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71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访问次数:

1908

发布日期:

2010-02-26

字号:

[大中小]

       2009年,是新世纪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效的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扎实推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态势,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步入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体实力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7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8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54.28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830.96亿元,增长13.2%。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

64.8:

31.7调整为3.6:

62.8:

33.6。

人均生产总值54846元,增长12.8%。

       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6.2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0.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低于上年0.09个百分点。

       价格紧缩压力逐步缓解。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6%,累计降幅自8月份来逐步缩小;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5%,消费品价格下降0.6%。

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涨四降。

生产价格降幅逐步收窄。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8.57%,累计降幅自8月份来逐步收窄。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9.98%,累计降幅自9月份来逐步收窄。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0%。

       企业发展信心增强。

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逐步提升,三季度达到峰值,四季度与三季度基本持平。

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依次为103.0%、121.4%、140.3%、139.2%,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依次为109.6%、120.4%、133.4%、133.3%,各季度两项指数均处于景气区间。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全年,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55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其中,过亿元项目42个,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10.5亿元,占全市外来投资总额的58.1%。

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成绩突出。

服务业利用外来投资61.8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比重提高8.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项目36个,到位外来投资46.4亿元,占工业项目利用外来投资的37.3%。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招商成为新亮点。

全年共引进项目15个,到位外来投资12.4亿元,占全市外来投资总额的6.4%。

       名牌带动战略深入实施。

年末,拥有省级质检中心5个;中国名牌产品30个,山东名牌产品15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无到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增加7个,达到34个。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8.97亿元,增长5.1%。

其中,农业总产值106.77亿元,林业总产值9.68亿元,牧业总产值34.75亿元,渔业总产值2.97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4.8亿元,分别增长3.3%、2.9%、9.8%、0.4%和18.1%。

       粮食播种面积达379.30万亩,比上年增加28.89万亩。

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总产达到163.18万吨,增长3.4%。

其中,秋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播种面积达198.5万亩,增长9.8%;单产496公斤/亩,增长2.8%;总产98.51万吨,增长12.9%。

夏粮受严重冻灾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单产358公斤/亩,下降13.9%;总产64.67万吨,下降8.3%。

经济作物生产稳定,蔬菜产量224.32万吨,水果产量86.37万吨,油料产量1.98万吨,分别增长6.0%、10.6%和12.6%。

棉花总产1.06万吨,下降40.3%。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肉类总产15.24万吨,增长10.1%;其中,猪肉产量7.94万吨,增长15.6%;生猪出栏109.89万头,存栏58.14万头,分别增长18.3%和10.6%。

水产品产量2.30万吨,下降11.0%。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

全年农机总值达到25.72亿元,增长6.37%;农机总动力326.16万千瓦,增长2.7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83.66万千瓦。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12.66万公顷,增长1.77%,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91万公顷。

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全年用电量51.62亿千瓦时,增长3.1%;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率均为100%,通自来水率为95.9%;沼气用户达7.94万户,新增1.58万户。

三、工业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62家,比上年增加432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48.51亿元,增长14.89%,增速比上年加快1.99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1.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5.56%;分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1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32%。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74.16亿元,增长16.16%;实现利税713.88亿元,增长62.62%;其中,利润383.38亿元,增长64.58%。

其中,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增速均在40%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6.13%,比上年提高45.29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72.37%。

企业总体效益年初开始回暖,下半年大幅提升,全年利税、利润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189.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8%,较年初提高2.26个百分点。

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148.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66%,较上年下降2.88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9.75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5.97%提升到20.28%。

       工业节能降耗成效突出。

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了节能降耗的步伐。

全年148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68.43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多种高耗能产品产量较上年降低,其中,合成氨下降8.73%,机制纸和纸板下降12.79%,平板玻璃下降13.96%,化肥下降19.27%,十种有色金属、电解铝均下降79.0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规模扩大,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9.6亿元,增长25.0%。

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2:

56.7:

41.1调整为2.1:

52.4:

45.5。

民间投资达819.5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1.2%。

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领域相关投资明显回升。

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增长287.6%,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234.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资增长285.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60.1%,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111.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290.1%。

       房地产开发销售两旺。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0.61亿元,增长15.8%,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房屋施工面积1188.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6.93万平方米,增长37.0%;销售面积473.5万平方米,增长20.6%;实现房屋销售额138.12亿元,增长38.2%。

       建筑业长足发展。

全年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10.0亿元,增长20.6%。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23.3亿元,增长26.5%;安装工程产值66.4亿元,增长18.4%;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4.5亿元,增长28.2%。

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531.2亿元,增长24.7%。

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为380.6亿元,增长31.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势强劲。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3%,实际增速创历史最高水平。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07.48亿元,增长20.2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8.24亿元,增长15.91%。

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

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224家,比上年增加356家,实现零售额492.22亿元,增长33.6%。

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城市市场零售额702.3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零售额166.48亿元,增长18.7%;城乡市场消费增幅差距由上年的2.4个百分点缩小到0.5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1.10亿元,增长9.0%,市场份额达62.3%。

其中,个体私营实现零售额536.88亿元,增长8.9%,市场份额为61.8%,是市场繁荣活跃的支柱力量。

       消费品保持旺销。

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6.0%。

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增长3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6.1%;家具类增长30.4%;五金、电料类增长37.0%;汽车消费增长33.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回升势头加快。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对外贸易形势严峻,但是自8月份来进出口累计降幅逐步收窄,年底回升速度明显加快。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8.35亿美元,下降15.1%,累计降幅为全年最小。

其中,出口30.63亿美元,下降15.7%;进口17.72亿美元,下降13.9%。

石化、机电出口下降较大,医药出口逆势增长,服装、轻工出口持平。

美国仍然是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20.1%,其次是欧盟,占17.7%。

大宗资源性进口商品受价格影响下降大,有机化学品、机械设备、纸浆进口增长明显。

欧盟是我市第一大进口市场,占进口总额的17.7%,且实现正增长,增幅达95.7%。

对澳大利亚、巴西等新兴市场贸易亮点凸显。

       利用外资逆势上扬。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6家,外商投资企业达637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帐38759万美元,增长24%,增幅居全省第2位。

实际利用外资52400万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29605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6.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293公里,增加9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6公里。

机动车保有量983454辆,增加57907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304974辆,增加59650辆。

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268条,增加8条;营运公交车2732辆,增加172辆;出租车达6488辆,增加142辆。

全年公路客运量3.73亿人次,增长29%;货运量2.59亿吨,增长39%。

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26.31亿人公里,增长19%;货运周转量为779.51亿吨公里,增长40%。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

年末,全市邮政局(所)有139个,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15亿元,增长15%。

电信业务总量36.57亿元,增长20.34%;光缆线路总长度42.4万芯公里,增长64.3%。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1.6万户,减少2.2%;移动电话用户408.2万户,增长26%。

国际互联网用户达45.6万户,增长9.6%。

       旅游业加速发展。

年内新发展国家A级旅游区(点)7处,总量达到28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6处、AAA级旅游区(点)12处、AA级旅游区(点)10处。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2.1亿元,增长27.5%。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58亿美元,增长30.4%;国内旅游收入158.12亿元,增长27.5%。

接待海外游客12.5万人次,增长33.5%;香港、台湾同胞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增长96.2%;接待国内游客2057万人次,增长24.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

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315.71亿元,增长27.3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77亿元,增长12.28%;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71.41%,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支出161.96亿元,增长14.5%。

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和科技等重点支出得到加强,分别增长56.4%、52.85%、30.48%、21.76%、8.05%和7.89%。

全年完成税收总额266.65亿元,增长29.69%。

其中,国税收入188.5亿元,增长37.65%;地税收入78.15亿元,增长13.81%。

       信贷投放力度加大。

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45.22亿元,比年初增加472.57亿元,新增额是上年的1.7倍,信贷资金来源充足。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18.92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4.98亿元。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5.29亿元,比年初增加321.67亿元,新增额是上年的2.2倍。

货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长期贷款投放大幅增加,新增203.56亿元,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3.28%,比上年提高37.53个百分点。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9.18亿元,比年初增加63.54亿元,多增42.74亿元,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9.75%,占比提高5.41个百分点。

       保险业快速发展。

年末,商业保险分支机构36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17家,人寿保险机构19家。

从业人员达2.3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

保险业总资产达81.42亿元,增长22.3%。

实现保费收入48.32亿元,增长19.7%。

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4.18亿元,增长24.5%;寿险保费收入34.14亿元,增长17.8%。

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12.82亿元,增长7.6%。

其中,产险赔付6.84亿元,增长14%;寿险赔付5.98亿元,增长1%。

保险深度为1.86%,提高0.12个百分点。

保险密度为1150元,人均提高190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成果丰硕。

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5项,其中,农业领域9项,工业领域109项,医疗卫生领域47项。

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27项,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3.08亿元。

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

专利申请量5928件,比上年增长21.3%,专利授权量1684件,增长19.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7件,增长27.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

现有17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9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8家,其中国家级7家,研究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一。

       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全年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4938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2563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715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1%、9.1%和41.9%。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家,居全省第3位。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5.52亿元,增长48.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确定占比目标。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年入园幼儿36409人,适龄儿童入园率98.96%。

小学招生43971人,毕业5223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

初中毕业生41889人,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8.19%,比上年提高3.3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67107人,在校生165849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9.12%、36.62%和14.26%。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3731人,在校生100573人,毕业生26222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4%、7.8%、9.6%。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年末,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从业人员250人;文化站107个;文化(艺术)馆9个;博物馆15个,其中6家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登记的民办博物馆达到9家;公共图书馆9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5个。

有线电视用户和数字电视用户分别达到91.26万户和49.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3.47万户和3.98万户。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29%。

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拥有省内部资料8种;市内部连续刊物40种,增加15种。

       卫生机构建设加强。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386个,较上年增加118个;其中,医院123个,增加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6个,增加60个;乡镇卫生院94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51万人,分别增加0.25万张和0.2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达1.07万人,注册护士0.94万人。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7147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65.86/10万,死亡率为0.32/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上年降低10.28/10万和0.03/10万。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

全年各项比赛共获得奖牌482枚,其中金牌192枚、银牌142枚、铜牌148枚,打破4项全省纪录;十一届全运会上有69人参赛,参赛项目达22个,共获得20.5枚奖牌,其中,金牌7.5枚、银牌5枚、铜牌8枚;全市拥有重点体校2所,在校学员1041人;业余体校1所,学员1596人。

十一、城乡建设

       “两区三村”住房整治改造进展顺利。

本年“两区一村”(棚户区、老旧工矿居住区和城中村)整治改造项目64个,占地面积(或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改造项目36个。

完成拆迁面积252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房面积115万平方米。

城郊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

确定3年完成191个城郊村的改造建设任务,已开工建设村庄94个,已开工拆迁村庄98个。

3年内基本完成全市23354户农村危房安置改造任务,全年已完成危房安置改造8064户。

       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实施。

全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6.98万平方米,竣工24.02万平方米,交付住房3028套;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21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383户。

       市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年末,建成区面积261.9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8.75平方公里。

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扩建、翻建道路62条,年末城市道路长达1485.9公里。

城市排水管道总长2291公里,增长22.4%。

城市污水处理厂达13座,新建1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达78.9万立方米/日。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提高0.64个百分点。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9.51万吨,增长14.3%。

供应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总量分别为12.81万吨、0.48万吨、4.89万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总共71.49万户,增长8.2%。

城市气化率达97.67%,提高0.85个百分点。

       城市生态园林环境进一步改善。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780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271公顷。

年内新增园林绿地30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2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7%,绿地率达3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年末,全市土地面积59649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2196公顷,比上年增加4358公顷。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比例由上年的72.2:

18.9:

8.9调整到70.6:

19.2:

10.2。

       水资源节约利用更趋合理。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2.0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9.45亿立方米,年开采地下水8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用水量9.4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08亿立方米。

其中,生活用水1.11亿立方米,增加0.0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2.37亿立方米,减少0.0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5.69亿立方米,减少0.1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27亿立方米,增加0.12亿立方米。

林业生态建设加强。

年末,全市造林面积266.98万亩,比上年新增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504.6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万立方米;现有自然保护区10个。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091毫克/立方米,减少0.00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2毫克/立方米,减少0.00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33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19天,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噪声达标区面积218.2平方公里,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6分贝,降低0.7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5分贝,升高0.6分贝。

       气象地震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全年平均气温为13.8℃,比上年降低0.1℃。

平均降水量700.9毫米,增加16.2毫米。

有效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11000平方公里,增加7800平方公里。

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较高,强震台8个,测震台7个。

全市拥有自动气象站8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53起,比上年下降16.7%;死亡人数397人,下降8.74%;经济损失为2057万元,下降3.21%。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下降22.5%;亿元GDP经济损失0.8万元,下降9.8%。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低速平稳。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户数达142.02万户,总人口为421.41万人;出生人口3.39万人,出生率为8.1‰;死亡人口3.04万人,死亡率为7.26‰;自然增长率为0.8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14;18岁以下74.42万人,18-35岁97.97万人,35-60岁181.57万人,60岁以上67.45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451.32万人。

       城镇居民生活稳步提高。

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953元,比上年增长12.2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84元,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85元,增长10.8%。

其中,食品支出3781元,增长2.8%。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2.54平方米,增长8%。

       农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13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

其中,工资性收入4497元,增长12.8%;经营性收入2874元,增长4.0%;财产性收入415元,增长3.0%;转移性收入227元,增长8.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1元,增长8.7%。

其中,食品支出1735元,增长2.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