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792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docx

施工方案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施工方案

紧急避险系统

 

2013年1月7日

 

煤矿会审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栏:

矿长:

日期:

技术负责人:

日期:

安全副矿长:

日期:

生产副矿长:

日期:

机电副矿长:

日期:

第一章紧急避难系统建设组织机构

第一节组织机构

一、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第二章系统建设目标和时间

第一节系统建设目标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具备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

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2)具备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3)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4)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4天)。

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必须在18。

5%~23。

0%之间,CO2≤1.0%,CH4≤1。

0%,CO≤24×10-6,温度≤35℃,湿度≤85%,并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100帕的正压状态。

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检查监察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

5)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有机联系,形成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对紧急避险设施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必须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必须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压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必须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必须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6)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必须有清晰、醒目的标示.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必须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的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必须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示,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

7)必须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8)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第二节建设时间

2013年春节收假后开始施工建设,2013年6月底以前完成并进行竣工验收.

第三章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矿井基本情况分析

一、井田概况

1、交通位置

2、地形地貌

煤矿属低至高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位于矿区北东部,高程2141。

10m,最低海拔位于矿区西部沟谷,高程1960m,相对高差181.10m,地势南北走向,矿区北东部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

3、水文气象

矿区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过渡类型,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为霜冻期,6—10月为雨季,年降雨量890—1100mm,最高气温34。

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

7℃,2-3月为风季,最大风速15m/s,一般3—6m/s,多为东南风。

4、富源县地处曲靖-昭通中强地震控制带之东

据县志记载,自1537年1月1日的曲靖4.8级地震后,虽有多次地震,但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区内地震烈度为7度。

5、有矿井及小窑生产情况

区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历史悠久,小窑密布于煤层的浅部和露头部位,多以斜井或平硐开拓,采用手镐落煤,自然通风,人工排水等方式,且多季节性开采,故规模一般不大,主要开采M7、M9煤层.

二、地质特征

1、地层

大河镇煤矿出露地层自下而上有:

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第一段及第四系。

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主要为陆相沼泽—湖泊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170。

30—200.59m,平均195.50m,含大羽羊齿状化石,含煤28—50层,煤层总厚度33。

75m,含煤系数为17.26%,煤层编号的有M1-M24,根据含煤特征,岩石类型及标志层、将龙潭组自下而上分为二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

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玄武岩顶界,地层厚度约71.76-97。

85m,平均72.10m。

岩性主要为浅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

含较多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含煤9—12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根据主斜井所揭露的M16煤层以下的地质特征与邻近矿区对比,将两层可采煤层对比为M16、M19煤层。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呈假整合接触。

(本矿区内P2l1地表未出露)。

2、龙潭组第二段(P2l2):

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地层厚度约69。

00-107。

84m,平均71。

30m。

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状、似层状菱铁岩。

含煤7—20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四层,即M7、M9、M13、M15煤层。

(二)长兴组(P2c)

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厚度75。

00-129.10m,平均89。

88m,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少量似层状、透镜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

含煤7-10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即M3煤层。

与下伏地层龙潭组(P2l)呈整合接触。

(三)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

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下部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多量叶肢介动物化石,上部为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灰色细砂岩,基本不含化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

(四)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并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

泥岩中富含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该段地层矿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地层厚度大于90米.与下伏地层卡以头组(T1k)呈整合接触。

(五)第四系(Q)

由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和耕植土所组成,多为岩块、砂、砾和粘土堆积,零星分布于沟谷、凹地及煤矿炼焦场地,厚度0-10米。

2、构造

煤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I1),滇东台褶带(I2),曲靖台褶束(I34)的东南部.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大断裂之间。

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11~35度的单斜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由于该矿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3、煤层及煤质

(1)、煤层

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

(一)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平均厚度89。

88m,含煤7-10层,煤层总厚度4。

89米,含煤系数为5.44%。

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M3煤层。

(二)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

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该段地层厚度平均71.30米,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9.60米,含煤系数13.46%。

含可采煤层4层,即M7、M9、M13、M15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M8、M11煤层。

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

(三)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

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地层平均厚度约为72.10米,含煤9-12层,煤层总厚度7.17米,含煤系数9。

94%。

含可采煤层2层,即M16、M19煤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即M21、M22、M24煤层。

 

(2)、煤质

煤矿区内煤层均为黑色、块状、鳞片状、粉状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呈不规则状、贝壳状,较坚硬.煤岩类型为半暗—半光亮型煤.镜下鉴定结果,煤岩成份以半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有镜煤及丝炭条带,矿物杂质以石英、粘土为主、黄铁矿、方解石次之。

M7、M9、M13、M15、M16、M19煤层原煤灰分均在15.05-25。

35%,属中灰分煤层,洗煤灰分均在3.95-20。

34%。

M7、M9、M13、M15、M16、M19煤层原煤Qb.ad(MJ/kg)均在20。

58—29.70之间;Qb。

daf(MJ/kg)在35.12—35.86之间,属高发热量煤。

M7、M9煤层均属1/3焦煤(1/3JM).M13、M16、M19煤层为焦煤JM25。

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工作制度

设计年工作日330天,每日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14-18小时。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根据矿井储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为1510万吨,矿井生产能力以15万吨/年;日均生产能力为180吨。

四、井田开拓

1、概况

煤矿现开拓有主斜井、副斜井及风井三个井口,矿山采用斜井开拓,开采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

2、矿井开拓

矿井为缓倾斜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地质构造较为中等,地层走向及倾向变化不大,平均倾角17°.

矿井主斜井和副斜井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主斜井井口标高+1968.18m,副斜井井口标高+1963.62m,布置下车场和矿井中央水仓。

矿井风井井口标高+2002。

88m,为穿层布置,倾角30°,在+1840m水平落平后与主斜井和副斜井下车场沟通,形成开拓系统。

3、井口主要特征:

井口主要特征详见井筒主要特表

煤矿井口代码

X

Y

H

主斜井

2826061。

87

35440036。

65

1968.18

副斜井

2826103。

09

35440026.46

1963.82

主风井

2826061。

00

35440036.00

1966.18

五、井筒及装备

该矿井正常生产时期有3个井筒,即主斜井(+1968。

18m)、副斜井(+1963.62m),风井(+2002。

88m)。

主斜井主要担负矿井的总进风和煤炭运输,副斜井主要担负矿井行人和安设管道、缆线等,风井主要担负矿井总回风.

六、主要巷道布置

矿井现有(+1840m)1个水平,现布置有1个生产采区(一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111301采煤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120901回风巷掘进和120901运输巷掘进)。

采煤工作面开采M13煤和掘进工作面在M9煤中掘进。

七、大巷运输及设备

矿井为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长度为320m,安装JTP—1.6×1。

5P型绞车提升.副井井筒长300m,安装JTK—1。

2型绞车提升,矿车为1。

0m3U型固定矿车。

矿井采用机械运输,主斜井、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井底运输大巷采用防爆型蓄电池机车运输,主斜井采用18kg/m的轨道运输,副斜井及运输巷均采用15kg/m轨道运输,轨距0。

6m。

采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

八、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

1、采区布置

根据断层的分布,矿井以F1和F2为界将矿井划分为一、二、三共3个采区,其中矿区范围中部即F1和F2之间的为一采区,F2以东为二采区,F1以西为三采区.

矿井开采顺序为:

采区前进式,区内下行式开采.即采区开采顺序为一、二、三采区的顺序;同一采区内,按照区段有上而下的顺序开采;同一区段内,又按照煤层的由上而下的顺序逐层开采.

2、采煤方法

矿井目前开采M7、M9、M13、C9、M16、M19等共6层煤层,煤层倾角平均17°,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30m、1。

75m、1。

13m、2.82m、1.49m、1。

14m,属缓倾斜薄至中厚煤层。

根据矿井现已形成的采掘系统和多年开采的经验,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同时,为改善矿井安全条件,提高矿井装备水平,设计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

考虑矿井内煤层赋存条件、矿井生产能力、安全条件及投资因素,工作面采用煤电钻人工打眼、爆破落煤、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

同时要在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距工作面20m范围内采取加强支护措施,以确保工作面上下出口安全畅通。

采煤工作面采用铁皮溜槽自流,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制度为边采边准,日推进度3。

0m。

采用“见四回一”,最小控顶距2。

4m,最大控顶距3。

4m,支柱排距1.0m,柱距0.6m,特殊支护为密集支柱和木垛,工作面支柱需有3°~5°的迎山角。

3、采区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工作面搪瓷溜槽→运输机巷(进风巷)刮板运输机→运输机上山搪瓷溜槽→主要运输大巷矿车→井底车场经斜井至地面煤场。

(2)、运料系统

各种材料或设备由主斜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由人工搬运至各用料点。

各种材料或设备经主斜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进风巷(回风巷)→各用料地点。

(3)、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机械全负抽出式通风方法.主井和副井为进风井,.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水泵房采用独立的通风.

矿井安装2台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型号为FBCDZNO12。

5/55Kw、风量1398-3102m3/min。

采煤工作面采用全负压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

主副斜井→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回风上山→回风石门→回风大巷→风井。

(4)、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在主斜井下车场布置矿井中央水仓和水泵房,水仓为主、副各一个,主水仓容量为500m3,副水仓容量为300m3。

矿井副斜井内铺设主排水管道两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在泵房安装80SLD46-50×4水泵三台,流量60~85m3/h,扬程222~184m,配套电机YB225M-2,45kW。

正常涌水时开启一台,水量较大开启两台,一台检修。

各煤层的水全部汇入运输石门→水仓经泵房水泵排至斜井排出地面.

第二节矿井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我矿2013年采掘安排情况,生产中矿井可能发生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

1、顶板冒落;2、自然发火;3、气体灾害;4、火灾、粉尘.要预防消灭各种灾害的发生,必须首先掌握、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条件、特征及预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并及时有效控制它。

一、矿井瓦斯

根据2013年生产接续计划,本年度的生产重点区域在M9、M13煤层,由于刚开始建设各工作地点相对较近,所以目前通风距离较短.通风系统的形式及煤层瓦斯防治工作是一个难点,区域的地质构造是一个难点。

我矿为高瓦斯矿井,一旦局部通风管理不善,工作面瓦斯浓度也会出现超限。

所以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治理及掘进区掘进头的局部通风应作为瓦斯防治工作的重点。

根据近几年矿井瓦斯鉴定结果来看,我矿为高瓦斯矿井,我们务必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M13煤的煤层瓦斯含量较高,据分析此处的煤层顶板整体性较好,煤层无露头,使得煤层的封闭性较好,这就为瓦斯的赋存具备了很好的贮存条件.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⑴瓦斯浓度;⑵点燃瓦斯的火源;⑶空气中的氧浓度.第三个条件,空气与沼气的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只有低于12%,瓦斯才失去爆炸性,而在正常生产中,井下工人还需呼吸,氧气浓度绝不能低于12%,看来这一条件我们无法控制。

故我们在生产中要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瓦斯爆炸的前两个条件。

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加强瓦斯管理工作,加强瓦斯检查,加强通风,严格控制沼气浓度超出规定浓度。

在工作中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按《作业规程》要求作业,消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杜绝井下任何火源的出现,才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二、矿井火灾

经分析、研究,可能引起本矿井下火灾的主要因素为:

1禁止在井下吸烟,在井下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而短路所产生的电弧火花等。

⑵跑车引起的撞击火花,机械、皮带等使用不当产生磨擦火花等。

⑶静电火花,地面雷电或其它突发的电流通过线路、管道、轨道输入井下引起电弧火花。

⑷我矿煤层煤层从未发生过煤的自燃,说明煤层不易自燃。

,如果密闭墙质量差漏风,或采空区漏风引发自燃处,也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三、矿井粉尘

现生产阶段,掘进巷道大部份为煤巷,产生的主要粉尘为煤尘。

我矿开采M9、M13号煤,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7。

74,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

在本矿,根据分析、研究煤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自然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较大。

局部区域煤层结构酥松、脆性大且干燥,在开采过程中产尘量就大。

2、人的因素:

⑴对井下防尘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⑵《防尘管理制度》、《防尘技术操作规程》未落到实处。

⑶有许多防尘设施未建立健全。

⑷对于有些已安设的洒水设施未能加以合理、正常使用。

⑸采掘区队,未能坚持放炮后洒水喷雾,掘进工作面仍有干打眼现象存在,放炮不坚持使用水泡泥,装卸煤岩过程中不能坚持喷雾洒水等。

引起煤尘爆炸的因素是:

当巷道壁的沉积煤尘受到冲击波的震动、气流的加大或其它原因再次扬起后,达到爆炸浓度,再遇到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就会引起煤尘爆炸。

能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有:

爆破火焰、电器火花、斜坡跑车碰撞和磨擦产生的火花、井下火灾或明火等。

四、矿井水灾

我矿虽然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地表径流及水体.但是本区构造运动相对较弱,褶曲断层不发育。

但是由于矿区处在当地村子附近,由于历史原因,矿区内遍布私挖滥采的小窑,因此小窑积水仍是一大威胁。

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必须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超前做好井上、下水文观测,对地表采煤塌陷、地积水、裂缝等进行定期观测及防水工程。

在过地质构造时制定可行有效的措施。

五、顶板管理

根据顶板的岩性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及回采工艺。

根据9号煤顶板直接顶坚硬不易垮落的特点,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

加强矿压观察掌握周期来压的步距,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工作面放顶、回撤必须计划在周期来压后进行,做好初次放顶措施,坚持人工放顶工作,使采空区的塌陷填充尽可能充实采空区,已轻老顶急剧下沉的冲击力,减轻或减少周期来压,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六、地温

本矿井属地温下常区,开采无热影响。

第三节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紧急避难硐室位置选择在1840运输大巷中段,按永久避难硐室建设(30人)紧急避难硐室的井巷工程及设施、设备配置遵照曲靖市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图集进行(见附图)

第四节自救器配置

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避难硐室自救器配置,按设计要求30人的避难硐室去1.2系数,避难硐室自救器配置为36台。

第五节避灾路线优化与应急预案完善

1、优化避灾路线

对原有的优化避灾路线,增加进入紧急避难硐室的避灾路线,紧急避难硐室的位置尽量布置在避灾路线的路线上。

2、应急预案完善

在原有预案的基础上增加进入紧急避难硐室的避灾预案,并明确注明发生各种灾害时进入紧急避难硐室的避灾路线。

(见附图、附件)

第六节管理体制与规章制度

一、管理体制

紧急避难硐室由安全矿长负责,下设安全科由安全科直接管理,设置避难硐室管理员专门负责维护和管理,达到专人管,责任落实到人。

二、紧急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1)由安全科直接管理,设置紧急避难硐室设备管理员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

2)紧急避险设施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

3)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

保证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每3个月对配备的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8兆帕时,应及时补气。

每10天对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

每年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

4)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维护处理。

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采掘作业。

5)按规定编制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采区设计及作业规程中应包含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内容。

6)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安装、使用、维护、配件配品更换等相关信息.

7)每年应将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书面报告一次。

8)避难硐室应专门设计并编制施工措施,报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施工;竣工后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通风、安全及生产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9)紧急避难硐室设备管理员必须对紧急避难硐室的设备、设施每周检查一次。

按相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

10)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

11)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

12)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难硐室使用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及其配套设施。

第七节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1、煤矿将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知识。

2、在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调整后,应及时对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入井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状况。

3、每年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第八节设备选型与投资概算

设备设施投资万元,井巷工程投资万元,安装费用万元,紧急避难硐室投资万元。

(见附表)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措施落实责任

一、紧急避险措施:

1、在矿井中一旦发生事故后,首先应查明事故具体地点、受威助人员、影响区域、通风状态,同时立即通知救灾指挥人员,立即到位,并根据事故的性质迅速组织灾区人员自救和安全撤离灾区,当发生瓦斯爆炸或煤(岩)和瓦斯突出事故时,井下人员都必须在本班班长的组织和带领下沿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或或立即进入就近的紧急救生舱或临时避难硐室或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当井下发生火灾、水灾、大面积冒顶事故时,凡受到灾害威胁所有地区的人员都必须在本班班长的带领下撤出危险区域或立即进入就近的紧急救生舱或临时避难硐室或避难硐室等待救援;班长不在时,由有经验的老工人代理班长组织自救和撤退。

2、矿井发生事故后,根据灾情要采用最迅速、最有效方法通知引导灾区人员和受威胁的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从灾区安全撤出。

3、若发生重大事故,矿长是负责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达之前,值班矿长负责指挥,一般事故由工区区长负责指挥,并报请有关业务部室参加,无论任何事故安全管理中心都必须参加监督和处理。

4、发生事故撤退人员的一般原则:

当发生火灾时应撤出回风流内的一切人员,当有引起瓦斯爆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