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257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八校第二次联考

理科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的冷箭竹,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

基于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冷箭竹、纤维素分解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三种生物可形成食物链:

冷箭竹→纤维素分解菌→大熊猫

C.大熊猫的液泡中因缺少纤维素酶而不能分解、利用纤维素

D.组成大熊猫的细胞与组成冷箭竹的细胞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大熊猫依赖肠道中纤维素分解菌群消化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则吸收大熊猫的营养物质,因此两者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食物链包含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详解】A、除病毒外,动植物,细菌等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食物链指由捕食关系所构成,由低营养级→高营养级,分解者不参与构成,B错误;

C、高等动物一般无液泡,且液泡的主要功能为储存营养物质,而不是分解利用物质,C错误;

D、两者细胞的差异主要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不属于细胞分化的范畴,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也能让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等小分子通过

C.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若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是活细胞

D.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突触后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此外,一般情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

【详解】A、水分子借助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A错误;

B、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等小分子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通过无蛋白的脂双层膜,B错误;

C、植物细胞能根据失水时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来判断细胞死活,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失水皱缩而不会质壁分离,C正确;

D、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

故选C。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现,解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氧气适应过程的机制。

Semenza发现了一种与特定DNA片段结合的蛋白质复合物,并会随着氧浓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改变。

他称这种复合物为缺氧诱导因子(HIF),发现HIF由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为转录因子HIF-1α和ARNT。

下图为HIF作用机理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转录因子HIF-1α和ARNT的合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但不需要消耗ATP

B.若编码转录因子ARNT的基因发生突变,则产生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会减小

C.在正常氧水平下,HIF-1α则由蛋白酶体[2]快速降解,氧调节了这一降解过程

D.为了提高HIF表达水平,胞内可能出现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HIF-1α和ARNT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α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VHL的作用下被降解;而在低氧环境下,HIF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与ARNT的结合,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A、两种转录因子为蛋白质,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也需要消耗ATP,A错误;

B、基因突变原因可能为碱基对增添、缺失或者替换,可能导致翻译的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减少或者不变,B错误;

C、当氧水平低时(缺氧),HIF-1α受到降解保护,并在核中聚集,它会与ARNT联合,并绑定到缺氧调节基因

(1)中的特定DNA片段(HRE),而在正常氧水平下,HIF-1α则由蛋白酶体

(2)快速降解,通过羟基团(OH)结合到HIF-1α(3),氧调节了这一降解过程,C正确;

D、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肽链,不能同时合成HIF-1α和ARNT,D错误。

故选C。

4.中药杜仲是由植物杜仲的树皮加工而成。

某研究所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杜仲种子,并分别在培养皿和土壤中进行培养,统计杜仲种子的发芽率,为其繁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同培养皿培养相比,土壤培养更有利于杜仲种子的萌发

B.图示实验结果都能体现赤霉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C.用于土壤播种的种子,赤霉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在300-500mg/L范围内

D.实验组种子中的赤霉素部分来源于自身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土壤中的培养条件下,和对照组(赤霉素浓度为0)相比,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于杜梨种子的影响只体现了促进,没有体现抑制,故不能体现两重性;而在培养皿培养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对种子的发芽率的促进作用增强,但浓度达到500mg/L,反而抑制种子的发芽。

【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每个浓度下土壤培养效果优于培养皿,可能与土壤所含营养物质更丰富有关,A正确;

B、土壤条件下,施加赤霉素的发芽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故不能体现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C、由图可知,用于土壤播种的种子,赤霉素处理的最适浓度在300-500mg/L范围内,C正确;

D、实验组种子种的赤霉素来源于外界溶液和自身合成,D正确。

故选B。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重要调查对象

B.自然界中存在增长大致呈“J”型增长的种群

C.群落水平的研究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D.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引起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2、群落的研究范畴包括物种组成、群落丰富度、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等。

详解】A、城市人口流动量很大,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口数量,A正确;

B、自然界中存在增长大致呈“J”型增长的种群,比如澳大利亚野兔的引入,美国某岛屿上环颈雉的引入,B正确;

C、群落水平主要研究种群数量及优势种群、种群之间关系、群落演替、空间结构等,C错误;

D、在已有一定土壤条件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C。

6.下列生物学相关实验或调查活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无需单独设置对照组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O2的有无,无氧条件的为对照组

C.“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以及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相关实验,根据各实验原理、过程、注意事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自身前后对照,无需单独设置对照组,A正确;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组,形成对比实验,B错误;

C、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C正确;

D、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正确。

故选B。

7.草莓营养价值高,酸甜可口老少皆宜,市场需求好。

为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了大棚内不同条件下草莓植株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

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点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低于D点,由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点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内氧气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E点以后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的外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出两项)。

【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

(2).大于(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指的是总光合作用强度,而两者净光合速率相等,C点对应的呼吸作用强度小于D点,所以总光合作用C点小于D点(4).由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5).温度偏低、CO2浓度偏低

【解析】

【分析】

1、曲线分析: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2℃和17℃时,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影响草莓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情况。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中的ATP和[H]的生成量,进而影响暗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

3、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详解】

(1)由曲线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光照强度。

(2)B点条件下,对于整个

草莓植株来说,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而对于草莓叶肉细胞来说,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则草莓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

植物在C点和D点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D点对应的曲线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C点曲线对应的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低于D点。

(3)E点净光合大于0,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草莓叶肉细胞内氧气

移动方向为由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E点以后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外因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偏低,二氧化碳浓度偏低都会影响光合速率的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

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考生在分析曲线时,明确纵轴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并且能灵活运用公式,即总光合作用为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和。

8.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该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临床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病人持续发热,体温维持在38℃,此时病人体内产热量__________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体温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能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量的酸性物质积累而出现酸中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侵入机体细胞,是__________在宿主细胞内的,消灭这些病原体是通过______免疫方式。

“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法”,只采集血浆用于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该血浆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于

(2).神经-体液调节(3).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缓冲物质)能中和酸性物质(4).寄生(5).体液免疫和细胞(6).康复者血浆内含有该病毒特异性抗体,注入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后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病毒浓度,起到治疗效果

【解析】

【分析】

1、人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增加产热的途径有:

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

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

(1)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在38.5℃左右,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体温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由于血浆中存在HCO3-、HPO42-等离子(缓冲物质)能中和酸性物质,因此正常人的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

(3)病毒属于营寄生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

病毒侵入细胞,则需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再利用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由于新冠病毒康复者血浆内含有该病毒特异性抗体,注入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后与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病毒浓度,起到治疗效果。

【点睛】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体温调节的方式、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生态环境相关问题:

(1)农业生态系统中,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不仅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还会造成大气污染。

为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室效应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

(3)植物源农药又称植物性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或按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利用它们来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属于______________防治。

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该种群的__________,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4)对于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修复破坏地的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该措施实现了对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

(1).将秸秆作为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

(2).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3).化学(4).繁殖力(出生率)(5).易地保护(6).基因(7).物种

【解析】

【分析】

1、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将秸秆作为燃料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且导致大气污染,如果将秸秆作为牲畜的饲料,让牲畜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渣作为肥料,就能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2)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如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2、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

动物园、植物园;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详解】

(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农作物秸秆当做燃料燃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3)从植物中提取的化学物质或者按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进行动物危害的防治属于化学防治。

干扰动物的正常雌雄交配,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4)异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对于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修复破坏地的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异地保护,该措施实现了对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意义、温室效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一般。

10.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已知彩色茧和白色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若位于性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是未知的。

某科研小组用一只彩色茧雌蚕与一只白色茧雄蚕杂交,F1中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

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科研小组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彩色茧是隐性性状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理由是________。

(2)若已确定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F1中彩色茧蚕与白色茧蚕相互杂交,子代的雌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若已确定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雌雄蚕相互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3)若家蚕的眼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当基因M和T同时存在时,家蚕为复眼,其他情况均为正常眼,现已确定基因M、m位于常染色体上,怀疑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复眼和正常眼的各基因型雌雄纯合个体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

请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

【答案】

(1).不能

(2).用一只彩色茧雌蚕与一只白色茧雄蚕杂交,不论是在常染色体,还是Z染色体上,F1中都有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情况出现(3).彩色茧離蚕:

白色茧離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3:

1:

1:

3(4).彩色茧蚕:

白色茧蚕=9:

7或彩色茧蚕:

白色茧蚕=7:

9(5).选取多个纯合的复眼雌性个体分别与多个纯合的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分别观察子代的眼型。

若所有后代均为复眼,则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交配后代中雕性均为正常眼,雄性均为复眼,则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区分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根据子代表现型是否与性别相关联,若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反之则位于Z染色体上。

判断基因的显隐性一般采用杂交法或自交(自由交配),通过观察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或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一只彩色茧雌蚕与一只白色茧雄蚕杂交,F1中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不能确定彩色茧是隐性性状且基因位于Z染色体,理由是用一只彩色茧雌蚕与一只白色茧雄蚕杂交,不论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Z染色体上,F1中都有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情况出现。

(假设彩色茧是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只彩色茧雌蚕Aa与一只白色茧雄蚕aa杂交,后代Aa、aa,即F1中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假设彩色茧是隐性性状,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一只彩色茧雌蚕ZaW与一只白色茧雄蚕ZAZa杂交,F1中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1:

1:

1:

1。

(2)若已确定A、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一只彩色茧雌蚕ZaW与一只白色茧雄蚕ZAZa杂交,F1中彩色茧雌蚕ZaW:

白色茧雌蚕ZAW:

彩色茧雄蚕ZaZa:

白色茧雄蚕ZAZa=1:

1:

1:

1,所以F1中彩色茧蚕与白色茧蚕相互杂交(ZaW×ZAZa、ZaZa×ZAW),子代的雌雄表现型及比例为彩色茧雌蚕:

白色茧雌蚕:

彩色茧雄蚕:

白色茧雄蚕=3:

1:

1:

3.若已确定A、a从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一只彩色茧雌蚕Aa(aa)与一只白色茧雄蚕aa(Aa)杂交,F1后代Aa、aa;若F1中雌雄蚕相互杂交,A配子概率为1/4,a配子概率为3/4,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彩色茧蚕:

白色茧蚕=9:

7或彩色茧蚕:

白色茧蚕=7:

9。

(3)实验步骤:

选取多个纯合的复眼雌性个体分别与多个纯合的正常眼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子代的眼型。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所有后代均表现为复眼,则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上;(MMTT×mmtt→MmTt)

若后代雌性均为正常眼,雄性均为复眼,则基因T、t位于Z染色体上。

(MMZTW×mmZtZt→MmZtW、MmZTZt)

【点睛】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

①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即子代无论男女得病的概率或正常的概率相同;

②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③伴X显性遗传病:

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

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

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广泛。

(1)纤维素酶是由三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并进行培养来获得纤维素酶。

采集土样时,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在将土壤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之前,会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的配方:

纤维素粉5g、NaNO31g、Na2HPO4•7H2O1.2g、KH2PO40.9g、MgSO4•7H2O0.5g、KCl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应属于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人们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为纤维素分解菌。

(3)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见下图)。

纤维素酶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与其在洗衣粉中去污的机理____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在上述工艺中,为重复使用纤维素酶,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还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出两项)来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答案】

(1).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纤维素丰富(3).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扩大培养)(4).液体(5).培养基中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6).相似(7).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8).温度、酸碱度、处理时间

【解析】

【分析】

1、纤维素酶是复合酶,由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组成,前两种酶使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