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012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docx

中医养生心血管类病症调理专题

 

1、是可以加的,肝主疏泄条达。

一般灸5分钟即可,灸过了容易上火。

2、没有必须,灸下面上面自然会消,怕灸到心肺区。

3、能量平衡灸排病反应是很小的,它属于全身调理,小的反应是正常的,太大的话就可能灸的有问题了应该检查。

比如膀胱不舒服可能这块能量弱了要给它灸灸。

 

万物有其定律,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我们的脏腑就是它,所以你要对它好,它才对你好;对于大家来讲,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不要光想着让别人对你,你对别人不好,这是不可能的事。

假如一个人很讨厌你,你也要用行动去感化他,慢慢他会改变。

降血压,第一,要解决硬化的问题,让血管得到濡养;第二,要解决垃圾毒素的问题,能量平衡灸在这一块非常显效。

吃三七粉、丹参片什么的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心脏病基本上是淤堵型的,或者是血管壁失去濡养导致的,都是因垃圾毒素。

缺血型的就是心衰,人没有力气,吃不进饭,脸色无华,说话低声细语的,象死人一样声音很低弱,吃药效果也不明显,一走路心就咚咚咚跳,就是心脏能量太弱了,这一类非常的少。

这一类就3-7椎,强它的心气。

当发动机温度越高的时候越容易产生垃圾,所以心脏能量过强之后,反而更容易产生垃圾毒素。

那个症状需要我们警惕呢,我们需要看人。

第一,看面色,颧骨这一块有血丝或发红的人心脏要注意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

第二,看眼睛,两个眼睛中间有没有一条横纹,还有耳朵有没有动脉冠状纹,耳垂上有没有一条斜线,有的都提示心脏不太好,再一个看舌头,舌头伸不出来的,舌头发紫的,舌尖这块比较小的或者舌尖有凹陷的,也预示心脏有小问题或大问题,这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和舌诊经验;还可通过脉博,脉博不起,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或过缓也是一个提示,突然出现左胸后区或胸前区闷痛并向左肩左上面放射,这个冠心病、心绞痛的比较多。

第三,体力活动之后出现胸闷、气短,稍作休息之后自行缓解这些。

再就是会出现头晕脑胀,记忆力比较差,眩晕这些。

高血压都跟肾虚有关,道路变窄是主因,还与颈椎有关系,所以高血压一定要调肾。

中风是比较难调的,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脏能量太强的时候小肠可帮它,可将心气往下拉拉。

心气太旺盛了会导致心脏缺血、心肌缺血,是你过度损耗它而不是心脏产血太少了,这种情况下必须选择小肠,小肠可以温润周围脏腑和濡养血管壁,可以补肾,可以促使心肾相交,让睡眠变好。

我们的小肠可代替支架,但做了支架的艾灸一定要慎重,会出现一些反应。

小肠是重中之重,三焦是一个通道包括肾俞。

脾是阳火,胃是阴火,阴火是我们的心脏,灸脾俞的时候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肝肾同源,很多高血压跟肝肾有关,所以要灸下肝俞。

艾灸顺序:

开穴—肾打招呼—小肠俞—大肠俞—气海俞—肾俞—脾俞—肝俞—中脘—神阙—关元

颈椎不好+大椎,小肠俞是重中之重,头昏脑胀灸小肠可使头脑清醒。

低血压灸3-7椎。

每穴2分钟,每天可灸两次,同时可略加膻中穴。

1、察言观色,对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这一类的,小肠时间一定要长,其次三焦,而后往上推。

2、心脏支架的、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由于皮肤溃烂末梢神经不敏感的、艾灸之后反应比较强烈的、艾灸过敏的不建议灸。

3、灸之前要问清哪些症状,哪个地方不舒服记录下来,再通过自己的望诊来确定下哪个地方不对或有问题,灸几天之后再问下情况做一个对比。

放血要用粗一点的针扎不要用银针太小了,十宣放血十个手指头扎破,动作要干净利落,五个手指头一起抓住捏,各挤出7滴血左右,不要太少了,然后再捏捏心经心包经,捏到液窝这里,包括胸大肌和后面那块肌肉也一起捏捏疏导疏导,捏捏之后慢慢就会解除症状。

严重一定要配合耳尖和十宣放血。

急救时一定不要摇晃和移动病人,尤其是脑溢血的,越动越严重。

还有一种假象,这种病人容易要上厕所,不要让上,就让他尿在裤子里不要上也尿不了多少,不然一下又会晕过去。

凡是很严重的,如不是亲人不要做过多的抢救,要马上打120。

这种病人做完手术不要让他咳嗽,会要人命的。

做亚健康调理时间不用太久,三五分钟就可以了,也不用按开穴收穴这些来,也没什么重点,但不能天天去灸。

亚健康是辅助疗法,偶尔做做可以,但不可以长期做,长期做它就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可以按:

小肠俞—气海俞—肾俞—脾俞—肝俞—中脘—神阙—关元这些来灸,也可以只灸前面中脘—神阙—关元,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养生之道关键就是心要静体要动,运动要适量,不要动气,不要说人是非,做人一定要内方外圆,要圆融圆通而后才能通达。

小肠三焦问题,全身出汗多肾的问题,上半身出汗多肝的问题,浑身乏力是肌体比较差,尤其是脾和肝,没有耐力是肝,人老是没劲是脾,便秘这种情况一定是气虚秘,三焦小肠、大肠,冬天手脚冰凉脾的问题,脾主四肢,小肠温润周围脏腑管着下肢,总感觉睡不够、困顿也是脾的问题。

3-7的问题非常少,大部分是下面的问题,有时看是上面问题的症状,但不一定是上面的问题而是下面的问题,只要有一个是下面的问题就是下面的问题。

小肠三焦问题,一切疼痛都是小肠三焦问题,然后脾、肝,上面加灸阳池,膀胱也要好好灸灸。

答疑:

脂肪瘤是痰湿,可对着猛烤或隔姜灸,慢慢灸就小了或没了。

更年期综合症按高血脂、心脏病的方法来灸就可以了。

三焦小肠为重点。

脂肪肝加什么穴?

主要因为寒,三焦小肠重点,灸下脾、肝,中脘、关元重点。

红斑狼疮能灸吗?

红斑狼疮是经血逆流到心脏引起的,这病女性比较多,所以经期不要生气。

甲状腺囊肿能灸好吗?

主要三焦小肠,小腹部,小腹部重点管甲状腺的,能不能灸好,要看你的功夫了,有调好有调不好的,还要看他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的调节。

肝囊肿怎么灸?

三焦小肠、肾、脾、肝都要灸,效果非常不错,先变小再变成空壳象钙化那样。

低血压低血糖伴着有失眠然后又有颈椎病也是3-7吗?

还是三焦小肠,不管低血压低血糖那是假性的。

放置节育环能灸吗?

这个影响不大。

肝血管瘤能灸吗?

不建议灸,怕出问题。

心血管病症及亚健康调理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高血脂,心梗,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畏寒怕冷,乏力等调理方法,有效调理心血管及亚健康病症。

二、心血管疾病的配穴调理

(一)心血管疾病的概念

心血管疾病在终于属于心脑病症,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作用下,心与脑功能失常所导致的一类病症,表现为:

心悸,气短,自汗甚至喘息不得卧,心胸憋闷或闷痛,气短,头晕。

西医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出血等都属于中医的心脑病症。

(二)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心血管疾病

1、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的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2、突然出现胸背后或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疼痛

3、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4、常出现头晕脑胀,记忆力下降,眩晕等症状

5、颧骨颜色发红,特别是老人

6、两眼睛中间有横纹

7、耳朵上有一条斜线很深

8、舌尖比较小或者有凹陷的

(三)心脏病的危害

1、心脏病

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脏管血,小肠管脉,所以需要加小肠

2、高血压

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

很多种都跟肾虚有关,所以需要加肾俞,也有部分跟颈椎有关系

3、脑动脉硬化

脑血管初学,闹血栓等,还容易引起脑萎缩

改善脑供血,小肠软化血管,大椎提高供血

4、冠心病

一旦急性发作,可致猝死,如心绞痛,心脏功能不全,突发心脏骤停而死

尤其是冬天的时候高发

5、中风

根源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口眼歪斜,身体活动受限,瘫痪在床,大小便失控,严重可导致死亡

比较难调,可以辅助治疗,效果很慢

(四)心血管疾病分淤堵型和缺血型两种,配穴不一样

1、淤堵型

血液垃圾堵塞,血液循环受助(大多数是这种)

开穴+肾俞打招呼+小肠+大肠+气海+肾俞+脾俞+肝俞(5)+中脘+神阙+关元

颈椎不好,要加大椎

(1)小肠心血管疾病都是心脏能量太强,需要引火下行,清除垃圾,扩宽血管,代替支架,但是做了支架的就不要灸了,很危险。

(2)肾俞,很多高血压都跟肾俞拖不了关系

(3)大肠俞,一般都是肠道垃圾很多的

(4)气海俞,三焦通道

(5)脾俞,土生万物,火生土,所以调理脾有利益心

(6)肝肾同源,所以肝也要加上

(7)中脘神阙关元,

2、缺血型

心脏缺血,心跳缓慢,面色无华,瘦肉,说话没底气,没欲望不想吃饭,一睡觉就做噩梦。

开穴+心肺区3-7(每个穴位2分钟)+膻中+收穴

三、亚健康的调理

亚健康是指身体虽然没有患病,却出现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的状态,主要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疼,失眠,健忘,要被酸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

因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所以也叫第三状态。

(一)亚健康配穴

小肠+气海俞+脾俞+肾俞+肝俞+中脘+关元

或者艾灸中脘+神阙+关元

不需要每天艾灸

(二)养生之道

1、顺应自然

2、养性调神

3、护肾保精

4、体魄锻炼

5、调摄饮食

四、案例

案例一

1、提重物发闷是三焦小肠问题

2、出汗多是肾的问题,上半身汗多是肝的问题

3、乏力是脾问题

4、便秘是大肠蠕动能力差

5、手脚冰凉是脾的问题,脾主四肢

6、睡不够是脾的问题

案例二

1、四肢末梢循环不畅是小肠问题和膀胱阳池

2、关节僵硬,有筋节都是小肠问题

五、知识点

1、脾气大也可以加肝俞调理

2、背部有疹子,尽量不要直接灸疹子,怕灸到心肺区

3、能量平衡灸的排病反应是比较少的,如果反应大,可能是哪里灸法哪里不对

4、脾胃能量过强的时候,走路就很飘,头晕

5、小肠三焦艾灸过度,膀胱能量不足会不舒服,会尿黄或者膀胱下坠,需要加强膀胱能量,艾灸时间加长。

6、亚健康不可以长期做,偶尔做下就可以。

7、能量平衡灸对付心脑病症效果非常好,这些病都是血管硬化,血液垃圾毒素多。

8、心脏病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是检查是检查不出来的,等检查出来就是大问题了

9、心梗严重,大汗淋漓的不要去治,危险

10、高血压艾灸之后,头脑越来越清醒

11、头晕脑胀要小肠作为重点

12、低血压艾灸心肺区3-7

13、高血压且有糖尿病的皮肤溃烂,对温度不敏感,不建议灸

14、心脏不好的人,左胸胸大肌一摸痛感很多

15、心血管病人急救和注意事项

(1)不要移动或晃动病人(特别是脑溢血的一定不能动)

(2)立即宽衣解带,保持通风

(3)紧急扎人中放血,耳尖放血,十宣放血穴,十宣动作要快,5个手指都迅速扎完后迅速挤出血,最少挤出7滴血。

(4)按摩捏揉手上的心包经,心经,捏到腋窝,包括胸大肌,包括腋窝后面的肌肉

(5)病人晕过去之后,喜欢上厕所,其实是假象,一去厕所容易晕在厕所分,非常危险

(6)心脑血管病人做完手术之后不要让病人咳嗽,咳嗽会致命,但是不要告诉病人,不然她更想咳嗽

16、危急情况尽量交给医院处理,特别不是自己的亲人的时候

问题:

什么是气?

神是什么?

气和呼吸的区别?

如果气是连接有形、无形的桥梁,是否可以举例说明?

无形指的是什么?

气:

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炁,有时也写作氣,但实际上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气不尽相同。

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

气味,味道:

在中药学中,指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的特殊气味。

现代有人解释为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统一体”

中西医的分歧首先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分歧,在于两种文化对世界的看法不同。

中国人的世界包括肉眼可见的部分,也包括肉眼不可见但是可感知的部分。

西方人的世界基本上就是眼睛能看到的部分。

不可见的世界里有什么?

中国道家有系统的研究。

道家认为物质以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存在,或者称之为无和有、阴和阳。

无是最高的形态,因为无中生有,一切有都源于无,无中蕴藏着无限可能。

所以悟空是大师兄,本事最高;悟能是二师兄,本事次之,无中已经有能量聚集;悟净是老三,无中已生有,借助放大镜可见到水中之菌。

道家主要研究的是有和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互转化。

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无”,喜欢问“无”中有什么,喜欢对“有”的变化追问为什么、“有”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无”是如何通过“有”呈现的。

比如人体,道家认为人体由精气神三部分组成,精是可见的肉体,气和神是不可见的藏在精后面的东西,练精可以化气,练气可以还神。

生死的区别,不是因为精,而是因为气和神,是清明的神、充盈的气、健康的精的整体构成鲜活的生命体。

对有无关系的研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精气神及其关系以及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都是中医涉及的领域。

因为东西方文化看到的世界不同,所以对世界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东方文化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全息的,研究方法也是立体的全息的。

何谓立体、全息?

立体是在一个空间占有多个维度,全息是强调全部信息。

对于这个世界,东方人不是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去接收,因为自然给予人类的信息就是立体的全息的。

所以中国文化尤其注重对“无”的研究,中医尤其注重气和神。

气和神是无形的,只能通过感知,人体之精也可传达部分气和神的信息,比如脉诊可探寻到脏腑之气。

气是了解中医的一个关键点。

不了解气的作用、没有对气的感知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只围绕精打转不知道如何运用气机来调整精和神就不会成为一个好中医。

因为气是人体与外界沟通、人体内部精气神之间互动的一个重要媒介,离开了气,生命就不存在,或者说离开天地之气的运动、人体之气的运动,生命就不会存在。

气使看似不相关的地球生命,看似不相关的生命与环境,统一为一个整体。

在气的层次上,人与万物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

神:

是指主持、控制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内部机制。

《说文解字》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

神机:

是指神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气与呼吸的区别?

呼吸是两个动作,吸为了将空气中的精微物质带入体内,呼将代谢后的污浊之气排出体外。

解释什么是易、出、始、素、太极?

五运六气?

戴阳?

六经?

三焦?

三焦经?

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皆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易,本意为变化,在一个事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有能量的聚集,此时,连气都还没有;当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有气了,谓之初;当气聚而有形了,谓之始;到外形与实质都具备的时候,谓之素。

要解释太极,首先要解释什么是无极,如下图的状态可理解为无极,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阴也没有阳,任何一点都可以是中心也可以是边缘,当这个环带断开,就产生了极,有了太极才有阴阳。

阳化气,阴成形,气聚到一定程度才有有形的物质(到始、素的状态),气散了,物质也就消亡了。

 

五运六气:

“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五脏六腑: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这些脏腑与西医解剖学中所提到的脏腑并不完全相同,中医中的肝不仅仅包括西医解剖学上的肝,还有肝所统管的一个系统。

这些脏腑之间是有生克和表里管理的,腑为表,脏为里,表里和生克关系对应如下:

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

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三焦经和三焦的关系就好像肝经和肝的关系,上面说了,中医学里的肝,不仅仅是解剖意义上的肝,而是肝统管的一个系统,如果是脏腑是大海,那么经脉就是河流,三焦经是河流,三焦是大海。

六经:

太阳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的合称。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足之三阴从脚走胸,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脚。

如果要说为什么成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这是阴阳分开后,根据相对多寡来定义的。

《素问—阴阳类论》说:

“一阴厥阴也,厥犹尽也”,按阴阳之多少其排序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

戴阳:

阳气因下焦虚寒而浮越於上,出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证候,称为“戴阳”。

健康人应该上凉下热,也就是说腿脚一定要保暖,保持头脑的清凉冷静,如果上热下寒,在卦象上为“丕”卦,再往下走就是阴阳离绝,系统崩溃,人死掉,因此戴阳是向亡阴亡阳的一个阶段,到此阶段还是可逆的。

六淫七情: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淫的本意指太过,外界对于人体太过的影响大致分为以上六种,实际上,对于每个人来说,太过都是不一样的,一阵风吹来,对于有的人就过了,受风了,对于有的人就不会觉得太过,但是风特别大时,对于所有人来说就都太过了。

七情是人自身的情绪,中医认为人得病无外乎外界的六淫和自身的七情变化导致。

脉、脉搏

经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脉搏是经脉的搏动

实际上,十二经皆有脉搏,可以摸脖子、足背、还有一些大的穴位上都有脉搏跳动,只是手腕上的寸口脉最好摸而已。

把脉之脉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门?

这几个内脏怎样对应在这左右之脉上?

脉诊(也可称为把脉)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相关,病位浅在表则脉浮,病位深在里则脉沉;疾病性质属寒则脉迟,属热则脉数;邪气盛则脉实,正气虚则脉虚。

至于为什么如此对应,我认为是历代医家内证观察的结果。

五行

五时(年)

长夏

五时(日)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常(天)

湿

五化

五方

西

五脏

心(心包)

六腑

小肠(三焦)

大肠

膀胱

五体

五志

五神

五德

五窍

五音

五主

五色

五嗅

臊(膻)

五味

五液

五声

五荣

面色

五谷

五菜

五果

五畜

赠送:

五行关系对应表

王凤仪谈五行性: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

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

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

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处,和人聚万缘,有果断力,能创万物。

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养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