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8504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docx

资源环境经济学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二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经济学基本概念

一、竞争市场与效率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

三、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四、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五、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六、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一、竞争市场与效率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根据竞争程度可分为竞争市场与非竞争市场。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无力影响价格,只能接受既定价格,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2)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

(3)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帕累托最优:

是指在某状态下,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由于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此容易产生“市场失灵”。

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

但是通过为资源与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

(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生于英国苏格兰)在《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1776年)中提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理论,即市场。

他在该书中所提出的“利己心(self-interest)”(注意不是selfishness)是要人们追求自己通过劳动应该获得的合法合乎道德的利益,自由市场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达到社会财富与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

需求(deman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

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常是强烈的希望、愿望和倾向。

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

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准。

它具有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相对性(完全满足全部需要是不可能的)。

它直接影响资源的配置。

需求指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

消费欲望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

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压抑。

供给:

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

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

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三、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见下左图):

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本质是假设价格)—实际支出(本质是市场价格)

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曲线(见上右图)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资源与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四、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

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如钢笔等)。

对于环境物品(通常属公共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下图仅对于私人物品

五、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

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它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

公共物品:

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国防、道路、广播等)。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

(1)消费的无竞争性:

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干扰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2)消费的无排他性:

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享受某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特点。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因而每一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在私人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边际成本相等。

而在公共物品场合,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与生产边际成本相等。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

公共物品的类型:

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

即纯公共物品。

国防是最贴近的一种纯公共物品。

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共部门(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付费;

竞争的非专有物品:

主要是指共有资源,它有竞争性,但没有排他性。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但这些鱼并不是排他性物品,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费;

非竞争的专有物品:

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

例如道路,私人可以投资修建,并设站收费。

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

共有地的悲剧:

共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剧”的后果。

解决办法,让一个所有者管理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

搭便车问题:

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

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搭便车问题

六、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其它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解决外部性的几点政策建议: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企业征税,使其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企业合并;规定产权。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

但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

但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为政策失效。

政策失效:

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如政府制定的粮食、水电价格过低等。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决策判断失误 

2、利益集团的影响

3、决策信息不全

4、体制不健全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生产理论

三、价格理论

四、决策理论

五、福利理论

一、需求理论

(1)

需求曲线

经济学中对于许多问题,用需求曲线作为划分两个空间的界线,在给定的需求条件下,需求曲线左边空间里表示的点是可以达到的,

就是说,需求者可能乐意在该点所表示出

的价格下买所表示的数量;需求曲线右边空

间里表示的点是不可能达到的,也就是说,

需求者将不愿在所表示出的价格下买表示出

的数量(右图)

需求关系一般是“负相关”曲线,即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反之亦然。

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是产生对资源的派生需求的最终原因

一、需求理论

(2)

在需求曲线上“时间”起着三个不同的作用。

首先,横轴衡量每单位时间的数量,例如,每月每年对资源的需求。

其次,需求曲线上的各点应该看成是一些时间段的选择。

第三,需求曲线依赖于调整的时间长度,分长期、中期和短期。

需求曲线往往和供给曲线把相关的或可观测的价格-数量关系限制在如下右图中的一个三角形的、画有交叉影线的区域内。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一、需求理论(3)

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商品需求取决于很多因素;当所有因素不变时,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下图左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当价格不变时,所有因素的变动引起需求变动(下图右平行需求曲线方向的移动)

一、需求理论(4)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

同样地,商品供给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当所有因素不变时,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下左图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当价格不变时,所有因素的变动引起供给变动(下右图平行供给曲线方向的移动)

一、需求理论(5)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

◆替代产品的价格变化

◆互补产品价格的变化

◆收入的变化

◆未来预计价格的变化

◆人口变化

◆偏好的变化

◆替代产品的价格变化

◆互补产品价格的变化

◆未来预计价格的变化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企业数量变化

◆技术的变化

政府干预的价格机制(见上图)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预经济,但最常见的办法是限制市场自由定价的范围

•政府可以制订固定价、价格顶板(apriceceiling,所有交易应在此价格以下)和价格底板(apricefloor,所有交易应在此价格以上)

一、需求理论(6)

弹性(elasticities)

需求(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映

D(或eS)=[需求(或供给)量增减百分比(△Q/Q)/价格变化百分比(△P/P)](即弹性系数)

三种特殊情况:

eD=0为需求完全无弹性,如棺材、骨灰盒的需求量;D=1为单位需求弹性;D=∞为需求完全弹性,如政府购买黄金、军火的需求量

另有两种一般情况:

0

具有需求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将相应地导致需求的大量减少

政府一般对非弹性商品征税(因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动)

二、生产理论

(1)

研究资源生产者(厂商)的行为。

生产者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产量既定,则使成本最小;如成本既定,则使产量最大。

生产理论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合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二是关于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三是市场问题。

一、边际技术替代率

1.等产量线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等产量线。

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与企业家才能等。

二、生产理论

(2)

减少K,增加L;

或减少L,增加K。

产量保持不变。

注: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无差异曲线是指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它与等产量线形状相似)

二、生产理论(3)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方式资本K劳动L变动△K△LMRTSLK

a61=△K/△L

b32b-a-31-3

c23c-b-11-1

d16d-c-13-0.333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K),与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L)之比。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哪种资源更加稀缺来决定选用何种方式进行生产。

二、生产理论(4)

二、生产扩展路线

1、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

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

产要素数量(K,L)的最大组合

的线。

成本增加,向右上方移动;

成本减少,向左下方移动。

注:

与消费预算线比较。

(它是指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二、生产理论(5)

2、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放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

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注:

与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比较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预算线的切点)

二、生产理论(6)

3、生产扩展路线(注:

与收入消费线比较)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展路线。

三种不同的生产扩展路线:

①使用相对较多的K,使用相对较少的L,就会形成上凹型扩展路线----称之为资本密集型扩展路线。

②使用相对较多的L,使用相对较少的K,就会形成下凹型扩展路线------称之为劳动密集型扩展路线。

③投入要素不变的扩展路线-------企业

使用K和L两种投入都以不变的比例增加。

二、生产理论(7)

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来由

长期成本曲线-----是在各种不同产出水平上的短期成本曲线较低的“包络线”。

又可以说是----无限划分的无数条短期成本曲线交点以下部分的连接。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最低点,此时

MR=LMC=SMC=LAC=SAC

二、生产理论(8)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类型

第一类水平型长期成本曲线

工厂数目和工厂规模的扩大和收缩都不会引起平均

成本的变化。

或者,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

价格发生影响。

(小商品的生产)

第二类向下倾斜型长期成本曲线

工厂数目和工厂规模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下降。

(汽车的生产)

第三类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型长期成本曲线

规模的扩大之初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下降,规模进一

步扩大,规模不经济(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

倍数)显现出来。

(农业的生产)

第四类向上倾斜型长期成本曲线生产

能力已经挖尽,基本上没有规模经济的

空间。

(矿业的生产)

三、价格理论

(1)

需求价格:

是指受商品需求数量影响的价格;需求价格与商品数量之间成反比关系,即价格上升,需求量随之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随之增加。

供给价格:

是指生产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必须具有的价格;它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供给价格一般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增,即供给价格越高,厂商愿意出售商品的数量越多;反之,供给价格越低,厂商愿意出售商品的数量越少。

均衡价格:

指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如

右图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

的价格,OP为均衡价格;OM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律:

市场价格变化的基本定律,指商品价

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供大于需时,价格

下降;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市场的一切交易

活动和价格变动都受这一规律(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国富论》(1776))

的支配。

三、价格理论

(2)

资源最优利用的数学表述

在没有采掘成本条件下,资源最优利用具有一个基本规则,即

资源边际生产率+资金盈利率=折旧率F’(x)+P’/P=s

对于耗竭性资源而言,因为资源量固定,因此F’(x)=0,P’/P=s

著名的Hotelling(1931)规则:

上述P’/P=s可另外表述为:

Pt=P0est

即任意时刻资源价格等于初始资源价格与折旧率乘幂的积。

另外一种表述(Pearce,1990):

Pt=Ct+Rt

资源价格=边际采掘成本+边际用户(使用者)成本(权利金)

三、价格理论(3)

资源最优利用的几何解释

Hotelling规则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

即初始资源价格如何确定和多长时间资源被耗竭

右图说明:

右上角坐标系为资源价格随时间移动

左上角坐标系为资源需求随时间移动

(从后面往前看)

右下角坐标系为“哑”参照系,将时间

轴通过45度线向下转换到垂直方向

左下角坐标系为资源需求量、时间和

累计开采量之间的关系(需求量、

累计开采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资源资源存量减少)

三、价格理论(4)

几点重要结论:

随着支撑技术的价格上升,资源可以发生替代。

只有在缺少后备资源或者虽有后备资源但其价格大幅上升,资源才会出现耗竭

影响资源最优价格的因素有5个方面:

即折旧率、支撑技术价格、资源储存量、开采成本和需求

四、决策理论

(1)

决策活动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策略中(或行动方案中)选择其中最优的或最满意的一个过程

资源开发利用决策

对资源经济系统状态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这些信息所拟订的策略及其对系统状态可能产生的效益或损失,进行综合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四、决策理论

(2)

资源问题与决策

决策问题有三类:

确定型:

系统状态明确

非确定型:

事件以概率型出现

风险型:

随机型或统计型

决策方式有:

个人决策

企业决策

战略决策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方法:

决策模型

决策树

管理决策系统

五、福利理论

(1)

什么叫福利(welfare)?

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映或主观评价,是福利经济学评价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标准

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认为,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福利就是社会福利,狭义福利就是经济福利

经济学就是研究用货币计量的经济福利

人们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满足,而使人们得到满足是物的效用

经济福利是由效用构成的,而效用可以用单位商品的价格计算出来的

个人经济福利的总和等于一国的全部经济福利,如国民收入

货币对于不同收入的人效用大小不一,穷人受中货币效用大于富人,所以,国民收入分配是经济福利的标志之一

个人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社会福利增加;把富人的货币收入转移给穷人,会使福利增加

五、福利理论

(2)

福利经济学

它是以“最大社会经济福利”为标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理论

旧福利经济学:

又称古典福利学派,20世纪初年代(庇古),认为国家应采取适当干预经济的措施和财政政策,调节资源生产和收入分配

新福利经济学:

又称新古典福利学派,20世纪30年代(帕累托),主张消费者购入商品“最适度条件”和企业使用生产资源“最适度条件”达到最大社会福利

相对福利经济学:

20世纪60年代(米商(香),E.J.Mishan)),福利与快乐相提并论

福利经济及国家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新福利经济学派威廉.鲍莫尔1952年的经典著作

在方法论上用“无差异曲线”解释了“新古典主义”(帕累托最优理论,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的理想产量

在目的论上丰富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学说

福利理论主要观点:

理想产量并不是唯一的,偏离理想产量的状态是不容易辨认的;如果知道偏离的方向和大小,就能采取奖励和赋税的办法加以改善,这种改善不需要放弃市场机制,任何计划手段不一定比市场手段还好,这种观点是混合经济的发展基础

复习思考题

1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简述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含义,并简要市场价格、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含义,了解其总需求曲线特点。

4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产生条件。

5简述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6简述外部性概念,并简要分析解决外部性的办法。

7理解需求理论、生产理论、价格理论、决策理论、福利理论的基本内涵,并能举例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