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503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docx

山东省德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卷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2015.10

【试卷综析】

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观题。

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紧扣高考知识点。

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

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第I卷(共3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

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

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

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

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

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

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

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题文】A0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劲(jìn)逻辑演绎B.悄然老去(qiǎo)暗然凋落

C.箴(zhēn)言相辅相成D.针砭(biǎn)严谨思辩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与解析】C

解析:

A劲jìng,B黯然,C思辨。

【题文】D0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锋利叫醒B.质疑犀利唤醒

C.置疑犀利唤醒D.置疑锋利叫醒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与解析】B

解析:

辨析近义词的用法,在平时大量积累词语的基础上,运用同中求异的方法,是简单方便的。

【题文】D0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B.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难言及格。

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C.这虽是一套知识点极为密集的大型专业图书,但并非大而无当,我们还是从繁杂的知识络体系里找到每个疑难问题的答案。

D.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与解析】A

解析:

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此处取第

个意思。

厚此薄彼: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可改为“顾此失彼”。

大而不当:

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此处望文生义。

如履薄冰:

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

对象不当。

【题文】E0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未来12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3700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与解析】A

解析:

B项,结构混乱。

“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约数重复,去掉“近”或“余”。

【题文】I0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

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

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

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⑥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B.②③⑥①⑤④C.③⑥①⑤②④D.②⑤③④①⑥

【答案】【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与解析】B

解析:

首个空格后是句号,由此可得出需要关注“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后面要紧接有关“语言”特征的句子,故选②;分析以下几句,着重关注转折词,“但是”“而”。

理清句意即可。

【思路拓展】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

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

除关注以上注意点,还要关注标点符号。

例如本题。

【题文】M0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微时代”,读什么?

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

让我无法“突破”,甚至原地踏步。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却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有人说,世界上种种变动中的关系,只有两种状态,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

而让人欣慰的是。

这两种循环是可以转化的。

在微信阅读可能出现的循环状态中,只要有一方愿意迈出一步,就会改变其发展的走向。

对于读者来说,走出心灵之宅,克服懒惰或是畏难心理,努力寻找“高一层次”的阅读,去理解那些你或许不同意的观点,去欣赏那些你或许不喜欢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能发现那一片“林中空地”。

而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来说,则需要保持恒定的审美价值观,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

希望那些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以及那些不远的未来将会发生的更多阅读变革,在改变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人数众多,多到可用亿计,已经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

B.读者订阅的都是其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内容,这决定了其阅读必然是极其舒服的阅读。

C.读者的口味被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他们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D.微信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问题多多,需要正视并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7.下列对现阶段“微信阅读”的危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阅读很可能令读者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固化,使一些读者获得的精神享受是肤浅的。

B.对看不懂、不感兴趣的内容不订阅、不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难以拥抱更为广阔的阅读世界。

C.微信阅读给读者提供了“揭秘”“爆料”“有染”等饭局上的谈资,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D.微信阅读多涉及没有多少营养的劝诫、感悟等,读的时间久了会让读者患上精神营养不良症。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微信阅读提供的产品虽多,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为读者健康成长着想的产品不多。

B.作为读者,如果能够主动去欣赏那些自己或许并不喜欢的表达,那么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C.微信阅读的提供者,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就是一味迎合读者阅读趣味的表现。

D.微信阅读时代的公共账号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

【答案】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D

解析:

A是就微信阅读人数和其地位而言的,B项是就读者订阅的内容而言的,C项是就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努力迎合读者偏好而言,此三项都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不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7.【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C

解析:

“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无中生有。

8.【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D

解析:

“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错,原文说的是“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题文】J0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

“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

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

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曰: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

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

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

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

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

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

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

罪人不帑,不诛无罪。

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

朕既不敏,不能识。

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

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

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

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

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

【注】①绨衣:

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

②世:

古代以十年为一世。

③廪廪:

犹庶几,渐进。

④乡改:

更改历法。

⑤正服:

更改服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

做榜样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靡:

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离:

遭遇D.德厚侔天地侔:

比得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

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

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3.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5分)

14.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5分)

【答案】9.【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答案与解析】B

解析:

没有,不。

10.【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答案与解析】D

解析:

D项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介词,和/动词,结交;B项于是,就/才;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1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与解析】B

解析:

句尾语气词“也”“矣”后断句读,结合名词或代词,找主谓宾成句子,断句。

1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D

解析:

D项中“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应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1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答案与解析】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

(判断句、产、奉、羞、“何以台为”,每点1分)

解析:

“百金”句式判断句,翻译时要体现出来。

“产”:

产业。

“奉”:

承受。

“羞”:

使动,使之羞。

“何……为”反问句式。

(判断句、产、奉、羞、“何以台为”,每点1分)

1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答案与解析】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每句1分)

解析:

“幸”:

侥幸。

“明”:

贤明。

“嘉之”:

省略句,翻译时补充主语。

“其奚哀悲之有”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

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

文帝说:

“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

汉与匈奴相

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

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

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

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留下遗诏:

“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

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分悲哀呢!

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

我认为很不可取。

况且我生前没有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

我有幸得以保护宗庙,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

依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

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

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

“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养抚恤少无父母和老而无子的贫苦人,以此来养育天下众生;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一己之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不诛罚无罪之人。

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对使人断绝后代的事看得很重。

我不聪敏,不能认识孝文皇帝的一切。

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

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太史公说:

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

”这话真是千真万确!

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

(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

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题文】K0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宝钗分①,桃叶渡②,烟柳暗南浦③。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

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

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

是他春带愁来。

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①宝钗分:

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

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

②桃叶渡:

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

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③南浦:

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楚辞·九歌·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

15.这首词的的上片表达情感极有层次,请加以分析。

(4分)

16.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5.【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与解析】上片先写送别时的凄苦怅惘。

前三句连用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表达了送别时凄苦怅惘的心境。

(2分)再写别后的怨春怀人之情。

残红凋落,莺声刺耳,进一步抒发了别后怨春怀人之情。

(2分)

解析:

仔细审题,题干中“情感极有层次”,就是在告诉学生情感有变化。

答题时要答出情感变化。

诗人人先是借“宝钗分”“桃叶渡”“南浦”,描绘了一幅离别图,感情凄苦惆怅;接着借“断肠”“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怨春怀人,表达离别之后的哀怨之情。

16.【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与解析】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的刻画出来。

女子数花瓣卜归期。

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有拔下来,再一瓣一瓣从头数。

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感到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

(1分)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达至深情感.(1分)(其他手法如化用、无理而妙等,分析到位也可得分)

解析:

作答时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的具体体现。

【诗歌鉴赏】

起调两个三字句,点明分别的地点,是追忆语。

“宝钗”、“桃叶”,用了两个典实,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给词着了一层艳彩。

分钗赠别,古所习见。

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

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

但教人肠断的事,尚不在落红片片;而在此凄清时候,无人与共。

但词人并不这么直写,而说“片片飞红”“都无人管”;芳菲已歇,莺声不住,更无人能劝。

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

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

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

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接着深入一笔,以梦呓作结

词的上下片分别围绕着一个“怕”字和一个“愁”字写来。

江山风雨,怯于登览;而知音不至,愁无可诉。

昔人用词来写伤春怀远之情者,不一而足;而写得如此浓烈、深致而又如此委婉者,确不多见。

如果联系作者的整个身世来理解,则一脔之尝,其味更堪咀嚼了。

【题文】L017.补写出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