向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上报本职责工作动态。

3、项目总工:

晓建

总体掌握现场安全动态,根据险情及时下达有效的安全措施,下达给工程部,由工程部主抓落实,使现场救援安全进行,防止二次事故发生,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以便事后调查,并及时向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上报本职责围工作动态。

4、项目分管安全副经理:

仁磊

根据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下达的命令及现场险情组织综合办公室及物机部及时协助现场抢险人员工作,并及时安排专人联系就近医院、救助车辆及周边社会救援群体等,使抢险工作有充足的后勤保障,交通保障,并及时向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上报本职责围工作动态。

5、总承包管理部书记:

郭增明

根据总承包管理部经理下达的命令及现场情况,组织综合办公室、生产调度及现场协助人员组成信息中心,收集整理救援现场信息,对外沟通协调,接待外来各方人员,对外报送相关信息。

6、抢险组职责——负责人:

福生

(1)火速赶往事故现场。

(2)组织救援小组对被困人员抢救及对物资转移。

(3)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

(4)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

(5)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应急处置报告。

3、疏导组职责——负责人:

郭增明

(1)负责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

(2)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3)负责迎接外部救援人员进入事发地点进行救援

4、后勤组职责——负责人:

德有

(1)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

(2)负责救援人员及物资的运输。

5、救援组职责——负责人:

仁磊

迅速利用储备抢救物资抢救现场伤员,为市区人民医院120等急救机构的到来争取时间。

四、预防和预警

4.1危险源的监控

(1)依据行业规定,制定各种车辆安全行车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2)购置合格车辆。

平时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使用前保证车辆状况良好,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3)经常对司机进行道路安全交通法律、法规的教育,广泛宣传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2预警行动

发现有车辆伤害事故或即将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切忌惊慌失措,立即采取救援措施,切忌等靠,及时向应急抢救小组报告现场情况。

五、应急响应

5.1启动响应

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立即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其他人员,并马上拨打市区人民医院急救,并立即上报项目抢险领导小组,项目抢险领导小组获取事故报告后,迅速评估险情,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程序上报。

5.2上报程序图及响应程序。

社会救援保障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及时拨打110和119,借助社会消防力量,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及时给救护车开路,尽快与卫生部门沟通。

(1)发生车辆伤害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现场值班调度或现场安全及其他管理人员。

(2)施工负责人和安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向工区领导报告。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故现场。

(3)应急领导小组判断应急级别,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现场抢救工作,安排应急处理保卫小组、医疗小组和应急处理突击队进行施救工作。

(4)立即向有关部门、监理工程师报告。

(5)保护好事故现场,按事故处理程序处理事故。

5.3应急措施

1、应急预案启动后,抢险组和救援组火速赶往事故现场,迅速利用储备抢救物资抢救现场伤员,为市中医院急救车的到来争取时间。

(1)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被各种设施卡住的受伤者,在不造成新的伤害的前提下,可使用撬棍、钢锯等施救工具进行抢救。

如确实不能将受伤者移出的,应安抚受伤者,增强其信心,等待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2)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根据具体情况等待120救护车或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出现颅脑损伤,维持其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市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4)处在不宜施救的场所,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尽量多找一些人来搬运,观察患者呼吸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能接触患者的伤口,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

救助人员应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慌乱,要采取最佳救助方式,最大限度的救助伤者。

2、疏导组负责维护现场,采用警报器、喊话或其它方式来疏散人员,并采用向值班室报警。

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设置警戒线,不准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

并迎接救护车进入事发地点进行救援。

3、后勤组负责应急处置的通讯、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保障,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记录在案。

5.4应急结束

1、善后处理

救援工作完毕后,保护好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估算经济损失等情况,并协助有关工区及部门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相关部门。

2、总结评估

由组长负责主持,所有应急人员参加,对应急整个过程进行评估总结,指出缺点及不足,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5.5事故预防措施

1、工作前,必须检查制动器、喇叭、灯光、电瓶电压、电流是否正常,有异常时,应予修理更换,禁止带“病”作业。

2、启动前,查看电瓶车的车轮下有无垫块等障碍物,车身有无油脂或易燃物附在上面,各箱体与车体连接是否牢固。

3、电瓶车司机必须服从调车员的指挥,信号不明时,禁止擅自开车。

坡度停车在气制动的同时,应将手轮处于制动状态,并用阻车器楔紧车轮,避免溜车。

4、启动电瓶车时,应鸣笛示警,运行中,司机注意力要集中,头、手、脚不得伸出门、窗外。

运行速度不得超过8KM/H,并要随时注意机车运行前方线路情况及其它设施、杂物有无侵界,机车上不准搭乘非工作人员。

5、吊车、摘挂、安放阻车器等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禁止用其它任何物体代替联接销和联接杆的使用。

6、电瓶车、管片车、平板车严禁违章载人,严禁酒后开车,严禁开英雄车、严禁开堵气车。

7、在工作中严禁嬉戏打闹,严禁无令开车。

8、机车在运行中司机要时刻注意前后方的情况,并且保证前后两车距离不小于100米。

9、司机要注意机车有无异味和异常的情况,如有异味和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并报告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六、应急保障

6.1急救物资保障

表6-1应急救援物资储备表

序号

应急救援物资分类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完好情况或有效期

用途

1

通讯设备

对讲机

KENWOOD

12

完好

现场

2

消防器材

灭火器

4公斤

10

完好

现场

3

交通运输工具

指挥车

2

完好

现场

4

工程机械

挖掘机

2

完好

现场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