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9063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docx

工程测量导线常用计算公式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三、.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

六、超高计算公式

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x:

QD的X坐标1y:

QD的Y坐标1x:

ZD的X坐标2y:

ZD的Y坐标2S:

QD~ZD的距离

的方位角ZD~QD:

α.

计算公式:

2.

?

?

?

?

22yyx?

?

S?

?

x1122y?

y1)当y-y>0,x-x>0时:

?

12?

arctg1122x?

x12y?

y-x>0时:

y2)当-y<0,x?

12arctg?

360?

?

1212x?

x12yy?

时:

-x<0x3)当12?

arctg?

180?

?

12x?

x12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α:

QD~JD的方位角1α:

JD~ZD的方位角2β:

JD处的偏角

2.计算公式:

β=α-α(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12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U:

JD的X坐标

V:

JD的Y坐标

)JD~ZH:

方位角(A.

23?

?

LLLD?

?

曲线的切线长,Tsss?

?

?

T?

tgR?

?

22R224R240?

?

D:

JD偏角,左偏为-、右偏为+

2.计算公式:

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

X′=U+Tcos(A+180°)

Y′=V+Tsin(A+180°)

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

X″=U+Tcos(A+D)

Y″=V+Tsin(A+D)

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P:

所求点的桩号

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

C:

JD桩号

D:

JD偏角

L:

缓和曲线长sA:

方位角(ZH~JD)

U:

JD的X坐标

V:

JD的Y坐标

23?

?

LLLD?

?

T:

曲线的切线长,sss?

tg?

?

T?

R?

?

22R224R240?

?

直缓桩号T-I=C.

J=I+L:

缓圆桩号

?

DR:

圆缓桩号LJH?

?

?

s180K=H+L:

缓直桩号

2.计算公式:

1)当P

中桩坐标:

X=U+(C-P)cos(A+180°)mY=V+(C-P)sin(A+180°)m边桩坐标:

X=X+Bcos(A+90°)mbY=Y+Bsin(A+90°)mb2)当I

?

?

2IP?

30?

M?

?

AO

?

RLs?

?

3I?

P?

?

?

?

G?

IP

2R90中桩坐标:

X=U+Tcos(A+180°)+GcosOmY=V+Tsin(A+180°)+GsinO

m?

?

2IP90?

?

?

W

?

RLs边桩坐标:

X=X+Bcos(A+MW+90°)mbY=Y)+Bsin(A+MW+90°mb

3)当J

?

?

?

?

L90?

P?

JM90?

?

LJ?

P90?

?

?

ssO?

A?

M?

?

A?

?

?

?

?

?

RRR?

?

?

?

JP90?

?

sinG?

2R

?

R中桩坐标:

3?

?

30?

LL?

?

?

?

?

?

ssOcosM?

Tcos?

A?

180?

?

GL?

cosA?

X?

U?

?

?

?

sm2?

RR90?

?

?

?

3?

?

30L?

L?

?

?

?

?

?

ssO?

180?

sin?

L?

?

GsinA?

MT?

YV?

sinA?

?

?

?

sm2?

RR90?

?

?

?

?

?

JP?

90?

?

W?

R边桩坐标:

X=X+Bcos(O+MW+90°)mbY=Y+Bsin(O+MW+90°)mb4)当H

?

?

2KP?

30?

M?

180?

?

O?

AMD?

?

RLs?

?

3P?

KG?

K?

P?

2R90中桩坐标:

X=U+Tcos(A+MD)+GcosOmY=V+Tsin(A+MD)+GsinO

m?

?

2KP?

90?

?

W?

RLs边桩坐标:

X=X+Bcos(A+MD-MW+90°)mbY=Y)MW+90°-+Bsin(A+MDmb

P>K时5)当-K)cos(A+MD)中桩坐标:

X=U+(T+PmK)sin(A+MD)P-Y=V+(T+m)+Bcos(A+MD+90°边桩坐标:

X=Xmb)=Y+Bsin(A+MD+90°Ymb;若要以“度”“米”;角度测量单位:

注:

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

“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五、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R:

曲线半径方向的坡度ZY~JD:

i1方向的坡度~YZ:

iJD2:

曲线的切线长TE:

外失距x:

竖曲线上的点到直圆或圆直的距离y:

竖曲线上点的高程修正值计算公式:

2.

Rii?

T?

2122T?

ER2.

2x?

y

R2超高计算公式六、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i:

路拱坡度0:

超高坡度ib:

缓和曲线长Lsb:

所求点~路中线距离1C---C:

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x0:

所求点~直缓或缓直的距离xh:

超高值b

960960

480480480480设计标高设计标高i0=1.5%i0=1.5%i0=1.5%i0=1.5%旋A---C---96960

480480480480设计标高设计标高i0=1.5%ibi0=0.0%ib旋旋转转轴轴B---BD---DLC=LSX0DBAC

X0/2X0/20缘边侧外i道%车b行×00bii0ii×1b1旋转轴bb行车道i内侧边缘×b0001iiiibDBCAHY(YH)ZH(HZ)

2.计算公式(公式1):

(绕中线旋转)2iL行车道外侧边缘行车道内侧边缘s0?

x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

?

0ii?

X0=2×i0/(i0+ib)×Lsb0hb=-(b1+bx)×i0X≤x0x时)当x≤1hb=b1×(i0+ib)×X/Ls-b1×i00hb=-(b1+bx)×X/LS×ibX≥x0?

?

xiib?

超高计算公式1行车道外侧边缘:

b01?

?

bhib10Ls行车道内侧边缘行车道外侧边缘i0:

路拱坡度ib:

超高坡度hb=(-i0-(ib-i0)×X/Ls)×bhb=(-i0+(i0+ib)×X/Ls)×b?

?

行车道内侧边缘:

L:

缓和曲线长sibb?

h?

?

01bxb:

到路中线距离X:

所求点到ZH(HZ)距离2)当x≥x0时超高计算公式2?

?

xiib?

行车道外侧边缘:

b01h?

?

bib01Ls?

?

xb?

b?

行车道内侧边缘:

x1hi?

bbLs

3.计算公式(公式2):

?

?

?

?

xi?

i行车道外侧边缘:

?

?

0bbh?

i?

?

?

?

1b0L?

?

s?

?

?

?

x?

ii行车道内侧边缘:

?

?

0bb?

?

hi?

?

?

10bL?

?

s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N:

锤击数

M:

地基承载力

2.计算公式(公式1):

(绕中线旋转)?

?

2?

.?

0785N?

M100注:

贯入深度为30cm,单位为MPa

八、标准差计算公式

1.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样本平均值X:

样本标准差S.

计算公式:

2.

2n?

?

n?

?

?

?

2?

2Xn?

X?

?

XX?

ii?

?

1?

i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差:

1i?

?

?

S2nn2n?

?

n?

?

?

?

2?

2XXn?

?

?

X?

Xii?

?

基于样本估算标准差:

1i?

1?

i?

S?

?

?

1n1?

nn?

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采用全站仪测量线路中线,其基本的原理就是:

利用假定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测量各交点的坐标,并计算中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放样的原理,把各中桩在地面,以备后续测量。

上确定(打桩)

(一)控制点测设由于线路通常较长,为确保测量各交点坐标的准确性,通常在线路的全长,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坐标控制点,该控制点的坐标是测量该段线路交点的坐标基准点。

因此,坐标中线测量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一、控制点的布设

XD2D3JD9JD4

JD5JD2DJD3JD11-2

JD6JD8

JD7D1Y

5-1

控制点布置在线路沿线两侧,点位尽量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上,能够看见越长的线路越

好。

点位要固定,不能有移动的现象。

尽量设置在建筑物的顶上等位置,若在没有建筑物的地区,则应在地上打入大木桩,在桩顶上订小钢钉。

两相邻的控制点能够相互通视,距。

D2、D3—500m的范围之内。

如图5-1,控制点为D1、离在50m二、控制点坐标测量控制点坐标测量可以分成两类,其一是有提供大地坐标系的,即提供地上固定的两可通视点及其坐标。

其二是不能提供大地坐标系统的,可以自己假定坐标系统。

(一)无已知的大地坐标,坐标系统是假定的假定坐标时应注意坐标的起点位置最好数据能大,以免中线测量的时候出现负坐标。

,10000)如第一点的坐标假定为(10000(

进行前视测量瞄准远处一固设置测站点,输立仪D点,瞄D对中,整目二)测量键。

出现坐向。

按置零键。

(假定坐标)。

有ENTER标后按保存数据。

已知点,D2仪器搬至转度显示方位角与水输入测站点D2旋的对中整平。

瞄准盘,重复平角,按设置键的坐标,后视点D1输入“”。

D1点,使此时水平盘的量下测大D1控D2制—度数为个地的方位角。

点。

坐1

控制点测量程序图5-2标,坐标系统是已知的大地坐标系统是已知的,必须提供已知的两点坐标和实地的点位。

其测量出来的坐标。

S1、S2均是大地坐标。

如提供两点点位与坐标,

按设置S2。

瞄准设置后视点,输,设置测站点,输入立仪于S1键。

使此时水平对中,整平输入入点名S2坐标S1点名、(大,

S1盘的度数为S2地坐标)。

坐标。

—S2的方位角。

实旋转度盘,测量点,仪器搬至D1瞄准S1旋转度或S2,的坐控制点按设置键。

使水重复盘,D1输入测站点点名训标。

并存盘。

后视点输入度的数D1为,盘量测下平“S1”S2。

或的或制控个—D1S1S2项点。

方位角。

2

控制点测量程序5-3图

目:

在实训场地进行三个控制点的测量,假定坐标系统。

课时。

实训时间:

2

(二)坐标计算求另一点的坐标、已知某点的坐标,1,JDD2,瞄准置罗盘仪于D1,后视1X的距离L得方位角β,测JD—D1D2101β得+LX=Xcos01JD1D1JD4βY=Y+Lsin0JD11D1JD5JD2JD3……的坐标。

同理测JD、JDJD1322、已知二点坐标,求方位角与距离。

L1JD6已知JD(X、Y)AAA

D1)X、YJD(BBBY22)?

?

(YY(X?

X)用L=ABABAB图5-4交点坐标计算Y?

Y0AB=arctg+n*180βAB

X?

XABAβB的时候必须是点坐标减点坐标。

注意:

计算ABn=0

Y、△X>0,当△n=1Y>0、△X<0,△n=1、△X<0,△Y<0n=2、△X>0,△Y<0L同理得,βBCBC,а<0时为左偏。

时为右偏аβ-а=β当>0ABBBC3、计算线路中桩坐标

(1)直线段

已知:

方位角аJD(X,Y),,ABAAA直线上P点到JD的距离为DA1ABP的坐标为:

则1а·cos+DX=XABP1Aаsin·+D=YYAB

AP1

直线段坐标计算5-5图

的切线长T注意:

距离D=P1的桩号—JDA的YZ桩桩号+JDA段任一点)点坐标计算(ZH-HY

(2)第一缓和曲线P2用直线段上求坐标法求得。

Y)ZH(X,ZHZHаcos=X+SX·

P2ZHZHP2-sin·аY=Y+ZH-P2P2ZHP2ZH-△а=аа+HP2ABZH-

”。

”,左偏为“-JD右偏为“+B:

先算弦长S222BC=X+YSHH5L=L-XH

22LR40S3L图5-6第一缓和曲线段坐标计Y=H

RL6S点的桩号之差)L为P2到ZHL=P2-ZH(2YL30H△а=arctg或△а=HH

?

XRLHS(3)圆曲线段P3点坐标计算(HY-YH段任一点)

X=X+S·cosаHY-P3P3HY

·sinа=YY+SABP3HYHYP3-

sinS=2R·φ90LHY-P3φ=

?

RL=P-HY3а=а+β+φ0P3HYAB-

90Ls=а++φAB

?

R

当JD右偏时用“+”,左偏时用“-”。

园曲线段坐标计算5-7图BHY到点的桩号之差L——P3的弦长——SHY到P3φ——所对应的弦切角L段任一点)YH-HZ点的坐标(P4第二缓和曲线)4(.

X=X+T·cosа先求BCHZB

BCаsinY=Y+T·BCBHZа·cosX=X+HZ-P4

P4HZ)аcos(180+=X+SP4-HZHZP4HZ-+△аа=X-S·cos(BCHZ

)HY=Y+S·sinаP4HZP4HZ-=Y+S·sin(180+а)HZP4HZ-+·sin(а△а)=Y-SHBCHZ

当右偏时用“-”,左偏时用“+”。

第二缓和曲线段坐标计图5-7222=X+YSHH5LX=L-H

2240RLS3LY=H

6RLSYH=arctg△аH

XH

(三)坐标放样

在内业计算中,计算出所有的中桩坐标后,到现场把各中桩在实地放样出来,是后续的水准抄平的前沿工作。

中桩的放样工作是运用全站仪坐标测设的原理进行的。

1、坐标放样的步骤

(1)设置测站点

1)立仪器于控制点A,对中、整平。

2)进入放样模式。

3)输入测站点A坐标。

(2)设置后视点

1、输入后视点B坐标。

的方位角。

A-B,按“设置”键。

使此时的水平盘的读数为B、瞄准后视2.

(3)中桩放样

1)进入点放样模式。

2)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

3)旋转水平盘,使“旋转角”为“0”。

4)指挥棱镜落在中丝上,并按“测量”键。

5)根据显示的距离“+”、“-”号,指挥棱镜延长或缩短棱镜与仪器之间的距离。

直至距离显示为“2mm-3mm”,下令打桩。

6)下一个放样点,重复2—5的工作步骤。

2、注意事项

全站仪放样时应注意每次搬站后应首先进行后视,归坐标系统。

其次,在放样过程中指挥棱镜前进和后退应准确,避免重复工作。

对于棱镜手,在立棱镜时应确保棱镜垂直,在小距离移动时应利用小钢尺量测,确保快速准确测量。

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

全站仪的功能

1、角度测量(angleobservation)

(1)功能:

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

(2)方法:

与经纬仪不异,若要测出水平角∠AOB,则:

1)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瞄准A点——置零(0SET)——瞄准B点,记下水平度盘HR的大小。

2)当精度要求高时:

——可用测回法(methodofobservationset)。

操作步骤同用经纬仪操作一样,只是配置度盘时,按“置盘”(HSET)。

2、距离测量(distancemeasurement)

PSM、PPM的设置——测距、测坐标、放样前。

1)棱镜常数(PSM)的设置。

一般:

PRISM=0(原配棱镜),-30mm(国产棱镜)

)(乘常数)的设置。

PPM)大气改正数(2.

输入测量时的空气温度(TEMP)、气压(PRESS),或经计算后,输入PPM的值。

(1)功能:

可测量平距HD、高差VD和斜距SD(全站仪镜点至棱镜镜点间高差及斜距)

(2)方法:

照准棱镜点,按“测量”(MEAS)。

3、坐标测量(coordinatemeasurement)

(1)功能:

可测量方针点的三维坐标(X,Y,H)。

(2)测量原理

若输入:

方位角,测站坐标(,);测得:

水平角和平距。

则有:

方位角:

坐标:

若输入:

测站S高程,测得:

仪器高i,棱镜高v,平距,竖直角,则有:

高程:

(3)方法:

输入测站S(X,Y,H),仪器高i,棱镜高v——瞄准后视点B,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瞄准方针棱镜点T,按“测量”,便可显示点T

的三维坐标。

4、点位放样(Layout)

(1)功能:

根据预设的待放样点P的坐标,在实地标出P点的平面位置及填挖高度。

(2)放样原理

1)在大抵位置立棱镜,测出当前位置的坐标。

2)将当前坐标与待放样点的坐标比拟较,得距离差值dD和角度差dHR

或纵向差值ΔX和横向差值ΔY。

3)根据显示的dD、dHR或ΔX、ΔY,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5、步伐测量(programs)

(1)数据收罗(datacollecting)

(2)坐标放样(layout)

(3)对边测量(MLM)、悬高测量(REM)、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测量(AREA)、后方交会(RESECTION)等。

(4)数据存储管理。

包括数据的传输、数据文件的操作(改名、删去、查阅)。

§7.2TOPCONGTS-312全站仪施用简介

仪器面板外不雅和功能申明***

面板上按钮功能如下:

——进入坐标测量标准样式键。

◢——进入距离测量标准样式键。

ANG——进入角度测量标准样式键。

MENU——进入主菜单测量标准样式键。

ESC——用于中断正在进行的操作,退回到上一级菜单。

POWER——电源开关

◢◣——光标左右移动键

▲▼——光标上下移动、翻屏键

F1、F2、F3、F4——软功能键,其功能分别对应显示屏上相应位置显示的命令。

显示屏上显示符号的含义:

V——竖盘读数;HR——水平读盘读数(右向统计);HL——水平读盘读数(左向统计);

HD——水平距离;VD——仪器望远镜至棱镜间高差;SD——斜距;*

——正在测距;

N——北坐标,x;E——东坐标,y;Z——天顶方向坐标,高程H。

***全站仪几种测量标准样式

1、角度测量标准样式

功能:

按ANG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倾斜改正开关设置。

第1页F1OSET:

设置水平读数为:

0°00ˊ00。

F2HOLD:

锁定水平读数。

F3HSET:

设置任意大小的水平读数。

F4P1↓:

进入第2页。

第2页F1TILT:

设置倾斜改正开关。

F2REP:

复测法。

F3V%:

竖直角用百分号显示。

F4P2↓:

进入第3页。

第3页F1H-BZ:

仪器每一转动水平角90°时,是否要蜂鸣声。

F2R/L:

右向水平读数HR/左向水平读数HL切换,一般用HR。

F3CMPS:

天顶距V/竖直角CMPS的切换,一般取V。

F4P3↓:

进入第1页。

2、距离测量标准样式

功能:

按◢进入,可进行水平角、竖直角、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及PSM、

PPM、距离单元等设置。

进行测量。

F1MEAS页1第

F2MODE:

设置测量标准样式,Fine/coarse/tragcking(精测/粗测/跟踪)。

F3S/A:

设置棱镜常数改正值(PSM)、大气改正值(PPM)。

F4P1↓:

进入第2页。

第2页F1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SO:

距离放样测量方式。

F3m/f/i:

距离单元米/英尺/英寸的切换。

F4P2↓:

进入第1页。

三、坐标测量标准样式

功能:

按进入,可进行坐标(N,E,H)、水平角、竖直角、斜距测量及PSM、PPM、距离单元等设置。

第1页F1MEAS:

进行测量。

F2MODE:

设置测量标准样式,Fine/Coarse/Tracking。

F3S/A:

设置棱镜改正值(PSM),大气改正值(PPM)常数。

F4P1↓:

进入第2页。

第2页F1R.HT:

输入棱镜高。

F2INS.HT:

输入仪器高。

F3OCC:

输入测站坐标。

F4P2↓:

进入第3页。

第3页F1OFSET:

偏心测量方式。

F2———

F3m/f/i:

距离单元米/英尺/英寸切换。

F4P3↓:

进入第1页。

4、主菜单标准样式

功能:

按MENU进入,可进行数据收罗、坐标放样、步伐执行、内存管理(数据文件编辑、传输及查询)、参数设置等。

***全站仪功能简介

测量前,要进行如下设置——按◢或,进入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标准样式,再按第1页的S/A(F3)。

1、棱镜常数PRISM的设置——进口棱镜多为0,国产棱镜多为-30mm。

(详细见仿单)

2、大气改正值PPM的设置——按“T-P”,分别在“TEMP.”和“PRES.”栏,输入测量时的空气温度、气压。

(或者按照仿单中的公式计算出PPM值后,按“PPM”直接输入)。

申明:

PRISM、PPM设置后,在没有新设置前,仪器将保存现有设置。

一)角度测量(.

按ANG键,进入测角标准样式(开机后默认的标准样式),其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与经纬仪操作方法基本不异。

照准方针后,记载下仪器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HR和竖直度盘读数V。

(二)距离测量

先按◢键,进入测距标准样式,瞄准棱镜后,按F1(MEAS),记载下仪器测站点至棱镜点间的平距HD、镜头与镜头间的斜距SD和镜头与镜头间的高差VD。

(三)坐标测量

1、按ANG键,进入测角标准样式,瞄准后视点A。

2、按HSET,输入测站O至后视点A的坐标方位角。

如:

输入65.4839,即输入了。

3、按键,进入坐标测量标准样式。

按P↓,进入第2页。

4、按OCC,分别在N、E、Z输入测站坐标(X0,Y0,H0)。

5、按P↓,进入第2页,在INS.HT栏,输入仪器高。

6、按P↓,进入第2页,在R.HT栏,输入B点处的棱镜高。

七、瞄准待测量点B,按MEAS,得B点的(XB,YB,HB)。

(四)零散点的坐标放样(不施用文件)

1、按MENU,进入主菜单测量标准样式。

2、按LAYOUT,进入放样步伐,再按SKP,略过施用文件。

3、按OOC.PT(F1),再按NEZ,输入测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