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539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同步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

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此反应中,每生成lmolO2(PtF6),则转移1mol电子

B.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C.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D.O2(PtF6)中仅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8gNa2S固体和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均为0.1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胶体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N

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2.24LO2,转移电子数为0.4NA

3.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能量共存的是(  )

A.在酸性KMnO4溶液中:

Na+、C2H5OH、NH4+、Cl﹣

B.能溶解CaCO3的溶液中:

Fe2+、Ca2÷、Cl﹣、NO3﹣

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Cu2+、Mg2+、SO42﹣、Cl﹣

D.能使淀粉﹣KIO3试纸显蓝色的溶液中:

K+、H+、SO42﹣、I﹣

4.LiAlH4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其组成类似于Na3AlF6.常见的供氢原理如下面两个方程式所示:

①2LiAlH4

2LiH+2Al+3H2↑,②LiAlH4+2H2O═LiAlO2+4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①中生成3.36L氢气,则一定有2.7g铝生成

B.氢化锂也是一种储

氢材料,供氢原理为LiH+H2O═LiOH+H2↑

C.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之比为4:

3

D.LiAlH4是共价化合物,LiH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学数相等

6.已知:

①CH3OH(g)+3/2O2(g)=CO2(g)+2H2O(g)△H=-a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g)△H=-b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

(1)△H=-ckJ·mo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cB.

甲烷的燃烧热为bkJ/mol

C.2CH3OH(g)=2CH4(g)+O2(g)△H=2(b-a)KJ∙mol-1

D.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时,放出的热量为Q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Q/(a+2b)mol

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热稳定性H2O>H2SB.还原性Ⅰ﹣>Br﹣>Cl﹣

C.金属性K>NaD.酸性HCl>HF

8.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H2O2(l)=O2(g)+2H2O(l)△H=﹣196kJ·mol﹣1

B.2N2(g)+O2(g)=2N2O(g)△H=+163kJ·mol﹣1

C.2Ag(s)+Cl2(g)=2AgCl(s)△H=﹣254kJ·mol﹣1

D.2HgO(s)=2Hg(l)+O2(g)△H=+182kJ·mol﹣1

9.采用“空气吹出法”从浓海水吹出Br2,并用纯碱吸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浓海水中存在反应Br2+H2O⇌HBr+HBrO

B.纯碱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CO32﹣+2H2O⇌H2CO3+OH﹣

C.海水中提取溴还可用到的反应Cl2+2Br﹣═2Cl﹣+Br2

D.纯碱吸收溴的主要反应是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

10.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被称作“电器工业的主角”铜主要是黄铜矿炼制,焙烧时发生反应2CuFeS2+O2

Cu2S+2FeS+SO2,其简单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B.在焙烧时氧化剂只有氧气

C.粗铜精炼时用粗铜做阴极

D.Cu2S可用于火法炼制铜

11.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解释

A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的升华

B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置换反应

C

煮豆燃豆萁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雷雨肥庄稼

自然固氮

1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

项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①③⑥B.①②⑤⑦C.③④⑤D.①②⑤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4.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  )

A.2:

1B.1:

2C.2:

3D.3:

2

15.取x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

则x等于

A.8.64gB.9.20gC.9.00gD.9.44g

16.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

B.1mol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

C.配制200mL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

D.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mol/L

17.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c(H+)=c(OH-)=10-6mol·L-1的溶液B.pH=7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18.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SiCl4(g)+2H2(g)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

A.+412kJ·mol-1B.-412kJ·mol-1

C.+236kJ·mol-1D.-236kJ·mol-1

19.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

PCl5(g)

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得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达新平衡时c(PCl3)=0.11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

ol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

的转化率小于8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20.和丙醇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

A.78%B.22%C.14%、D.1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计算题

21.(5分)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1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求

①混合物中Cu的质量

②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2.(12分)某研究小组用黄铁矿(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制备ClO2气体,再用水吸收该气体可得ClO2溶液。

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若温度不当,副反应增加,影响生成ClO2气体的纯度,且会影响ClO2的吸收率,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1)据图可知,反应时需要控制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要达到此要求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

黄铁矿中的硫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可被ClO

氧化成SO

,请写出FeS2、氯酸钠和硫酸溶液混合反应生成二氧化氯(ClO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拟以“m(ClO2)/m(NaClO3)”作为衡量ClO2产率的指标。

若取NaClO3样品6.0g,通过反应和吸收获得400mLClO2溶液,取此溶液20mL与37.00mL0.500mol·L-1(NH4)2Fe(SO4)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量的Fe2+再用0.0500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20.00mL。

反应原理为:

4H++ClO2+5Fe2+===Cl-+5Fe3++2H2O

14H++Cr2O

+6Fe2+===2Cr3++6Fe3++7H2O

试计算ClO2的“产率”(写出计算过程)。

23.某工业废液里含有FeCl2、CuCl2和FeCl3.为回收铜并得到纯净的FeCl3溶液,如图是综合利用的主要流程:

(1)方框内物质A和B的化学式:

A  ,B  .

(2)根据图示第①步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  .

(3)第②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

24.活性氧化锌常用作橡胶制品的硫化活性剂.工业上用粗氧化锌(含少量CuO、FeO、MnO、Fe2O3等)生产活性氧化锌,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Fe(OH)2

Fe(OH)3

Cu(OH)2

Zn(OH)2

Mn(OH)2

开始沉淀的pH

7.5

2.2

5.2

6.4

8.6

沉淀完全的pH

9.0

3.2

6.7

8.0

10.1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  .

(2)完成“反应器2”中反应之一的离子方程式:

MnO﹣4+Mn2++  =MnO2↓+H+

(3)蘸取“反应器2”中的溶液点在  试纸上,如果观察到试纸变蓝,说明KMnO4过量.

(4)“废渣2”分离出的MnO2可用于制取MnO,已知:

2MnO2(s)+C(s)═2MnO(s)+CO2(g)△H=﹣174.6kJ•mol﹣1

C(s)+CO2(g)═2CO(g)△H=+283.0kJ•mol﹣1

试写出MnO2(s)与CO(g)反应制取MnO(s)的热化学方程式:

 .

(5)“反应器3”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  .

(6)“反应器4”得到的废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除了Na+外,还有  .

(7)从“反应器4”中经过滤等操作得到碱式碳酸锌.取碱式碳酸锌3.41g,在400~450℃下加热至恒重,得到ZnO2.43g和标准状况下CO2 0.224L,碱式碳酸锌的化学

式  .

25.

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有NH4+、K+、Na+、Fe2+、Al3+、Fe3+、CO32﹣、NO3﹣、Cl﹣、I﹣、SO42﹣中的几种,且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有 

(2)生成沉淀甲和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3)气体乙的结构式为  

(4)生成气体丙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实验消耗Cu144g,则最多生成气体丁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33.6L .

试卷答案

1.A

试题分析:

A、PtF6中F显-1价,Pt显+6价,O2(PtF6)中Pt显+5价,因此每生成1molO2(PtF6),则转移1mole-,故正确;B、Pt由+6→+5,化合价降低,因此PtF6是氧化剂,O2是还原剂,故错误;C、O2(PtF6)中PtF6整体显-1价,则O显+1/2价,故错误;D、PtF6中存在共价键,故错误。

2.A

解:

A、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均为78g/mol,故7.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两者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mol混合物中含0.1mol阴离子即0.1NA个,故A正确;

B、标况下22.4L氯气和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分子个数N=nNA=NA个,故B错误;

C、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所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NA个,故C错误;

D、标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D错误.

故选A.

3.C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B.能溶解CaCO3的溶液,显酸性;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D.使淀粉﹣KIO3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含碘单质.

【解答】解:

A.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C2H5OH或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溶解CaCO3的溶液,显酸性,Fe2+、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使淀粉﹣KIO3试纸显蓝色的溶液,含碘单质,H+、I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

人们对时间的掌握有这样的说法:

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变化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5.C

6.C

试题分析:

A、水由气态到液态放热,则上述热化学方程式b

2,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Q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Q/(a+2b)mol,D错误。

答案选C。

7.D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D.非金属性F>Cl,但HF为弱酸.

【解答】解:

A.非金属性O>S,则热稳定性H2O>H2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l>Br>I,则还原性Ⅰ﹣>Br﹣>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K>Na,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Cl,但HF为弱酸,HCl为强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8.A

解:

A、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反应是放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

D、反应是吸热反应△H>0,△S>0,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

A.

9.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Br2的性质与Cl2类似,能与水反应;

B.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

C.氯气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

D.碳酸钠与单质溴反应生成溴化钠、溴酸钠、二氧化碳.

【解答】解:

A.Br2的性质与Cl2类似,能与水反应生成HBr和HBrO,则在浓海水中存在反应Br2+H2O⇌HBr+HBrO,故A正确;

B.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所以碳酸钠水解方程式为:

CO32﹣+H2O⇌HCO3﹣+OH﹣,故B错误;

C.氯气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其反应为:

Cl2+2Br﹣═2Cl﹣+Br2,故C正确;

D.碳酸钠与单质溴反应生成溴化钠、溴酸钠、二氧化碳,其反应为3Br2+3Na2CO3═5NaBr+NaBrO3+3CO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特点.

 

10.D

【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焙烧时还生成金属硫化物;

B.焙烧时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

C.粗铜精炼时用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

D.火法炼铜的原理为:

Cu2S+O2

2Cu+SO2.

【解答】解:

A.焙烧时还生成金属硫化物,部分硫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硫,故A错误;

B.焙烧时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降低为﹣2价,则氧化剂为氧气和CuFeS2,故B错误;

C.粗铜精炼时用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则粗铜为阳极,故C错误;

D.火法炼铜的原理为:

Cu2S+O2

2Cu+SO2,则Cu2S可用于火法炼制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电解原理、金属冶炼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A

试题分析:

A、烟是气溶胶,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丁达尔效应,错误,选A;B、曾青是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荣恶意发生置换反应,正确,不选B;C、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不选C;D、闪电下雨,过程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土壤中的弱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硝酸根中的化合态的氮,这是自然固氮的过程,正确,不选D。

12.A

知识点:

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答案解析:

解析:

①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正确;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故正确;④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⑤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不溶于水,但是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故正确;⑦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能跟碱反应,如一氧化碳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故错误。

思路点拨:

题考查了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联系,难度不大,但概念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难点,属于易错题。

13.B

试题分析:

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首先是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A错误;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B正确;C、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D、物质和氧之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原子失电子的反应),但是分解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不一定伴随化合价变化,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14.D

15.B

识点:

元素化合物计算

解析:

N元素化合价降低HNO3---NO2

n=8.96L/(22.4mol/L)=0.4mol

故转移电子数是0.4×(5-4)=0.4mol

HNO3---N2O4

n=0.672L/(22.4mol/L)=0.03mol故转移电子数是0.03×(5-4)×2=0.06mol

故转移电子总数是0.46mol,设CuamolMgbmol

根据题意可得2a+2b=0.4698a+58b=17.02解得:

a=0.092molb=0.138mol

故X=0.138×24+0.092×64=9.20g,故B正确。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计算,主要运用氧化还原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写出

方程式,会使思路和做题过程变得繁琐,抓住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得失相等即可。

16.C

17.A

18.C

19.D

20.C

21.

①混合物中Cu的质量为12.8g;

②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①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1.0L=1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g,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0.4mol,根据铜

元素守恒有n(Cu)+2n(Cu2O)=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mol;

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及Cu元素物质的量列方程计算二者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铜的质量;

②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NO),再根据V=nVm计算NO的体积.

解答:

解:

①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