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ppt
《我省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省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对策.ppt(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甘肃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贾宁2015年6月19日,一、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成效,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三、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一、我省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近年来,省教育厅(高校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抓好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共作为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纳入治教理校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各环节。
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高校工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和思政工作,将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纳入教育重点工作,定期研究、谋划、部署。
各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组织、人事、教务、学工、社科、工会、团委等部门分工负责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二是创新实施育人举措。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文件通知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紧密结合省情教情和校情,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
2013年底开始,在全省高校实施思政工作“1231”行动,2015年开始在全省各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
三是着力构建育人体系。
新常态下,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为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满足新愿望,我们本着以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构建德育与智育融合、知识培养与社会实践并重、就业与毕业生质量跟踪序贯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开放系统。
(二)主要成效,我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明确,措施有力,效果良好。
各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了大量有力有效的工作,特别在主阵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机构、打造优质育人校园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
广大青年教师政治敏锐性比较高、理想信念比较坚定,关心时政、热爱教育。
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较高的认同度,政治参与度比较高、道德价值取向日趋成熟稳定。
-学科建设方面。
2005年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我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总体发展比较快、建设状况良好。
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开设的课程符合本学科的要求,已出版的27本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总体情况良好,部分本科学院还增设了共产党宣言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读等一批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所涉及的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在我省本科院校全覆盖开设,高职高专院校也均有设置。
-队伍建设方面。
经过多年的补充、培训(2014年共培训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270人次)等措施,我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龄、学缘、学历结构比较合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逐渐形成。
现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900人,其中45岁以下占6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3.6%,44%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共有专职辅导员1900人,兼职辅导员1980人,15所院校按照教育部规定比例配齐了专职辅导员。
-科研成果方面。
近年来,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我省高校特别是部属、省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硕士、博士点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承担的的国家及各部位项目逐渐增加,科研经费逐年提高,获奖项目众多。
2014年,立项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156项,涉及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生态安全、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文化大省、兰州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平台项目82项。
二、我省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实状况,-学校及师生情况。
全省共有高校45所,其中:
普通本科院校16所(含部委属兰州大学、中央民委属西北民族大学),高职和专科学校24所,独立学院5所;省内高校共有二级院系党委94个、党总支320个,教职工党总支(部)1200个,学生党支部1500个;高校教职工总数3.2万人,其中党员1.7万人,占56%。
共有少数民族教师1800人,其中党员1100人,占61.1%。
到2013年底,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73752人,占总数的16.13%。
申请入党学生205183人,占学生总数的44.9%,其中入党积极分子108651人,占学生总数的23.8%。
-省属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数据。
-省属高校思政课教师情况。
-省属高校辅导员队伍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数据统计表。
(二)主要问题,从调研和统计情况看,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育人机构不完善、经费保障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学科研究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机构设置方面,我省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多依托于所属院校的马克主义学院和政治学院,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在社科系(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点多依托于所属院校的哲学社会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民族学研究院、历史学院、文学院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有自身的依托,也说明良好的学科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一些院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机构设置还需进一步完善。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和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未设置党委宣传部,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平凉医专、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单位未设置在二级学院。
经费投入方面,通过改善基本教学条件,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学科研经费、精品课程建设等途径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
但有些院校的工作还没有落实。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调研的41所高校年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经费共6300万元,生均148元,个别院校生均不足20元。
与2010年相比,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基本没有增加。
二是思政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不达标。
教育部规定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生均20元(高职高专15元)的建设标准,我省仍有30所高校不达标。
生均不足10元的有7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高专。
其中,兰州商学院没有思想政治课建设专项经费。
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师缺口较大。
按照教育部1:
400的师生比例要求,仍有28所高校没有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合计缺262人;缺口较大的学校思政课大班额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专职辅导员配备不齐。
按照教育部1:
200的师生比例要求,仍有26所高校没有足额配齐专职辅导员,合计缺479人;缺口较大的至少有7所院校。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个别院校基本没有正式编制的专职辅导员,临时聘用的大学毕业生、转业军人等不能承担起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职责。
评级体系建设方面,社科项目管理和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省高校的部分管理规章制度未充分考虑到社科项目研究特点,在项目评审、奖励等方面存在一刀切现象。
在各级评奖和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较为普遍的还是倾向数量化、等级化,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论著、采纳的应用成果以及成果获奖等,以成果外在的、形式化的特征为标准,根据期刊、出版社、采纳单位及颁奖单位的级别分类分级简单对应,这种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规律和成果本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不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三、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变迁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整体幅度在持续增加,社会价值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社会转型引起我国社会价值结构走向多样化。
利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自主观念等崭新的思想观念,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同时,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但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的情况。
比如,大众化教育使得入学人数剧增,生源结构复杂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价值观念、个性发展等方面与以前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比如,招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使学生“消费者”的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还比如,后勤社会化使校园商业气息渐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泛功利化”倾向较为普遍。
二是多样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
目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是,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当下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和价值取向是密切相关的。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日渐深化,一些西方社会思潮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
西方社会思潮中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多元化思潮,无不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和健康的成长其着侵蚀作用,造成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混乱,动摇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消解了部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导致其价值取向发生偏移。
三是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空间无所不及。
互联网侵入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产生的有益价值和作用不言而喻。
同时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信息垄断权,特别是网络一些污染信息降低了社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当前,网络上的道德不文明行为便屡见不鲜,这使得部分大学生不注重自身的诚信问题,部分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薄弱环节。
四是就业压力造成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淡化。
大规模的扩招为众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但也增加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有所转变,但旧的教育观念和择业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认为就业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
这就滋生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就业心态,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思政专业就业选择面窄、社会对对思政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少、用人单位的高要求以及对思政专业毕业生的漠视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措施,当前,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高校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任务更加艰巨,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更加繁重。
我省属西部多民族省份,宗教极端思想对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加大,着力加强高校师生民族团结教育和宗教活动管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防止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传播的任务更加迫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和法治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和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二)基本原则,(三)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57号),我省实施意见4个部分、32条,文件框架体例与中央有所区别,但内容涵盖中央59号文件的各个方面。
一是充分体现甘肃特色和高校特征。
与“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等有机结合,组织开展“陇人骄子进校园”、“基层先锋面对面”等活动,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地等。
二是突出我省属西部多民族省份的特殊省情,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决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建立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常态化机制等重点予以强调。
三是明确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举措。
如建立健全我省高校教师参编或主编工程重点教材的省级奖励办法;实施甘肃省“百名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每年组织开展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大赛、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创新论坛;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开展“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评选”活动;开展“万名大学生典型示范行动”;建立全省高校校园网络联盟等。
四是鉴于我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经费十分短缺的现实,实施意见对经费保障做出明确规定:
从2015年起,省财政按照在校生生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调整安排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用于省级层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并逐年有所增加。
(四)主要措施,主阵地建设方面一是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切实把马工程统一使用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二是要努力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诚心接受、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建设、教学创新、课题攻关、队伍提升、学分互认等改革。
三是要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切实把高校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地。
四是要严格落实课程、学分、师生比和生均经费国家标准,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牢固树立“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职业理念,认真践行师德。
二是各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不低于师生比1:
200的专职辅导员配备标准。
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不断加强和拓展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重点要要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培训。
四是要严肃规范高校课堂教学纪律,要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
五是要配齐建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系统培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思想教育方面一是各高校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
要结合“双联”行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服务惠民活动。
二是要坚决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要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以党政、学工干部为主,注重专家、学者、等师资的作用,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四是要利用、发挥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育人作用,重点建设好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通过网络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育人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协同育人方面一是要积极开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工作模式,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二是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引导高校广大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农户和工矿社区,把理论学习研究和亲身感知体验相互贯通,注重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的培养,充分发挥社会有益思想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是让学生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应该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现代化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要把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多样性、生动性、时代感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大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