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863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 3.docx

高中地理选择题专项验收3

选择题专项验收(三)

(2019·合肥教学质量检测)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面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

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城市年均热岛强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仅考虑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该城市(  )

A.夜晚垂直方向上对流强于白天

B.夜晚风力小于白天

C.白天近地面气压城市高于郊区

D.夜间气温高于白天

2.热岛强度日变化对该城市与海洋之间的海陆风造成的影响为(  )

A.白天陆风增强B.白天海风减弱

C.夜晚海风增强D.夜晚陆风减弱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白天与郊区的温差小,晚上温差大。

如果仅考虑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该城市夜晚垂直方向上对流强于白天,夜晚风力大于白天;白天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则近地面气压城市低于郊区,夜间热岛效应虽然明显但夜间气温低于白天,选A。

第2题,热岛强度日变化表现为白天的温差小于夜晚,但城市始终是热源。

据此特点,白天海洋是冷源,城市与海洋之间温差加大,使得白天海风增强;夜晚,陆地是冷源,由于热岛强度导致海陆之间的温差减小,使得夜晚陆风减弱,选D。

(2019·广东化州模拟)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水面的海拔,浅层地下水水位的起伏形势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且催生地下径流,而地下水“埋深”则是指其相对于地表的埋藏深度。

下图示意“苏州市2005~2015年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与平均埋深”。

据此完成3~5题。

3.苏州市地势(  )

A.西南高东北低B.东南高西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D.东北高西南低

4.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浅层地下水流速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丁地的海拔约为(  )

A.5.2mB.2.8m

C.4mD.1.2m

答案 3.C 4.B 5.A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浅层地下水水位的起伏形势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读图中地下水水位数值可知,苏州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正确。

第4题,由材料“浅层地下水水位的起伏形势通常与当地地表一致且催生地下径流”可知,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类似,地势落差越大水流越快。

在图中地下水位线越密集则代表地势落差越大,读图可知,乙地水位线最为密集,地下水流速最大,B正确。

第5题,由材料可知,一地的海拔等于该地的地下水位高度加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故丁地的海拔为4.0+1.2=5.2m,A正确。

(2019·天津高三质检)2017年11月21~22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

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而有效的回灌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

下图为“天津市地热梯度(垂直深度上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增加值)等值线及断层分布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6~8题。

6.上图中断层的形成最可能是地壳的(  )

A.水平挤压运动B.水平张裂运动

C.垂直上升运动D.垂直下降运动

7.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易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需要回灌地下水。

如仅从地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考虑,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需要回灌量最小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8.天津某小区拥有三眼地热井,采用一采一灌地热利用系统,实行“梯级利用”(第一梯次将温度60℃以上的地热水,先行供暖,之后进入下一级换热器;第二梯次是将上一级换热后的地热水进行再次换热后利用;第三梯次是将温度较低的地热水由另一眼地热井回灌到地下)这种地热“梯级利用”方式的影响有(  )

①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 ②增加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 ③减缓了地热水位下降速率 ④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6.A 7.C 8.C

解析 第6题,垂直上升或者下降对应的地形是块状山或者谷地,此处既无山又没有谷,排除C、D项;有地下热水的地方就有地下水资源,地质构造应该是向斜,有岩层弯曲,所以该断层为水平挤压,选A。

第7题,③地地热梯度最低,说明目前地热资源最少,又因为其距离周边城市较远,所以其地热资源少应是本身没有处于断层带,得到地热少造成,而不是因为开采过量造成。

所以,③地所需回灌量最小,选C。

第8题,地热水低温后换热再利用最后回灌,属于对地热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因为回灌,减缓了地热水位下降速率;回灌水温度较低,不会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选C。

(2019·贵阳模拟)甲、乙两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有规律地发生于亚洲局部地区。

读图,完成9~11题。

9.甲、乙两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发生的早晚及气团的位置是(  )

A.甲图早于乙图,且甲图中暖气团位于南部地区

B.乙图早于甲图,且乙图中暖气团位于北部地区

C.甲图早于乙图,且甲图中冷气团位于南部地区

D.乙图早于甲图,且乙图中冷气团位于北部地区

10.Q地此时最有可能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B.炎热干燥

C.风和日丽D.狂风暴雨

11.如果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来得过早,停留时间过长,对P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产生严重冻害 ②出现干旱 ③引发滑坡、泥石流 ④盐产量下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9.D 10.B 11.C

解析 第9题,甲图所示天气系统,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我国东南部地区位于高压脊北侧,此时可能是干旱天气,最有可能是伏旱,常常发生于盛夏;乙图所示为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梅雨天气),常常发生于夏初,D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Q地处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B正确。

第11题,P地位于台湾岛北部。

降水过多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③正确;阴雨连绵的天气不适合晒盐,④正确。

故选C。

(2019·吉林名校第一次联考)2018年7月18日,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这个大型的城市电网“充电宝”,只用两个月就建成了,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

据此完成12~14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是(  )

A.沿海火电基地B.南沙群岛

C.内陆风电基地D.横断山区

13.抽水蓄能电站与电池储能电站都具备将电能大规模储存起来的功能,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  )

A.发展潜力大B.选址要求高

C.不易大规模推广D.建设周期长

14.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意义是(  )

A.为经济建设生产巨大电能

B.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

C.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

D.有利于环保但没有经济效益

答案 12.C 13.A 14.B

解析 第12题,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发电站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所以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地区是内陆风电基地,风能发电站是利用大气运动发电的,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发电量与用户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较大,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有效利用风能;南沙群岛和横断山区用电量少,对电能的调节和存储需求较小,且横断山区水力发电量大,对电能的调节采用抽水蓄能电站为佳;火电站可以人工控制发电量。

C正确。

第13题,与抽水蓄能电站相比,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周期短;水电站选址对自然环境要求高,电池储能电站选址对自然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只考虑电能和用户需要;电池储能电站适宜大规模推广;目前我国电池储能电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大。

A正确。

第14题,大型电池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将电能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由于供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价存在差异,且能有效减少电力浪费,所以大型储能电站具有经济效益。

B正确。

(2019·陕西榆林二次模拟)西葫芦的果实是一种富含丰富营养物质的蔬菜。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坊子乡原是旱粮作物产地,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标准化生产发展西葫芦种植业,使坊子乡西葫芦享誉京津冀。

该地夏季常利用大棚种植,棚内温度高达80℃。

下图示意“平原县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5~17题。

15.促使平原县坊子乡大力发展西葫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B.市场

C.技术D.地租

16.夏季使蔬菜大棚内温度高达80℃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土壤养分流失B.蓄积太阳辐射能

C.减少农药的使用量D.促进农作物生长

17.坊子乡西葫芦享誉京津冀主要得益于(  )

A.低廉的价格B.较短的距离

C.发达的物流D.优良的品质

答案 15.B 16.C 17.D

解析 第15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时鲜蔬菜的需求量增大,且种植时鲜蔬菜的经济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高,因此影响当地大力发展西葫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B正确。

第16题,夏季气温高,棚内温度达到80℃,可以杀死大棚内有害生物。

用高温杀菌代替农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西葫芦的品质,C正确。

第17题,标准化下产出的西葫芦形状正、条纹好、色泽鲜,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优良的品质是坊子乡西葫芦享誉京津冀的主要原因,D正确。

(2019·福建省福州市质检)从大地貌分区的角度来说,明长城中段是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并不完全与黄土分布的界线重合,总体上向南偏黄土分布一侧。

下图示意“明长城中段位置”。

据此回答18~20题。

18.建造时明长城中段(  )

A.依山势,据天险B.立黄土,挡风沙

C.御外敌,分农牧D.分干湿,异冷暖

19.明长城的建造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

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  )

A.积温B.沉积物

C.军事D.劳动力

20.目前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异常B.早期选址

C.人类活动D.风化加强

答案 18.C 19.C 20.C

解析 第18题,明代修长城是为了防范外敌侵扰。

明长城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附近,长城以北以草原为主,适于放牧,长城以南降水较多,适于耕种,故明长城又是农牧业分界线。

故选C。

第1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明代修长城是为了防范外敌侵扰。

因此,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的是军事。

故选C。

第20题,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明长城中段局部区域土地荒漠化,导致明长城中段局部被流沙掩埋。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