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466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docx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第五单元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3·2看吧

逃税造就的威士忌酒

苏格兰威士忌驰誉世界,被西方人奉为“生命之水”的美酒竟然与“逃税”有关。

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加重酒税。

部分从事威士忌酒生产的人,为了逃税,便躲到人烟稀少的山区或森林里秘密酿制私酒。

由于燃料不够,就利用草炭来代替;盛酒容器不够,就用装过葡萄酒的旧木桶来装;酿成的酒由于不敢大量销售,只好把私酒密封后常年收藏在山洞中。

岂料“无心插柳柳成荫”。

木桶盛载、多年窖藏正是酿造佳酿的必要条件,再加上蒸熏过程中草炭的烟味进入了酒内,更形成了极佳的特殊风味。

3年高考平台

2006高考题

选择题

1.(2006全国高考文综Ⅰ,28)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

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税收三个作用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取消农业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应选B项。

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不再向农民征税,如果农民在其他方面符合税法规定的纳税的要求,仍要依法纳税。

2.(2006江苏高考,16)我国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  )

①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④有利于间接调节收入分配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与税收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消费税的新调整,促使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②正确。

对一些高档消费品(如高尔夫球)的消费提高了税率,而对人们普遍使用的化妆品取消了消费税,这样间接调节了收入,④正确。

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①错误。

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③错误。

3.(2006江苏高考,21)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50%以上。

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及其对发展农业的作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对发展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①③④符合要求。

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实现收支平衡产生的是副作用,②不选。

4.(2006广东高考,9)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  )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税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实木地板消费税的提高,可能使其价格相应提高,这样就会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故选B项。

A项的判断正确,但这样的结果是消费的木材增加,不符合题意要求。

C、D两项判断错误。

5.(2006广东高考,10)“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

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A.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配的知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首先要求把蛋糕做大,这就要坚持效率优先,同时要分好蛋糕,这就要兼顾公平,故选A项。

B项的内容未涉及“分好”的问题,不准确。

C项的内容与材料无关。

D项的内容不准确,材料中的要求不仅要解决基本生活,而且要使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

6.(2006广东高考,13)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

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

A.经济稳定作用

B.经济发展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资源配置作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题中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国防、司法、治安方面,这属于对资源的配置,选D项。

它对经济发展与稳定、收入分配没有直接作用。

7.(2006广东高考,33)近两年,广东省各级财政投入巨资进行禽流感防控,单是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就达880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增长。

在全球禽流感疫情严重的形势下,广东省家禽养殖业已成功实现整整两年没有禽流感发生。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防控禽流感的资金投入会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B.政府必须量力而行地投入禽流感防控资金

C.禽流感防控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物品

D.禽流感防控资金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支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防控禽流感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事关整个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提供这些公共物品,C项正确。

A项本身错误,防控禽流感资金的投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的表现;B项不准确,政府应尽自己最大努力投入;D项错误,防控禽流感资金不是对生活贫困人口的救助。

2005高考题

选择题

1.(2005北京高考文综,24)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

北京市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2003年是80∶20,2004年是60∶40,2005年是50∶50。

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是因为(  )

A.提高农业占GDP的比重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B.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C.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差距

D.发展农业吸纳劳动力是解决北京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答案:

C

解析:

题目要找的是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原因。

政府加大对农村投入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C项正确。

A、B、D三项表述均不科学。

2.(2005北京高考文综,28)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

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

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国家减免农业税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是为了抑制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现状。

这体现了国家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调整经济结构,①②④正确,选D项。

3.(2005广东高考,11)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

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

A.社会募捐B.个人捐款

C.政府征税D.群众集资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旨在考查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国家财政收入方面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题从市场调节的缺陷切入,落脚到财政收入的来源上,增加了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即税、利、债、费。

由此可见,此题应选C项。

4.(2005广东高考,12)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

“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

”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②④B.①④

C.①③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税务方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税收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纳税的意识。

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②正确,同时也说明①不正确。

小王的小卖部不是企业,作为个体户他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④是正确的,③不能选。

2004高考题

选择题

1.(2004上海高考,17)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

这说明(  )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其意思是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才使得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就说明了“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应选D项。

A、B两项错误,C项与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相符。

2.(2004天津高考文综,27)国家决定,2004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

这一举措在于(  )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

C.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

D.解除计划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的内容,重点考查税费改革的有关内容、税收的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取消农业特产税,是税费改革的措施之一,其用意在于变费的随意性为税的固定性,发挥税收这一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的作用,以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A、B两项皆属错肢,因为,税制改革本身是国家针对农民负担过重的客观现实加强宏观调控的表现,不是淡化调节作用,更不是取消监督,应舍去;D项与题意要求不符,属异肢,也不能入选。

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

3.(2004天津高考文综,28)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卫事业。

其目的是为了(  )

A.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C.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三农”问题这一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财政的巨大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财政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防。

从中央财政加大对支农的投入来看,显然,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以,B项是最佳答案;A项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舍去;C项本身表述有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可能起决定作用,同样应舍去;D项把加大财政投入这一宏观调控作用当成是市场的决定作用了,也不科学,与题意要求不符,不能入选。

4.(2004江苏高考,31)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B.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每个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纳税范围内

答案:

AB

解析:

这是一道基础性不定项选择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税收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我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对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因此,A、B两项要选。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除此以外的个人是不需要纳税的,C项表述不科学,应舍去。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一共有11项,除此以外的个人收入也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D项也不能选。

5.(2004广东、广西高考,13)GDP和GNP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上(  )

A.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B.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C.GD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D.GNP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答案:

C

解析:

GDP的计算是2003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题考查GDP与GNP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GDP以“地域为界”来计算,GNP则“以人为界”来计算,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项。

题源探究

1.(2005天津高考,29)近一时期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

A.调节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经济监督

D.巩固国家政权

本题源自经济常识教材下册第13页财政的第二个作用。

教材在讲到财政的第二个作用时,明确表述“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提供的材料中列举了国家通过财政向农、林、水、利等方面予以投资和支持的事例。

本题的正确答案B项与这里的事例材料是一致的。

答案:

B

解析:

天津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项正确。

A、C、D三项题目均不能体现。

2.(2004江苏高考,12)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属于基金(  )

A.扩大再生产B.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D.个人消费

本题源自经济常识教材下册第5页的第一段。

教材在讲解公共消费包括的内容时,明确指出“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

本题是对公共消费这一知识点的具体考查。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增强我国基础产业的竞争力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政府用于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应该属于公共消费中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

所以应选B项。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1国民收入的分配

(1)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

(2)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只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一方面大力增加产量,一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消耗,从而实现国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3)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的内容;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对此,必须做到:

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点击掌握这一考点,需要识记和理解如下内容:

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都是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但二者又有不同;国民收入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

对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不能仅仅理解为只要增加积累就能增加消费,要能辩证分析积累和消费既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

考点2财政收入和支出

(1)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称作决算,它是预算执行的结果。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和各级地方预算构成国家预算的体系。

(3)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4)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这时,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如果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

相反,财政支大于收,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5)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方法点击财政收入是国家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

针对这一考点,我们要注意避免这样一个误区: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考点3财政的巨大作用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收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方法点击全面理解这一考点,要弄清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有效控制经济运行。

二是区别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可以有效控制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或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考点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为自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就能够自觉履行纳税人的义务,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方法点击重点理解:

如何实现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树立“纳税人”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站在实现社会公平的高度,正确看待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年模拟题阵

基础巩固

1.(2006广东广州二模)“农民不富,中国不富”,2006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突出在“多予、放活”上做文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财政支出的最主要形式是…(  )

A.社会救济B.征收税收

C.财政拨款D.发行国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支出这一知识点。

B、D两项属于财政收入,A项明显不是国家财政支出的最主要形式。

C项正确。

2.(2006贵州贵阳一模)2006年,将继续按照中央的要求,落实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

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在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

材料主要表明(  )

A.税收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决定性手段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立意目的不是单纯的知识考查,而是通过考查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运用,引导学生关心国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材料中落实好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社会稳定,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属于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作用,应选B项。

D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从形式上看,材料也显示了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即相对固定。

A项观点错误。

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3.(2006广东深圳二模)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  )

A.国家的税收政策

B.人们的消费观念

C.人们的生活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财政收入的有关知识。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项的说法不完整。

B、C两项与题目无关。

4.(2006广东广州二模)“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  )

A.消费税的显著特点

B.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

C.增值税的显著特点

D.企业所得税的显著特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理解。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所以应该选择B项。

5.(2006江苏徐州二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全社会都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

这表明(  )

①国家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注重社会公平 ③财政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组合式的选择题,用排除法可提高解题效率。

④是错误观点,可据此排除B、C两项。

①不符合材料,可据此排除A项。

故应选D项。

6.(2006江苏徐州二模)下列对个人所得税认识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