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23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0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docx

初中生物错题理解

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

三大营养物质如何进行氧化分解

在高等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大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是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同点

(1)来源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有三条途径:

食物中消化吸收、其他物质转化、自身物质的分解。

(2)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都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作为能源物质使用。

但它们供能有着先后顺序,它们按照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顺序供能。

(3)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

糖类可以直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也可以直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但脂肪不能直接转化成蛋白质。

(4)代谢终产物

和是三大营养物质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不同点

(1)能否在体内储存

糖类和脂肪都可以在体内储存,但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2)代谢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都是和,但是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它们外还有尿素。

(3)在体内的主要用途不同

糖类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脂肪主要是在体内再次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之后,主要用来合成生物体内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和蛋白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都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进而转变成糖类;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注意:

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2)糖类代谢与脂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化成脂肪,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脂肪酸也可以转化成糖类。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蛋白质代谢和脂质代谢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的脂肪不能转化为氨基酸,但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可以转化;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

(4)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之间相互制约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

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增加。

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少年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近视,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课间休息,进行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如图结构[1]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你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的物像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9]的传导在____________形成视觉. 

(4)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矫正.解答时可以从眼球的结构和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

如图是眼球的结构图,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4是角膜,5是睫状体,6是玻璃体,7是视网膜8是脉络膜,9是视神经,10是巩膜 

(1)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

 

(2)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都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眼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物体离眼由近及远,因此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4角膜、房水,由3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1晶状体和6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7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9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外界光线强,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到;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故答案为:

(1)甲、丙   

(2)曲度变小    

(3)7  视网膜   视觉中枢  

(4)3  瞳孔 

点评:

    注意: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 …

)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____________相连.(填序号)

向左转|向右转

G,H,K,J是什么

G肺动脉,因为血液的流向是流向肺部;H是肺静脉,因为是从肺部流加左心房;K是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J是主动脉,因为是从左心室流出。

其实最主要的是看清题干:

四条血管分别与心脏对应啊。

2.4.1.3

4、图甲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乙示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1]细胞体

和[2]突起构成.

(2)图乙所示结构称为反射弧,结构[4]示感受器,其结构中大量分布图甲所示的[3]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3)图乙中[5]结构示传出神经,它是由图甲中的[2]突起部分构成的,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分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还涉及反射、反射弧等内容,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如图甲所示的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1细胞体和2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3神经末梢,3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人体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是由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5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其过程是:

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感受器的结构是由图甲中的3感觉神经末梢汇聚而成.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3)图乙中5是传出神经,它是神经元细胞的长突起(轴突)组成的.能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射,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013•德州)如图能表示人体在每次吸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

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如图所示:

故选D.

 

(2013•德州)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

“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的卫士,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的近视)检出率为78.62%,比全国高出20个百分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是眼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面诗句中的“如白银”指的是图中[8]巩膜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1]晶状体

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到了[7]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3)在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刚就出的伤员需用黑布遮住眼睛,这是因为伤员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中,突见光亮后[3]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视网膜容易被灼伤

(4)俗话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是因为眼睛角膜里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解:

(1)巩膜是白色坚韧的,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被称为“白眼球”;中国人虹膜的颜色是黑色的,通常被称为“黑眼球”,虹膜的中央有瞳孔.

(2)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或沉溺于上网,容易导致睫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眼睛中的睫状肌总是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睫状肌发生持续痉挛,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正常状态,若此时再不注意,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这两种情况都导致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造成近视.

(3)地震中获救的人员,长时间的被压在光线很弱,甚至是漆黑的环境里,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状态,无法及时变小,如果突然受到强光的刺激,会损伤眼睛的视网膜.

(4)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

(2013•德州)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秸秆中的糖类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酒精,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酒精,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如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水稻、杂草→害虫→鸭子

(2)沼气中的细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沼气.

(3)输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提供呼吸作用释放出来,除用于鸭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还有一部分热能形式散失.

(4)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和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蘑菇为蔬菜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5)该生态农业比传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能量角度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解:

(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杂草→害虫→鸭子;水稻、杂草→鸭子

(2)沼气发酵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如人畜家禽粪便、秸秆、杂草等)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沼气)的过程.沼气中的细菌可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发酵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沼气.

(3)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体外.所以,输入到鸭子体内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除用于鸭子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还有一部分热能的形式散失.

(4)腐生细菌和真菌(如蘑菇等)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是蔬菜光合作用的原料,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

(5)该生态农业从能量角度看,它实现了对能量的多重利用,比传统的能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2013•德州)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遗传角度分析,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此现象称为变异

(2)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

(4)Ⅲ3和II4第一胎生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可以生第二胎,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50%.

(5)依据我国《婚姻法》规定,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解: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病女孩,患病女孩的基因来自父母双方,表明父母都含有患病基因,而父母正常.因此患病基因是隐性基因,正常的是显性基因.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故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该遗传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假设A是显性性状,a是隐性性状.Ⅰ1、2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

Ⅱ2表现正常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Ⅱ2虽然表现正常,但他可能携带致病基因a,从理论上推算他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2/3.

(4)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

1.因此Ⅱ3和II4第一胎生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可以生第二胎,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50%.

(5)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直系血亲的直接血缘关系,是指出生关系.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晚辈;旁系血亲是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的亲属.这里的三代是从自己开始计算为一代的三代.因此Ⅲ1和Ⅲ2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Ⅲ1和Ⅲ2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26.(5分)(2013•德州)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从植株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4叶片,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清水和三种不同浓度的X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

(1)以上方案有一处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实验材料(或样本)太少;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成四组

(2)方案完善后,经过试验测得如下表所示的有关数据.你认为此试验结果是否支持上述推测?

 是 

分组

测量指标

清水

三种培养液X物质相对浓度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相对浓度

气孔相对开放程度

0

100%

2.47

54%

2.97

43%

9.28

27%

(3)由表格信息可以推测:

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气孔开放程度降低, 二氧化碳 吸收量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植物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这充分体现了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的生物学观点.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依据相关知识回答.

解答:

解:

(1)实验中用了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4叶片,每组只有1片叶,数量较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不够科学,因此应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成四组进行实验.

(2)通过试验测得表中所示的数据可知:

叶片中X的相对浓度增高则气孔相对开放程度百分比下降,进一步支持了推测:

根部合成的某种化学物质X运输到叶片,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

(3)由表格信息在清水中叶片气孔相对开放程度为100%,培养液相对浓度增大,气孔相对开放程度降低,因此可以推测:

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4)根除了支持植物体外,能给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茎除了支持植物体外,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的筛管能够将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供给其它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叶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利于植株的生长,因此植物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体现了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18.(1分)(2013•菏泽)下表中各项之间的关系和图示不相吻合的是(  )

1

2

3

4

A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生存范围

生殖范围

B

遗传物质

细胞核

DNA

基因

C

生物

无脊椎动物

节肢动物

蝗虫

D

消化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动物的分类.

分析:

图示1、2、3、4之间的关系应为:

1包含2,2包含3,3包含4,4的范围最小,1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

解:

A、生物圈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包括生物与环境两部分,环境部分就是生存范围,生物的生存范围又包括生殖的范围.与图中的大小关系相符,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又有很多基因,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可见与图中的大小关系不相吻合.符合题意.

C、生物包括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又包括蝗虫,与图中的大小关系相吻合,不符合题意.

D、人有八大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在内,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包括唾液腺,与图中的大小关系相吻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中的大小关系和选项中各内容的从属关系,灵活答题,千万不要搞错顺序.

 

(4分)(2013•菏泽)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甲→丁 .

(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甲的数量会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 .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生产者).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甲→丁.

(3)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的变化.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生物甲的数量会增多,因为乙取食甲;丙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丙捕食乙,会造成缺乏食物而减少.

23.(6分)(2013•菏泽)阅读资料,回味科学家的探索,回答相关问题.

探索一:

植物靠什么长大?

1642年,荷兰科学家赫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

探索二:

植物能否清洁空气?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小白鼠做了两组对照实验.

(1)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

自土壤而是来自于 雨水 .我们现在知道土壤减少90克的主要成分是 无机盐 ;赫尔蒙特浇的雨水大部分是用于 蒸腾作用 .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错答)

普里斯特利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了,分析其原因是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

植物呼吸作用与小白鼠争氧气(错答)

夏季到来,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若需要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急救,其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B【解析】

试题分析: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

人工呼吸要掌握其具体措施。

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使病人仰卧,颈下垫高,头后仰.将病人的衣服解开,腰带放松;③救护者跪在病人的一侧,用手帕或是纱布盖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

吹气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下图为人体肌细胞结构模式图。

下列与肌细胞收缩关系最大的特点是

A.①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B.②中含有无机盐

C.细胞内有大量的③                                              D.④内有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就像个发动机,它可以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代谢旺盛的部位、消耗能量较多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多。

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细胞内的线粒体多,提供的能量就多,说明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考点: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0.如图能表示出一个生态系统的

A.食物链与食物网B.物质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