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508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连除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除教学设计.docx

《连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除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除教学设计.docx

连除教学设计

  连除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

  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连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连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

  1、出示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

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

答:

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

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

  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

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

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

  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

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

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

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

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②教师提问:

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

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

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

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

90÷2÷3=45÷3=1590÷2=45每组有多少人?

  45÷3=15第二种解法:

要想求每组多少人?

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

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

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90÷6=153×2=6每组多少人?

  90÷6=15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

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

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

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

引导学生发现:

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45×2=90连除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

小朋友们喜欢玩积木吗?

你是怎么玩的?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除了能体验玩积木的快乐,还能探究数学的奥秘。

  二、你说我讲

  1、连乘计算课件出示积木图1。

  师:

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我发现2个一组,一行有4组,摆了3行。

  生2:

我发现2个一组,一排有3组,摆了4排。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你能算出一共摆了多少个积木吗?

师:

请小朋友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答题卡1上。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

生1:

我先算的是一行有几个,这是4个2,2×4=8,再算3行有几个,3个8,8×3=24生2:

我的算式是2×4×3=24,先求1行有多少个,再求3行一共有多少个。

  师:

真聪明,你列了一个综合算式。

老师把这个算式记在黑板上。

  师:

咦,你为什么把2×4写在前面?

生:

我先算的是一行有多少个积木,是4个2,所以2×4=

  8.,再算3行,8×3=24。

  板书:

2×4×3=24师:

刚才这两位同学都是先求一行有多少个积木,哪个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3:

我的算式是2×3×4=24,先求一排有几个,2×3=6,再算4排有多少个,6×4=24师:

这位同学也用了一个综合算式来算,)你为什么把2×3写在前面?

生:

我是先算一排有多少个积木,2×3=6,再算4排有多少个积木,6×4=24。

  板书:

2×3×4=24师:

说得很有条理,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

回想刚才的计算过程,这两道题你会算吗?

试试看。

  2×3×5=3×3×2=师:

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连除计算师:

学会了连乘的计算顺序,你会计算36÷6÷2吗?

生尝试计算。

  师:

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生:

先算36÷6=6,再用6÷2=3。

  师:

这种算式叫什么名字?

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

它叫连除,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师:

你学会了吗?

那老师就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24÷6÷2=2,32÷4÷2=4

  3、乘除混合计算师:

课件出示积木图2。

  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

每行摆8个,摆了2行。

  师:

如果摆4行,每行摆几个?

你能算出来吗?

生尝试解决。

  师:

谁来说你的算法和理由?

生:

我的算式是2×8÷4=4,2×8先求一共有16个积木,然后摆4行,除以4,算出每行是4个。

  师:

说得真好。

  )师:

你会计算15÷3×5吗?

生独立计算。

  师:

这两道算式是乘除混合计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

也是从左往右计算。

  师:

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怎样的?

生: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自主练习自主练习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