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4811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一章.ppt

初级经济法基础,主讲老师:

马贞,一、教材体系,第一章总论(13%)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15%)第三章营业税法律制度(15%)第四章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15%)第五章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10%)第六章税收征管法(12%)第七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20%),二、考试题型题量,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一般重要的章节。

在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13分,题型全部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般不会出现不定项选择案例题。

第一节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它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三)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2008年、2009年)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答案】B,二、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要素:

主体、内容、客体。

1.主体:

公民、机构和组织、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2.内容:

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客体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物(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和有价证券);

(2)精神产品(知识产品、道德产品);(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4)人身(一部分)。

【注意】权利一般是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如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专利权、著作权。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商品B商标C公民D组织【答案】CD,【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土地使用权B发明C劳务D产品【答案】ABCD,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1.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

又称绝对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出生、死亡。

(2)社会现象:

又称相对事件,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

2.法律行为:

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等。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的有()。

A纵火B爆发战争C地震D签发汇票【答案】ABCD,【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

(2011年)A.自然灾害B.公民死亡C.签订合同D.提起诉讼【答案】ABCD,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3.行政法规:

国务院制定。

4.地方性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5.行政规章

(1)部门规章:

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

(2)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例题6-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政策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2011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中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型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答案】A,【例题7-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是()。

(2010年)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答案】B,【例题8-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答案】B,

(二)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

3.根据法的内容:

实体法(民法、刑法)和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

一般法和特别法。

例如:

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

【例题9-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

(2008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答案】C,【例题10-单选题】在下列法的各项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的是()。

(2007年、2011年)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答案】A,THEEND,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一、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分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适用于仲裁或民事诉讼(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或裁或审原则。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例题11-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的有()。

A仲裁B民事诉讼C行政复议D行政诉讼【答案】AB,二、仲裁()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

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

2.不能提请仲裁的纠纷:

(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

(2)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例题12-单选题】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仲裁解决的是()。

A甲乙之间的农村承包合同纠纷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答案】B,【例题13-单选题】下列争议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进行仲裁的是()。

A某公司与某职工李某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B高某与其弟弟因财产继承发生的争议C某税务机关因购买电脑的质量问题与某商场发生的争议D王某因不服某公安局对其作出的罚款决定与该公安局发生的争议【答案】C,

(二)仲裁的基本制度()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有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否则,仲裁委员会不受理。

2.一裁终局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三)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四)仲裁协议()1.仲裁协议的形式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3.仲裁协议的效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时,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4.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管辖权的作用有仲裁协议,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时,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例题14-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仲裁委员会是司法机关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答案】BCD,【例题15-单选题】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

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2010年)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答案】B,【例题16-单选题】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庭提出诉讼。

开庭审理前,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2009年)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答案】A,【例题17-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2010年)(2007年)【答案】,(五)仲裁裁决()1.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

2.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3.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

仲裁不公开进行。

当事人协议公开的,仲裁可以公开进行。

4.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5.仲裁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形成3种不同意见),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6.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7.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一裁终局),【例题18-多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2010年)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答案】AC,【例题19-多选题】下列关于我国仲裁制度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2009年)A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B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起诉C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可以不开庭进行D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答案】ACD,【例题20-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2011年)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开庭进行B.仲裁员不实行回避制度C.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D.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答案】ACD,三、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纠纷(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二)审判制度()1.公开审判制度2.两审终审制度二审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是终审判决。

【例题21-多选题】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

(2011年)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答案】ABD,(三)诉讼管辖()1.级别管辖:

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

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注意】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3)专属管辖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例题22-单选题】甲、乙因某不动产发生纠纷,甲欲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其选择诉讼管辖法院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2009年)A甲只能向甲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B甲只能向乙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C甲只能向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D甲可以选择向乙住所地或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答案】C,【例题23-单选题】甲、乙在X地签订合同,将甲在Y地的一栋房产出租给乙。

后因乙未按期支付租金,双方发生争议。

甲到乙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后,又到Y地人民法院起诉。

Y地人民法院于3月5日予以立案,乙住所地人民法院于3月8日予以立案。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该案件的管辖法院应当是()。

(2006年)A甲住所地人民法院B乙住所地人民法院CX地人民法院DY地人民法院【答案】D,【例题24-多选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享有诉讼管辖权的法院有()。

(2008年)A原告住所地法院B票据支付地法院C被告住所地法院D票据出票地法院【答案】BC,【例题25-多选题】甲企业得知竞争对手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策略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于是到乙企业设在N地的分部窃取乙企业内部机密文件,随之采取相应对策,给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造成重大损失,乙企业经过调查掌握了甲企业的侵权证据,拟向法院提起诉讼,其可以选择提起诉讼的法院有()。

(2010年)A.甲住所地法院B.乙住所地法院C.M地法院D.N地法院【答案】ACD,(四)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

2.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2年

(2)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1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但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绝对时效期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例题26-单选题】甲于2010年3月20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处保管。

3月22日,该包裹被盗。

3月27日,甲取包裹时得知包裹被盗。

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

A2012年3月27日B2012年3月22日C2011年3月27日D2011年3月22日【答案】C,【例题27-单选题】王某租赁张某一套住房,租赁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约定2009年6月30日之前支付房租,但王某一直未付房租,张某也未催要,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张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是()。

(2011年)A.2010年6月30日之前B.2010年12月31日之前C.2011年6月31日之前D.2011年12月31日之前【答案】A,【例题28-单选题】1990年2月2日夜,赵某回家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

经过长时间的访查,赵某于2010年1月2日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钱某。

赵某要求钱某赔偿的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

A1991年2月1日B2010年2月1日C1992年1月1日D2011年1月1日【答案】B,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

(1)诉讼时效的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当事人不能行使诉讼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不可抗力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诉讼时效的中断权利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出现上述时间,诉讼时效的中断,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例题29-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

(2010年)A.当事人提起诉讼B.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C.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D.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答案】ABC,【例题30-单选题】2009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10年4月1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09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5日B自2009年5月5日至2010年5月25日C自2009年5月5日至2011年5月5日D自2009年5月5日至2011年5月25日【答案】B,【例题31-单选题】2008年4月30日,甲到某商店买衣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件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衣服卖给了甲,甲仔细检查后未发现。

2008年5月6日甲穿该服装上班,单位同事发现该服装存在质量问题。

甲找商店退货,被拒绝。

于是甲于2008年6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A甲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B诉讼时效期间自2008年4月30日开始计算C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止D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断【答案】D,(五)判决和执行()1.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而非作出)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否则,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2.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都是终审判决。

3.当事人拒绝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例题32-单选题】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答案】D,THEEND,四、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不服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认为符合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2.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决定时,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不能提起行政复议。

【注意】当事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规定的审查申请。

但仅限于各种“规定”,不包括国务院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规章”。

【例题33-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有()。

(2009年)A公民对行政机关作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B企业对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其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C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作出其有关资质证书中止的决定不服的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本单位给予其行政处分的决定不服的【答案】ABC,【例题34-判断题】甲、乙两公司因买卖合同发生纠纷,经北京市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调节,双方对合同的履行达成谅解。

后甲认为调节结果对自己不利,甲公司可以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

(二)行政复议申请()1.当事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行政复议申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3.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三)行政复议机关()1.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地税部门、财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既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例题35-判断题】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向申请人收取行政复议费用。

()(2010年)【答案】,【例题36-单选题】某企业对甲省乙市国税部门给予其行政处罚的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下列各项中,应当受理该企业行政复议申请的机关是()。

(2008年)A乙市国税部门B乙市人民政府C甲省国税部门D甲省人民政府【答案】C,(四)行政复议决定()1.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

2.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决定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其违法:

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适用依据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3.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例题37-单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书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是()。

(2007年)A该决定书作出之日B该决定书送达之日C该决定书作出之日起第15日D该决定书送达之日起第60日【答案】B,【例题38-单选题】下列有关行政复议的表述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B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C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D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答案】A,【例题39-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被申请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中,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有()。

(2011年)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行政行为B.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C.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D.适用依据错误的行政行为【答案】ABCD,五、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1.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范围:

同行政复议范围.2.人民法院不受理当事人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诉讼管辖()1.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诉讼的,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和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