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257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

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

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试管中的物质

A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稀盐酸

①碳酸钠②碳酸氢钠

B

比较

的还原性

氯水

溶液②

溶液

C

证明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

溶液

①苯②己烯

D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VmL、

的盐酸

①ag大理石块②ag大理石粉

 

A.AB.BC.CD.D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

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

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

盛放碳酸氢钠,

盛放碳酸钠,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

B.装置Ⅱ用于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装置Ⅲ用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装置Ⅳ用于制备氧气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

B.

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

C.

配制0.1mol·L-1NaOH溶液

D.

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

10.为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可行的方法是()

A.加热B.加入少量NaOHC.通入过量的CO2D.通入HCl

二、综合题

11.Na2CO3和NaHCO3是两种常见的钠盐.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粉末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色.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_____V(NaHCO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若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实验室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是_____.

A.1000mL;212gB.950mL;543.4gC.任意规格;572gD.500mL;106g

(5)若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将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填下列编号);

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

B.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

C.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12.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Na2CO3+H2O===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0℃

10℃

20℃

30℃

Na2CO3

7.1

12.2

21.8

39.7

NaHCO3

6.9

8.1

9.6

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

取100g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发现问题】实验中,始终没有看到沉淀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雯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100g20℃的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没有出现白色沉淀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100g热开水,加入35g碳酸钠固体,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和装置二分别进行实验,连续3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的碳酸钠溶液中均出现白色沉淀

(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2CO3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CO2,

故A错误; 

 B.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和CaCl2不反应,现象不同,故B错误;

C.NaHC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现象不明显,Na2C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M(Na2CO3)>M(NaHCO3),所以相同质量时n(Na2CO3)

故选:

D。

2.D

【解析】A、Na2CO3比NaHCO3稳定,故A正确;B、相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所以B正确;C、Na2CO3和NaHCO3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所以C正确;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前者小,所以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少,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D。

3.B

【解析】

【详解】

A.分别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入稀盐酸,碳酸钠固体不会立即反应产生气泡,而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入稀盐酸后立即有气泡生成,二者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

B.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氯气先和亚铁离子反应,完全反应后再与溴离子反应,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验证亚铁离子还原性大于溴离子;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氯水,氯气先和碘离子反应,完全反应后再与亚铁离子反应,但碘水和铁离子的溶液均显黄色,溶液颜色非常相似,通过现象不能验证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选;

C.己烯和溴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苯不能和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C不选;

D.只有接触面积一个变量,粉状反应速率快,可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选;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正确;

B.Cu与浓HNO3的反应如果为放热反应,则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可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比较稳定性时,碳酸氢钠应放在小试管中,温度低而发生分解则可说明碳酸氢钠稳定性较差,故C错误;

D.如气球体积变大,则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氨气易溶于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5.B

【解析】

【详解】

A.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所以两者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A正确;

B.NaHCO3和Na2CO3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放出CO2体积相等,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故C正确;

D.正盐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酸式盐碳酸氢钠的,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的物质的量相等。

6.C

【解析】

【详解】

A.实验Ⅰ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鉴别,A错误;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应是碳酸氢钠,B错误;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C正确;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钠溶液pH大于碳酸氢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①碳酸钠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故①合理;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都不易分解,加热,均没有气体生成,故②不合理;

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故③合理;

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Ba(OH)2溶液反应都能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故④不合理;

⑤碳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氢钠与BaCl2溶液不反应,故⑤合理;

不合理的是②④,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A.装置Ⅰ中

盛放碳酸钠,

盛放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稳定性略差,分解需要的温度较低,碳酸钠的稳定性较强,需要加热的温度较高,可对比二者的热稳定性,故A错误;

B.湿棉花可以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高温下与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吹入肥皂液中起泡,泡沫中是氢气,用火柴点燃,可以产生蓝色火焰,并产生轻微的爆鸣声,故B正确;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中,如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故C错误;

D.制备氧气时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产生的水留在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故D错误;

答案选B。

9.A

【解析】

【详解】

A.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生成硅酸沉淀,因此证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故A符合题意;

B.加热时,NaHCO3和Na2CO3在同一个试管内受热,即使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也无法确定是哪种物质受热分解得到的产物,因此不能比较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

C.配制0.1mol·L-1NaOH溶液,不能直接将NaOH固体倒入到容量瓶中,只能在烧杯中溶解,故C不符合题意;

D.除去粗盐溶液中的泥沙,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C

【解析】

【详解】

A.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选A;

B.NaOH可以与NaHCO3反应碳酸钠和水,不选B;

C.在水溶液溶液中,CO2与NaHCO3不反应,但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选C;

D.HCl与NaHCO3、Na2CO3都反应,不选D;故答案为:

C。

11.黄小于32.8%ABC

【解析】

【详解】

(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生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2)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碳酸氢钠中含碳量高于碳酸钠,所以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多,则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V(Na2CO3)小于V(NaHCO3);

(3)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则

x=168×2.48g÷62=6.72g,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0g-6.72g=3.28g,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32.8%;

(4)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1L×2mol·L-1×106g·mol-1=212g;

故选A;

(5)A、容量瓶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干净,但未烘干,无影响,浓度不变,故A错误;

B、定容观察液面时俯视,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B正确;

C、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定容,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C正确;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

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难点(3)根据方程式计算,注意减少的质量为水和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易错点(5)会根据c=n÷V分析误差.

12.Na2CO3CaCO3+2H+===Ca2++H2O+CO2↑排除HCl的干扰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水减少,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解析】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Na2CO3;

(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Ca2++H2O+CO2↑;(3)装置二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从而排除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4)雯雯在最初的实验中没有看到沉淀现象的原因是配制的碳酸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5)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减小,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反应的碳酸钠。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解题关键:

根据实验设计分析实验,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解答,试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