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464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惊蛰与复苏的阅读试题及答案

  惊蛰气候太冷或太热,人会变得倦庸、懒散,思维僵化,以至一个冬

  季下来,懒于动笔,东西写得少,犹如昆虫蛰伏一般。

猛一抬头,立春已过,雨水至矣,下一个节气便是惊蛰了。

由此感叹,四时光景,24节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始终以自己的节奏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走来,从不停滞,从不失信,该过去的过去,该到来的到来。

  在农历24节气中,我最喜欢惊蛰这个节气,与其说喜爱倒还是敬畏更多一些。

  经秋历冬,从秋风萧瑟到草枯叶落,再到天寒地冻白雪飘零,万物从盛极到衰落及至冬眠,大地进入了一年中最为萧条的季节。

  节气,是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总结。

节气的变化,写在农民的脸上,而印证则在农民的肩上、手上,因为他们每日所从事的农事,始终以节气为主线。

倘若农民忙碌一年是在写一部长篇小说,则节气便是小说中的24章节。

冬至若为农民肩头的担子支点,它的一头挑着小雪、大雪,而另一头则担着小寒、大寒,同为大、小两个节气,从季节寒冷程度上说,后一头的分量更重一些。

小寒、大寒一过,接踵而来的便是立春、雨水,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

古人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陶渊明更是用文学语言描述惊蛰这个节令,他说: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惊蛰昭示着万象复始,气象更新,大自然开始进入了一个充满灵

  动的时节。

  科普书上说:

一般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至黄经345

  度时即为惊蛰。

这句充满天文地理色彩的专业语言,是气象学的范畴。

  但气象的变化,又是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而大自然的变化又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在古代,先辈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二候鸧鹒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灼、梨花洁白,黄鹂鸟啼叫,苍鹰渐去而斑鸠替代,这样一个气候转暖,大地花绽鸟飞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升温,雨水渐多,很多地方进入了春耕。

地气动了,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惊蛰是一个划季节的极具生命意义的节令。

  我很庆幸自己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又工作在江南。

因为,江南地区一年不但四季分明,而且春夏秋冬时间分配上也差不多。

由此,一个季节,分别对应了六个节气。

江南地区四时温和、冷热,就像写在人脸上喜怒哀乐的表情,再明显不过了。

而对江南地区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来说,也是幸运的,春发夏茂秋收冬藏。

冬天对植物来说,就是藏,即休养生息。

江南植物生长,四时配置,不紧不慢,这种一岁一枯荣的生长规律恰到好处。

不像热带里的植物,不分季节,不分昼夜,拼命地长、长、长,一个字累。

也不像北方的植物,生长季节太短,刚刚嫩叶爬满枝头,正要拼命长的时候,季节就拉长了脸,准备越冬了,你想怎么长也不允许,由不得自己的性子,而且冬季又特别漫长。

  惊蛰时节的晴朗天,在江南田野上行走,会深切地感受到大地春意的萌动。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地表上,紫云英花已似繁星点点,小麦可闻拔节声,油菜花也争露金黄色,更有众多不知名的田间野花,竞相绽放。

地低下,昆虫经过一冬的长眠,渐渐复苏,睁开了惺忪的眼睛。

大地母亲似乎在叫唤它:

真是懒虫。

别睡了,起来啦,外面天气暖和了。

  而乡间田头,农人开始备耕,修整农具,天晴时晒种子,准备各种土杂肥,给即将下地耕作的牛犊多吃精细饲料

  此情此景,应了古人的一首田园诗,诗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7、一个季节分别对应了六个节气,其中属于春季的,除了立春、雨水、惊蛰之外,还有春分、、和谷雨。

  (1分)

  8、根据第5段的内容,惊蛰的意思是:

  (2分)

  9、作者喜爱、敬畏惊蛰这个节气,理由是:

  (4分)

  10、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

  (11)段画线句。

  (3分)

  11、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3段写冬天的寒冷与萧条,衬托出即将到来的惊蛰节气气候温暖、生机勃发。

  B、第4段多用比喻,形象地告诉我们只有农民才对节气的变化有着真切敏锐的感知。

  C、第8段引用先辈的物候分类,生动地写出了气候物象的变化,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D、第10段写热带和北方的植物,与江南的植物形成对比,突出了后者的生长规律恰到好处。

  E、第11段中运用引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田野的春意萌动。

  12、文章以一首田园诗结尾,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分)

  【答案】7.(1分)清明8.(2分)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意思对即可)9.(4分)

  

(1)惊蛰昭示着万象复始,气象更新,大自然充满灵动的生机。

  (2分)

  

(2)惊蛰是一个划季节的极具生命意义的节令。

  (2分)10.(3分)修辞角度:

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紫云英一朵挨着一朵、花开遍地的景象,用拟人,写出油菜花竞相绽放的情态;动静(视听)角度:

既有静态的美感,又兼以动态之美,以小麦拔节之声显示春天万物萌发的勃勃生气;色彩角度:

紫色云英花和金花色的油菜花,柔和温润又灿烂鲜艳。

  (角度1分;赏析2分)11.BC12.(5分)

  

(1)与前文呼应,写出了惊蛰节气大自然的美景、农人备耕的景象。

  

(2)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和对惊蛰节气的喜爱之情。

  (3)增添了文学色彩,富有韵味。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给4分。

答对3点给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