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6734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气象学习题.docx

农业气象学习题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辐射…………………………………………………………………………………2

第二章温度…………………………………………………………………………………7

第三章水分…………………………………………………………………………………12

第四章空气运动……………………………………………………………………………20

第五章天气学基本知识……………………………………………………………………27

第六章农业灾害天气………………………………………………………………………30

第七章气候通论……………………………………………………………………………34

第八章黑龙江气候…………………………………………………………………………40

第九章小气候………………………………………………………………………………42

一、名词解释

大气,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要素。

二、填空题

1.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对气候有作用。

2.臭氧层分布在,它对地球生物有作用。

3.大气上界有公里高,它是根据来确定的。

4.大气物理上界有公里高,它是根据来确定的。

大气最低层是层,此层在中纬度地区有公里高。

5.对流层的特点是:

、、。

三、简答题

1.大气共分几层?

对流层的高度是多少?

2.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距地面有多高?

为何当今世界科学家们关注臭氧层的变化?

第一章辐射

一、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辐射通量密度,光照强度,大气透明系数,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度,太阳总辐射,太阳辐射总量,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可照时,日照时,日照率,曙暮光光照时间,光能利用率,长日性植物,短日性植物,中性植物。

二、填空题

1.同纬度地方随海拔高度增高,则太阳直接辐射越,天空散射辐射越。

2.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

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是。

3.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被削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和作用而引起的。

4.太阳辐射光谱总能量主要是由、和组成。

5.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则地面上的有效辐射越,天空云越少,则地面有效辐射越。

6.在夏至这一天,地球上从南极到北极,越往北可照射越;冬至这一天,从南极到北极越往北,可照时越;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可照时。

7.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例外),地理纬度每增高1度,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就减小度。

8.植物对昼夜长短的反应,统称为现象。

长日照作物要求太阳光的可照时数长于

    小时。

9.绿色植物对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

对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作用的辐射波长范围大致在0.30~0.75微米之间、称为。

也有人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同化的那部分辐射光谱成分)波长为0.38~0.71微米)称为。

三、选择题

1.地球绕日进行公转,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南半球回归线上时,是北半球的。

A.夏至日B.冬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

2.辐照度的单位是。

A.瓦/米B.米2/秒C.流明/米2

3.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绝对温度。

A.呈指数规律B.成正比C.成反比

4.地表垂直于阳光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照度与大气透明系数(P)及有关。

A.太阳高度角(h)B.太阳方位角(A)C.大气量(m)

5.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在北半球夏季,昼长随纬度增加而。

A.增长B.变短C.无变化

6.地面辐射差额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地面辐射差额为。

A.正B.负C.零

7.某地某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决定于该地纬度、太阳赤纬及。

A.时角B.大气量C.经度

8.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在不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照度公式为。

A.

B.

C.

四、判断题

1.和地面一样,大气的增热也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臭氧层分布在大气的中间层()。

3.大气中二氧化碳对气候具有降温效应()。

4.大气是由多种气体。

液滴及固体微粒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5.判断农田反射率大小:

(用>或<符号表示)

①耕翻地 未耕翻地  ②垅作地  平作地 ③湿土  干土

6.海拔高度愈高,则太阳直接辐射愈弱()。

7.雨后地面有效辐射比晴天时大()。

8.晴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天空散射辐射增强()。

9.黑体对任何波长的辐射都完全吸收、所以它不向外发射辐射()。

10.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日地距离有远有近,所以产生了四季冷暖变化()。

五、简答题

1.地球上季节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如何变化?

(北半球)

3.写出到达地面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照度表达式,并说明影响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照度的因子。

4.什么叫地面有效辐射?

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5.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6.为什么晴朗无风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更容易发生霜冻?

7.太阳总辐射与太阳辐射总量两个概念有何区别?

8.试举一、二例子说明调节到达地面辐射差额的农业技术措施?

9.为什么长日照植物原产于高纬度而短日照植物则原产于热带或副热带地区?

10.从光照角度考虑,在作物引种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分长日照植物与短日照植物讨论)

11.目前情况下,影响作物光能利用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来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12.讨论水平面上接收的天空散射能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13.水平面上太阳总辐照度大小有何变化规律?

14.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15.什么叫生理辐射?

什么叫光合有效辐射?

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16.不同光强成分对植物产生哪些作用?

六、绘图题

1.绘图说明地面辐射差额的日变化特点。

七、计算题

1.已知哈尔滨(纬度

,经度

)95年3月8日的赤纬

,试计算该日上午9时(北京时)的太阳高度角及方位角各是多少?

2.地理纬度为

的春秋分日,冬、夏至日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请说明太阳高度角随地理纬度的变化规律。

3.计算漠河(纬度

34N)地区在春秋分日、冬夏至日正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4.已知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照度为320瓦/米2,天空散射辐照度为230瓦/米2,太阳总辐照度为多少?

生理辐照度为多少?

5.哈尔滨1996年12月22日的地方真太阳时12点是北京时的几点几分?

(哈尔滨经度为

天文时差为+2分钟)此时的时角为多少?

6.在玉米试验田中,收获的玉米籽粒重1500斤/亩(其中籽粒含水量为20%)。

在其生长季内接收的生理辐射总量为29.4千卡/厘米2,求此产量水平下玉米对太阳总辐射能的利用率及光能利用率各为多少?

(燃烧值H=4.25千卡/克,经济系数K=0.35)。

7.已知哈尔滨市某日的天文时差Δt=-4分30秒,经度

,求算该日北京时10时的地方真太阳时是多少?

此时的时角又是多少?

8.求算哈尔滨地区在冬至日、夏至日及春、秋分日日出及日落的方位角,(哈尔滨的纬度

)并算出以上各日的可照时数。

9.求算无云晴天条件下,哈尔滨地区在冬至日、夏至日及春秋分日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的日总量值(

)。

第二章温度

一、名词解释

重量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土壤温度日较差,土壤温度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垂直梯度(气温直减率),空气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三基点温度,农业指标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活动温度,有效温度,逆温。

二、填空

1.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时,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称为现象。

2.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温度,二者之差又称为温度。

3.未饱和的空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叫变化。

这个变化的梯度值为。

4.气温日较差值,晴天比阴天,作物地比裸地,灌溉地比未灌溉地。

5.影响气温日较值大小的因子有、、、、、和等。

6.对于生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这三个基点温度是指、

、和。

7.一日之内,土壤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最低温度出现在。

8.一般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升高而。

9.土壤温度和日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气温日较随高度升高而。

10.春季,疏松的土壤比紧实土壤升温,秋季,疏松土壤比紧实土壤降温。

三、判断题

1.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壤表面温度变化愈剧烈。

()

2.在对流层内,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3.一般说,纬度愈高,中午太阳高度角就愈低,所以一日中最高气温随着纬度的增

高而减少。

从而使得气温的日振幅也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

4.判断气温日较差大小:

(用>或<符号表示)

①晴天阴天②无风天大风天

③岗地盆地④春季冬季

⑤灌溉地未灌溉地⑥作物地裸露地

5.耕翻(疏松)后,土壤热容量和土壤导热率变小。

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升温幅

度大。

()

6.在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但有时也会出现随高度的增高而温度升

高的现象。

()

7.土壤温度的日较差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上温年较差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增大。

()

8.凹下的地形(如谷地、盆地、川地气温的日振幅,较凸出的地形(如小丘、高地、

山地)为大。

()

9.干燥,疏松的土壤,由于它的热量小,导热率也小,所以霜冻的发生比潮湿紧实

的土壤严重。

()

10.判断气温年较差大小:

(用>或<符号表示)

①漠河广州

②西安华山

③青岛济南

四、选择

1.对流层内的气温,一般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A.升高B.降低C.不变

2.气温年较差随地理纬度的增高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

3.距海越远的地方,气温年较差越。

A.大B.小C.无差异

4.下列因子中,对气温日较差无影响。

A.高度B.纬度C.经度

5.导温率大的土壤,深层土温的日变幅。

A.大B.小C.不变

6.导温率小的土壤,浅层土温日变幅。

A.大B.小C.不变

7.土壤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

A.不变B.增大C.减小

8.土壤热容量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

A.增大B.不变C.减小

9.气温的日较差距海愈近则愈。

A.大B.小C.无变化

10.土壤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时间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

A.提前B.延迟C.不变

11.空气温度的日较差海拔高度的增高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

12.物质热量传递方式包括流体各向流动热传递,分热传导、辐射热传导及等四种。

A.乱流B.对流C.平流D.潜热交换

13.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发生变化。

在日较差最大。

(中高纬度地区)

A.夏季B.秋季C.春季D.冬季

14.土壤导热率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

A.增大B.减小C.不变

15.土壤温度垂直分布有四种类型,当中间出现一个低温层时为。

A.日射型B.辐射型C.清晨过渡型D.傍晚过渡型

16.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增时,属于。

A.日射型B.辐射型C.清晨过度型D.傍晚过渡型

17.对于干空气,下列关系式中表示大气层结不稳定的是。

A.

<

B.

=

C.

>

五、简答题

1.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各有何特点?

2.土壤温度的昼夜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

各自有何特点?

3.土温的垂直分布在年内有何变化规律?

4.简述造成积温不稳定的原因。

5.物质热量的转移方式有哪几种?

6.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7.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哪些?

8.积温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用途?

9.春季干燥疏松的土壤与潮湿紧实的土壤比较,哪个升温快?

为什么?

秋季哪个降

温快?

为什么?

10.土表温度日变化有何特点?

土温日较差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11.什么叫逆温?

逆温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用途?

12.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3.导温率对土温的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14.什么叫大气稳定度?

空气层结是否稳定如何判断?

15.什么叫绝对稳定?

什么叫条件性不稳定?

16.为什么地表温度的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比地表接收太阳总辐照度最大值落后一段时间(大约1.0~1.5小时)?

17.试分析土壤表面热量收支的昼夜变化特点?

18.什么叫农业界限温度?

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它们具有何种生物学意义?

19.农业界限温度指标在气候分析中有什么用途?

六、绘图题

1.绘图说明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分昼夜)。

2.给图说明土壤温度的四种垂直分布类型。

七、计算题

1.已知作物某发育阶段的逐日日平均气温为:

12.4℃、11.5℃、9.6℃、8.5℃、

7.9℃、7.5℃、8.2℃、8.5℃、9.3℃、7.8℃。

生物学下限温度为B=8.0℃。

请求算该时段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2.已知粘虫发育的起点温度为9.1℃,在室温24.6℃的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

45天,问:

(1)粘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是多少?

(2)若在室温23.1℃的条件下,粘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多少天?

3.设A种土壤的导热率为0.002卡/厘米•度•秒,热容量为0.9卡/厘米3度,请分别求出A、B两种土壤的导温率;并比较哪一种土壤温度(包括浅层和深层土温)变化快,哪一种土壤温度变化慢。

第三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饱和水汽压,露点温度,降水量,降水强度,蒸腾系数,作物水分利用率,蒸散(农田总蒸发),降水平均绝对变率,降水平均相对变率,作物水分临界期。

二、填空题

1.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最高值出现在,最低值出现在时间。

2.露点温度与当时实际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接近程度。

3.单位容积水汽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低,相对湿度就越。

4.空气湿度表示方法有,,,和。

5.空气中水汽含量一定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饱和差随温度的降低而变。

6.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单位是。

7.降水量是以落在地面上的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集聚在水平面上的来表示,其单位是。

8.水汽凝结的必须条件是与存在。

9.影响水面蒸发的因子有,,和等。

10.降水量是指落到地面上未经、和而在水平面上形成的水层厚度。

11.作物对水分供应最敏感的时期,叫做作物的期,而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的水量称为植物的。

12.绝对湿度日变化呈双波型是出现在季节的地区。

13.一天中,空气相对湿度单波型变化的最低值出现在。

14.一天中,绝对湿度呈单波型变化时最高值出现在。

15.大陆内部的暖季和沙漠地区,空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型;沿海和冬季大陆地区,空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呈型。

16.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饱和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

17.在对流层中,一般绝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18.在寒冷的季节,洋面的暖湿空气流入大陆时可生成雾。

19.云滴增大主要通过两种过程完成,一种是增长过程;另一种是云滴增长过程。

20.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汽压越大,空气越接近;当e>E时空气呈状态,

当e=E时,空气呈状态。

当e

21.在大陆内部,暖季和沙漠地区,空气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最高值出现在时间和时间;最低值出现在时间和时间。

22.当气温不变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水汽压的减小而。

而饱和差随水汽压的增大而。

三、判断题

1.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海洋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

()

2.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陆地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2月。

()

3.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距离饱和越远。

()

4.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

5.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愈大,饱和差在正常的情况下不变。

()

6.空气绝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相似,在陆地上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

()

7.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气压愈大,饱和差在正常情况下愈小。

()

8.露点温度与当时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距离饱和越近。

()

9.对农田总蒸发的大小而言,作物地小于裸地,密植地小于稀植地。

()

10.在对流层中,绝对湿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

11.在一定温度下,水气压愈大,空气距离饱和越远。

()

12.当气温不变时,水汽含量增加,相对湿度减小。

()

13.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当土壤水分蒸发进入第三阶段时,为了保墒应采取镇压措施。

()

15.当土壤水分蒸发处于第一阶段时,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应采取中耕松土壤的措施。

()

16.耕翻过的土壤比未耕翻过的土壤表面粗糙,因而上土壤层不分蒸发量大。

()

17.土壤蒸发与土壤机械组成关系密切,土粒越细小,形成的土壤毛细管越小越多,由蒸发而丢失的深层水量比土粒大而疏松的土壤多。

()

18.当露点温度和当时气温相等时,表示空气中水汽已达到过饱和状态。

()

19.露点温度与气温值相差越大,表示空气愈湿润,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差越小,表示空气愈干燥。

()

20.在土壤湿润还未变干的时候,紧密土壤由于毛管比较丰富,所以,土壤的蒸发速度比疏松土壤的大。

()

21.在土壤表层已经变干以后,疏松土壤上的水分蒸发速度比紧密土壤上的大。

()22.一般说来相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相反,温暖季节相对湿度大,寒冷季节相

对湿度小。

()

23.在受季风影响的地区,相对湿度年变化与气温年变化相似,温暖季节相对湿度大,寒冷季节相对湿度小。

()

四、选择题

1.一天中,空气绝对湿度呈单波型变化时最低值出现在。

A.傍晚B.正午C.清晨

2.表示湿度的常用指标有水汽压,相对湿度,,,。

①饱和差②露点③饱和水汽压④绝对湿度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

A.傍晚B.正午C.清晨

4.大陆内部及沙漠地区的暖季,绝对湿度日变化呈。

A.单波型B.双波型C.指数型

5.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出现在。

A.清晨B.14~15h C.傍晚

6.一天中,绝对湿度单波型变化的最高值出现在。

A.增加B.减少C.不变

8.在同一温度下,水面饱和水汽压冰面饱和水汽压。

A.大于B.等于C.小于

9.在同一温度下,凸面饱和水汽压    凹面饱和水汽压。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相对湿度与气温和水汽含量有关,当气温不变时,水汽含量增加,相对湿度。

A.变大B.变小C.不变

11.当温度不变时,大气中的水汽压愈大,饱和差。

A.愈大B.愈小C.不变

12.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最大量时具有的水汽压值称为该温度时的。

A.饱和水汽压B.饱和差C.露点温度

13.当空气中水分含量不变时,饱和差随温度的降低而。

A.增加B.不变C.降低

14.处于未饱和状态的空气,露点温度比气温。

A.高B.低

15.在乱流或对流较强的温暖季节,由于乱流影响,使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呈。

A.单峰型B.双峰型C.指数型

16.为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蒸发,在土壤未变干以前可以表土,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存下层的土壤水分。

A.耙松B.镇压

17.有植物覆盖的地表,整个土壤失去的水分比无植物覆盖的裸地。

A.快而多B.慢而少

18.易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是的夜晚。

A.有大风B.晴朗微风C.阴天

19.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水分过多或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为作物的水分。

A.关键期B.需求量最多时期C.临界期

20.辐射露发生较频繁的地方是。

A.凸地B.凹地C.平坦地

21.如果绝对湿度(n)单位取g•m-3,水汽压(e)的单位取hPa,则绝对湿度的的计算公式为。

A.

B.

五、简答题

1.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间?

最低值出现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

2.为什么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与空气温度日变化相反?

3.为什么用露点温度值可以表示空气温度大小?

4.露点温度与当时实际气温之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是大还是小?

为什么?

5.土壤水分蒸发分哪三个阶段?

分析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

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第一和第三阶段应采取什么农业技术措施?

为什么?

6.写出影响水面蒸发速度的公式。

并讨论各因素对水面蒸发速度的影响。

7.在大陆内部,温暖季节,绝对湿度日变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8.简述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9.简述受季风影响的地区,相对湿度年变化有何特点?

10.简述受季风影响的地区,相对湿度年变化有何特点?

六、绘图题

1.绘制大陆内部温暖季节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图。

要求:

①标明座标

②标明高值、低值出现的时间

2.绘制相对湿度日变化图。

要求:

①标明座标

②标出高、低值出现的时间

3.绘制沿海地区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图。

要求:

①标明座标

②标出高、低值出现的时间

七、计算题

1.在4月8日上午11时测得空气温度为10℃,此时测得空气的水汽压5.9hPa,求此刻空气的相对湿度和饱和差?

下面给出各温度水平下的饱和水汽压值。

气温(℃)051015202530

饱和水汽压(hPa)6.18.712.317.123.431.742.5

2.已知某地测得空气温度为20.0℃,相对湿度为56%,求算当时的空气饱和差值为多少?

(已知:

20.0℃时的饱和水汽压为23.4hPa)

3.在农业试验中,需模拟人工降水,已知栽培盆的直径为30cm,问模拟10mm降水量时需水量是多少毫升?

4.从毛发表测得相对湿对搂40%,干求温度为17.0℃,求它们的水汽压为多少百帕?

(17.0℃时的饱和不汽压为19.4百帕)。

5.已知水汽压为38.3百帕,相对湿度为67%,求算饱和水汽压为多少百帕?

第四章空气运动

一、名词解释

风向,风速,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风压定律,地转风,摩擦风,大气环流,大气活动中心,季风,地方性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峡谷风,乱流,地面粗糙度。

二、填空题

1.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是由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水平作用力决定的。

这些力包括、、、和。

2.水平气压梯度是个矢量,指在水平方向上,垂直于等压线,由指向,单位距离气压差。

3.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同物体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方,使物体向原运动方向的方偏转。

4.赤道上水平地偏转向力等于。

5.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由西向东运行的河流岸被冲刷的历害些。

6.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总是指向空气运动的方,它仅改变空气运动的,而不改变。

7.在高层大气,空气运动遵循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侧,低压在侧。

8.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受力,力和力的共同作用,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叫做。

9.在摩擦层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空气的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它们是、和。

10.在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是:

背风而立,高压在方,低压在。

11.三圈环流的结果,北半球形成个气压带和个风带。

12.在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中,北半球形成的四个气压带由南向北排序为、、和。

13.由于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