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48709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计算图表分析题.ppt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各章计算与图表分析,Liuxuelin2013.5.,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基本依据(思路):

人数=工作量/工作效率五种传统定员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掌握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计算公式,尤其是例题解题思路。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能力操作:

企业定员的新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运用概率推断方法: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员运用排队法:

对工具保管人员进行定员零基定员法:

对二、三线人员进行定员,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班产量定额,工作时间,工时定额,=,定员人数,(每种产品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X)基本依据:

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劳动)效率。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我国企业在核定定员人数时,总结和推广了5种传统核定方法:

(二)按设备定员(X)公式:

定员人数=(三)按岗位定员(X)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工作岗位定员,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一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四)按比例定员:

按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X)公式:

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适用于人数随企业相关主业规模发生变化的机动人员类别(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X)适用于企业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定额法,例1某生产组计划生产甲产品75台、乙产品25台,其单件产品时间定额分别为100、200小时,月制度工时167.4小时,平均完成定额率120%,出勤率96%,废品率6%,求其定员人数。

根据公式则为:

产量定额法,例2某装卸队年装卸任务总量为120,000吨,每个工人年制度工作时间251天,出勤率95%,每人日产量定额8吨,平均完成定额率125%,求其定员人数。

根据公式则为:

120,000定员人数=51(人)25195%8125%,第一步,计算计划期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开动台数=式中:

根据公式,电铲开动台数,则为:

单机设备年台效率=2,000365368.5%150(万吨)电铲开动台数=1500150=10(台),例3、某铁矿年计划采矿总量为1,500万吨,4立方米电铲的台班效率为2,000吨,设备作业率为68.5%,台班定员2人,实行连续性三班制生产,出勤率为96%,计算其电铲的定员人数。

第二步,计算电铲的基本定员人数。

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电铲的基本定员人数则为:

例4、某印刷集团公司下属的印制厂购置了25台C型数字化印制设备。

由于供货方提供的定员资料不够完整,厂方领导要求人力资源部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该类设备的定员方案。

于是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建的测评小组,首先,对已经试运行的五台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测定,通过工作日写实,发现看管该种设备的岗位有三个工作点,甲点的工作时问为300工分,乙点工作时间为220工分,丙点工作时间为280工分,根据以往的经验,该种设备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工分。

此外,根据2009年的计划任务量,该种设备每台需要开动2个班次,才能满足生产任务的需要。

已知过去3年该厂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6%。

2009年11月三级真题请根据上述资料:

(1)核算出每台设备的看管定额(人台)。

(2)核算出2009年该类设备的定员人数。

答:

(1)计算单台设备定员人数,即看管定额多人一机共同进行看管的设备,其岗位定员人数即单台设备的看管定额,则:

(2)计算2009年该类设备的定员人数设备定员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的。

则:

例5、某企业主要生产A、B、C三种产品。

三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和2008年的订单如表14所示。

预计该企业在2009年的定额完成率为110%,废品率为3%,员工出勤率为95%。

2007年11月三级真题请计算该企业2008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

解:

(1)2008年A产品生产任务总量100303000(小时)。

(2)2008年B产品生产任务总量2005010000(小时)。

(3)2008年C产品生产任务总量3006018000(小时)。

(4)该企业2008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可依下列公式计算:

即该企业2008年生产人员的定员人数为15人。

二、方案设计题(本题共1题,共17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负责公司的劳资管理,并按绩效考评情况实施奖罚;2.负责统计、评估公司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制度人员招聘计划并按计划招聘公司员工;3.按实际情况完善公司员工工作绩效考核制度;4.负责向总经理提交人员鉴定、评价的结果;5.负责管理人事档案;6.负责本部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7负责完成总经理交代的其他任务。

该公司总经理认为这份工作说明书格式过于简单、内容不完整、内容描述不准确。

请为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重新编写一份工作说明书。

(17分),解答:

P6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作说明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资料。

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等级(亦既岗位评价的结果)、岗位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和编制日期等方面的识别信息。

(2)岗位职责。

主要包括职责概述和职责范围。

(3)监督与岗位关系。

说明本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上的联系。

(4)工作内容和要求。

对本岗位所要从事的主要工作事项做出的说明。

(5)工作权限。

(6)劳动条件和环境。

(7)工作时间。

(8)资历。

有工作经验和学历条件两个方面构成。

(9)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其中

(1)岗位职责的全面性(是否包含所有重要职责)

(2)岗位职责的系统性(是否按照由主及次、由前至后的顺序撰写)(3)岗位职责的准确性(内容描述是否准确)(4)职责表述的规范性(文字表述是否规范),一、员工录用决策(计算题)1.某公司拟招聘两名工作人员,表21是人力资源部通过笔试进行初选之后,对所眺选出来的甲、乙、丙、丁四名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得分,以及A和B两个岗位素贡测评指标的权重(w1)。

请根据表21的数据。

分别为A和B两个岗位各提出1名最终候选人。

2010年5月三级真题,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解:

(1)A岗位:

候选人甲得分0.90.80.50.910.710.80.810.90.610.74.71;候选人乙得分0.70.810.90.50.70.60.8110.80.60.90.74.4;候选人丙得分0.80.80.80.90.70.70.80.80.8110.60.80.74.45;候选人丁得分10.80.90.910.70.90.80.710.70.60.90.74.78。

(2)B岗位:

候选人甲得分0.90.90.5110.810.90.80.90.91115.63;候选人乙得分0.70.9110.50.80.60.910.90.810.915.17;候选人丙得分0.80.90.810.70.80.80.90.80.9110.815.32;候选人丁得分10.90.9l10.80.90.90.70.90.710.915.64。

(3)通过以上核算可以看出:

候选人丁应作为A岗位的最终候选人,候选人甲应作为B岗位的最终候选人(候选人甲仅低于丁0.01分)。

1、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招聘单位成本:

招聘总成本与实际录用人数之比,直接成本:

招募费用、选拔费用、家庭安置费用、其他费用(差旅费、招待费等)等,间接成本:

内部提升费用、工作流动费用,2、成本效用评估,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费用,3、招聘收益成本比:

一项经济指标,也是对招聘工作有效性考核的重要指标。

此项指标越高,招聘工作越有效,招聘收益成本=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二、成本效益评估-P83-84,招聘评估计算题,例1、某单位进行招聘活动,活动过程中的费用如下:

1、计划招聘24人,实际招聘22人2、招聘中应聘人员为75人3、招聘活动的直接成本为24000元,其中招募成本12000元,选拔成本8000元,录用成本4000元,间接成本为18000元请您计算:

招聘单位成本;总成本效用;招募成本效用;选拔成本效用;人员录用效用;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应聘比,解: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2/(24000+18000)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的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2.2004年4月,某公司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向社会公开招聘下列人员:

管理人员60名、销售人员200名、生产工人240名,共计500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新招员工将为公司创造40050000元收入。

招聘相关资料见表22。

2005年5月三级真题,

(1)计算招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工人的单位成本,并进行比较分析。

(2)计算招聘收益成本比,并进行招聘收益与成本分析。

解:

(1)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招聘单位成本是招聘总成本与实际录用人数之比。

如果招聘实际费用少,录用人数多,意味着招聘单位成本低;反之,则意味着招聘单位成本高。

招聘的单位成本招聘总成本/录用人数,具体计算如下:

招聘管理人员的单位成本(24000204006000)/60840(元/人);招聘销售人员的单位成本(24600264006000)/200285(元/人);招聘生产工人的单位成本(22500+22300+8000)/240220(元/人)。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招聘管理人员的单位成本最高,为840元/人;招聘生产工人的单位成本最低,为220元/人;销售人员的招聘成本居中,为285元/人。

(2)招聘收益成本比既是一项经济评价指标,同时也是对招聘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考核的一项指标。

招聘收益成本比越高,说明招聘工作越有效。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公司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则该公司的招聘收益成本比为: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所有新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招聘总成本的250倍,说明本次招聘工作比较成功。

3.2004年6月,某公司通过招聘洽谈会为下属各个分公司总共招收了240名新员工,其中管理人员52名,销售人员48名,技术人员85名,技术工人55名。

为了对本次人员招聘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估,公司招聘主管列出了以下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如表23所示。

2005年11月三级真题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四类人员以及总人员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

解:

录用人员评估主要从录用比、招聘完成比和应聘比三方面进行,具体计算如下: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则:

管理人员录用比52/130100%40%;销售人员录用比48/144100%33.3%;技术人员录用比85/136100%62.5%;技术工人录用比55/220100%25%;总人员录用比240/63038.1%。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则:

管理人员招聘完成比52/65100%80%;销售人员招聘完成比48/48100%100%;技术人员招聘完成比85/100100%85%;技术工人招聘完成比55/55100%100%;总人员招聘完成比240/26889.6%。

当招聘完成比大于等于100%时,说明在数量上超额完成或完成了招聘任务。

由上可知,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和技术工人完成了招聘任务,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招聘任务没有完成。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则:

管理人员应聘比130/65100%200%;销售人员应聘比144/48100%300%;技术人员应聘比136/100100%136%;技术工人应聘比220/55100%400%;总人员应聘比630/268235%。

应聘比说明招募的效果,该比例越大,招聘信息发布的效果越好。

由上可知,该公司招募技术工人的效果最好,销售人员次之,其次是管理人员,最后是技术人员。

4.某大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为了探究更有利于公司招聘某职位人员的渠道,在对以往招聘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统计表,见表24。

2004年11月二级真题

(1)请计算各种招聘渠道的招聘录用比率和实际录用人员的单位成本。

(2)在选择最适合的招聘渠道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解:

(1)各种招聘渠道的招聘录用比率和实际录用人员的单位成本计算如下: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校园招聘录用比100/250100%40%;员工推荐录用比30/50100%60%;报刊广告录用比40/500100%8%;网上招聘录用比15/400100%3.75%;猎头公司录用比15/20100%75%,五种招聘渠道的录用比率分别为:

40%、60%、8%、3.75%和75%。

实际录用人员的单位成本该招聘渠道的总成/实际录用人数校园招聘单位成本300000/1003000(元);员工推荐单位成本120000/304000(元);报刊广告单位成本200000/405000(元);网上招聘单位成本150000/1510000(元);猎头公司单位成本450000/1530000(元)。

五种招聘渠道的实际录用人员的单位成本分别为:

3000元、4000元、5000元、10000元和30000元。

(2)在选择最适合的招聘渠道时应考虑的问题有:

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和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

应从单位和岗位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包括企业发展要求,岗位性质等。

确定适合的招聘来源。

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对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来源,是内部还是外部,是学校还是社会等。

选择适合的招聘方法。

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对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方法,是发布广告还是上门招聘,借助中介等。

例:

某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招聘A、B、C、D四种职位所需要的人员,经过各种测试,选拔出六位应聘者,其综合测试得分如表25所示。

2004年6月三级真题试问:

(1)在人员录用中,有哪几种录用决策的标准并具体说明其特点。

(2)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不同的人员录用决策标准,计算人员录用结果并说明哪一种决策标准更有效?

三、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P93-95,解:

(1)人员录用决策标准共有三种,具体如下:

以人为标准。

即从人的角度出发,按每人得分最高的一项给其安排职位,这样做可能出现同时多人在某职位上得分都最高,结果因只能选择一个人而使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

以岗位为标准。

即从岗位的角度出发,每个职位都挑选最好的人来做,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同时被多个职位选中。

以双向选择为标准。

由于单纯以人为标准和单纯以职位为标准,均有欠缺,都可能造成职位空缺。

因此,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即从职位和人双向选择的角度出发,才能合理配置人员。

(2)人员录用决策分析如果是以人为标准,其结果只能是张(4.5)从事职位A;王(3.5)从事职位B;赵(3)从事职位C;职位D空缺,分数为0;若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2.75;若不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3.67。

如果是以职位为标准,其结果是A职位由张(4.5)从事;B职位由王(3.5)从事;C职位由李(3.5)从事;D职位张得分最高,但一人不可兼任二职,该职位空缺,分数为0,若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则其录用人员的分数为2.875;若不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3.83。

如果以双向选择为标准,其结果是A职位由张(4.5)从事,B职位由王(3.5)从事,C职位由李(3.5)从事,D职位由赵(2.5)从事,则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3.5。

根据计算录用人员结果,可以看出以双向选择为标准的录用决策得分最高,该方法综合平衡了以人为标准和以职位为标准两方面的因素,既现实又可行,能从总体上满足岗位人员配置的要求,效率较高。

四、员工任务的指派方法,匈牙利法,约束条件员工数目与任务数目相等求解的是最小化问题,如工作时间最小化、费用最小化,匈牙利法的推广应用员工数目和任务数目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增添的虚任务的工作时间或者增加人数,例:

假定某企业有赵、钱、孙、李四位员工,需要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A、B、C、D四项任务,每位员工完成每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计算:

根据匈牙利法,四位员工与任务之间应该如何配置才能保证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短。

任务,员工,1.构建矩阵,2.通过行约减或列约减(减去本行或本列最小数),使各行各列均有“0”,3.画“盖0”线(从含“0”最多的行或列开始画),通过数据转换,使线数等于矩阵维数。

4.数据转换:

找出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中的最小值;将未被“盖0”线覆盖住的数减去;将“盖0”线交叉点的数加上。

4.数据转换:

找出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中的最小值;将未被“盖0”线覆盖住的数减去;将“盖0”线交叉点的数加上。

5.求最优解:

先找只含一个“0”的行或列,将“0”打“”;将带“”的“0”所在列或行中的“0”打;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每行每列中均有“”。

得到最优解如下:

赵A;钱D;孙B;李C。

对照工时消耗表,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为1096429,第四章绩效管理,一、员工成对比较法-P199,第五章薪酬管理,一、工资的计算:

某员工月度标准工资为2400元,5月份的加班为:

五一劳动节期间加班一天半,休息日加班一天,其他时间加班两天。

那么,如果不考虑个人所得税和各项保险,其5月份实发工资是多少?

解:

员工日工资月标准工资/月制度工日2400/20.92114.72(元/天)五一加班费员工日工资加班天数3114.721.53516.24(元)休息日加班费员工日工资加班天数2114.7212229.44(元)其他时间加班费员工日工资加班天数1.5114.7221.5344.16(元)本月工资2400516.24229.44344.163489.84(元),二、工作岗位评价:

P237240,

(一)A公司在岗位评价过程中,采取了百分比系数法。

以B岗位为例,其评价要素(E)及其权重(P)、评价指标(E)及其权重(P)、评价指标得分(X)如表1所示。

(2010.11.考题)请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表1,计算出B岗位各评价要素指标得分(x)以及评价总分。

(16分)2.说明设计各评价要素和指标权重的基本要求。

(4分),32,48,80,24,

(二)P245-2511、成对比较法-P245-2462、评分法-P249-251,例、某公司毛利金额为5400万元,公司为推销人员所花费的总费用如表11所示。

公司中某推销人员月工资为1860元,每年发13个月工资。

2009年5月三级真题请问:

(1)该推销员年度目标销售毛利是多少?

(2)该销售员的月目标销售毛利是多少?

三、人工成本核算-P257-261,答:

(1)推销人员人工费用总额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住房费用招聘费用解聘费用532151591328107800(万元)。

推销员年度目标销售毛利为:

(图中公式应为劳动分配率)综上计算可得,该推销员年度目标销售毛利是l6326806元。

(2)该推销员月目标销售毛利该推销员年目标销售毛利1216326806121360567(元)。

综上计算可得,该推销员年度目标销售毛利是1360567元。

2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如表53所示,上一年度净产值为9780万元,本年度确定目标净产值为12975万元,目标劳动分配率同上一年。

2008年5月三级真题请根据上述资料。

分别计算出该企业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总额及其目标人工成本的增长率。

某公司上年度相关费用表,解:

根据表53,计算如下:

(1)由于:

人工成本费用(总额)企业在岗人员工资总额不在岗员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费用解聘费用

(2)则上一年度人工成本费用总额2300+81+678+219+44+58+127+30+22+213580(3分)(3)又因:

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总额/净产值,则:

上一年度劳动分配率2580978036.61(3分)(4)根据已知条件,本年目标劳动分配率与上一年相同,则:

本年度目标劳动分配率36.61(3分)(5)由于:

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成本费用/目标净产值(2分)即:

36.61目标人工费用/12975则:

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1297536.614749.54(万元)(3分)(6)本年度目标人工成本增长率4749.51358010032.67(3分),3某企业本月共有A、B、C、D、E五名员工,其中D为本月新调入的员工,E为本月新参加工作的员工,A、B、C三名员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000元,D本月的工资为2000元,E本月的工资为1200元。

2004年11月三级真题

(1)计算该公司每位员工本月个人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金额(该企业所在城市员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为8%)。

(2)员工在哪些情况下可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解:

(1)员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员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员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则该公司本月个人应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为:

A员工:

15008%=120(元);B员工:

18008%=144(元);C员工:

20008%=160(元);D员工:

20008%=160(元);新参加工作的员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起开始缴存住房公积金,E员工本月不用缴纳住房公积金。

(2)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房的;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按照规定,员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员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员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员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

4、计算题(本题1题,共20分。

先根据题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必要分析,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表1是某一机械制造企业2008年1月至3月企业人工成本支出的统计表。

请您:

(1)指出各项人工成本的列支科目并填写在(丙)栏内(14分)

(2)分别核算出该企业2008年1月至3月的人工成本,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公益金中所列支的金额。

6分)2008年11月三级真题,解:

评分标准p252(14分)

(2)核算在三项费用中列支的人工成本额:

在制造费用中列支的人工成本为:

520+41.6+24+2+18=605.6(万元)(2分)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人工成本为:

120+10+36+188+44=398(万元)(2分)在公益金中列支的人工成本为:

36(万元)(2分),例:

某市社会保险缴交比例如下表1,企业现有员工10人,每月工资情况如表2所示。

另外,企业员工个人每月需缴交重疾险3元问题:

企业每月三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

每个员工每月应该缴纳多少保险费?

表1:

表2:

图表分析题,

(一)命题思路重点检测考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某一方面专业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二)命题方式给出一张或多张曲线图、直方图或结构图,或者是填有数据或文字描述的表格,要求考生根据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三)答题方法坐标通常有横坐标,纵坐标。

分析时注意横坐标不变的情况下,纵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