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570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学习心理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心理学.docx

《学习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心理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心理学.docx

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第一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学习

什么是学习:

“学习”一词最早的来源是《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就是动脑,习就是动手,学习就是脑和手脚的共同使用。

学习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经典学习理论

在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中对学习的定义也很多,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

学习是通过试误而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条件作用: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学习理论

1、巴甫洛夫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条件作用:

经典性条件反射

(1)条件学习前

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不能引出非条件反射

(2)条件学习中

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应

(3)条件反应形成

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2.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学习是通过试误而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尝试——错误(简称试误)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猫的尝试错误学习过程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是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条件的控制箱。

箱内隔光、隔音,并装有自动控制和记录的光、声系统及一套杠杆和喂食器。

只要在箱内按下杠杆,喂食器就自动供给食物。

实验时将禁食的小白鼠置入箱内。

开始时小白鼠在箱内乱跑并向四周攀附,当它偶然触压杠杆,就可以得到一粒食物,不久在记录器上就可看到小白鼠越来越经常地触压杠杆,这就说明它很快学会了主动地触压杠杆以获得食物。

自发性操作行为(斯金纳箱):

无强化行为消退

强化后行为增加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不同。

(例子:

学车)

经典性条件反射:

学习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Stimulus→Reflex)

操作性条件反射:

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为R→S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从整体上探讨学习的本质,切入学习的内在过程研究学习活动。

其主要理论分支有: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论

1.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该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观点主要有:

(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即顿悟学习。

(3)创造性思维是建构“格式塔”的过程。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发现学习是让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发现知识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过程。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表现在:

(1)有利于开发利用学习者的潜能

(2)有利于外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最优的方法和策略

(4)有利于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3.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学习,而多数的意义学习是通过同化而实现的。

同化学习有3种方式:

(1)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

(2)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

(3)并列组合学习

4.信息加工学习论

信息加工学习论主要是解释人对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怎样经由感官察觉、注意、识辨、转换、记忆等内在心理活动吸收并加以运用的历程,即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说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大大促进了学习心理研究,引发了一场学习观念的变革。

但也存在局限性。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着重阐述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

代表人物有班杜拉(Bandura)、米勒(Miller)、多拉德(Dollard)。

主要理论观点有:

(1)三元交互学习论

(2)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

(3)自我调节学习论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Rogers)和康布斯(Combs)等。

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强调学习形成自我,学习促进自我实现,学习是通向健康生活的钥匙。

强调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人际关系等对学习的影响作用。

学习的定义

学习是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疲劳、药物反应等因素带来的)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的变化(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过程。

二、大学生学习生活状态考察

1.学习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学习、求职、生活状态、政治需求、爱情、生活中被尊重的需要

2.最感兴趣的课程:

方法技能课程、应用性课程、专业基础课、公共政治课

三、“学习”—大学时代的首要任务

大学生的学习方向:

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面临挑战;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提高人文素质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的广泛性、学习的创造性

大学生的学习途径:

互联网塑造着新一代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没有讲座的高效是不可思议的;不会自学的大学生不算合格的大学生;只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犹如“走钢丝”。

树立良好的学风:

1.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2.要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3.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4.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5.用智慧驾驭知识

四、学习目标辅导

(一)大学四年目标发展的基本趋势:

1、大一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目标失落问题。

2、经历了大一的目标失落,大学生们普遍焦虑不安,大二时期认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分析自己的得失与经验教训,经过对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进入大三基本完成了目标重建,主要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明确和专业目标的确立。

3、大学生经历目标失落到目标重建的过程显示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二)目标的价值:

(1)增强大学生认识人生和探索人生道路的自觉能动性;

(2)增强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自觉能动性;

(3)为大学生成才活动指引人生方向和事业方向;

(4)提高大学生的抱负水平;

(5)为大学生成才活动提供激励力量。

参照目标:

四类人才: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提出“十”字型人才的新概念。

他把人才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

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

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

第四种是“十”字型人才。

三个通行证: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埃利雅博士提出的“三张通行证”。

一是学术性通行证;二是职业性通行证;三是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

(三)策略

策略之一:

制定目标的理想模式

1、符合培养总目标,蕴涵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调查:

什么样的大学生受社会欢迎?

什么样的大学生不受社会欢迎呢?

做一做:

根据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列出自己在大学里的发展项目表。

2、适合个体特点,有利发挥所长

戴尔·卡耐基指出: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

建议你:

通过正规的心理学书籍、心理教师,进行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能力类型、职业倾向……从而认识自己,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3、形成合理结构,促进全面发展

策略之二:

善于应用目标导航机制

如何才能把目标引入潜意识之中呢?

暗示、想象和体验都有助于把目标引入到潜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

暗示对成功有10%的作用;想象对成功有55%的作用;体验对成功有35%的作用,三者结合起来是100%的作用。

做一做:

选出所制定某一具体的目标,对目标的实现进行语言、情感以及行动的暗示,并想象成功的具体生动细节,最好能体验成功给自己所带来的巨大喜悦和成就。

第二章:

认知与学习

(一)什么影响学习:

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

视觉型学习建议:

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生活,培养动手能力。

用视频图像进行学习;画图表、地图、使用概念图作笔记或组织信息、运用计算机等仿真情境进行学习。

听觉型学习建议:

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用音乐调节和改变情绪、通过音乐来构想画面。

动觉型学习建议:

采用分散学习法。

在数学和自然学科方面多动手、把运动与所学课程结合起来、利用班级活动学习。

(二)认知风格与学习

认知风格(cognitivestyle)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威特金: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是依赖于环境信息还是自身内部信息

卡根:

沉思型——冲动型:

个体在信息加工时是迅速反应还是深思熟虑之后反应

豪迈斯与加德纳:

齐平化型——尖锐化型:

个体在“吸收”信息时是迅速同化并忽略细节还是强调细节与变化

帕斯克:

整齐型——序列型:

个体在知觉功能上是全局整体的方式还是序列细节的方式

吉尔福特:

聚合型——发散型:

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是精细、集中、逻辑及归纳还是广阔、开放、联想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学习者的优势和劣势及注意事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

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八项智能。

智能是一种人性整合的生活操作方式,是解决问题或创造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并且扩展自己的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

1.言语——语言智能2.音乐——节奏智能3.逻辑——数理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

5.身体——动觉智能6.识别——自然观察智能7.交往——人际关系智能8.自知——内省智能

第三章、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个体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某种暂时的状态。

记忆是保持和回忆过去经验的能力,是学习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储存。

学习一词侧重行为变化的获得,而记忆则侧重于行为变化的保持和储存。

没有学习便不能产生记忆;没有记忆也无法学习。

1、大脑记忆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

人的大脑包含了一千亿个脑细胞。

每一个细胞伸出两万个分支和一千个神经细胞连接,每个脑细胞每秒含两百次左右的放电,构成一张无限量的通信网络,信息的河流永远填不满大脑海,有人推估正常一个人脑记忆储存量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电脑—IBM深蓝电脑的一百万倍,可以记忆一亿本书的容量。

即使世界上记忆最好的人尚未达到自己记忆力的十分之一

2)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

3)记忆的分类(按内容):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记忆的三个阶段

在一些有影响的学说中都认为,信息要牢固地进入记忆要通过三个阶段: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刺激——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很短,大约0.25-2秒;储存的材料受到特别的注意就进入短时记忆,若不被注意就很快消失)——短时记忆(保持时间30秒左右;人类所能认知短暂记忆的最大容量为7个单位;“一目十行”就是指善用每个单位的容量)——长时记忆(时间保持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所用的知识来自长期记忆)

艾宾浩斯:

1)大概在初次学习之后的12小时、1天、4天、7天、14天、30天以及半年,分别是遗忘的关键期,也就是说,你如果在这些时候再复习,效率是最高的,所付出的劳动也是最有价值的。

最佳复习时间表

2)遗忘曲线解释

(1)遗忘的发展规律:

“先快后慢”

(2)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3)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

(4)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得好一些

3)遗忘的原因

衰退理论——及时复习

干扰理论——较重要的内容在早或晚记

3、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1)有意记忆法

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法。

相反,称为无意记忆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

怎样进行有意记忆?

要有明确的任务。

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

2)理解记忆法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

(艾宾浩斯曲线)

怎样进行理解记忆?

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要“先理解、后记忆”,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记忆。

3)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联想记忆法。

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

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

“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联想记忆法分为以下三种具体方法:

接近联想法、相似联想法、对比联想法。

4)多通道记忆法

有多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其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学习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念,用手写,用脑子想,动员五官都参加,这样才能增强记忆效果。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

读书是大学生多通道记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5)精选记忆法

6)谐音记忆法

7)口诀记忆法

8)记忆小窍门

(1)分组记忆

(2)一般最佳记忆时间:

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

(3)保证睡眠充足,自我放松

自我按摩或自我放松的方法,有效地消除疲劳。

我们平常做的眼保健操就是自我放松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还可以按摩太阳穴,用拇指和食指从上到下轻轻地按摩整个耳朵等。

这些方法能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消除记忆障碍和增强记忆力。

(4)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上,要多补充含镁食品,镁能使核糖核酸进入脑内,而核糖核酸是维护大脑记忆的主要物质,豆类、荞麦、坚果类、麦芽等含有丰富的镁,可以保证大脑充足的营养。

此外,要多吃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特别是蛋黄)、豆腐、豌豆、油菜、芹菜、莲藕、牛奶、白菜、卷心菜、萝卜、土豆、青椒、葡萄、草莓、金橘、猕猴桃等。

第四章、学习与思维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是人类在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一般把思维分为两种类型: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2)天才的八种学习和思维方法

以下这些思维方式是历史上在科学界、美术界以及工业领域内有作为的天才们所通用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这些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普通人了解天才,并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做新组合、反向思维、具体化、找出关系、形象思维、亲自动手、加强应变能力。

2、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避免思维定势;独立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

3)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1、独立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

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怀疑,克服自身思维的惰性

(2)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

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众人,有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培养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3)保持思维的独立性,离不开坚定的信心。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三个层次:

(1)流畅性。

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第一层次,即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枚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2)变通性。

变通性是较多层次的发散特征,即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新颖性。

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也是求异的本质所在。

即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4)创造力训练

1、创新定义

美国《创新杂志》给创新所下的定义是:

运用已有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

创新的特点包括:

一是创新必须经过人的努力才能产生;

二是创新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

三是创新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四是创新来自原动力,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

五是人们可以对创新加以识别,学习和应用.

2、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指的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

或者说,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

3、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非逻辑和非常规性;积极主动性和进取求异性

4、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5、思维定势效应的利与弊

思维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思维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6、实践创新活动

1、良性暗示

自我暗示的五条原则:

(1)简洁

(2)正面(3)信念(4)观想(5)感情

2、六帽思维

由英国学者德波诺提出,由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同一个问题,最后综合的结果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可行性。

白色:

事实与数字;绿色:

创新与生产;黄色:

赞同与肯定;

黑色:

反对与负面;红色:

情感与直觉;兰色:

指挥与协调。

3、头脑风暴

奥斯本认为,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最重要的是必须严格遵守会议的四条原则。

这四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不许在会上评论。

以免干扰和妨碍与会者畅所欲言。

奥斯本认为对任何建议在会上品头论足,必然会阻碍大量新设想的产生。

暂时不加评论,不做判断,则能给人一种支持、一种鼓励。

(2)自由设想。

要求与会者无拘无束地自由思考,特别鼓励提出独特新奇的设想。

(3)追求数量。

这是指提出的设想数量越多,就越可能产生高水平的设想。

(4)引申综合。

这是指受别人设想的启发形成自己的新的设想。

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

一、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

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动机的分类:

①内因性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

如:

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义务感、理想等心理因素。

②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在条件诱发而来的动机。

如:

奖学金、各种荣誉、父母的奖励和惩罚、考研、出国留学等。

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证明:

内因与外因性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结合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形成学习需要;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动机过强:

表现为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过于勤奋、有强烈的好胜心、精神紧张、苛求自己等。

原因:

目标太高、认知失调、社会期望过高、个体原因。

学习动机过强的调适方法:

自我认识、目标合理、关注过程、创设氛围。

适当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三)影响学习的几种动机:

1、成就动机

1)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

大学生研究发现成就需要;发明主题统觉测验。

2)麦克来伦(McClelland)对此加以研究:

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绩;成就动机影响社会发展。

3)亚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

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这两种力量的组合形成如下四种情况:

追求成功

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的结构影响人们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动机归因理论

内归因:

学习能力、努力程度;

外归因:

学习难度水平、运气。

韦纳的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分析: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如,将竞赛失败归于能力差;

情感反应如,沮丧、灰心;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如,下次也不能成功;

后继行为如,丧失动力、很少参加竞赛。

3、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强化是建立和保持行为的基本机制:

老师对学生的表扬。

4.、学习动机的需要理论

行为是对需要的反应: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二、兴趣与学习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结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会去主动学习思考。

兴趣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探索:

霍兰德的兴趣类型:

R实用型人(doer)的特点:

喜欢具体的任务、机械、动手能力强、喜欢做体力工作、户外活动、更喜欢与物打交道、技术性行业工作人员、工程师

I研究型人(thinker)的特点:

喜欢探索和理解事物、爱分析的、有智慧的、独立的、实验室研究员、科学家

A艺术型人(creator)的特点:

喜欢自我表达、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追求美、喜欢多样性与变化性、作家、艺术家

S社会型人(helper)的特点:

对人感兴趣、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服务他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教师、护士

E企业型人(persuader)的特点:

向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追寻领导力与社会影响、有抱负,雄心勃勃、言语说服能力强、销售、管理人员、政治家

C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

喜欢有条理、程序化的工作、愿意听从指示、有组织有计划、细致、准确、会计、文秘

霍兰德的类型论:

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质(personality)的人,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对许多生活事件的反应模式也相似,这种人格物质反映在职业上,就是职业兴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

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

个人的职业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只是集中在某一种类型上。

为了比较全面的描绘个人的职业兴趣,通常用三个字母的代码表示个人的职业兴趣:

“霍兰德代码”。

这三个字母间的顺序表示了兴趣的强弱程度的不同。

比如,SAI和AIS的人,具有相似的兴趣,但是他们对同一类型事务的兴趣强弱程度是不同的。

匹配:

能增加职业满意度、带来职业成就感和提高职业稳定性。

职业环境:

霍兰德认为一种职业环境就是一种职业氛围,这种职业氛围又是由具有类似人格特质的人所创造出来的特定环境,它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